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结肠黑变病属结肠非炎症性疾病,为结肠固有膜内吞噬细胞含有脂褐素样物质的粘膜色素沉着性疾病。我们1998-11/2004-11行结肠镜检查并经病理组织活检证实为结肠黑变病37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大肠黑变病是一种少见的结肠粘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疾病,笔者自1991—05/2001—04共行结肠镜检查10346例,检出大肠黑变病12例,并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大肠黑变病是大肠粘膜一种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的色素沉着为特征的病变。是一种少见病,国内报道较少,但近年来发病率增高。我院今年1~11月行纤维结肠镜检查517例,现将结肠及病理检查证实大肠需变病3例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1:男性,61岁。左下腹隐痛、腹胀、便秘、腹泻交替1年余。常服大黄、番泻叶等。结肠镜示:直肠至横结肠中段粘膜呈黑白相间虎皮样改变,血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相关致病因素。方法做好肠道准备,观察结肠黏膜的改变从而做出明确的诊断。结果 60例中42例便秘,32例有服用泻药史,伴发结肠息肉24例,伴发结肠癌4例。结论便秘与滥用泻药为结肠黑变病的主要原因,结肠黑变病与结肠息肉,结肠癌伴发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结肠黑变病与结肠息肉甚至癌变的关系.方法 对经结肠镜检出的60例结肠黑便病患者的一般资料、镜下表现及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肠黑变病伴发结肠息肉较非结肠黑变病伴发结肠息肉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两组息肉大小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息肉病理分型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发现和切除息肉是防止结肠黑变病合并结肠息肉甚至癌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结肠黑变病(mdanosls coli,MC)是指结肠固有膜内巨嗜细胞含有脂褐素物质的一种粘膜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为特征的病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结肠黑变病的发病率升高,表明该病在我国并非少见。1992-01/2001-12,2院1875例电子结肠镜检查中共发现3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炎性肠病的结肠黑变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肠黑变病是以结肠固有膜吞噬细胞内棕黄色素沉着为特征的疾病。尽管长期使用蒽醌类泻剂在其形成中起主要作用,但是也可能有其他因素参与。故研究IBD伴结肠黑变病的特征,以确定其是否与使用泻剂有关。 方法:同时患结肠黑变病和IBD的病例选自1993~1996年Mayo医院的资料。统计IBD和结肠黑变病的诊断日期、内镜检查时肉眼下结肠黑变病和IBD分布的范围、IBD类型和持续时间、所用的药物(包括泻剂)。大体改变依据结肠粘膜变色,组织学改变要求两位病理医生对结肠黑变病和IBD的分布和严重程度达成一致。黑变病按固有膜吞噬细胞内棕黄色素颗  相似文献   

8.
结肠黑变病与年龄、性别、息肉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78例结肠黑变病患者进行分析,探讨结肠黑变病的发病率与性别、年龄、结肠息肉的关系,结果显示:结肠黑变病的发生率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年龄关系显著(P<0.05).黑变病60岁以上男性、女性息肉检出率明显增高,定期的肠镜随访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结肠黑变病对结肠息肉发生率、病理类型等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8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经全结肠镜诊断的结肠黑变病98例,组成黑变病组;随机选取结肠镜诊断无结肠黑变病252例,组成非黑变病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结肠息肉发病率、息肉病理类型等。 结果结肠黑变病II度、III度累及全结肠的比例分别为71.0%、78.6%,高于黑变病I度的50.9%(P=0.01)。结肠黑变病组结肠息肉发现率达40.8%,远高于非结肠黑变病的23.0%(P=0.001),而且黑变病组在横结肠、降结肠、盲肠及全结肠≥3个部位发现结肠息肉的比例均高于非黑变病组,P均<0.05,但两组息肉中腺瘤的比例分别为80%、67.9%(P=0.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黑变病I、II、III度在息肉检出率、息肉病理类型的比较上,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半结肠为主型、右半结肠为主型、全结肠型黑变病在息肉检出率、息肉病理类型的比较上,也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结肠黑变病患者结肠息肉发生率高,需加强对结肠黑变病患者肠镜筛查,预防结直肠癌发生。结肠黑变病的病变程度、部位对结肠息肉的检出率、病理类型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例1 男,57岁,便秘5年,间断服用果导、蕃泻叶导泻。2月前因时有便血于1990年2月14日行结肠镜检查。镜下见回盲部、升、横、降及乙状结肠粘膜血管纹理清晰,粘膜下透见散在均匀的小米粒大小黄色斑点,45cm及25cm处各取样做病检,质软,出血不多,内痔。病理:粘膜中大量噬黑色素细胞。诊断“结肠黑变病,内痔”。停用导泻剂半年后复查结肠镜“结肠粘膜无异常”。例2 女,36岁。因便秘3年于1991年4月16日行结肠镜检查。查前2月间断服中药(含蕃泻叶等)导泻。镜下见全结肠粘膜光滑,横结肠及乙状结肠粘膜呈虎皮纹样棕褐色改变,30cm处取样做病检,质软,出血不多。病理,粘膜中含黑色素颗粒细胞。诊断“结肠黑变病”。3月后复查“结肠粘膜无异常”。  相似文献   

