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夏生姜药对在《伤寒论》中共计出现于10首方中。《金匮要略》中可见于13首方中;而半夏干姜药对在《伤寒论》中出现于5首方中,在《金匮要略》中见于12首方中.两组药对均为仲师所惯用于治疗伤寒与杂病,兹将仲师对两药活踊之规律,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叶晓光 《北京中医》2007,26(12):786-787
清代名医郑钦安从学于川中宿儒兼名医刘止唐,医术脱胎于《内经》、《伤寒》。其人聪慧早成,传世之作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部,传唱于今,遗泽于后人。郑氏一生所学尽在阴、阳、水、火四字,精纯无比,尤善用姜附温助元阳,破除阴霾,挽将倾于既倒,拯陈疴于须臾,诚乃中国医学史上承先启后之大家。本文着重探讨《医理真传》中《君相二火解》的理论,阐述对君火的理解和对相火、真火与郑氏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黄霏莉 《中国针灸》1997,17(7):415-417
伤寒论针刺三法浅析黄霏莉(北京联大中医药学院,100007)主题词《伤寒论》,针刺疗法《伤寒论》理法方药俱备,被推崇为方书之祖,其对方剂学的贡献是举世公认的。张仲景对方药的使用炉火纯青,但他于临床并未留于方药,针灸亦是其常用之法,《伤寒论》一书即多次...  相似文献   

4.
周氏家传针法230061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蔡圣朝周楣声,1918年生,安徽天长县人。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承家学,博览旁收,对金石书画,均有涉猎,通《内》、《难》及诸家言,弱冠即施诊于乡里。尤其潜心于针灸研究。现为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主任医师,...  相似文献   

5.
温法治验3则     
甄绍先 《山西中医》2009,25(7):17-17
温法源于《内经》“寒者温之”之旨。对寒证洞然若揭者,自能随拔随应,然对玄冥幽微者,必于细微之处,明察秋毫,方可平中见奇,立起沉疴。试举验案3则,以就教于同道。  相似文献   

6.
《欧盟传统草药法令》简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欧盟传统草药法令》于2004年4月30日正式发布实施,本刊于2004年第4期刊登了《欧盟传统草药法令》全文的翻译,为使广大读者能够更准确全面地了解该法令,本期刊载了对《欧盟传统草药法令》的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对“阴阳”、“四时”、“时”、“终始”词从文字学解释其词义,联系《帝王世纪》《史记纲鉴》《通鉴外记》《搜神记》《述异记》等记载,认为我国医学萌发于原始渔猎社会而草创于原始的农耕社会。  相似文献   

8.
也谈标准太阳病、太阳病正治法及其他──就《“伤寒”非伤于寒邪论》一文与胡连玺同志商榷运城地区中医院(044000)薛兴中关键词太阳病,伤寒,寒邢“伤寒”伤于寒邪,非伤于寒邪?争论由来已久。对这个问题的正确认识,不仅关系到对《伤寒论》这部经典著作的正确...  相似文献   

9.
命门识     
“命门”是中医理论中特有的名词,始见于《内经》.奠基于《难经》,一直为临床所沿用。但对命门之含义,解剖、生理及其与肾的关系,历来众说纷纭,奠衷一是。今考古通今,结合临床,略述于下,与同道共研讨之。  相似文献   

10.
傅贞亮治学严谨,师古不泥,注重求新发微,悉心研究《内经》,注意结合实际对有关理论进行临床验证,着力于《内经》藏象理论实质的研究,并将《内经》有关理论灵活地运用到临床,既遵循经训,又扩大其指导意义。提出了“脾主运化水湿与精微”与体内钠、钾含量相关的独特认识。对肾阳虚动物的耳蜗电位及有关免疫指标进行了测定,证明了“肾开窍于耳”及《内经》“肾为之主外”之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未病”在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被提出,开创了中医对这一领域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述其源流,蓝毓营认为中医治未病说奠基于战国时期《内经》、《难经》,发展于东汉《伤寒杂病论》,成熟于清代《温热论》。如《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  相似文献   

12.
饶宏孝 《浙江中医杂志》1994,29(11):497-498
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黄帝内经》养生之道刍议615000四川省西昌市卫生局饶宏孝《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内经》养生之道,字数虽少,...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中“心开窍于舌”的说法始于《内经》,其中对舌与心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后世也宗其说法,用于指导临床的诊断与治疗。《内经》认为,“心开窍于舌”对于生命活动、临床辨证尤其在治疗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传杰针药结合治疗冠心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建萍 《中医杂志》2006,47(4):262-263
李传杰(1928~),男,1950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1958年毕业于中医研究院第一届西学中班,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是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针刺对冠心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获卫生部乙级成果奖;《针刺治疗疟疾疾病的研究》获国家科委、卫生部、总后卫生部、国家医药总局颁发的优秀科研成果奖;《针刺对胃下垂的研究》、《针刺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研究》获中国中医研究院科研成果三等奖。  相似文献   

15.
唐宗海,字容川,清末著名医家,所著《血证论》是其论述血证的代表作。该书在《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的基础上,搏取众家之长,对血证阐述颇多创见,理法方药方面也非常严谨,许多观点对充实和发展祖国医学方面具有深刻的意义,对于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论述颇多新见解,尤其是对于气血水火方面的论述更加精湛。笔者不揣法陋,就《血证论》中气血水火辨证关系探析如下。1.气血水火同源关系唐客川注重对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师于古而不泥于古”,即注重于中医基础理论中“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水火即济”,“…  相似文献   

16.
中华医学对闻吸疗法有不少论述,它通过呼吸道闻吸药味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对闻吸药物的论述,如“闻吸醒脑”,“闻药治病”。《内经》云:“肺者,气之本,开窍于鼻。”《疮疡全书》云:“鼻孔为肺之窍,其气上通于脑,下行于肺,”“鼻纳而通六经”,说明气味药从鼻而入,上通于脑,下达于肺,通十二经脉。在治疗方法上有:开窍,行气,理血,化湿,辟秽,健脾,止痛,解表,散寒,醒脑,通经活络等。说明闻吸药味对疾病有很好的疗效。清代名医吴机指出: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嗅香提神,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用得其宜,远胜诸药。…  相似文献   

17.
《喉科秘旨》评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昭焘 《山西中医》1996,12(4):40-41
《喉科秘旨》评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10405)林昭焘关键词喉科秘旨,书刊评析张宗良等合著的《喉科秘旨》大约刊行于1850年,该书以张宗良学说为主,将吴氏之说对照及补充作为羽翼。笔者就本书主要观点作一简评,对其中若干问题略陈管见,以就正于同...  相似文献   

18.
笔者曾于《医古文知识》上登一短文,提出个人对“何所”一词使用的看法。随后,在2004年2期的《医古文知识》上,傅海燕女士表达不同意见。看后,感觉对这一问题确实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三国志》等文献分析,论述战争与疫病关系,认为曹操赤壁之战败于疫病。  相似文献   

20.
浅析中医经络理论与养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君芳 《陕西中医》2009,30(7):934-935
我国传统经络理论与养生保健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就从以下方面来进行探讨。 1 中医对经络的认识 早在二千五百年前的医学著作《皇帝内经》中就已有经络的记载,《黄帝内经·灵枢·本藏》说:“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营卫生会》篇也说:“人受气于谷,谷人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