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五脏的生理病理关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等方面阐述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从五脏论治的必要性,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从五脏论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全球流行率逐年升高,但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中医学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归属于“臌胀”“肝癖”“痰浊”“积聚”等,认为肝体用失调、脾肾亏虚是本病主要特点,痰、湿、浊、瘀、热为本病主要病理因素。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氧化应激、调节脂质代谢和调节免疫等多种作用,与肝脏功能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之间的关系也受到广泛关注。许多研究揭示了肠-肝轴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相关,饮食、抗生素、益生菌及益生元、粪菌移植、微生态制剂、噬菌体等干预措施均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来缓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从现代医学对肠道菌群生理功能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现代医学“肠”的消化吸收、调节代谢、改善免疫等功能可属于中医“脾主运化”“脾主升清”功能的范畴。文章从中医“肝脾相关”“肝与大肠相通”“肝从左升,肺从右降,肺与大肠相表里”等理论视角出发,就中医学对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的认识及相关治疗作一综述,阐述中医学治疗本病的理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理念,以期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脂肪性肝病,中医理论将其归属于“积聚”“胁痛”“肥气”等范畴。卢秉久教授从医四十载,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上有独特的见解。通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病因病机,从中医古籍文献入手,以“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为主要切入点,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辨治经验,以期能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4.
陈建杰教授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陈建杰教授从医30载,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慢性肝病,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治有独到见解。陈师博古通今,从中医经典理论中提取精华,结合现代体质学说,对肥胖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以体现中医学"治病求本""因人治宜"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归纳总结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文献,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外治、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肝脏疾病。西医以饮食、运动调节等非药物治疗方法为主。已有国内外相关文献显示,中医外治法、尤其是针灸在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通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研究展开文献综述,探讨针灸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与特点,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方面取得不少进展,实验及临床研究发现,一些单味中药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小,展现了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以治未病理论指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防治,主要包括5方面:辨别体质,养生防病;欲病救萌,防微杜渐;伏病调治,防其发作;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治未病”理论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伤因素所导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特征的综合征。部分会进一步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1])。王绪霖教授强调脾肾两虚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基本病机,运用益肾健脾、涤痰软坚散结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甚佳,现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属中医"肝痞""胁痛""积证"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脾肾两虚、标实为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进展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的患者越来越多,给人群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并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已经成为肝病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中西医治疗进展以及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思考,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至今尚缺乏特效药物[1]。目前临床采用中医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趋势[2]。本研究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涤痰疏肝降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杨小平  张连俊 《河南中医》2012,32(8):1005-100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肝脏疾病,以肝细胞脂肪变和脂肪堆积为病理特征,无过量饮酒史。包括单纯性脂肪性肝病(NAFL)、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变。中医药治疗该病有着明显的优势。本文查阅并分析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结果,从病因病机、实验研究和辨证施治几个方面来阐述归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脂肪性肝病是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包括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两大类.本科应用枳实消痞汤治疗痰湿内阻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将8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穴位埋线加普伐他汀钠片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普伐他汀钠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脂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穴位埋线加普伐他汀钠片组升高更显著(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75%。结论穴位埋线加普伐他汀钠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血脂有较好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药治疗等三大方面进行综述,分别阐述了中药复方、中成药、非药物疗法在临床及实验研究中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痛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内服外用的中医疗法在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湿疏肝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2016年3月以来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80例,将之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利湿疏肝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进行治疗,即采用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保肝、降酶药进行治疗。经过2个月的区别治疗后,研究分析利湿疏肝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作用明显。结论:使用利湿疏肝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安全有效,实践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开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成为健康体检者血清转氨酶异常的首要原因,其重要性得到广泛重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病理生理进程之一,且NAFLD疾病谱已包括脂肪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肝衰竭,所以目前已不被认为是可治可不治,而是怎么治疗的问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药研究也逐渐兴起,尤其是近年来,中医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因此本文就NASH的中医、西医方面的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及检出率逐年增加,已经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我会于2008年上海会议上公布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试行方案[1]。近年来,中西医对NAFLD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绩,为此在充分参考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等[2-4]基础上,对2008年公布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进行修改,并先后组织国内中西医消化病专家就NAFLD的中医证型、辨证治疗、疗效评定标准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制订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相似文献   

1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类肝组织改变类似酒精性肝病但无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例数迅猛增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此病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癌等严重肝病有密切关系,但往往人们不大注意,直到体检时方才发现。山东枣庄市中医医院李润东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多年,他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总体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痰瘀之邪为标,确立了以“健脾”贯穿始终,疏肝行气、补益脾肾、祛湿化痰、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基本的治疗方法,并重视治未病之法,临床效果甚好。文章结合案例介绍李润东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逐渐成为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肝病。文章从中医学的观点出发,结合西医学的诊治方法,分析探讨了对其诊断、中医药治疗、饮食调节和运动疗法的思路与具体方法,可供临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