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评估影像学检查在症状性脊柱血管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脊柱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其中23例行CT检查,20例行MRI检查。结果 CT可见网眼状影像中夹杂着低密度脂肪,部分呈典型"栅栏样"改变。在MRI上病灶呈T1WI低信号/T2WI等信号5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7例,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5例,T1WI低信号/T2WI低信号2例,T1WI高低混杂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1例。在T2WI上随TE的延长,血管瘤体信号逐渐增高变亮。结论症状性脊柱血管瘤的CT、MRI均有特征性表现。但是,MRI显示范围广,软组织分辨率高,对血管瘤侵袭性的诊断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下肢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MRI影像学特点,为下肢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定性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3月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下肢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MRI影像学资料,归纳下肢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MRI不同加权图像的影像学特点。结果16例下肢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均位于肌组织内,其中4例邻近膝关节,T2WI示肿块在高信号中夹杂点片状低信号,肿块靠近关节腔侧见低信号边缘,肿瘤与肌肉组织分界不清晰,邻近肌肉的肌纤维显示高信号,T2WI脂肪抑制肿瘤显示高低混杂信号,T1WI上为高低混杂信号。结论下肢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在MRI扫描上具有独特的影像学特点,MRI扫描能够为下肢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定性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软组织肿瘤复发的低场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手术病理证实术后复发的软组织肿瘤的0.35T MRI表现。结果 18例中位于胸壁1例,臀部1例,肩部2例,上肢3例,下肢11例。手术病理类型:血管瘤4例,肉瘤14例。均表现为术区和(或)附近新生物。血管瘤表现为软组织内迂曲流空影。肉肿瘤均呈团块状或分叶状、MRI信号不均匀,以T1WI等低T2WI高信号为主,其中多以T2WI显示为佳。结论 MRI是评价软组织肿瘤术后复发的准确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司丽亚  刘涛  郝海庆 《河北医药》2009,31(20):2712-2713
目的评价MRI对41例椎管内胚胎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证实的椎管内胚胎性肿瘤共31例,余10例经CT扫描证实,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脂肪瘤(13例)具有特征性MRI表现,T1WI呈高信号,T2WI呈中等高信号;通过脂肪抑制技术高信号变为低信号。皮样囊肿(3例)及表皮样囊肿(20例),MRI表现为T1WI低或等低及T2WI高或等高混杂信号影,两者MRI不易鉴别。畸胎瘤(5例),MRI可同时出现脂肪信号、骨质信号及软组织信号,亦可无骨质信号而表现为软组织和脂肪信号。结论椎管内胚胎性肿瘤诊断主要依据MRI表现,结合好发部位和年龄特征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MRI在脊柱血管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7~2012年诊断的20例VH患者资料,利用磁共振成像设备对患者进行常规TSE序列T1WI、T2WI及T2WI压脂的横断面、矢状面扫描。其中14例行矢状位、轴位T1WI压脂增强扫描。结果病程3周~36个月,平均(8.7±2.6)个月。所有患者均有临床症状,6例表现为局部疼痛,余14例出现局部疼痛伴下肢乏力,呈进行性加重。共检出胸椎受累6例(30%)、腰椎9例(45%)、颈椎5例(25%),其中多发性4例(20%),病灶达27个。17例可见椎旁软组织肿块,17例可见椎管内硬膜外软组织肿块,神经根受压12例,脊髓受压17例。病灶呈T1WI低信号/T2WI等信号5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7例,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5例,T1WI低信号/T2WI低信号2例,T1WI高低混杂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1例。14例患者做MRI增强后,9例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2例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轻度均匀强化,1例轻度不均匀强化。结论 MRI在推测VH组织学类型、评价其活动性或潜在的侵袭性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非骨化性纤维瘤的CR、CT及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旨在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例非骨化性纤维瘤的CR、CT及MRI表现,全部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非骨化纤维瘤发生在股骨8例,胫骨6例,腓骨与肱骨各2例,髂骨1例。CR及CT表现为囊状骨质缺损,边缘有硬化,内含软组织密度,无钙化。MRI表现为T1WI稍低或低信号,T2WI低信号,少部分T2WI为稍高信号,无软组织肿块。