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燕  胡艳  曾强 《广东医学》2002,23(10):1027-1028
目的 研究内皮素 (ET)和氧自由基在肺动脉高压大鼠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给实验大鼠缺氧前注射SOD ,而后通过常压缺氧建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 ,用放射免疫和比色方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和肺组织的内皮素 (ET)和丙二醛 (MDA)含量 ,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不同组大鼠肺组织ET的分布。结果 单纯缺氧组大鼠血浆及肺组织的ET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血浆MDA水平亦升高显著 (P <0 0 1) ,然而SOD防治组E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血浆ET含量和MDA水平之间相关显著 (P <0 0 5 ) ,正常大鼠肺组织内ET标记反应呈弱阳性 ,SOD组ET反应呈阳性 ,而单纯缺氧组呈强阳性。结论 SOD可以降低肺动脉高压大鼠ET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心脉隆"抗野百合碱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心脉隆注射液抗野百合碱(MCT)致大鼠肺动脉高压(PH)及对血管内皮舒缩因子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和影响.方法 给SD大鼠一次腹腔注射MCT 60mg/kg,复制PH模型,3周后用心脉隆注射液进行治疗,连续8天,然后用孙波法测定肺动脉压,用放免测定法和比色分析法分别测定血浆中ET及NO的含量.结果 MCT所致大鼠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模型效果确切,平均肺动脉压升高、右心室/心脏重量比、肺湿/干重比值增大,与对照组相比,P<0.001[(20.47±1.22):(11.02±1.21)];使用心脉隆治疗后,肺动脉压有所降低,与模型组相比P<0.05(12.31±1.12):(18.47±1.32),血浆中ET明显升高,NO下降(P<0.01).结论 MCT造成肺动脉高压模型效果确切,心脉隆注射液对MCT所致的肺动脉高压有一定的对抗作用,同时使血浆中NO明显升高而ET下降,说明心脉隆注射液降低肺动脉高压与其保护血管内皮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内皮素(ET)在低氧性肺动脉高 压发病中的作用和评价ETA受体拮抗 剂的预防效应,将30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低氧组和低氧+BQ-123组,以常压低氧复 制 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采用微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ET-1含量, 对 肺组织切片进行图象分析。结果发现:低氧3周后,大鼠形成明显的肺动脉高压、肺小动脉 管壁增厚和右心室肥厚,WT%和WA%均明显升高,低氧大鼠血浆ET-1含量为192.3±43.1pg/m 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8.2±28.1pg/ml (P<0.01);经BQ-123处理,可明显减轻低氧 所致的 肺动脉压升高、肺血管壁增厚和右心室肥厚。提示慢性低氧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和血浆ET-1 水平升高,ETA受体拮抗剂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具有显著的预防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方薤白胶囊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中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复方薤白胶囊高剂量组和复方薤白胶囊低剂量组。采用MCT进行一次性腹腔注射(按60 mg.kg-1)造模,22 d后测定平均肺动脉压、平均右心室压以及血浆中ET、TNFα的含量,并观察肺小动脉及右心室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平均肺动脉压、右心室压以及血浆中ET、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余各组平均肺动脉压、右心室压以及血浆中ET、TNFα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且复方薤白胶囊高、低剂量组优于卡托普利组。结论:复方薤白胶囊能有效降低MCT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的肺动脉压,可能的机制是抑制TNFα、ET产生,减轻MCT引起的炎性细胞浸润,改善肺小动脉及右心室重构。提示复方薤白胶囊将是防治肺动脉高压很有前途的中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与慢性缺氧肺动脉高压的关系,以及吸入NO和吸入氧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本项研究。方法:实验时将动物(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组Ⅰ)、缺氧组(组Ⅱ)、缺氧+吸氧组(组Ⅲ)、缺氧+NO吸入组(组Ⅳ)和缺氧+NO吸入+氧吸入组(组Ⅴ)。结果:组Ⅱ与组Ⅰ比较平均肺动脉压(mPAP)明显增高,氧分压(PO2)、血浆NO明显降低,血浆ET-1明显增高。析因分析处理间P<0.01,交互影响P<0.01,表明吸入NO同时吸氧有交互影响。