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究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膝下远端动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天津市人民医院血管中心收治的113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膝下远端血管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54例)和治疗组(59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扩血管、降血脂、降糖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盐酸曲美他嗪缓释片,20 m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1、3、6、12个月的血管累积通畅率、ABI指数、跛行距离。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1%,明显高于治疗组的85.1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6、12个月,治疗组患者血管累积通畅率、ABI及跛行距离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提高血管累积通畅率、ABI及跛距,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活血通络方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通脉活血方治疗,每组4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患肢踝肱指数(ABI)、股浅动脉血管内径、峰值流速、中医症状评分、相关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同时疼痛、麻木、冷感、间歇性跛行、溃疡面积及深度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ABI、血管内径高于对照组,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UA水平低于对照组,UA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用药联合活血通络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确切,可调节相关因子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患肢缺血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40例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回顾患者临床资料,予以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4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93.8%,患者术前ABI为(0.41±0.12),术后ABI为(0.88±0.21),手术前后ABI对比(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术后5~14 d出院,随访1年,间歇性跛行患者跛行距离明增加,静息疼痛消失,溃疡者经换药后溃疡愈合。足趾坏死患者行截趾术,将足背、足跟保留,切口均于Ⅰ期愈合。2例患者术后再狭窄行介入治疗后成功。术后1年患者血管通畅率73.3%,术后救肢率为95.6%。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可取得让人满意效果,成功率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多平面动脉硬化闭塞症运用序贯立体搭桥或联合腔内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运用序贯立体搭桥或联合腔内技术治疗的下肢多平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共34例,观察治疗后血管的开通率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序贯立交搭桥或联合腔内技术治疗血管再通率均为100%,踝肱指数(AB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无严重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序贯立体搭桥或联合腔内技术治疗下肢多平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采用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与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治疗的60例ASO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PTA治疗,观察组采用PTA、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踝/肱指数(ABI)、跛行距离、生活质量、并发症及靶病变血运重建率(TLR)。结果 观察组术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TL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RR、术后ABI及跛行距离、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O患者采用PTA或PTA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效果相当,但ASO患者采用PTA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可降低TLR,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治疗ASO一种更为有效的介入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动员后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确诊严重的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125例,给予G-CSF 300μg肌内注射,2次/d.第3天时采集和分离PBMNCs,配成单个核细胞混悬液.经皮微球囊扩张狭窄动脉,同时将分离的PBMNCs通过导管腔内注入缺血部位.观察12个月,进行各项指标综合评估.结果 PBMNCs移植后,患肢冷感、间歇性跛行等临床症状不同程度好转,溃疡逐渐愈合,踝肱指数短期明显提升.未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动员后的PBMNCs经血管腔内途径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血栓通联合疗法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3年4月~2016年3月20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组,干预组采用前列地尔、血栓通联合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前列地尔,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干预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19%,显著高于对照组(78.85%),两组差异明显(P<0.05);干预组后踝肱指数、行走距离、溃疡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前列地尔、血栓通联合疗法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及病情,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于黎明 《河北医药》2011,33(18):2775-2776
目的评价血管腔内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6例多节段下肢ASO患者行血管腔内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并选择30例同期患者行单纯外科手术治疗,2组随访6~18个月,比较2组手术前后踝肱指数(ABI)改变、临床疗效、手术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通畅情况。结果血管腔内介入联合外科手术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ABI、有效率和通畅率与外科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腔内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多节段ASO创伤小,疗效显著,手术并发症少,术后长期通畅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介入治疗中踝臂指数(ABI)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2月~2017年11月,于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选取43例,所有患者均得到确诊,为其制定针对性的介入治疗方案,术后对其踝臂指数(ABI)进行测量,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中踝臂指数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踝臂指数越低,患者的血管病变严重程度与临床症状越重,P 0.05;当患者踝臂指数大于0.90时,均没有多支血管阻塞、双支血管阻塞或者严重肢体缺血现象出现;进行介入治疗之后,患者患肢血流运行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好转,或者血流处于畅通状态,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或者完全消失,有例患者合并有脚趾溃疡,经过治疗后,其溃疡面积在很大程度上缩小;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收缩压、PWV、ABI进行比较,P 0.01。