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药理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欣  董占军  吴茵 《中国药房》2008,19(29):2302-2304
20世纪50年代,丹麦变态反应学者Niels Mygind将鼻用皮质类固醇激素(Intranasal steroids,INS)应用于临床。经过30余年的研究,INS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发展,成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线药物,并且广泛应用于治疗急慢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和嗅觉障碍等鼻科疾病以及呼吸道高反应性、哮喘和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鼻部用药等。目前,临床上常用的INS主要包括二丙酸倍氯米松(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BDP)、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A)、氟尼缩松(Flunisolide,FLU)、布地奈德(Budesonide,BUD)、丙酸氟替卡松(Fluticasone propionate,FP)和糠酸莫米松(Mometasone furoate,MF)等。本文着重就其药理与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许晨婕  严文洪 《上海医药》2010,31(7):300-302
鼻用皮质类固醇激素(Intranasal steroids,INS)的临床使用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Mygind应用二丙酸倍氯米松(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BDP)治疗变应性鼻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近年来,其适应证从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扩展到治疗非变应性鼻炎以及急、慢性鼻-鼻窦炎等疾病,本文围绕INS的药理学基础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4.
殷明德 《江苏医药》1994,20(1):38-39
鼻腔疾病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时,局部用药更为可取,可使药物集中在病变部位,并可减少全身不良反应的危险。皮质类固醇界内吸入疗法新皮质类固醇气雾剂:Beclomethasonedipropionate(BDP)(Aldecin安得新;Beconase鼻可灵),Flunisolide(Nasallde),Fluocortinbutylester  相似文献   

5.
6.
陈焕英  米宁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0):1173-1174
目的 探讨皮质类固醇激素所致的皮炎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收集我院门诊2 0 0 0年 2月至 2 0 0 3年 2月资料完整 2 82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 82例患者 ,分别外用皮康王霜、皮炎平霜、肤轻松霜等。或外用 2种以上皮质类固醇制剂 ,人均用药时间为 2~ 13个月 ,人均用药量 30~ 16 2g。其临床表现为红斑、干燥、脱屑 2 82例 ( 10 0 % ) ,毛细血管扩张 15 9例 ( 5 6 38% ) ,毛囊性炎性丘疹 14 5例( 5 1 4 2 % ) ,皮肤萎缩 12 6例 ( 4 4 6 8% ) ,色素沉着 98例 ( 34 75 % ) ,毛孔粗大 6 5例 ( 2 3 0 5 % ) ,多毛 5 7例( 2 0 2 1% )。结论 面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所致的皮炎发病原因与适应证掌握不准确、药物品种选择不当、用药部位选择不当、用药时间过长有关 ;其临床表现以红斑、干燥、脱屑为基本损害的多形性皮损 ;治疗方法为首先停用激素 ,采取综合治疗 ,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注射的副作用。方法将136例接受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注射的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68例使用Triameinolone Acetonide(醋酸曲安缩松)20—40mg+1%procaine sol2~4ml,B组68人使用Hydroprednisone Acetatis(醋酸氢化泼尼松)1-2ml(25mg/ml)+1%procaine sol2~4ml作皮损内注射,疗程为每周1次,共4-8次。观察其副作用。结果皮质类同醇激素局部注射副作用常见,其中最常见为月经紊乱,皮肤萎缩和色素减退,而且Triamcinolone比Hydroprednisone引起者更常见。结论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注射要注意选择药物,注意用药剂量浓度和每次注射的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8.
鼻用皮质类固醇具有全面强效的抗炎作用,是目前治疗变应性鼻炎最有效的药物之一。文中介绍了新型鼻用皮质类固醇糠酸氟替卡松的分子机制、药效学、药动学、临床疗效、安全性和装置等特点,并与现有其他鼻用皮质类固醇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25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体会。方法停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20%锌氧油3%硼酸水,口服赛庚啶、甘草酸二铵等。经治疗25例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结果28例经治疗1年后全部治愈。结论本病通过综合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关键是树立患者信心,加强医患沟通,提倡健康教育,预防为主,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0.
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致面部皮炎24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 (简称激素软膏 )是皮肤科常用药物。但应用不当。则产生副作用。自1994年~ 1997年底 ,我科门诊共收治因滥用激素软膏而致面部皮炎 2 4 3例 ,现将临床表现及讨论分析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一 )一般资料 :患者共 2 4 3例 ,男 3例 ,女2 4 0例 ;年龄 18岁~ 4 5岁 ,平均 34.8± 5.0岁 ;使用软膏的缘由 :面部座疮 (占 6例 ) ;面部起皮疹(自述原因不清 ,占 2 2 4例 ) ;面部无皮疹而单纯为美容 (占 13例 )。所用药物 :皮炎平、肤轻松、醋酸去炎松尿素软膏、皮康王、适确得、复方康纳乐霜、维肤膏等。用药方法 :整个面部揉擦…  相似文献   

11.
12.
13.
叶方 《中国医药指南》2013,(21):148-149
目的研究并探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咽喉痛疗效的系统评价和治疗分析。方法研究选取我院在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00例咽喉痛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观察患者在治疗1d,2d后出现完全缓解疼痛患者所占百分比,疼痛开始出现缓解以及临床症状消除时间,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在消除患者咽喉疼痛症状方面(24h),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抗生素疗效的三倍;当在48h作用程度较小;在24h和48h时,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以明显消除患者咽喉疼痛症状(除抗生素和镇痛药物外)。结论除对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外,对其进行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以及降低出现不良反应概率,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4.
皮质类固醇问世至今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疾病,给很多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但若使用不当亦会带来诸多不良反应。目前许多外用药物都含有皮质类固醇,很多患者为图方便随便滥用,结果却使病情加重,导致皮质类固醇依赖性皮炎的发生。另外掺入皮质类固醇的化妆品亦可导致面部皮炎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身心痛苦。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从80年代起在医院药剂科普及膜剂,初期对口腔溃疡膜研制较多,后来才使其应用范围逐渐拓宽。如鼻用药膜、眼用药膜、宫颈及阴道用药膜等。本文拟就鼻用膜剂的研制与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研究皮质类固醇激素药膏联合纱布敷料包扎在PICC置管后反复接触性皮炎合并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广州新海医院收治的60例PICC置管后反复接触性皮炎合并感染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药膏.对照组加用透气贴膜,观察组加用纱布敷料联合水胶体敷料.对比分析两组...  相似文献   

19.
谨防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造成依赖性皮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玉梅 《首都医药》2000,7(4):56-56
国内自70年代普遍外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某些皮肤病以来,效果良好,然而,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特别近年来,某些产品投入市场后,发生多种皮肤方面的副作用.诸如皮肤萎缩、萎缩纹、毛细血管扩张、紫癜、痤疮、色素异常、酒渣鼻样皮炎、口周皮炎、光过敏、多毛不易辩认的癣,感染的诱发和恶化以及鱼鳞病样变化等.  相似文献   

20.
利麻鼻用喷雾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制定利麻鼻用喷雾剂制备和控制方法 ,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旋光法分别测定利巴韦林和盐酸麻黄碱的含量 ,并对40例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利巴韦林和盐酸麻黄碱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 05 %(RSD=0 50 %)和100 10 %(RSD=0 29 %) ,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率为97 %。结论 :利麻鼻用喷雾剂制备工艺合理 ,性质稳定 ,质控方法可行 ,疗效可靠 ,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