结论:NO与ET-1参与了慢性缺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吸入NO同时吸氧能显著降低慢性缺氧性脉动脉高压,增强肺氧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研究外源性L-精氨酸(L-Arg)对急性缺氧大鼠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生化Griess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大鼠肺血管内膜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血浆NO、ET和环腺苷酸(cGMP)含量水平。结果 (1)急性缺氧1h后血浆NO和cGMP含量水平下降,血浆ET含量水平上升,肺血管内膜NOS活性下降。(2)L-Arg干预后血浆NO和cGMP 含量水平较缺氧组明显增加,血浆ET含量水平则明显下降,而局部肺血管内膜NOS活性较缺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急性缺氧能导致血浆NO含量水平下降,血浆ET水平升高,肺血管内膜NOS活性下降。应用外源性L-Arg干预急性缺氧可使下降NO水平升高。血浆ET水平下降,从而推测L-Arg有缓解缺氧毒性及缓解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故临床上运用L-Arg可望对某些疾病具有有益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低氧大鼠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尾加压素Ⅱ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实验大鼠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尾加压素Ⅱ (urotensin ,UⅡ )的动态变化 ,探讨低氧对UⅡ合成分泌的影响及UⅡ与肺动脉压力 (mPAP)、动脉血氧分压 (PaO2 )的相互关系。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完全随机分段分为对照组和低氧 10、2 0、3 0d组 ,制备常压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 ,右心导管法测量mPAP和右心室收缩上升最大速率 (RVdp/dtmax) ,常规测PaO2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浆和BALF中UⅡ含量。结果 低氧组实验大鼠mPAP和RVdp/dtmax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PaO2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血浆及BALF中U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2 0d时达高峰 (P <0 0 1) ,3 0d时呈下降趋势 ,但仍高于对照组 ;血浆UⅡ含量与mPAP呈正相关 (r=0 614 ,P <0 0 1) ,与PaO2 呈负相关 (r =-0 62 0 ,P <0 0 1) ;BALFUⅡ含量明显高于血浆UⅡ含量 (P <0 0 1) ,二者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r=0 82 0 ,P <0 0 1)。结论 低氧可刺激大鼠UⅡ合成和分泌增多 ,UⅡ可能不仅是局部激素 ,也可能是全身激素 ,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发挥病理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8.
川芎嗪对先心病肺动脉高压影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先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选取先天性心脏病45例。其中中、重度肺动脉高压30例;肺动脉压正常15例。分为川芎嗪治疗组(A组,n=15)及对照组(B组,n=15)。肺动脉压正常者为空白对照组(C组,n=15)。围术期不同时点测定血浆中ET1、NO、cAMP、cGMP含量,治疗组于用药前及术中测定肺动脉压。结果①A组及B组各时点血浆ET1含量明显高于C组,NO、cAMP、cGMP含量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②A组术前1d及术后72h血浆ET1含量分别低于用药前及术后24h,NO、cAMP、cGMP含量分别高于用药前及术后24h,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A组及B组比较:用药前及术后24h血浆中各因子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A组术后72h血浆ET1的含量明显下降,cGMP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NO及cAMP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川芎嗪降低血浆中ET1的含量,增加NO、cAMP及cGMP的含量,提示川芎嗪可降低肺动脉张力及肺动脉压力,减少围术期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王晓川  丁劲松 《四川医学》2003,24(6):635-636
目的 探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方法 建立急性缺氧大鼠模型,测定急性缺氧时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血浆内皮素-1(ET-1)、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结果 急性缺氧可导致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增高,同时血浆ET-1产生增多和NO合成减少;而血清SOD,MDA和T-AOC水平别无明显变化。结论 血中ET-1水平增加和NO合成减少可能是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形成的重要原因,而血浆SOD、MDA和T-AOC水平与HPH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抗野百合碱(MCT)致大鼠肺动脉高压(PH)及对血管内皮舒缩因子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和影响。