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灸对呃逆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针刺治疗,主穴:内关、经渠、复溜;配穴:足三里、中脘、膻中、丰隆、阴陵泉;留针15分钟,经渠用补法;复溜用泻法;采用迎随补泻手法,其它的穴位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结果:49例患者,治愈45例,占92.8%,好转4例,占8.1%,有效率为100%,结论:针刺对呃逆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验证列缺穴治疗头项部疾病是否通过表里同治这一作用途径实现。方法:选取甘肃中医药大学健康学生志愿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列缺组和经渠组,每组18例。列缺组针刺受试者单侧列缺穴;经渠组采用与列缺同经且位置相近的经渠穴作为对照点针刺,使用红外热像技术测量两组针刺前后手太阴肺经上穴位(经渠、列缺、孔最、尺泽、天府)和手阳明大肠经上穴位(温溜、手三里、曲池、手五里、臂臑)的温度变化。结果:针刺列缺穴后,手太阴肺经上穴位(经渠、列缺、孔最、尺泽、天府)和手阳明大肠经上穴位(温溜、手三里、曲池、手五里、臂臑)的温度均明显高于针刺前(均P0.05);针刺经渠穴后,手太阴肺经的穴位温度比针刺前明显上升(均P0.05),手阳明大肠经的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列缺穴治疗头项疾患可一穴通两经,起到表里同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深入分析了《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迎随补泻的具体内容,认为迎随补泻的关键是把握针刺补泻的时机。在迎随补泻中,首先要感知到穴位之中经气的存在,然后在气机的运动变化过程中,进一步体察经气的盛衰变化,把握住经气运动来去和聚散的时机,及时应用或补或泻的针刺手法。迎即夺其盛,引邪气外出,为泻;随即济其衰,使正气复聚,为补。迎随补泻的具体操作展现了针刺补泻的原始内涵。  相似文献   

4.
孔莉  申鹏飞 《天津中医药》2016,33(9):555-558
[目的]利用神经示踪技术,从动脉压力反射角度,初步探讨针刺人迎穴的降压机制。[方法]选取SPF级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45只,随机分为:人迎组、人迎加手法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5只;并选取正常雄性Wistar大鼠15只,作为正常空白对照组。人迎组针刺人迎后留针30 min;人迎加手法组针刺人迎后行小幅度(小于90°)、高频率(每分钟120~160次)的捻转补法,施术1 min,留针30 min;其余两组不进行针刺,干预周期28天。分别于干预前、后测定血压;干预结束后在大鼠人迎穴注射PRV-152病毒,镜下观察其延髓及下丘脑平面染色情况。[结果]人迎加手法组的降压效应明显优于其他组。各组大鼠下丘脑、延髓中PRV阳性细胞计数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人迎加手法组PRV阳性细胞在下丘脑、延髓中计数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针刺人迎穴,可能通过增强相关轴浆运输通路的敏感性,来实现降压效应。  相似文献   

5.
针灸为主治疗呃逆274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94年至今,在日常门诊及病房会诊中治疗呃逆274例,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274例,其中男性181例,女性93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27岁;病程最长半年余,最短4h。其中各种腹部手术患者86例。证属实证者165例,证属虚证者109例。随机分成3组,常规针刺组70例,穴位注射组81例,单穴针刺组123例。治疗方法1.常规针刺组 取足三里、内关、膻中等穴,根据辨证行相应的迎随提插补泻手法。2.穴位注射组 取足三里,利他林穴位注射。3.单穴针刺组 针刺呃逆穴(在胸椎7~8棘突旁开1寸,可…  相似文献   

6.
张玥  王舒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0):677-679
人的颈部是经脉和奇经八脉循行的重要部位,颈部穴位的功效主治亦比较复杂。人迎穴位于人体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临床取穴操作要求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2~0.4寸,不宜灸。现代临床应用中,大多数医者认为针刺人迎穴应在喉结旁开1.5寸,用左手食指或拇指将颈总动脉轻轻推向外侧,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进针。  相似文献   

7.
针刺抢救休克原理研究陈镇洲(广东省汕头特区珠池医院515000)临床上,我们针刺人中,素疗等穴位,能使休克病人抢救过来,这是什么原因呢?人中(水沟)是手足阳明经和督脉的交会点,位于人中勾的上1/3和T2/3的交接点,解剖见到唇动脉、静脉分布。素在鼻尖...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解剖大鼠人迎穴的局部结构建立体表定位方法和针刺操作标准,并通过针刺降压效应进行验证。方法根据人体人迎穴的解剖特点,将Wistar大鼠麻醉后仰卧位固定,逐层解剖颈部人迎穴区,钝性分离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采用游标卡尺定位测量并数码拍照。统计学分析体表定位和穴位深度,确定针刺操作标准。分别取人迎穴和非穴针刺治疗自发性高血压大鼠,4星期后统计分析血压变化趋势。结果根据95%参考值范围,确定成年大鼠人迎穴体表定位为两侧下颌骨隅突连线下(8±0.3)mm,前正中线旁开(5.5±0.4)mm,左右各一;针刺操作标准为直刺(5.5±0.4)mm,慎行提插手法,以免伤及动脉;与非穴比较,针刺人迎穴降压效应明显(P0.05)。结论依据人体人迎穴的解剖特点确定了大鼠人迎穴体表定位标准,并通过此定位进行针刺治疗,证实了确切的降压效应。  相似文献   

