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症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机理。方法:将1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小针刀组(80例)和传统组(80例),小针刀组采用小针刀松解治疗,传统组采用常规体针进行操作,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两组进行疗效对比,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小针刀组总有效率95%,传统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针刀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症疗效确切,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调督”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推拿基础上用“调督”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推拿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症状体征积分及TCD检测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症状体征积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TCD检测在基底动脉(BA)、左侧椎动脉(LVA)和右侧椎动脉(RVA)的收缩峰值期血流速度(Vs)及右侧椎动脉(RVA)的平均血流速度(Vm)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调督”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常规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软组织松解埋线联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联合西比灵胶囊治疗,治疗组采用穴位软组织松解与皮下埋线联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观察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与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及临床疗效与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愈显率治疗组为82.5%,对照组为56.3%,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LVA、RVA与BA的平均血流速度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O.01)。半年后随访,复发率治疗组为12.1%,对照组为37.8%,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穴位软组织松解埋线联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与脑部供血情况,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陈海云  陈平 《新中医》2012,(4):102-104
目的:观察孙氏手法结合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9例。治疗组予孙氏旋转手法配合薄氏腹针治疗;对照组予牵引配合扩血管药物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评价症状与功能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8%,对照组为69.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各项症状与功能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间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眩晕频度、程度、持续时间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孙氏手法结合腹针治疗CSA,在改善眩晕症状上尤其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给予中药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30例以颈椎牵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0%,对照组为56.7%,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药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颈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辨证加手法按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辨证中药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手法按摩治疗。结果:观察组中治愈18例,好转10例,无效2例;对照组中治愈9例,好转17例,无效4例,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流速(Vm)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Vs、Vm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辨证加手法按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6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内服联合针刺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内服+针刺疗法+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8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龙氏手法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锦添  周晓平 《新中医》2006,38(12):53-54
目的:观察龙氏手法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龙氏手法结合针刺,对照组采用单纯龙氏手法。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23%,对照组为88.57%,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量表(VAS)及疼痛强度(PPI)评分上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龙氏手法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减轻临床症状和缓解疼痛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整复经筋按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整复经筋按摩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TCD)变化情况。方法:将1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采用整复经筋按摩手法治疗;对照组60例,口服西比灵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同时治疗组100例于治疗前后各行1次TCD检查,比较治疗前后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对照组为8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m、RI、PI值均有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整复经筋按摩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对改善局部脑血流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联合手法调整肌力平衡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57膝用针刀松解联合手法调整肌力平衡治疗,对照组40例56膝单纯采用手法调整肌力平衡治疗,分别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综合疗效。结果:1.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评分积分比较,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2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2.综合疗效: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刀松解联合手法调整肌力平衡治疗重度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现代医学常规治疗,治疗组在现代医学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法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积分,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C反应蛋白(CR P)的水平。结果:治疗后在改善咳嗽、咯痰方面,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改善喘息气促、哮鸣音方面,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临床疗效总显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在改善感染指标包括WBC、N、CRP方面,2组治疗后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法配合红外线照射及现代医学常规治疗疗效优于单纯现代医学常规治疗,是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侧卧位定点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予侧卧定点旋转手法治疗,对照组仅以颈椎牵引治疗。30天后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对照组为77.50%,2纽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总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疗程后治疗组积分降幅大于对照组,差并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侧卧位定点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位立体动正整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戍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予采用三位立体动正整脊手法加局部脉络宁注射液注射治疗,对照组予传统手法(坐位斜扳手法)加曲安奈德注射液注射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评分治疗后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中医症候积分两组之间比较,治疗前症状评分差异不显著,治疗后试验组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1);疗效比较两组疗效相当。结论:三位立体动正整脊手法配合脉络宁注射液局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达立通联合三联杀菌疗法根除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达立通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60例予三联疗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Hp根除情况。结果:Hp根除率治疗组为84.48%,对照组为68.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个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胃脘疼痛、烧心反酸的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胀痞满、纳呆食少、嗳气的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烧心反酸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立通联合三联疗法根除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张贺民 《新中医》2012,(5):99-100
目的:观察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旋转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旋转手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针刺手法配合牵引治疗;对照组60例,单纯给予针刺治疗。各组均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休息2d后,进行下一个疗程。4个疗程后,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71.6%,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有非常显著性改善(P〈0.01),对照组则有显著性改善(P〈0.05);在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差上,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针刺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结论:针刺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推拿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症状的优势。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电针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仅予电针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症状体征积分及TCD检测指标。结果: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与功能积分以及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以及在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椎-基底动脉血流方面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8.
肖静  胡茜莹  贺海霞 《新中医》2012,(8):143-146
目的:观察艾炷直接灸隐白穴对妇女脾肾两虚夹瘀型崩漏的快速止血疗效。方法:脾肾两虚夹瘀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崩漏)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予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配合止血丹胶囊口服作为中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艾炷直接灸隐白穴治疗,观察周期为24h,治疗期间记录患者阴道出血情况及中医临床症状,评价艾炷直接灸配合中医基础治疗与单纯中医基础治疗对本病的止血疗效。结果:2组24h内止血疗效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末2h内出血量分别与治疗前2h内比较,治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末2h内出血量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24h内总出血量治疗组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治疗后神疲乏力、月经血块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艾炷直接灸疗法对脾肾两虚夹瘀证崩漏患者快速止血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改善崩漏患者精神状态、月经血块等临床症状亦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三宝治疗,即推拿、电针及中药内服;对照组采用西比灵口服治疗。15天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①2组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为65.0%,对照组为37.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治疗后2组积分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或0.05),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或0.05)。③2组TCD检查比较,治疗后2组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增快(P〈0.01或0.05),治疗组增快更为明显(P〈0.01或0.05)。结论:中医三宝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调整肌松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9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调整肌松复合手法(治疗组,75例)和西医对照组(对照组,6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为92.2%(P〈0.05);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