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背俞穴是脏腑精气输注于背部的特定腧穴,可直接反映脏腑的功能活动.五脏俞即肺、心、肝、脾、肾5个背俞穴,可用于诊察五脏、六腑及其相应五官五体的疾病.《灵枢·背俞》首次记载了五脏俞的名称和位置[1];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记载五俞穴"夹脊相去一寸五分"[2]73.  相似文献   

2.
背俞穴概述     
<正>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称为背俞穴。背俞穴与相应脏腑之间气血贯注、内外相应的联系在针灸治疗中有重要意义。现将背俞穴名称、定位、应用等概述如下。1背俞穴名称及位置背俞穴首见于《灵枢.背腧》,但仅载有五脏背俞穴的名称和位置,至于六腑背俞穴《素问.气府论》只提出"六府之俞各六",尚未列出具体穴名和位置,至王叔和的《脉经》才补充了六腑背俞穴中的大肠俞、小肠  相似文献   

3.
背针疗法就是针灸背部腧穴治疗人体相关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素问·长刺节论》说:“迫脏刺背,背俞也。”即指背俞穴接近内脏,人体内脏都集中于胸背之间,脏腑有病,即可针刺以疗疾。可见,在背部腧穴进行治疗,早在我国古代已盛行。《内经》对于背俞穴的论述,奠定了该特定穴的理论基础。此后,历代医家对其理论不断探讨,尤其在临床应用方面,从不同角度提出看法,见仁见智,使对背俞穴的认识更臻完善。  相似文献   

4.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病因病机与五脏功能失调相关。五脏俞是五脏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是五脏之气转输流注于全身的枢纽,且五脏俞接近内脏,作用直接,五脏之病当取五脏背俞穴来进行治疗。调五脏之背俞穴可调五脏气血阴阳,而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内守、气血调和以安五脏之精神。现从五脏相关论就五脏俞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理论、临床及机理研究作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5.
针灸背俞穴治疗腰腿痛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灸背俞穴治疗腰腿痛48例武汉市第二医院(430014)李汉平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放背部的穴位,也是内脏与体表相互联系的部位。笔者运用针刺加火罐或加灸背俞穴治疗腰腿痛48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兹简介于下。1一般资料本组48例中,腰腿痛者32例,急...  相似文献   

6.
背俞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而上下排列,共12穴,即肺俞、厥阴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背俞穴在临床上的应用很广泛,且  相似文献   

7.
《灵枢经》说:“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五脏之俞,出于背者”,指出了五脏病变与原穴、背俞穴有密切联系,这一理论在针灸临床的诊断与治疗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素问》说:“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胜则热,阴胜则寒”,揭示了人体内阴阳失调产生寒热变化的规律。根据以上理论,当内脏阴阳失调时产生的寒热变化必然会在原穴和背俞穴上反映出来。为了观察它们之间的这一联系,我们选择了肝实热患者60例,对其太冲、肝俞穴各120穴数(双侧)进行穴温测定,从而观察内脏与原穴、背俞穴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位于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而上下排列,分别以脏腑之名命名,共十二穴。笔者体会,其对慢性咳喘证,确实不失为非常有效的腧穴,现将治法  相似文献   

9.
俞募穴,属特定要穴,是针灸学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俞穴皆分布于背部脊柱两侧,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线上,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故称背俞。募穴皆分布于胸腹部,指其位置与脏腑相近,是脏腑经络之气汇聚之处,因居腹部者多,故习惯称之为腹募。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俞募穴诊治疾病,收效甚佳。一、内脏疾病切俞募诊俞募穴不仅可用于治疗疾病,而且是中医“四诊”中切诊的内容之一。很多内脏疾病,可以通过切触俞募而定性定位,在临床上经常与四诊结合诊断疾病,有的仅凭患者  相似文献   

10.
背俞穴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募穴位于胸腹部,二者都是脏腑之气直接输注的部位,与脏腑关系密切。脏腑发生疾病时,可在相应的背俞穴、募穴出现反应,某一脏腑有病时,可在相应的背俞穴、募穴进行治疗。俞募配穴法,是同一脏腑的背俞穴和募穴常常配合使用的临床配穴方法,其属于前后配穴法的范畴。五脏俞穴加膈俞穴由双侧肺、心、肝、脾、肾五脏的背俞穴加膈俞穴组成,可从整体上调节五脏、振奋人体正气,进而达到气血双调、阴阳平衡之目的。针刺五脏俞穴加膈俞穴可以达到阴病行阳的目的,从而治疗五脏虚损。刺募补虚法是王老用于调补“五劳七伤”之法,是通过刺激募穴达到深度调整脏腑精气,肃肺、养心、健脾、和胃、疏肝、补肾、理肠、利膀胱,补虚健体的治疗方法。应用的募穴包括:中府穴、膻中穴、巨阙穴、期门穴、章门穴、天枢穴、中脘穴、关元穴、中极穴。募穴既是脏腑气血汇聚之处,也是邪气外泄之门枢,刺之既可深度调整脏腑精气,补虚健体,也可祛除邪气、和畅六腑。临床将已故针灸大家王乐亭先生创制的五脏俞穴加膈俞穴及其刺募补虚法相配合,加减运用于虚实夹杂的多种疼痛类疾病的治疗中,通补兼施,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1.
养生保健穴位按摩法(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腰背部穴位按摩法 腰背部常用穴,主要分布在督脉及膀胱经上。五脏六腑在背部皆有相应的俞穴,如肝有肝俞穴、胆有胆俞穴、肺有肺俞穴、肾有肾俞穴,脾有脾俞穴,胃有胃俞穴,心有心俞穴,小肠有小肠俞穴等,统称背俞穴(图6),按摩腰  相似文献   