结论CR CT与MRI三者综合分析,对非骨化性纤维瘤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RI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经临床和MRI检查确诊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30例,所有患者均行T1WI、T2WI及SWI序列扫描,25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 颅脑海绵状血管瘤(CCH)发生于中脑10例,桥脑13例,延髓7例.临床发作方式分为突然发作和静止发作2种类型.MRI表现:T1WI为等或低信号,占75.5%,T2WI为等或高信号,占84.5%;T1WI、T2WI呈混杂高信号,占36.8%;T2WI瘤周有低信号环,占17%,SWI呈现完全低信号、“铁环征”、“爆米花征”及“蝌蚪征”.25例行Gd-DTPA扫描,显示轻度强化或不强化.结论 MRI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SWI、GRET2*序列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髓卒中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MRI)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脊髓卒中病例的临床及MRI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MRI表现。结果 9例脊髓卒中病例包括脊髓出血5例和脊髓梗死4例,临床均为卒中样起病。急性脊髓出血MRI表现为T1WI等高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伴有严重的水肿信号;脊髓梗死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及DWI高信号,横轴位显示病变位于脊髓前2/3区域。结论脊髓出血和脊髓梗死均为卒中样起病,临床上常出现急性脊髓横贯性损害表现。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对诊断脊髓卒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MRI影像表现。结果4例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均位于胸段,卵圆形或梭形,2例见笔尖征,2例见钳夹征, T1WI为稍低或低信号, T2WI为高信号,3例沿一侧椎间孔向外生长,增强扫描明显强化,1例合并椎体血管瘤。结论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四肢关节专用MRI诊断疲劳性骨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临床诊断或随访证实的疲劳性骨折的X线和MRI影像资料.结果 46例数字化X线摄影均未见明确骨折线,而MRI不仅能显示疲劳性骨折的骨折线,而且能显示骨折周围骨髓腔、软组织的水肿和出血,骨膜反应等变化.骨折线在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TSE-T2WI和GE-STIR为诊断骨挫伤的最有价值的序列.17例骨膜反应中,12例T2WI表现为包绕骨皮质的环形等或略高信号,5例为低信号.结论 四肢关节专用MRI对疲劳性骨折能作出早期诊断,对临床鉴别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骨显像与MRI在诊断骨转移瘤中的价值。方法对64例可疑骨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行核素骨显像与MRI检查(两种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2周),凡骨显像表现为明显的放射性聚集或缺损和(或)MRI的T1加权像表现为低信号强度且T2加权像表现为高低混杂或高信号强度和(或)骨质破坏的椎体均认为是肿瘤骨转移。结果核素骨显像能有效地检出全身骨转移癌灶;MRI对扫描范围内骨转移癌检出的病灶数高于核素骨显像;核素骨显像单发病灶有一定的假阳性(3/9),MRI单发病灶假阳性较少(0/7),但部分病例(3/7)经核素骨显像检查证实为多发骨转移;MRI能了解局部病灶的准确位置及周围软组织情况。结论核素骨显像较MRI能更有效地检出全身骨转移癌灶,是早期诊断转移癌的首选方法;MRI特异性更高,解剖定位明确,并能显示软组织病灶,两种检查方法相互结合,对骨转移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骨显像与MRI在诊断骨转移瘤中的价值。方法对64例可疑骨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行核素骨显像与MRI检查(两种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2周),凡骨显像表现为明显的放射性聚集或缺损和(或)MRI的T1加权像表现为低信号强度且T2加权像表现为高低混杂或高信号强度和(或)骨质破坏的椎体均认为是肿瘤骨转移。结果核素骨显像能有效地检出全身骨转移癌灶;MRI对扫描范围内骨转移癌检出的病灶数高于核素骨显像;核素骨显像单发病灶有一定的假阳性(3/9),MRI单发病灶假阳性较少(0/7),但部分病例(3/7)经核素骨显像检查证实为多发骨转移;MRI能了解局部病灶的准确位置及周围软组织情况。结论核素骨显像较MRI能更有效地检出全身骨转移癌灶,是早期诊断转移癌的首选方法;MRI特异性更高,解剖定位明确,并能显示软组织病灶,两种检查方法相互结合,对骨转移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食道癌的MRI表现,总结MRI在食道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MRI检查已知食道癌31例,并将MRI所见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食道癌MRI表现为食道壁增厚、软组织肿块。T1WI呈略高于或等于肌肉信号,T2WI呈略低于或等于脂肪信号,增强图像上呈不均匀对比增强,邻近结构受侵犯时,显示外膜境界不清,本组用MRI术前分期准确性为28/31。结论 MRI检查对食道癌的诊断及术前分期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黄建军  田志诚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262-2263