方法给SD大鼠一次腹腔注射MCT60mg/kg,复制PH模型,3周后用心脉隆注射液进行治疗,连续8天,然后用孙波法测定肺动脉压,用放免测定法和比色分析法分别测定血浆中ET及NO的含量。结果MCT所致大鼠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模型效果确切,平均肺动脉压升高、右心室/心脏重量比、肺湿/干重比值增大,与对照组相比,JP〈0.001[(20.47±1.22):(11.02±1.21)];使用心脉隆治疗后,肺动脉压有所降低,与模型组相比P〈0.05(12.31±1.12):(18.47±1.32),血浆中ET明显升高,NO下降(P〈0.01)。结论MCT造成肺动脉高压模型效果确切,心脉隆注射液对MCT所致的肺动脉高压有一定的对抗作用,同时使血浆中NO明显升高而ET下降,说明心脉隆注射液降低肺动脉高压与其保护血管内皮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川芎嗪在预防大鼠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发生中与内皮源性一氧化氮(NO)的关系,本研究采用还原型辅酶Ⅱ-黄递酶组织化学和放射免疫法分别对大鼠肺血管NO合成酶(NOS)活性和血浆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缺氧组与正常组、川芎嗪预防组比较,其肺动脉平均压(mPAP)明显升高(P<0.01),肺血管内皮细胞NOS活性明显下降,血浆cGMP含量明显降低(P<0.01);且血浆cGMP含量与mPAP呈明显负相关(r=-0.8964,P<0.01)。提示缺氧可能通过抑制肺血管内皮细胞NOS活性而介导了HPH发生,而川芎…  相似文献   

12.
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血浆ET-1和NO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野百合碱(MCT)诱导肺动脉高压(PH)模型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MCT模型组(n=10)。通过腹腔注射MCT建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用放免测定法和比色分析法分别测定血浆中ET及NO的含量。结果:在注射MCT3周后,平均肺动脉压对照组为(18.13±4.33)mmHg,模型组为(31.65±8.52)mmHg(P<0.01),血浆ET明显升高(61.08±9.46vs95.92±15.78),NO下降(115.32±27.15vs52.24±8.71)(P<0.01)。结论:野百合碱引起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变内皮素、一氧化氮血管活性物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L—精氨酸调节缺氧性肺动脉增压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L-精氨酸对缺氧性肺动脉增压反应的调节作用;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及缺氧加L-arg组「L-arg500mg/(kg.d)腹腔注射」。经右心导管法测定各组大鼠肺动脉压力,并经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血浆一氧化氮含量。结果:缺氧组大刀动脉平均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血浆一氧化氮含量降低;缺氧加L-arg组大鼠肺动脉增压反应受到抑制,其血浆一氧化氮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揭示低温处理后肉鸡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变化与早期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SMUP_2A型生物信号系统监测肉鸡肺动脉压 ,利用放射免疫法动态测定肉鸡血浆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的变化 ,比较肉鸡肺动脉压变化与血管紧张素、内皮素间的关系。结果 低温处理后肉鸡肺动脉压呈现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血浆、右心室组织的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显著性升高 ,肺动脉低压组、肺动脉高压组血管紧张素浓度也极显著性升高 (P <0 0 1) ;血浆内皮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相比 ,肺动脉低压组、肺动脉高压组、腹水组血浆内皮素浓度呈显著性升高 (P <0 0 5 ) ,尤其是与肺动脉高压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试验发现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的升高早于肺动脉高压的形成。结论 低温环境下血管紧张素、内皮素释放增加可能会造成肺血管收缩性阻力增加和右心室功能增强 ,从而导致早期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L- 精氨酸(L Arg)对低氧状态下大鼠肺动脉高压及右心肥厚的预防作用。方法建立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用L -Arg和L -精氨酸甲酯(L- NAME)进行预防处理,检测动物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重量之比[RV/(LV+S) ],并测定血浆中的NO含量。结果L- Arg预处理组,平均肺动脉压及RV/(LV+S)明显低于单纯低氧组(P<0. 05),血浆NO含量则明显高于单纯缺氧组(P<0. 01),L- NAME组与单纯低氧组相比,上述各指标则无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L -Arg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及右心肥厚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参与实验全过程的SD大鼠共24只。