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韦海明 《北方药学》2014,(8):124-12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病例,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妊娠合并症、破膜时间长、产程延长、手术时间长,孕妇肥胖、贫血、手术人员缝合技术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几率。结论:针对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因素,合理预防,积极治疗,对减少术后切口感染有着重要、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妇产科下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两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共6298例妇科、产科下腹部手术病例,对70例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两种处理方法比较分析:对照组36例(为改良缝合方法),在愈合不良的切口予以清创4~6d,且体温正常3d后予以二次缝合,术后第10天拆线;研究组34例(采用中西医方法处理切口),在愈合不良的切口予清创1d后,在腹部切口内填充碘甘油与白糖,切口外覆盖双柏散中药粉。结果对照组15d后的痊愈率83.3%;研究组7d后腹部伤口获得痊愈率41.1%,14d伤口获得总痊愈率8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处理伤口愈合不良的效果优于改良缝合法处理腹部切口愈合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黄柏液对妇产科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疗效。方法:62例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复方黄柏液组(治疗组)(n=30)采用复方黄柏液纱布直接敷未愈合切口+二期缝合术;生理盐水组(对照组)(n=32)采用生理盐水纱布直接敷未愈合切口+二期缝合术。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均为100%,无差异性。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切口二期缝合时间、缝合后抗生素应用时间、缝合后住院时间、缝合后切口愈合时间,P0.01,说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黄柏液对腹部愈合不良切口有促进愈合的作用,具有治愈时间短、使用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临床分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原因,防御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10-01~2013-01妇产科患者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41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皮下脂肪厚、切口暴露时间长、高频电刀、缝合技术欠佳、自身体质愈合低下等,以上均是引起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结论提高缝合技巧、慎用电刀、缩短手术时间、预防术后并发症等处理措施均可以降低脂肪液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38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例.结果 妇科手术16例,剖宫产手术22例.合并症如糖尿病、贫血、咳嗽、妊娠水肿、滞产、术中失血多、术时较长、肥胖等因素都增加了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几率.38例腹部切口脂防液化经上述方法处理后均痊愈出院,无1例行Ⅱ期缝合.无1例院内感染,愈合时间最短4天,最长10天.结论 尽早发现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及时处理,引流彻底、每天换药、使用白糖填撒伤口、蝶形胶布拉拢等方法治疗,可明显加快伤口愈合时间,可有效治愈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相似文献   

6.
欧红 《淮海医药》2014,(2):143-14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的47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病例资料。结果妊娠合并症、试产、在手术过程中应用高频电刀、孕妇腹壁脂肪较厚、水肿、贫血、手术人员操作不当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机率。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术后腹部切口管理,及时发现切口愈合不良征象,尽早处理,局部彻底清创,扩开抗生素或稀碘伏纱条引流,每天坚持换药,待切口新鲜后蝶形胶布拉拢切口或二期缝合切口,尽早促使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治疗,分析愈合不良发生原因与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07年10月~2014年12月妇产科发生的30例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两组进行治疗。两组均给予切口换药。治疗组手术24h后切口给予频谱微波照射,2次/d,每次30min。连续5~7d,及照射后用利凡诺注射液100mg湿敷腹部切口,连续3~5d,对照组给予切口神灯治疗仪(TDP)理疗,2次/d,每次30min,连续5~7d。结果全部3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切口愈合不良得到妥善的处理,患者均痊愈。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达93.33%,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率低且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及换药次数。结论术前预防,可以降低术后愈合不良、切口液化发生率。运用微波照射联合利凡诺注射液外敷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预防切口液化效果明显,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方法。方法将兴义市人民医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82例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酒精消毒、切口换药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大黄、芒硝混合外敷治疗。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未发生切口愈合不良,无1例用2次清创缝合手术,治愈率1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尽早发现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给予外敷大黄、芒硝能明显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有效治愈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分析采取一次性皮肤缝合器处理腹部手术切口的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152例于2011年12月~2013年7月在本院接收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对将上述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丝线缝合术对腹部行切口处理,观察组采取一次性皮肤缝合器对切口处理,观察两组患者腹部切口恢复效果。结果两组换在切口缝合时间、甲级愈合率以及痛觉评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切口采取一次性皮肤缝合器处理,有助于减轻对皮肤切口的创伤,缩短愈合时间,保证皮肤美观,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11月至2011年10月间收治的39例实行腹部手术患者,对所有患者出现切口不良愈合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患者采取有效护理措施。结果导致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分为术前原因、术中原因、术后原因等,通过对所有患者实行有效护理,39例患者均切口愈合,恢复良好。结论导致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多样化,需要实行有效护理以促进患者切口愈合,同时应当重视导致患者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以免再次发生类似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措施,降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宝丰分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不良26例,分析其影响切口愈合的影响因素。结果26例患者术后经积极治疗均获痊愈,因各种因素导致的胎儿宫内窘迫,产程延长,停滞而急诊行剖宫产是术后感染的首要因素。羊水污染,胎膜早破,肥胖合并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手术缝合不当也是危险因素,最终导致切口愈合不良。结论针对影响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可降低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切口膜牵拉固定在治疗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切口膜牵拉固定治疗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观察组)的临床效果,并与常规清创换药及二期缝合治疗(对照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76%(P0.05)。结论切口膜牵拉固定治疗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3.
