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包昆  庞巍 《中医药学刊》2001,19(2):102-103
认为本虚为肺脾肾三脏气血阴阳亏虚,以脾肾气虚常见,标实为瘀血,湿浊、湿热,关键为瘀血,指出应防治并重、扶正祛邪并举;分期辨证、早期治疗糖尿病肾病,重视标本缓急;论治疮性肾炎,强调运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综合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2.
认为本虚为肺脾肾三脏气血阴阳亏虚,以脾肾气虚常见,标实为瘀血、湿浊、湿热,关键为瘀血.指出应防治并重、扶正祛邪并举;分期辨证、早期治疗糖尿病肾病,重视标本缓急;论治狼疮性肾炎,强调运用激素、免疫抑制剂,配合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3.
杨霓芝教授根据岭南地区慢性肾病水肿患者的体质特点,结合长期治疗经验,提出“气虚血瘀湿积”是其基本病机,主张治以益气活血化湿法为主,并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临证经验——辨证分型、中西互参,本虚标实、标本兼治,益气活血、一以贯之,中正平和、精简力专。  相似文献   

4.
朴胜华  杨霓芝 《新中医》2007,39(2):16-17
杨霓芝教授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院)肾内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肾病重点专科主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科研及教学近30多年,临床经验丰富,尤在肾内科疾病中医诊断治疗方面造诣颇深。现将杨教授临床运用活血法治疗慢性肾病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杨霓芝教授治疗狼疮性肾炎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霓芝教授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肾病重点专科主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科研及教学30多年,临床经验丰富,尤在肾内科疾病中医诊断治疗方面造诣颇深。笔者有幸随师出诊,兹将杨教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经验加以总结,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6.
杨霓芝教授应用中医药介入维持性血透患者诊疗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崑 《新中医》2008,40(11):16-18
杨霓芝是广东省中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杨教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在应用中医药介入血液透析的诊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赵代鑫  杨霓芝 《新中医》2011,(8):181-182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主要累及皮肤、关节、胃肠道和肾脏毛细血管及小血管,伴lgA沉积的系统性小血管炎。临床以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痛和肾炎为特征。半数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即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简称紫癜性肾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尿检异常,或急性肾炎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董尚朴  赵红  李会敏 《新中医》2003,35(3):12-14
赵玉庸教授认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机是湿热蕴结、肾络瘀阻、脾肾亏虚,结合临床分析各病机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拟定清热利湿、化瘀通络、补脾益肾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9.
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本病用药时间长、药物敏感度不一、药物副作用多,临床上颇感棘手。杨霓芝教授提倡根据分层来把握治疗目标,找准中医药切入点,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最佳治疗方案;主张益气与活血并举,在临床上收到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杨倩春 《中医杂志》2003,44(5):335-337
杨霓芝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肾病中心主任、教授。她治学严谨,临床经验丰富,尤在肾脏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经验独到。我有幸跟师伴诊,现结合典型病例,将杨教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经验加以总结,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1.
时振声教授治疗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为民 《陕西中医》1992,13(11):498-500
  相似文献   

12.
邹燕勤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注重顾护脾胃,处方用药注意分清寒热虚实、标本缓急,而且强调善后调理、药食同用。  相似文献   

13.
邹燕勤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注重顾护脾胃,处方用药注意分清寒热虚实、标本缓急,而且强调善后调理、药食同用。  相似文献   

14.
杨霓芝治疗慢性肾炎经验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肾炎的临床特点为起病隐匿,病程冗长,可以有一段时间的无症状期,尿常规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或管型尿,大多数患者有程度不等的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本病常呈缓慢进展性,治疗较为棘手,预后较差;若病情逐渐发展至慢性肾炎晚期,由于肾单位不断被毁损,使剩余的肾单位越来越少,纤维组织增生,肾萎缩,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本院杨霓芝教授从医30多年,在治疗慢性肾炎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包崑  哈斯也提 《中医药学刊》2004,22(11):1995-1996
杨霓芝教授认为肾动脉粥样硬化之病因多为年老肾虚。病机上多虚实夹杂,虚多以脾肾气(阳)虚或肝肾阴虚为主,实主要为痰饮、血瘀。认为病以肾虚为本,水饮痰湿是病之关键,肾络瘀阻为病之特征表现。故治疗上主张预防为主,着重扶正固本,填精补肾,同时应注意化痰祛瘀。  相似文献   

16.
杨霓芝教授认为肾动脉粥样硬化之病因多为年老肾虚.病机上多虚实夹杂,虚多以脾肾气(阳)虚或肝肾阴虚为主,实主要为痰饮、血瘀.认为病以肾虚为本,水饮痰湿是病之关键,肾络瘀阻为病之特征表现.故治疗上主张预防为主,着重扶正固本,填精补肾,同时应注意化痰祛瘀.  相似文献   

17.
邹燕勤,女,生于1933年,江苏无锡县人。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全国中医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邹燕勤教授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在其父著名中医专家邹云翔教授指导下长期从事中医肾脏病的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对肾小球肾炎和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药治疗有独到见解和深入的研究。主持卫生部及江苏省级科研项目4项,以主要科研人员参加研究4项。现已完成的5项课题经专家鉴定均达国内先进水平,部分内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重大科技成果2等奖1项,3等奖2项,首届中医药工程国际学术会议金陵杯金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22篇,编写学术专著2部。  相似文献   

18.
介绍杨霓芝教授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诊治和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19.
曹爱琴  包菎 《新中医》2010,(7):138-139
<正>随着高血压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高血压性肾损害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的重要原因。据统计,高血压病是导致ESRD的第二位病因[1],我国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约10%~15%将进展至慢性肾衰竭[2]。杨霓芝是广东省中医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等工作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其根据临床实践,将高血压肾病分为3期:高血压期;肾损害期;肾衰竭期,在分期的基础上辨证论治,取得较好疗效。兹将杨教授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杨霓芝主任医师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拾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