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力 ,以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左、右心室血浆中ADM的含量 ,并应用真彩色细胞图文分析系统对大鼠肺动脉进行显微观察。结果低氧处理大鼠后 ,肺动脉压随低氧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 (P<0 01)。右心室血浆ADM含量随低氧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 ,缺氧7d、14d、21d组大鼠出肺血ADM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83.3%、100%、107.1%(P<0.01)。左心室血浆ADM含量与右心室血浆ADM含量的变化有相似的规律。对照组左心室血浆ADM含量较右心室血浆ADM含量增高 ,(P<0.01)。慢性低氧大鼠肺组织形态学指标在显微镜下也有显著的变化。结论低氧后左、右ADM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了低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建及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培哚普利抑制慢性缺氧高二氧化碳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与平均肺动脉压(mPAP)的关系,并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的干预作用。实验分五组。结果:①缺氧四周组(F1)与八周组(E1)AngⅡ浓度和mPAP都比正常对照组(C)明显升高(P<0.01),且两者成正相关(r=0.811,P<0.01)。②相对应的用培哚普利四周组(F2)与八周组(E2),其AngⅡ与mPAP分别比F1组、E1组低(P<0.05,P<0.01),与C组相比无升高(P>0.05)。提示:慢性缺氧高二氧化碳大鼠肺动脉压升高与AngⅡ有关,培哚普利有阻抑肺动脉高压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3种血管舒张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缺氧对肾上腺髓质素(AM)、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和C-型利钠肽(CNP)合成分泌的影响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方法 制备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分为缺氧10、20、30d组和平原对照组,分别测量肺动脉压力和右心室收缩最大上升速率,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中AM、CGRP和CNP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 缺氧促进实验大鼠肺动脉压和右心室最大上升速率升高;促进血浆AM、CNP升高和CGRP下降,AM与CNP呈正相关;与CGRP呈负相关,结论 缺氧导致肺动脉高压形成;右心功能随肺动脉高压的变化出现代代偿反应;AM、CGRP和CNP参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过程;AM、CGRP和CNP的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时大鼠肺内内皮素的分布和变化,以及其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关系,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确定ET-1在肺内的分布,用放免法测定ET-1浓度.结果:ET-1阳性反应部位主要位于内皮细胞,而在内皮与平滑肌连接处浓度更高.缺氧2小时,ET-1浓度无明显变化,缺氧24小时后,ET-1水平呈升高趋势,并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而维持在较高水平.缺氧3周大鼠血浆ET-1浓度与平均肺动脉压呈正相关,与动脉血氧分压呈负相关.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匀浆中ET-1水平也明显升高.上述结果表明,慢性缺氧可引起大鼠血浆和肺组织匀浆中内皮素水平显著升高,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低氧直接刺激了肺血管内皮细胞,以及支气管上皮细胞内皮素的产生增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GBE50对缺氧大鼠肺动脉高压的保护作用。方法:复制常压低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3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模型组(M)和GBE50组。GBE50组于每天缺氧后按照80 mg.kg-1口服GBE50,21天后观察管腔面积/管总面积(LA%)、RT-PCR测肺组织中的iNOS(诱导性NO合酶)活性的变化、用放免法测血浆中cGMP、NO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GMP、LA%明显降低(P0.01),iNOS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和NO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GBE50组LA%、iNOS mRNA明显下降(P0.05)和NO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cGM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BE50对慢性间歇性缺氧大鼠肺动脉高压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