目的 探讨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膝关节PVNS的MRI影像资料.结果 11例膝关节PVNS均为弥漫型.MRI表现为关节腔内滑膜增生形成绒毛结节或肿块,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其中6例在T2WI上部分病灶呈低、高混杂信号:11例均有不同程度关节积液,关节内脂肪垫受侵10例,软骨或骨质受侵8例,关节韧带受侵6例,关节囊肿胀7例,关节周围软组织受推移7例,累及半月板1例.结论 MRI对膝关节PVNS有特征性表现,并敏感显示关节内、外组织结构的侵犯程度及范围,是诊断PVNS的理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3.0 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子宫肌瘤高聚焦超声(HIFU)早期疗效评价.方法 33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单发肌瘤20例,多发肌瘤13例,共59个,患者平均年龄(34.3±8.7)岁,所有患者均于HIFU术前及术后1 d行MRI平扫、增强扫描检查,观察并定量测定肌瘤、肌壁HIFU术前、后T2压脂、T2WI、T1WI平扫及增强扫描信号值,并计算肌瘤最大消融区面积,对其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59个肌瘤于HIFU术后在T1WI增强扫描序列均出现无强化的消融区,平均消融率达70.9%.MRI增强扫描消融区T1信号值与术前比较明显减低(P<0.01).术后消融区在T1平扫像上呈不同程度高信号,T2像上消融区范围显示不明确,但T2信号值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MRI平扫所见术后T1信号增高区1.0 cm)肌壁T2压脂信号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别.结论 3.0 TMRI增强扫描可以直观、准确的显示肌瘤消融区,T1术后高信号区可以显示肌瘤HIUF术后坏死区,可以评价消融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肾上腺间质肿瘤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价值。方法28例手术病理确诊为肾上腺间质肿瘤患者,均实施CT和MRI诊断。分析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及影像学特征。结果28例患者中,8例为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患者,12例为肾上腺囊肿患者,2例为肾上腺脂肪瘤患者,1例为肾上腺畸胎瘤患者,1例为肾上腺淋巴管瘤患者,1例为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3例为肾上腺转移瘤患者。肾上腺髓质脂肪瘤影像学表现为不均质肿块内部存在明显的脂肪组织信号或者密度大多数存在条索状或者片状软组织信号或密度影,实施增强扫描后,肿瘤中软组织部分发生不均匀强化情况;肾上腺脂肪瘤影像学表现为均质脂肪密度或者信号;肾上腺囊肿影像学表现为水样密度,囊壁较薄,可出现钙化情况,增强扫描后未出现强化症状;肾上腺神经鞘瘤CT显示为稍低密度影,密度欠均匀,边界不清晰,增强扫描后,肿瘤表现为渐进性增强,强化程度为轻中度,强化不均匀,行MRI T1WI和T2WI诊断信号呈不均匀状态,强化效果不佳;肾上腺淋巴瘤影像学表现为特殊囊性低密度影,其边缘十分清晰,增强扫描后其囊壁会发生轻度强化;肾上腺转移瘤影像学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其肿块较大,极易发生液化坏死情况,增强扫描后会发生不均匀强化情况;肾上腺畸胎瘤表现为不均匀密度肿块,MRI诊断显示多种混杂信号。结论对肾上腺间质肿瘤行CT和MRI诊断,肾上腺囊肿、肾上腺髓质脂肪瘤、脂肪瘤患者均有显著的影像特点,其软组织肿瘤因无显著特点,在临床诊断中需将组织学检查结果相结合,实施诊断。  相似文献   

17.
徐晓雷  倪晓明 《江苏医药》2012,38(6):694-696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MRI表现及其血液动力学特征。方法病理证实的肝脏FNH 12例,术前均经屏气扰相梯度回波FLASH-T1WI、抑脂快速自旋回波FSFSE-T2WI平扫和True FISP序列,动态增强采用3DVIBE快速扫描序列,共3个回合。仔细复习MRI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12例肝脏FNH中,9例呈类圆形,3例呈分叶状。病灶直径1.8-9.2cm。位于肝右叶11个,左叶1个。平扫T1WI,11个呈稍低信号,1个呈等信号,7个病灶中央可见星状、裂隙状更低信号。T2WI均呈高信号,病灶中央更高信号7个。增强扫描动脉期均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强化减低;但强化程度仍高于正常肝组织。其中,1例病灶周围见增粗扭曲的血管与之相连。结论动态增强MRI对肝FNH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患者X线、CT、MRI影像学检查方式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PPNET患者X线、CT、MRI影像学检查资料,并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分析病变部位影像学特征。结果发病部位为骨骼6例(包括左胫骨1例、右胫骨2例、骶骨1例、髂骨1例、左肱骨1例),软组织4例(纵隔2例、胸壁1例、腹膜后1例)。X线检查发现以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CT检查主要表现为不规则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模糊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肿块内多有囊变、坏死;MRI表现主要为T1WI为稍低或中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结论 X线、CT及MRI检查均可较好地观察病灶内部结构及周边变化,合理联用可达到理想的定性、定量诊断效果,还可指导手术切除、远处转移分析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场MRI对腰椎间盘退变致终板骨软骨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08年1月以来我院诊断的25例腰椎间盘病变致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资料,分析终板骨软骨炎的MRI信号及形态特征。结果 25例病例中14例患者退变椎间盘相邻终板的骨髓表现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3例患者相邻终板的骨髓表现T1WI为高低信号并存,T2WI为混杂信号;6例患者相邻终板的骨髓表现T1WI为高信号,T2WI为中等信号;2例患者相邻终板的骨髓表现T1WI为低信号,T2WI为低信号;信号的形态分为斑片状、三角形、窄带样。结论低场MRI对椎间盘退变致终板骨软骨炎可做出较明确诊断,是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