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12例发病时间在4.5h内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0.9mg/kg的剂量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I),评价溶栓治疗的效果。结果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和BI指数均明显改善,脑出血发生患者1例(6%)。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4.5h时间窗内按照0.9mg/kg的剂量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rt-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并与尿激酶比较。方法将9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rt-PA组45例、尿激酶组52例。rt-PA组在AMI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rt-PA溶栓治疗;尿激酶组在rt-PA组的基础上改rt-PA为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胸痛缓解程度、消失时间;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心电图变化;溶栓开始至发病20h的血清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并两组对比。结果rt-PA组总再通率为82.2%(37/45),溶栓开始时间<6h再通率为90.3%(28/31),与尿激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开始时间6~12h再通率为64.3%(9/14),与尿激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并发症情况比较,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t-P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尿激酶组。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疗效明显优于尿激酶,但仍应强调早期溶栓,以争取更高的再通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治疗的疗效.方法 筛选收治的发病6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51例,其中17例有房颤证据并骤然起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首选机械取栓或动脉溶栓,其中机械取栓15例,动脉溶栓2例;34例非房颤相关脑梗死患者给予0.9 mg/kg的静脉rt-PA标准剂量治疗.完成术后24 h、72 h头CT检查,了解术后颅内出血情况;采用术后72 h NIHSS评分改善>4分及90 d改良的Rankin Scale(mRS)评分≤2分作为良好结局指标,评价不同病因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治疗的风险及疗效.结果 17例房颤相关急性脑梗死入组患者72 h颅内出血3例,其中症状性出血2例占11.8%,造影剂外渗3例,同单纯静脉rt-PA标准剂量溶栓相比颅内出血增加( P <0.05);90 d mRS评分≤2分、获得良好结局者11例占64.7%,明显高于单纯静脉rt-PA标准剂量溶栓获得良好结局的35.3%( P <0.05).结论 房颤相关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急性期(发病6 h内)首选机械取栓或动脉溶栓治疗是可行的,对于时间窗内的急性脑梗死,应根据不同病因,给予不同优先治疗方案,以期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并观察用药过程中的并发症与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4.5 h)的临床资料,将其分成观察组(rt-PA静脉溶栓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最后观察和比较两组病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的观颅内出血发生率、病死率等的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脑梗死发病4.5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科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64例,按照溶栓时间窗分为两组,观察组(<4.5 h)患者36例,对照组(4.5~9 h)患者28例,行rt-PA静脉溶栓后比较康复效果。结果在溶栓前及溶栓后1 d、14 d、3个月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估,两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1 d、14 d、3个月评分无差异(P>0.05),mRS评分分别为(1.52±0.65)、(1.49±0.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5 h内溶栓与4.5~9 h溶栓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脑梗死时间介于4.5~9 h的患者,仍需积极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6.
张振宇  李锐 《中国药业》2012,21(3):62-63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对2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结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定疗效,同时加强溶栓前后的护理.结果 27例患者中,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3例,无变化2例,总有效率为92.59%.结论 应用rt-PA溶栓的疗效满意,可减少脑梗死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精心的护理对于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行rt-PA溶栓治疗的成功率可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58例。结果 58例AMI患者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再通占69.0%(40/58),未通占31.0%(18/58)。其中,发病6h内溶栓再通率83.9%(26/31);6~12h溶栓再通率56.5%(13/23);12~24h内溶栓再通率25.0%(1/4)。死亡5例(8.6%,5/58),其中2例为心源性休克,2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发生室颤抢救无效死亡。并发症发生率8.6%(5/58),其中血尿(+~++)3例,皮肤黏膜出血和轻微牙龈出血各1例,无过敏反应及脑出血、大量咯血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可明显改善幸存者心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死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超早期进行静脉溶栓,一般在治疗时间窗内3h进行[1],可使闭塞的血管再通,也是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的有效手段。但在治疗中对病情观察的预见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因为静脉溶栓治疗可导致再灌注脑损伤或脑出血,要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而病情观察主要靠护理。我科38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使用瑞替普酶(爱通立)在治疗时间窗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疗效肯定,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第三代静注溶栓药物瑞替普酶(rPA)和阿替普酶(rt-P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开放性临床研究方法,观察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在本院急诊室内接受rPA或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共55例,其中rPA组24例,rt-PA组31例,观察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平均住院天数、心力衰竭及休克等并发症和出血不良反应。结果 rPA和rt-PA组的再通率分别为87.50%和83.83%,(P>0.05)。溶栓后30d内心力衰竭、休克及再梗死发生率两组相当,(P>0.05);病死率分别为8.33%(2例)和6.45%(2例),P>0.05;轻度出血发生率分别66.66%和48.38%,P>0.05;脑出血发生率为8.33%和9.68%,P>0.05;住院天数分别为(10.74±6.49)d和(13.09±13.36)d,P>0.05。结论瑞替普酶适合急诊室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早期静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时间<6h的患者给予rt-PA50mg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及溶栓后30min、24h、14d及3个月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后3个月给予修订的Rankin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al指数评分,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溶栓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6h治疗其1h、3h、24h再通率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另两组(均P<0.05);≤6h治疗再出血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另两组(均P<0.05)。结论 ACI发病6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房颤相关急性脑梗死首选机械取栓或动脉溶栓的疗效.