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通过大鼠中度(50g-cm)脊髓损伤模型,采用氢清除法测定脊髓血流量,探讨针刺在脊髓损伤早期治疗作用,探寻其最佳治疗时机。于致伤前、致伤后30分钟,1.5h、3h、6h、12h进行针刺治疗,观察24h内脊髓血流量的变化。其结果显示:针刺可抑制伤后脊髓血流量的下降趋势,2h至8h针刺治疗作用明显,尤其4h针刺组较对照组差异最为显著(P〈0.01)。提示:针刺对早期脊髓损伤具有明显治疗效益,其最佳  相似文献   

2.
针刺对大鼠脊髓损伤早期治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大鼠中度脊髓损伤模型,采用氢清除法测定脊髓血流量,探讨针刺在脊髓损伤早期治疗作用,找寻其最佳治疗时机。于致伤前、致伤后30分钟、1.5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进行针刺治疗,观察24小时内脊髓血流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大鼠中度(50g-cm)脊髓损伤模型,采用氢清除法测定脊髓血流量,探讨针刺在脊髓损伤早期治疗作用,探寻其最佳治疗时机。于致伤前、致伤后30分钟,1.5h、3h、6h、12h进行针刺治疗,观察24h内脊髓血流量的变化。其结果显示:针刺可抑制伤后脊髓血流量的下降趋势,2h至8h针刺治疗作用明显,尤其4h针刺组较对照组差异最为显著(P<0.01)。提示:针刺对早期脊髓损伤具有明显治疗效益,其最佳时间为脊髓伤后2h至8h。  相似文献   

4.
实验性脊髓损伤早期针刺治疗的时间窗口~~中度(50克-cm)脊髓损伤血流量研究150040黑龙江中医学院吴永刚(博士生)孙申田(指导)150040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二院贺燕霍宏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后产生的继发性损豁是导...  相似文献   

5.
针刺抗脊髓损伤近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脊髓损伤是脊髓受外力作用 ,造成受损平面以下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并伴有膀胱、直肠功能障碍。这一严重后果一直为国内外医学界所关注 ,在治疗和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以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笔者拟从针刺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方面作一概述。1 临床治疗1 1 截瘫症1 1 1 电针成氏等[1 ] 对 2 7例腰椎外伤性截瘫采用电针加推拿分期治疗 ,急性期取髀关、伏兔、膝眼、风市、足三里、阳陵泉、昆仑、解溪、太溪 ,每日选用 6个 ,得气后接电针 ,用疏密波 ,以深度肌肉抽动及患者能忍受为准 ,留针 30min。配合推拿由点…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2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笔者自 1 988年以来应用针刺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 (针刺组 )并与常规新斯的明肌注组 (对照组 )进行临床对比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共 64例 ,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 32例 ,男 2 2例 ,女 1 0例 ;年龄最大 60岁 ,最小 1 8岁 ,平均 30 .3岁 ;病程最长 2 0 d,最短 5d,平均 1 1 d。其中颈髓 5例 ,胸髓 1 2例 ,腰骶髓 1 5例 ;完全性脊髓损伤 1 1例 ( 34.4% ) ,非完全性脊髓损伤 2 1例 ( 65 .6% )。对照组 32例 ,男 1 7例 ,女 1 5例 ;年龄最大 5 6岁 ,最小 2 0岁 ,平均 31 .76岁 ;病程最长 2 0 d,最短 5 d,平均 1 0 …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针刺治疗脊髓损伤疗效及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任秀君  图雅 《针灸临床杂志》1999,15(3):61-65,F004
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的发病率为20-40/100万。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是高处堕落、交通事故及体育活动等,由于损伤常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及感觉功能完全丧失,脊髓损伤的治疗在10年前仍然是悲观的。脊柱骨...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脊髓损伤(SCI)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l例SCI排尿障碍且膀胱残余尿量〉50ml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关元、水道、气海、中极、上铿、次甥、中髂、下例、肛周)。结果:治疗2月后,显著改善9例,中度改善18例,轻度改善8例,无变化6例,总有效率85.37%。治疗后膀胱平均残余尿量,由治疗前(171.28±21.34)ml降至(69.89±12.28)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以改善SCI患者排尿障碍。  相似文献   

9.
随着交通、运输、建筑业等的发展,急性脊髓损伤(ASCI)日渐增多.脊髓损伤(SCI)的治疗也成了目前医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针灸疗法自上世纪80年代即用于临床治疗SCI,其有益作用已得到普遍认可和证实.近年来,研究人员又通过动物实验揭示其机制,为针刺治疗SCI进一步提供了理论依据.笔者总结了近年的相关报道,从针刺减轻继发损伤,促进轴突再生及抑制细胞调亡等方面对其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是常见致死、致残原因,给患者带来身体、心理困扰,以及巨大的经济负担.近年来,针刺对脊髓损伤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在其治疗中扮演重要地位,故该文从选穴规律、针刺手法、针刺方法等方面总结近年来针刺治疗脊髓损伤的特点,发现针刺治疗脊髓损伤选穴灵活,多取俞募穴、背部穴、八髎穴、远近配穴以及辨证选穴;针刺方法多样,可用电针...  相似文献   