9.
针刺对肝动脉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赛西亚  王勇强  段利 《中国针灸》2000,20(5):307-308
依据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经络理论,应用彩色超声多谱勒诊断仪,对35例正常人及异常组对照,在针刺肝脏体表穴位时,监测针刺前后肝动脉血流变化。结果显示,针刺针使多数人肝血流量增加,其机理针刺可以使动脉管径增宽,血流速度加快,加强肝内代谢,从而改善肝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呃逆1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呃逆 ,总治愈率达 93% ,实证的治愈率高于虚证 (P <0 .0 1) ,平均治愈次数亦少于虚证 (P <0 .0 0 1)。并试从经络学、穴位解剖学的角度探讨了人迎穴止呃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从人迎穴的定位、针刺深度、针刺注意事项论述人迎穴的应用。指出:人迎穴治疗机制与其所处解剖位置有关,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应在将来的临床应用中进一步拓宽该穴的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笔者运用针刺人迎穴同时配合辅助穴位:天柱、四白、太阳、颊车、风池、完骨等,每日一次,6d 为一个疗程,治疗54例面瘫后遗症,结果表明:26例治愈,28例显效,无1例无效,治愈率为48.1%,疗程为3~6个。针刺人迎穴会影响颈动脉窦部位的各种感受器,在合适条件下,有利于改善脑血循环和脑组织的新陈代谢,从而有利于面神经炎症的消散和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迎寸口脉诊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针刺治疗的影响。方法:60例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运用人迎寸口脉诊法指导针刺补泻,对照组予平补平泻针刺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较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迎寸口脉诊法指导的针刺补泻法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症状,增加脑血流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嘉士健  陈娟 《河南中医》2016,(2):340-341
穴位埋线效能的产生与机体的功能状态、穴位的功能作用、埋线针具的类针刺样的作用、药线的机械刺激作用、药理作用、生物酶变态作用、药物的循经作用、药线与穴位的交互作用相关联。穴位埋线要讲究补泻手法,穴位埋线的补泻与埋线时的针刺迎随、推线快慢、埋线针提插、埋线针粗细、药线的长短粗细、出针的开阖、穴位特性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5.
人迎穴的针刺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人迎穴定位、针刺深度、针刺注意事项指出人迎穴治疗机制与其所处解剖位置有关,在临床应用中,该穴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运用新的治疗手段可加强该穴的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6.
人迎穴古今应用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田德全  严振国 《中国针灸》1997,17(5):305-307
人迎穴古今应用及研究田德全,严振国(上海中医药大学,200032)主题词穴;人迎人迎穴是针刺危险穴位,也是古今应用中争议较多的经穴之一。文献中对人迎穴的不同论述,往往使针灸临床工作者或望而却步,或无所适从。本文主要从古今两个方面,对古代人迎穴禁忌的提...  相似文献   

17.
针刺并语言暗示治疗癔病性失音3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以来,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语言暗示治疗癔病性失音39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患者均来自我院精神科门诊。其中男9例,女30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4岁,平均40岁;病程最长1个月,最短12h;经药物治疗8例,未经任何治疗31例;曾有癔病史12例,受到惊吓6例。2 治疗方法2.1 针刺疗法 取穴:上廉泉、双人迎、天突、双通里。操作:病人取仰靠坐位或平卧位,全身放松,选准穴位,常规消毒后,选30号1.5~2寸毫针针刺。上廉泉穴向舌根方向刺入0.5~0.8寸,行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人迎穴避开动脉缓慢进针,刺入0.2~0.4寸;天突穴从胸骨窝进…  相似文献   

18.
针刺人迎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玲  刘星 《中国针灸》1997,17(3):180-180
针刺人迎治疗三叉神经痛李玲,刘星,施土生(太原化肥厂职工医院,山西030021;山西中医学院)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分布范围内反复出现阵发性、闪电样、短暂而剧烈的疼痛。笔者针刺人迎穴,治疗7例三叉神经痛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l一般资料本组7例...  相似文献   

19.
针刺不同腧穴对大鼠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正常血压、高血压及低血压状态下,针刺"耳甲"、"曲池"、"内关"、"足三里"4穴对大鼠平均动脉血压的影响。方法:动物麻醉下分离颈静脉、颈总动脉,颈静脉插管给药造模(高、低血压),颈总动脉插管连接血压检测装置,各组依次针刺以上4穴,记录平均动脉压。结果:在高血压状态下,针刺"耳甲"、"曲池"、"足三里"均能显著降低大鼠平均动脉血压(P<0.05或P<0.01);在正常血压状态下,针刺"耳甲"、"曲池"均能显著降低大鼠平均动脉血压(P<0.05或P<0.01),针刺"内关"却能显著升高大鼠平均动脉血压(P<0.05);在低血压状态下,针刺"内关"、"足三里"均能显著升高大鼠平均动脉血压(P<0.05)。结论:不同穴位对血压的调节效应有一定差异,部分单穴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效应,而有些穴位需配合才能发挥双向调节效应,其机制可能与神经体液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眼周危险穴位的安全进针法。方法用成人尸体13具研究眼周危险穴位安全进针法。结果①睛明穴若紧贴眶内侧壁进针,深度超过20mm时有刺及筛前动脉的危险;上明穴若向下深刺,超过30mm有刺及眼上静脉的危险;承泣穴若向外上深刺,深度超过30mm时可刺及睫状后动脉,亦不宜紧贴眶下壁行针,超过12mm即可刺及眶下血管导致针刺意外。结论正确掌握眼周危险穴位的解剖结构与安全速针法,可避免针刺意外的发生,使针灸在眼科疾病的防治中有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