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流目流骨鹨眼与脏腑经络密切相关,其视觉功能的正常有赖于五脏六腑精气血的濡养。《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目而为之精”;《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之精”。临床上通过针刺调整脏腑经络气  相似文献   

2.
祖国医学对眼睛与脏腑经络的联系早有明确阐述,如《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咏皆属於目”,《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夫十二经咏,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干面而走空窍,其精明之气上于目而为晴”,《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于目而为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於脑”,说明五脏六腑精气,通过十四经脉、三百六十五络的输注,精气皆上注于目。经络理论是眼针疗法的治疗基础。古籍《内经》、《难经》、《甲乙经》均记载了眼睛与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奇经八脉的有机联系。一、眼睛与十二正经的联系“大肠手阳明之脉,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颊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胃足阳明之脉,起  相似文献   

3.
<正>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具有家族遗传倾向的慢性进行性视网膜病变,临床以夜盲、进行性视野缩窄、眼底特征性改变和视网膜电图熄灭为特征。绝大部分患者在青少年期发病,不少患者至中老年期逐渐失明。本病病因至今不明,缺乏有效治疗方法,下面就中医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及治疗予以探讨。1 病因病机探讨 《灵枢·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睛。”《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精。”《素问》言“肝开窍于目”、  相似文献   

4.
眼为视觉器官,又与脏腑密切联系,故眼病证治有其独特之处。现就眼病辨证及用药特点,择其精要,简述如下。1明确脏腑所属重视归经用药目为心之使,肝之窍也。《灵枢·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眼虽为局部器官,却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耳、目、鼻、口、舌谓之五官,亦称七窍,与五脏相通。《灵枢·五阅五使篇》说:“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由于五官的视,听、嗅、味为五脏精气所养,五脏精气充足,则五官清爽灵敏。因为五脏的血气通过经脉上注于头面,濡养官窍,使之神气充盈,功能协调,运用自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嗅,其浊气出于胃,走唇口而为味。”因此,五脏有病,其病征可现于五官,所以《灵  相似文献   

6.
窍,即孔窍。头为诸阳之会,耳、鼻、咽喉皆位于头面部而为清空之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耳司听觉,鼻司嗅觉,咽乃水谷之通道,喉为呼吸之门户,故耳、鼻、咽喉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其病理变化,均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脏腑功能健  相似文献   

7.
头为“诸阳之会”,“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凡外感内伤、气血瘀滞、脏腑邪气上逆头面、经络阻滞,皆可引起头痛,《内经》冠此以“厥头痛”之名。“厥”,气逆也,其病机正如张介宾所释“厥逆于经上于头而为痛,曰厥头痛”。头痛是一个症状,常出现于多种外感内伤杂病中,临床以头痛为主症、脏腑经脉证候为兼证,辨证定经、取穴配穴是针灸治疗头痛的有效方法。1 阳明经气逆头痛 《灵枢·寒热》篇云:“阳迎(阳逆)头痛,胸满不得息,取人迎”。阳明者,胃也。胃经热盛气逆壅遏于上不得下行,热盛气逆故头痛,其痛特点为脑中热  相似文献   

8.
活血化瘀法在眼科应用,由来已久,仅就《审视瑶函》一书,以活血化瘀立法的方剂,就有数首。在其他治则中,配用活血化瘀药的也不少,说明它在眼科中的应用是甚为广泛的。《灵枢·大惑》曰:“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自而为精,诸脉皆统凝于脉者为泣,血实者宣决之,”《灵枢·痈疽》谓:“营卫稽留于脉中,则血从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不通故热,大热止。”(止,血因热而壅,停止某一局部),这就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鼻針疗法,是我们在开展耳针疗法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嗅”。“灵枢”五色篇曰:“五色独决于明堂。明堂者,鼻也”。宋、严用和“济生  相似文献   

10.
《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入目而为之精。……血之精为络……,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至宋以后,眼科成为独立专科,如明朝的《审视瑶函》即为眼科之专著。中医对眼底的认识似包括视衣、目系、血络等组织结构,这些组织结构,“上属于脑”,与全身脏腑经络有着密切关系,尤其与肾最为密  相似文献   

11.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脏腑、经络以及五体七窍所组成。眼为七窍之一,其视觉功能的发挥,主要与脏腑功能的协调及其所生化、储存的精气血津液与经络贯通有关。所以《灵枢·大惑论》把目与脏关系总结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由此可知,眼目的生理、病理是直接受脏腑及其  相似文献   

12.
针灸疗法之用于眼科疾患,与用于其他各科一样,也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内经十二经络之学说,眼为经络之集散地,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谓“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晋皇甫谧著之黄帝针灸甲乙经(晋太康三  相似文献   

13.
<正> 眼是视觉器官,它和整体(包括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  相似文献   

14.
眼针的应用及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眼针是在眼眶周围针刺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微针技术,它是针灸施术的一种特殊针法。早在《内经》中就有“目部五脏分属”的观点。《灵枢·口问》:“目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大惑论》亦提及“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后世医家独特的五轮八廓学说,将眼睛各部  相似文献   

15.
⑦其精阳之气上走于日而为睛。(《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 ——其精之阳气,向上注于目而能视物。“上”,方位名词,用在动词“走”之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趋向是“向上”。③目内陷者死。(《素问·三部九候别论》) ——眼睛向内陷的死。句中方位名词“内”用在动词“陷”之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趋向“向内”。  相似文献   

16.
《内经》“厥头痛”经络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水生 《辽宁中医杂志》1995,22(11):517-517
《内经》“厥头痛”经络辨治体会张水生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厦门361005)头为诸阳之会,“其血气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凡外感内伤、气血瘀滞、脏腑邪气上逆头面,经络阻滞,皆可引起头痛。此头痛,《内经》名曰“厥头痛”,“厥”,...  相似文献   

17.
肝肾与眼的关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肾与眼的关系浅析张彬刘怀栋(河北省人民医院050051)孙胜军(河北省行唐县医院050600)眼为五官之首,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眼位置高,系联周身,故此,了解肝肾与眼的关系十分必要。《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眼之所...  相似文献   

18.
刘如明 《河北中医》2007,29(1):68-68
《灵枢·大惑论》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睛."高度概括了眼与脏腑之间的关系.《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受血而能视."《灵枢·脉度篇》又云:"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说明五脏中眼与肝脏关系尤为密切.临床上眼病从肝论治的方法颇多,现将泻肝法在眼科临床中的运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精,其气走于耳而为听."朱丹溪也谓:"十二经,上络于耳".《厘正按摩要术》云:"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通过经络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现代科学中的生物全息论认为耳廓是人体的一个缩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均在耳廓上有其固定位置,有病变反应点,刺激耳穴可以使机体对自身的功能状态和病理生理状态进行调节[1].耳穴贴压法,是在耳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疗法,常采用植物种子或药丸、磁性金属粒等在耳穴上贴压,以刺激耳穴发挥作用,方便易行,经济实用,且无组织损伤,值得推广应用.现将耳穴贴压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黑睛疾病从肝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睛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的角膜病,它与肝在生理、病理上有较为密切的关系。祖国医学典籍上早有记载,如《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筋之精为黑睛”。“肝主筋”,故黑睛疾病与肝相关。唐代著作《秘传眼科龙木轮》则称“肝主风轮”,而另一著作《银海精微》说得更为直截了当,称“黑睛为风轮,属肝木”。明代眼科专著《审视瑶函》更进一步指出:“夫目之有轮,各应于脏,脏有所病,必现于轮,势必然也。肝有病,则发于风轮。”证之临床,确系如此。如黑睛星点障初起,羞明流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