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诊断条件。方法 对2004年1—12月住院的319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胸痹心痛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样品聚类及频数归一法,结合临床得出不同证型的诊断条件。结果 气虚证(178例)诊断:主症:胸痛、胸闷;次症:疲倦乏力、气促、纳少;舌脉象:舌淡,脉沉、脉细。气虚痰瘀证(114例)诊断:主症:胸闷、胸痛;次症:疲倦乏力、失眠、心悸、形体肥胖;舌脉象:舌暗、舌红,脉弦、脉滑。痰浊阻络证(27例)诊断:主症:胸闷;次症:咳嗽、咯痰、痰多、痰白、疲倦乏力、气促、纳少;舌脉象:舌淡、苔白、苔腻,脉滑。结论 中医诊断标准的研究可建立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专家意见,初步建立中医证候诊断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组合规律。方法: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归纳出溃疡性结肠炎基本中医证候群;运用主成分分析,综合分析溃疡性结肠炎各证的症状,寻找出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候特异性的主要症状指标。结果:聚类分析得出七类中医基本证候;分析提示:大肠湿热证主要症状:脉滑数、舌红、苔黄腻、腹部灼痛、里急后重等;阴虚肠燥证主要症状:舌红少苔、舌红少津、脉细数、腹部隐隐灼热等;脾胃虚弱证主要症状:便溏、舌淡嫩、苔白微腻、脉濡缓等;肝郁脾虚证主要症状:腹痛则泻、泻后痛泻、与情志有关、脉弦等;脾肾阳虚证主要症状:脉沉细或弱、畏寒肢冷、五更泻、舌淡胖边齿痕等;血瘀肠络证主要症状:舌瘀点瘀斑、舌质紫暗、脉涩、腹部刺痛等;寒热错杂证主要症状:脉濡数、苔薄黄、腹泻时发时止、胃脘灼热不舒等。结论:主成分分析结果与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床辨证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脾脏腑功能特征性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肺病二部门诊及病房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病例信息,采取聚类分析总结CDBA肺脾脏腑功能特征。结果:1)主要症状聚类结果为聚类Ⅰ:胸闷、喘息、大便异常;聚类Ⅱ:鼻部不适、口咽不适、咳嗽、咳痰、睡眠差;聚类Ⅲ:自汗、神疲乏力、气短、头晕、面色不华、夜尿频。2)舌脉聚类结果为聚类Ⅰ:舌淡红、舌暗红、苔腻、苔黄、脉沉、脉滑、脉弦;聚类Ⅱ:舌质红、舌质暗淡;聚类Ⅲ:苔薄、苔白、脉细。结论:CDBA肺脾脏腑功能特征性临床表现,除主证喘息、胸闷、气短、咳嗽、咳痰之外,还有鼻窍不利、口烟不适、自汗、神疲乏力、睡眠不佳、大便不调等表现。  相似文献   

4.
产后尿潴留属祖国医学“癃闭”范畴。谷铭三老中医积五十余年临床经验,对本证辨证施治经验丰富,屡治屡效,常把产后尿潴留分为下述三个证型论治,收效十分满意。(一)气虚脾弱型主证:产后小便不通,少腹胀急,气短乏力,胃纳欠佳,脘胀便溏,体虚自汗,舌淡苔白,脉沉细缓。治法:益气健脾、通利小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与方法,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住院病案,探讨NSCLC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临床规范NSCLC的辨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390例NSCLC患者共计7435份NSCLC独立辨证病案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筛选出NSCLC有关的医案,运用频数统计、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关联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探索NSCLC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通过对7435份NSCLC病案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发现NSCLC的中医证候以咳嗽(7281次)、脉细(5667次)、乏力(4987次)、神疲(4432次)、寐差(3644次)、胸痛(3640次)、纳差(3505次)、胸闷(3500次)、苔黄(3428次)、舌红(3377次)、气急(2533次)、舌暗(2419次)、痰中带血(1834次)等为常见证候。NSCLC常见有5类证候群,(1)气虚证类:咳嗽、气短、神疲、乏力、夜尿频、面色萎黄、恶心、纳差、舌淡、脉弱、脉沉;(2)阴虚证类:干咳、痰少、口干、消瘦、颧红、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苔黄、脉细、脉数;(3)血瘀证类:胸痛、背痛、刺痛、舌紫、舌黯、脉涩;(4)热(毒)证类:咳嗽、痰黄、痰稠、口苦、口干、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数;(5)痰湿证类:咳嗽、痰多、痰稠、胸闷、胸痛、神疲、乏力、恶心、呕吐、纳差、便溏、舌淡红、苔白、苔厚、苔腻、脉滑。结论:NSCLC临床表现以咳嗽、气急、胸闷、胸痛、痰中带血等为常见证候,反映了NSCLC中医辨证以气虚、阴虚、血瘀、热毒、痰湿为基本辨证要素。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的方法治疗肾病综合征顽固性水肿,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中医辨证施治肾病综合征顽固性水肿,往往属中医脾肾阳虚型、肾阴亏损型及肾脏血瘀型三种。1.1 脾肾阳虚型:每见于脾虚日久,损及于肾,脾肾阳虚不能制水者。