11.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多表现为损伤节段以下肢体的运动、感觉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现代医学表明,针刺方法可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出现的组织水肿、炎性反应、缺血缺氧以及电解质紊乱等继发性损伤。本研究将从促进神经营养因子分泌、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改善微环境抑制因素与重建神经传导通路等多方面进行阐述。针刺方法对于脊髓损伤治疗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针刺对实验性脊髓损伤早期大鼠自由基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永刚  李志刚 《中医杂志》1999,40(10):620-621
本实验采用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来观察针刺对脊髓损伤后自由基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SCI后24小时丙二醛产生进行性升高,伤后2小时达高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相同时间内显著下降,以伤后2-6小时变化量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针刺对大鼠脊髓损伤血流量变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实验以大鼠中度(50g-cm)脊髓损伤模型,采用氢清除法测定脊髓血流量(SCBF),研究督脉针刺法对脊髓损伤后伤段SCBF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于致伤前、致伤后30min、1.5h、3h、6h、12h进行针刺治疗,可明显抑制伤后SCBF的下降趋势,尤其4h针刺组SCBF下降较对照组尤为缓慢(P<0.01)。提示:针刺能有效地抑制脊髓损伤后早期SCBF的下降幅度,改善脊髓微循环,从而减轻和延缓初期继发性损害的发生,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针刺为主综合治疗脊髓外伤性截瘫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志平 《江苏中医》1994,15(9):26-26
  相似文献   

15.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创伤类疾病,脊髓损伤后会出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及二便障碍等后遗症,一直是医学界治疗难点。脊髓损伤的病理机制包括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及轴突再生等,各病理过程相互影响、错综复杂。针刺治疗脊髓损伤具有多角度、多靶点的治疗优势,能明显改善脊髓损伤后遗症的临床症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针刺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发现针刺可通过抑制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改善氧化应激、减少细胞凋亡、促进轴突再生等方面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陕西中医》2017,(12):1770-1771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高压氧在急性脊髓损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脊髓损伤患者92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抗炎、脱水以及常规神经功能恢复类的药物加高压氧治疗,采用小型空气加压舱对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主穴为夹脊穴,电针刺激夹脊穴,共治疗3个月。对两组治疗前后脊髓ASIA损伤分级的分布情况、治疗后两组患者ASIA损伤分级运动、感觉平面恢复情况、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多分布于D、E级,且观察组E级患者多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动平面、感觉平面的恢复情况分别为(3.46±1.12)、(5.68±1.09)优于对照组患者(2.76±0.92)、(3.21±0.9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9%,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高压氧对急性脊髓损伤患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运动、感觉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针刺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前角运动神经元酶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针刺对大鼠脊髓损伤前角运动神经元酶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定性分析针刺治疗前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乙酰胆碱酯酶(ACHE),琥珀酸脱氢酶(SDH)、酸性磷酸酶(ACP)的含量变化;同时,运用全自动义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脊髓损伤后ACHE和SDH含量减少;ACP含量增加。而针刺组针刺后均较对照组同时段点ACHE、SDH酶含量高;ACP酶含量低,结论:针刺能调节脊髓损伤后前角  相似文献   

18.
针刺取穴与脊髓损伤恢复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脊髓损伤恢复好坏的程度与受伤程度、手术时间、护理及恢复期中的各种治疗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 ,针灸治疗是各种治疗中的手段之一。针刺不同的穴位对患者膀胱功能障碍、瘫痪肢体的恢复有着不同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1例患者来源于住院病人 ,其中男 42例 ,女 8例 ,年龄 2 2~ 45岁 ;病程半个月到三个月 ,均为脊髓损伤致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二组 ,其中治疗组 31例 ,对照组 30例 ,两组年龄、性别、辨证分型及病情程度方面无显著差异。1 .2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有明确外伤史、症状、体征和理化检查可明确诊断。2 …  相似文献   

19.
针刺联合常规康复锻炼治疗脊髓损伤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建松  刘莹莹  冯文菊  蔡晶晶 《新中医》2021,53(14):146-14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常规康复锻炼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脊髓损伤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锻炼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治疗4周后,分析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及血栓发生率,分析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功能独立性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7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IM、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FIM、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脊髓损伤评分系统(NASCIS)中的运动功能、轻触觉和针刺觉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运动功能、轻触觉和针刺觉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上述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治疗期间没有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病例,而对照组血栓发生率为3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联合康复锻炼治疗脊髓损伤,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独立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的针灸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戚其华 《中国针灸》2007,27(7):533-535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的针灸治疗原理和治疗方法。方法:对针刺治疗脊髓损伤的原理进行阐述,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就针灸治疗的方法提出一些个人见解。结论:针灸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