12.
脏腑背俞主治与足太阳膀胱经之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贾杰  赵京生 《中国针灸》2005,25(6):414-416
目的:探讨脏腑背俞穴主治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关系.方法:通过分析背俞穴及其主治的由来,背俞与标本、气街理论的关系以及背俞所反映的腧穴主治的部位特点,探讨脏腑背俞主治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关系.结果:背俞作为足太阳经循行线上的一组腧穴,其主治病症未见该经的经脉病候,从十二经脉理论很难解释.而标本、气街理论,腧穴主治部位特点与主治的关系,以及因腧穴归经而出现的经脉分支等,有助于解释背俞主治五脏六腑病症的原因.结论:腧穴主治与经脉病候、经脉循行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以<灵枢·经脉>而论.  相似文献   

13.
《难经》是我国古典医籍之一,其中有三十二难涉及到针灸学内容,包括经络、腧穴、配穴、刺法等理论。兹择其中某些有关腧穴与配穴的理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讨论如下:一、俞募穴理论的阐发与后世的运用背俞穴的载述,首见于《灵枢·背俞》,但仅有五脏俞的名称及位置。募穴,《内经》没有具体的记载,仅在《素问·奇病论》中提到:“胆虚气上溢而口苦,治之以胆募俞”。对俞募  相似文献   

14.
史朝珍 《河北中医》1982,(4):47-47,43
针灸治疗脏腑的疾病,除了循经选穴治疗外,还有按某脏器所在部位,在胸腹或背腰骶部选取与某脏器相对应的穴位来进行治疗。在背腰骶部的穴、叫背俞或俞穴;在胸腹部的穴,叫腹募或募穴。在古代“俞”字与“输”字“募”字与“膜”字通用。输即脏腑气机藉此转输,募即有复盖包裹之义,其含义都是与内脏有密切联系。十二经在背部各有自己的俞穴,其部位都是排列在背部是太阳经的第一侧线上,它们的排列顺序与它相应的脏腑位置的高低基本上是一致的。十二经募穴绝大部分位于胸腹,都非常邻近与它们相关的脏腑。因此凡脏出现生理或病理改变时,都要在相应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夜尿症的选穴思路与特点。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中关于针灸治疗夜尿症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统计腧穴频次、归经、特定穴及分布部位,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3.0版对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63篇文献,87个选穴处方,涉及82个腧穴,腧穴总使用频次为506次。关元的使用频次居首位,其次为气海、肾俞;所选腧穴使用频次较高的经脉分别为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使用频次居前3位的特定穴为交会穴、募穴和背俞穴;所选腧穴多分布于腹部、背部和下肢。关联规则中,气海-关元、气海-肾俞-关元与肾俞-中极-关元为核心腧穴组合,聚类分析中,关元、肾俞、气海、三阴交、中极为主要核心聚类群。结论 针灸治疗夜尿症多常用关元、气海、三阴交、中极、肾俞和足三里穴,以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多集中于腹部与背部,交会穴、募穴和背俞穴为常用特定穴,多采用经络与脏腑病位辨证相结合、局部选穴与远端选穴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博超 《河南中医》2014,(5):943-944
郁证主要是情志不遂导致的五脏功能失调。五脏俞为五脏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针刺五脏俞可以调节五脏气血,调畅五脏气机;"五志穴"可以调节人体的五神——魂、神、魄、意、志,继而达到调节情志的作用。针刺五脏俞配合"五志穴"为治疗郁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穴位贴敷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穴位贴敷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文献,采用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方法进行选穴规律分析。【结果】 共纳入58篇文献,涉及22个腧穴。腧穴多集中在膀胱经,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是肺俞穴,穴位分布以腰背部、颈项部居多,涉及背俞穴、交会穴、八会穴、募穴、下合穴、五腧穴、络穴等7类特定穴。通过高频聚类分析得到3个聚类群,关联规则显示关联度较高的为“定喘→肺俞”“膻中→肺俞”等。【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从不同角度总结分析运用穴位贴敷疗法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选穴规律,更好地指导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盛燮荪  杭宇飞 《陕西中医》2000,21(5):233-234
<正> 唐代医学大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部巨著中,载录了大量针灸学内容,举凡腧穴考正,奇穴罗遗,各科疾病的针灸取穴经验,以及灸法之操作等糜不俱备而为后世师法。其中对于背俞的应用,补前人所未备,尤具特色,兹不揣简陋,浅析如下。 1 取背俞穴治脏腑诸疾,因症配穴 背俞穴的最早记载,首见于《灵枢·背俞》篇,惟但言五脏俞在背部的部位,及宜灸不宜刺之说,并无详述各俞穴的主治病症。《素问·风论》篇虽有“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腑之风,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  相似文献   

19.
背腧穴为五脏六腑经气输注出入之场所,针刺五脏俞可以调节五脏气血阴阳,调畅五脏之气机;"五志穴"可以调畅人体之五神,即神、魂、意、魄、志,继而达到调节情志之作用。故笔者认为以针刺五脏俞配合"五志穴"的方法治疗失眠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20.
背俞夹脊穴按摩法在临床中应用举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俞夹脊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一些特定穴位,是体表与内脏相联系的部位。(《灵枢·背腧篇》)曰:“肺腧在三焦之间,心腧在五焦之间,……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