结论踝臂指数具有快捷、无创等优点,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前后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与血栓通联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6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患者给予稳定基础病情、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前列地尔20μg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血栓通针0.5 g静脉滴注,总疗程为14 d,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踝肱指数(ABI)、行走距离、溃疡愈合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组间各治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前列地尔、血栓通两种药物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股浅动脉腔内自膨式支架植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2005年9月~2007年6月,为34名患者股浅动脉血管内植入了45个自膨式支架,塑形,术后常规支架处理.结果 术后造影显示所有病变段均开通,支架形态良好,病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及足部溃疡等症状均消失,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23~0.74提高至0.56~1.02,ABI升高幅度为0.17~0.52,平均升高0.34,随访3个月~24个月,平均9.6个月,支架内血管闭塞6例(6/34),1例截肢,5例保守治疗后好转,总通畅率为82.4%.结论 自膨式支架对治疗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有较满意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旁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行人工血管旁路术和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12例患者,总结术前、术后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手术结合适当的护理措施,12例患者治疗均获成功,患肢血供明显改善,术后ABI(踝肱指数)0.78~1.01、平均0.85。所有患者足背动脉及(或)胫后动脉搏动恢复,静息痛完全消失,足趾间溃疡逐渐愈合。结论血管旁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前全面准备和术后精心护理对于保证手术成功,降低致残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微球囊经皮血管腔内扩张成形术(PTA)治疗膝下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下肢动脉闭塞患者52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19例,年龄(68.0±3.5)岁,随机分为前列地尔联合PTA组26例和单用PTA组26例,前列地尔联合PTA组在PTA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静脉滴注,qd,连用2 wk,比较2组治疗前后主观症状、术前踝/肱指数(ABI)、最大行走距离的变化。结果 2组间歇性跛行、麻木、疼痛感在治疗后均有改善,但前列地尔联合PTA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PTA组(P<0.05),2组治疗后最大行走距离和AB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组间比较,前列地尔联合PTA组最大行走距离比单用PTA组增加明显(P<0.01),但ABI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膝下动脉闭塞、狭窄患者,前列地尔联合微球囊经皮血管腔内扩张成形术短期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膝下动脉闭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7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所有患者均选择腔内治疗手术,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加用给予基于心理护理模式的健康教育管理。结果干预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2%和86.1%,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的累积通畅率为94.4%,对照组为80.6%,观察组的累积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手术治疗结合基于心理护理的健康教育能促进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腔内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治疗47例患者(共53支血管)的下肢血管硬化闭塞段。结果经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后,复查造影证实病变段血管血流明显改善,技术成功率92.5%,无血管夹层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术后随访平均12个月疗效较好。结论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并研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支架置入术后的功能锻炼与康复护理。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18例,对照组17例。所有患者行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全方位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踝肱指数(ABI)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采用全方位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的患者的经皮氧分压(TcPO2)和跛行距离(DOC)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全方位护理方法在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荐。  相似文献   

17.
张亮 《中国药业》2014,(14):113-114
目的观察血塞通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前列地尔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静脉滴注治疗,均14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1%(P〈0.05)。两组治疗后的ABI升高、hs—CRP降低,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升高ABI、降低hs—CRP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联合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下肢ASO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交替分组法分为2组,对照组62例接受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观察组6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6月后临床疗效,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6月后的踝肱指数...  相似文献   

19.
目地观察前列地尔(凯时)联合血栓通(晨钟)治疗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82例,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0.9%氯化钠100ml加前列地尔20μg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0.9%氯化钠100ml加血栓通针0.5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为14d。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踝臂指数、趾肱指数(ABI、TBI)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踝臂指数、趾肱指数(ABI、TBI)变化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血栓通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动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社区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伴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糖尿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社区管理组和运动干预组各75例.社区管理组进行常规糖尿病管理,运动干预组在社区管理基础上进行运动联合穴位按摩干预.分别比较两组在干预前和干预9、18个月后的跛行距离、动脉硬化指数(AI)、踝肱指数(ABI)、血管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干预9个月时,运动干预组患者的跛行距离大于干预前和社区管理组(P<0.05);AI小于干预前(4.82±1.61比5.28±1.30,P<0.05).干预18个月时,运动干预组患者的跛行距离为(697±199)m,ABI为0.87±0.19,均大于社区管理组的(635±241)m和0.78±0.22 (P< 0.05);AI、腘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小于社区管理组(P<0.05).干预前后社区管理组的跛行距离、ABI、内膜中层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应在常规社区管理基础上联合运动和穴位按摩进行干预,对患者症状改善和病情控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