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使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并结合心理治疗,缓解或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协助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期间105例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病例,应用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依据不同的案例制定出不同的心理疏导方法,同时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指导,并宣传心理调节对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结果患者的心态改善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和配合性,也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结论心血管疾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病情迁延反复,发病率逐年上升,大部分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常常是心理症状和躯体症状互相影响,甚至混为一体,难以区分。明确患者的心理障碍并及时给予治疗,对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使用抗焦虑药物及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结合心理辅导综合治疗心血管疾病,探讨其治疗方式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和抗焦虑药物治疗,同时结合心理辅导。分析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治疗效果更佳。能够达到更好的药物疗效,稳定病情,药物疗效与患者的心理息息相关,甚至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威胁人们健康的几大病症之一,随着目前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各方面压力随之增大,越来越多的人们患有心理相关的问题,产生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未来对人健康的影响会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超过150例研究表明心理障碍与心血管疾病存在着某种关系,一般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更容易患有包括焦虑、强迫症和抑郁等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临床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各类心血管疾病患者128例,搜集其临床综合治疗方法及其措施,分析临床效果,治疗周期40 d,并与40 d前进行比较。结果经过1个疗程40 d的综合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部分患者痊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上意义重大,效果明显,值得在基层卫生院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抛硬币的方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缬沙坦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并发心血管事件的概率为10%,对照组为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共收治的8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经治疗后,显效57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老年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和致死、致残率高等特点,及时、准确用药能够有效缓解病情,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次主要对三七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其药理作用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疾病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所选患者常规治疗后外加三七粉进行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疗效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心率与血压等指标、心电图改善的情况对比有可比性,P<0.05。结论三七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并改善患者心电图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特点及其预防措施。方法6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0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显效48例,占80%,有效6例,占10%,无效6例,占10%。结论老年心血管疾病治疗要及时有效,对患者用药要做到准确无误,再外加心理疏导以及体育锻炼,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80例,根据其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常规护理,40例研究组患者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指导、运动护理和疾病的自我检测,两组患者随访1年,对比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压异常、心电图异常和血压异常患者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常规护理上的心理、饮食、运动以及用药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糖和心血管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主要对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治疗效进行分析,从而提升我院医师对心理方面疾病的认识,并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来提升治疗效果。方法主要选取了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50例心理障碍患者的病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科学的分析,总结出他们的心理障碍疾病类型、临床特征以及治疗结果等。结果来我院神经内科门诊部接受治疗的心理障碍患者以中老年为主要群体,男女比例为1∶1.4,临床表现伴有基础疾病,其中主要以神经症和情感障碍为主要疾病,分别为69例和43例,占总人数的46%和28.7%,这类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采用的都是抗抑郁性药物治疗的方法,并具有显著的疗效。结论目前心理障碍患者的年龄都比较偏大,一般发病患者的症状表现较为复杂,并且常伴有各种基础性疾病,医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首先对其进行科学辨别,以药物治疗为主要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曲美他嗪也称为TMZ,该药物在研发初期,由于其耐受性较好,因此一般用在抗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研究发现,TMZ还能够有效保护缺血心肌。而一般的药物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明显,因此TMZ的代谢环节就成为了医学界研究的焦点,对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分析,能够在实践中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2.
精神疾病是现代社会困扰人类的主要疾病之一。本文通过总结19世纪西方医学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及主要治疗方法,拟展现这个世纪精神疾病治疗方法随观念变化和实践深入而发展的轨迹,旨在说明19世纪是西医精神病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并揭示其与现代精神疾病治疗的历史传承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及早诊断各种心血管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2007年12月-2012年12月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冠心病患者各40例,分别列为观察A组、观察B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集所有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晨起静脉血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对比3组血清HCY检测值及发生高HCY血症的情况.结果 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血清HCY检测值、高HCY血症的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患者血清HCY检测值及发生高HCY血症的比率高于观察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在心血管疾病检测中临床意义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老年心血管患者心理因素的研究总结对策。方法选取9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分成两组,实验组50例,对照组40例。通过靶向心理护理与心态监控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同时对比他们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医疗满意度,记录相应的数值。结果通过我们的对策发现靶向心理护理对老年人的心态很有帮助。结论靶向心理护理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心理有很大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伴抑郁状态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氟西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4年7月-12月在我院住院的560例患者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随机抽取240例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分析伴抑郁状态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比例和临床特征;对伴抑郁状态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予以分组治疗;观察组单纯使用心血管药物,治疗组合用口服氟西汀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伴抑郁状态心血管疾病患者占抽样调查心血管疾病患者的20.8%;该类患者除了其相应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外,常表现为主诉多,难以缓解的胸闷、胸痛、气促和心悸等症状,血压波动大;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差,单纯使用心血管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合并使用抗抑郁药物氟西汀治疗疗效显著(P<0.001).结论 抑郁状态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对此类患者的主诉应加以分析,注意识别其类似于心血管疾病的躯体化症状;对此类患者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同时,应联合予以抗抑郁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水飞蓟素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酒精性肝病的疗效。方法将68例慢性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2g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水飞蓟素140mg,2次/d口服。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检测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GGT、TBIL及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IV-C等,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飞蓟素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酒精性肝病疗效显著,两药合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16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手足口病患儿,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1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2.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1%),治疗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本文阐述了血脂各组分合适水平与异常水平的划分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调脂治疗的策略和目标。这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晏远智  李雪松  邹顺 《中国药师》2011,14(8):1169-1170
目的: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了解我院心血管病老年患者口服药物联合使用情况,并分析其相互作用及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方法:抽取2010年我院门诊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60岁)处方(包含慢性病处方)5000张进行分析,统计患者基本情况及口服药应用种类,分析处方中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及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结果:超过30%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同时口服5种或以上药物,775张处方有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结论:该院门诊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具的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处方多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的患者,其口服药种类过多可致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机率大大增加,部份处方存在可导致患者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联合应用,应加强对处方的审查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氨氯地平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门诊诊断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试验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治疗后心肌梗死发作次数、心功能指标及服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 TG、TC、LDL、HDL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 TG、TC、LDL 均低于对照组,HDL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期容积(EVD)、每搏输出量(SV)及射血分数(EF)均高于对照组,左室收缩期容积( ES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服药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氨氯地平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