方法 发病6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共51例,分为房颤组(n=17)和非房颤组(n=34).房颤组:有房颤证据并骤然起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7例,经家属充分知情并签署同意书,首选机械取栓或动脉溶栓,其中机械取栓15例,动脉溶栓2例;非房颤组:非房颤相关脑梗死患者34例给予0唵.9 mg/kg的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则激活物(rt-PA)标准剂量治疗.完成术后24 h、72 h颅脑CT检查,了解术后颅内出血情况;采用术后72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率中量表(NIHSS)评分改善>4分及90 d改良的Rankin Scale(mRS)评分≤2分作为良好结局指标,评价不同病因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治疗策略的风险及疗效.结果 房颤组72 h颅内出血3例,其中症状性出血2例,为11.8%,造影剂外渗3例,同单纯静脉rt-PA标准剂量溶栓相比颅内出血有所增加(P<0.05);90 d mRS评分≤2分、获得良好结局者11例,占64.7%,明显高于单纯静脉rt-PA标准剂量溶栓获得良好结局的比率(P<0.05).结论 在条件成熟的高级卒中中心,房颤相关急性脑梗死患者首选机械取栓或动脉溶栓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早期(4 h内)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科2005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34例无溶栓禁忌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为观察对象,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冠脉再通29例,再通率85.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4 h内)溶栓再通率较高,无严重心律失常及出血并发症.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冠脉再通效果最好,溶栓并发症轻微,具有较好的疗效及较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廷方 《淮海医药》2007,25(3):241-242
目的 观察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44例AMI患者分为尿激酶静脉溶栓再通组42例,未通组24例和对照组78例.比较分析溶栓再通与未通及非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疗效.结果 显示溶栓再通组在住院期间2~3周内死亡率明显低于非溶栓组及未通组(P<0.05),且心绞痛、心力衰竭及严重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溶栓再通组低于未通组及非溶栓组.临床判断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为64%(42/66),0~6 h梗死相关血管溶栓再通率为67%(37/56),6~12 h为50%(5/10).溶栓组无1例过敏反应.结论 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溶栓治疗能显著改善AMI患者急性期预后,即使临床间接指征判断未通者,其部分指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瑞通立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瑞通立静脉溶栓治疗,参考组患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再通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患者血管再通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瑞通立静脉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能够快速再通血管,治愈率及安全性均比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对6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32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后12 h内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率、4周病死率及溶栓治疗的并发症.结果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冠脉再通14例,再通率43.8%.急性心肌梗死4 h内溶栓再通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栓治疗出血并发症轻微,无中重度出血并发症.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降低4周病死率,溶栓距发病4 h内血管再通效果最好.溶栓出血并发症轻微,针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老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95例老老年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应用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UK)静脉溶栓。观察两组疗效及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分别为82.2%、50.0%;患者在发病3 h内静脉溶栓再通率分别为85.7%、56.7%(P<0.01);4周病死率分别为4.4%、6.0%(P>0.05)。结论小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老老年AMI临床疗效好,血管再通率高,尤其在发病3 h之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更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17.
王云  刘定华  吴伟 《江苏医药》2013,39(16):1923-1925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4.5h内的ACI患者64例分别采用rt-PA 0.6 mg/kg(最大剂量为60 m)(A组,30例)和rt-PA 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 (B组,34例).治疗后24 h、7、28和90 d用NIHSS量表评估疗效;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90 d的改良Rankin评分和日常生活(ADL)量表评分;以治疗期间颅内出血发生率和90 d内病死率评估安全性.结果 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90 d内颅内出血:A组2例(6.6%),B组4例(11.7%).90 d内死亡:A组1例(3.3%),B组3例(8.8%).结论 应用低剂量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h内的ACI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50例发病在3h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头CT或MRI评价溶栓后24 h及3个月时疗效,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和改良Ran Kin量表(m RS)评价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和预后。采用随机奇数偶数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25例)与观察组(n=25例),观察组采用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治疗(n=25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 h~治疗后3个月各个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76例椎-基底动脉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溶栓治疗时间窗<4.5 h患者作为A组(n=38例),溶栓治疗时间窗4.5~9 h作为B组(n=38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变化情况,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脑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前,A组及B组的BI评分、NIHSS评分比较,P> 0.05。与治疗前比较,A组及B组的BI评分均明显升高,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均有P <0.05;两组治疗后的BI评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3个月,A组、B组脑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63%(1/38)、5.26%(2/38),两组比较,P> 0.05。结论扩大治疗时间窗至9 h对椎-基底动脉脑梗死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疗效确切,因此,椎-基底动脉脑梗死患者发病9 h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超早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青年急性卒中患者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92例青年急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变情况以及血管再通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为明显,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8.70%、63.04%、67.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27%、28.26%、43.48%,以上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青年急性卒中的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提高闭塞血管的再通率,安全性好,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