11.
结肠黑变病的病理探讨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结肠黑变病国外文献报道较多,国内文献很少。我们收集解放军总医院1985~1990年2283例纤维结肠镜检查中发现的黑色病变并取活检经病理证实的134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主要对其中22例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发现结肠黑变病是一种较常见的大肠病变,与便秘和服用泻药关系不密切。电镜观察见纤维母细胞亦有吞噬色素的现象等。说明对中国人的大肠黑变病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67岁。主诉右下腹隐痛反复发作,便秘4年。1991年始服用通便灵,每日2~6粒不等,同时番泻叶泡水饮,大便维持每日1~2次。1994年8月31日来我院行结肠镜检查,进镜顺利,见整段结肠均呈虎皮或豹皮样改变,为黑褐色点状、片状色素沉着,同时见黑褐与浅灰色相间的条纹,镜入远端回肠30cm见小肠粘膜光滑,色泽淡红。整段结肠形态正常,仅于乙状结肠见花生米大小无蒂息肉。取虎皮样结肠粘膜送病检,病理报告:慢性非特异性肠炎,间质多量色素沉积。诊断:慢性非特性肠炎,大肠黑变病。讨论大肠黑变病是大肠粘膜的…  相似文献   

13.
结肠黑变病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病因及其与结肠肿瘤的关系.方法对38例结肠黑变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镜下表现及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长期服泻药患者25例(65.8%),未有明确服泻药史患者12例(31.6%),不详1例;结肠癌患者0例,结肠息肉患者8例,病理示管状腺瘤患者6例,混合型患者2例.结论结肠黑变病病因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结肠黑变病与结肠肿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青年大肠黑变病的临床特点、内镜表现、病理特征等。方法总结4978例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中发现60岁以下中青年大肠黑变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点、内镜表现及病理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现中青年大肠黑变病61例,检出率1.23%,其中男性检出率1.32%,女性检出率1.16%,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2个月~30年;其中中年组患者占70.5%,青年组患者占29.5%,中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病变多累及1个或多个肠段,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发生率较高;15例伴有大肠腺瘤,2例伴有结肠癌;48例患者有便秘,37例有服用泻药史。结论中青年大肠黑变病的发病率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男性高于女性,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大肠黑变病与结肠腺瘤和结肠癌可能有相关性,其发病与便秘和服用蒽醌类泻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是一种少见的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的,以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结肠黏膜内有很多吞噬有脂褐素样物质的巨噬细胞,可通过结肠镜检查而诊断。2001年3月至今,我院在结肠镜检查中发现结肠黑变病53例,其中31例进行了病理组织学检查,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结肠黑变病为临床上少见病,本提供了本院13年间镜检中发现的11例.并进行了病理分析.对其病因及其与结肠肿瘤关系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黑变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经结肠镜、病理学诊断的结肠黑变病患者49例,其中≥60岁者(老年组)37例,60岁者(中青年组)12例,对2组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性别、便秘病程、服用便秘药物时间、吸烟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肠疾病史、2型糖尿病病史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9例中随访17例,1年内复查电子结肠镜示5例黏膜黑变程度减轻,12例肠黏膜黑变程度未见明显减轻,所有随访患者结肠息肉发生率无明显升高,未发现肿瘤新生物。[结论]结肠黑变病患者好发于老年人,尤其见于长期便秘、服用泻药并吸烟的男性患者,不论有无结肠疾病史,结肠镜检查中注意观察有无结肠黑变病、并长期随访,对结肠病变的早期诊治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49岁,因反复便秘20余年,到肛肠科就诊。病人平素排便长期依靠泻药维持。大便形态正常,无便血、粘液便及脓血便。肛检无特殊。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报告(镜号98139)提示:结肠肠腔无狭窄,皱壁规则,粘膜色泽呈棕色,且逐渐加重,表面光滑。回盲部唇形开放可。取回盲部粘膜作病理活检(病理号981203)显示:粘膜层可见色素颗粒。镜检诊断:结肠黑变病。讨论:结肠黑变病临床罕见。1847年Virchow首先采用此名。近20年来,国内报告5例。老年患者罹患本病,年龄40~70岁之间,女性多见。本病是一种以结肠粘膜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色素沉着为特…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结肠黑变病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肠黑变病是一种少见病。近年来,随着大肠镜技术的广泛应用,结肠黑变病在中国人群中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收集12例老年患,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结肠黑变病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肠黑变病二例河南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张亚琳,魏洪臣,赵治国结肠黑变病(Melanosiscoei)国内报道较少。我院1990年~1992年2401例纤维结肠镜检查中发现2例,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例1女性,80岁,便秘、间断性左下腹隐痛3年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