贾丽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0):162-163
目的:总结和探讨妇产科手术腹壁切口感染裂开的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1995年3月~2006年12月发生的12例腹壁切口感染裂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壁脂肪层厚、产程延长、破膜时间长、抗生素使用不及时、缝合技术老化等是影响腹部切口愈合的不良因素。结论:科学指导孕妇饮食,避免孕妇过度肥胖,加强产程观察,避免产程延长,适时进行剖宫产,加强围术期抗生素的规范使用,改变传统的腹壁4层缝合法,采用新式腹壁3层缝合法,是预防腹壁切口感染裂开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罗翠华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525-526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脂肪液化的诊断方式和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于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104例腹部手术脂肪液化患者治疗过程。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42例,切口渗液较少者可每日挤压切口1到2次。B组有34例患者,当患者的腹部出现有脂肪液化,但皮肤没有裂开,则要尽量挤压干净渗液以后,在切缘周围分数点用浓度为0.9%生理盐水l0mL+庆大霉素8万+地塞米松5mg进行注射,每天1次。C组28例,患者的全层切口没有愈合而且切口的渗出液较多,因此各层缝线需要被拆除,然后清洗创口并且引流保证切口的畅通,新鲜的肉芽组织长出后再进行二期缝合。结果 A组切口愈合时间为l0~14d,没有一例需要进行Ⅱ期缝合。B组患者治疗时间为5~6d,愈合时间是术后l2~15d,C组患者在换药3~5d后要进行Ⅱ期缝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20d。所有患者均无发生院内感染。结论及早处理和充分引流是治疗切口脂肪液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抗感染药学》2019,(1):95-97
目的:比较不同腹部外科切口缝合技术对降低患者污染手术切口感染率及其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0月间收治的行腹部手术患者112例资料,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其将分为观察组(n=56)与对照组(n=56);对照组患者实施分层连续缝合技术关闭腹腔,观察组患者实施全层间断缝合技术关闭腹腔,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缝合时间、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切口愈合(Ⅰ期、Ⅱ期和Ⅲ期)情况的差异,以及术后患者对切口缝合的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缝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Ⅰ期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切口缝合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部外科切口全层间断缝合技术所需缝合时间短而快,且有效降低污染手术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手术切口Ⅰ期的愈合,提高患者对切口缝合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妇产科手术后腹部伤口愈合不良的处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李红刘亚平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常因皮下脂肪厚、抵抗力差,腹部手术后切口容易发生皮下出血、脂肪液化,并发感染等造成愈合不良,不但延长了住院时间,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我科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临床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较好处理方法.方法将我科自1998年11月~2005年11月期间腹部手术切口出现愈合不良15例采用切口清创后上糜蛋白酶针再进行切口固定方法,设为试验组;将同期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15例采用双氧水处理切口后用凡士林纱布条或利凡诺纱条引流,设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治疗效果相同,全部治愈,但试验组治疗时间为3~5天,对照组治疗时间10~20天,两组治疗时间相差7~15天,有明显差异(P<0.01).试验组治疗过程只需一次清创后固定,不需反复换药,对照组需要每天或隔日换药,病人较痛苦,切口如较大需麻醉下清创缝合处理.结论试验组处理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方法显得更简单,快捷,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妇产科出现的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发生液化的原因、治疗措施和预防。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行妇产科手术28例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和系统性分析。结果全部28例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与患者是否肥胖、使用电刀是否合理,术中是否粗暴,术中的缝合技巧有着重要关系。对于切口脂肪液化病例应遵循尽早发现,尽早处理,合理处置的原则。通过对高危因素进行合理的预防及发病后及时有效地处理,可以明显降低疾病发生率,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9.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3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凌媚 《安徽医药》2011,15(2):213-214
目的分析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9年12月该院妇产科的36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均采用积极治疗后36例患者中32例一期愈合,余4例二期愈合,病人切口均未发生感染。结论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与肥胖病人脂肪含量过高、术者手术技巧、高频电刀的使用及合并症密切相关。提高手术操作水平,纠正患者全身异常情况,早期发现并运用积极的防治措施处理腹部切口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20.
腹部手术切口裂开原因临床分析与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学东  邵岩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185-186
目的:分析并探讨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的原因及处理的相关因素,以减少切口裂开的发生。方法:对本院2007年3月~2010年1月中的48例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裂开临床资料与治疗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切口裂开48例中,及时清创,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采用直针穿10号双线行腹膜外皮外减张缝合法,术后拆除缝合,切口愈合良好,无手术死亡。本组均出院。结论:从患者入院开始就重视对手术前、后危险因素的处理,正确运用缝合技术,可有效地预防腹部手术切口裂开,并进行相应治疗护理,纠正营养不良,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注意缝合技巧均有助于降低腹部切口裂开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