证见全身漫肿,或伴胸、腹水,颜面虚浮,面色(白光)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倦怠乏力,舌淡胖嫩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濡细。治宜温阳利水,多用实脾饮或真武汤加用淡渗利湿之品,以求温阳利水则肿消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检索数据库中2010—2020年收载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并录入证候、处方、治法等信息,建立数据库,采用该平台软件的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候进行数据分析,统计中医证候、症状、舌象、脉象,分析中医症状、舌象、脉象的关联、聚类效果。结果:筛选出120个处方进行分析,涉及中药282味。证候统计中,位居前五的是气虚血瘀证、肾虚血瘀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和脾肾两虚证;症状以腰膝酸软出现频次最多;症状组合以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出现次数最多;得到3个症状聚类核心组合。结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候主要以气虚血瘀证和肾虚血瘀证为主,腰膝酸软、脉细涩、舌淡胖的症状表现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正> 气血辨证二、血病辨证(一)血虚证[临床表现]主症:面色淡白或萎黄,口唇、爪甲色淡无华。次症:心悸怔忡,头目眩晕,手足麻木,疲倦乏力,腰酸耳鸣;妇女月经量少、愆期或经闭。舌脉:舌质淡,脉细无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慢性心肾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与原发病等因素之间相关性的研究,探讨慢性心肾综合征病因病机,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以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法采集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慢性心肾综合征患者的基本资料,症状,体征,舌脉,原发病等相关资料,回顾性总结分析中医辨证分型,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心肾综合征原发病中以高血压病居首位;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正虚证以气虚证所占比例最大,标实证以血瘀证、痰饮证为主。结论气阴两虚证是慢性心肾综合征正虚证的主要证型。血瘀证、痰饮证是慢性心肾综合征标实证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畅  周珂 《湖南中医杂志》2006,22(5):71-72,95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由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进行性、严重的代谢紊乱及其他损害所组成的一组证候群。临床多有血尿素氮、肌酐升高及贫血。中医辨证属“虚劳”、“水肿”等范畴。其病机多因慢性肾病及脾,脾肾衰败,水湿内停,浊邪内生,升降失司,水湿泛滥而致病。临床常见浮肿,腰酸乏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面色黄或灰滞,舌淡,苔薄或白腻,脉弦细无力而涩。在此其间,积极的药物治疗,配合合理的调护,对延缓进入尿毒症期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长期从事肾内科的护理工作中发现中医护理对于该病的预后具有较重要的意义,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艾滋病患者经HAART 治疗后并发贫血和高脂血症的中医四诊信息,探讨其证候特点及共同病机。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方法,以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某课题病例资料为来源,艾滋病患者经HAART 治疗,对其中医四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艾滋病患者合并贫血或高脂血症出现较多的症状为:疲乏、面色异常、口味异常、健忘、腰酸、腰膝无力、食欲不振和不寐(>50%),出现较多的舌脉象为:白苔,淡白舌和细脉。面色异常、腰酸头晕、心悸、气短、面色萎黄、神志异常、特殊汗出、耳鸣、手足不温、自汗、白苔、齿痕舌、薄苔和弱脉在贫血组中出现频率较高脂血症组高(P<0.05);腰膝无力、食欲不振、腹胀荣润舌、厚苔、腻苔和滑脉在高脂血症组出现较贫血组高(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经HAART 治疗后并发贫血和高脂血症的证候以虚为主,主要涉及脾、心、肝、肾。贫血患者出现证型最多的是气血两虚证,其次是脾肾亏虚证,肝肾亏虚证。高脂血症患者出现证型最多为脾气亏虚,肾精亏虚,与脾、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方适用于脾胃气虚、肺脾气虚证,如:脾胃气虚,饮食不化,湿从内生,胸脘痞闷,呕吐或腹泻,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腻,脉虚、缓;肺脾气虚,运化水液功能失常,导致痰湿不化,见慢性咳嗽、咳痰色白、量多,脘痞胸闷,乏力,气短,面白无泽,纳呆,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腻,脉细弱而滑等症...  相似文献   

13.
毕颖斐  毛静远 《中医杂志》2012,53(18):1580-1584
目的 对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特征性条目进行专家调查,确定冠心病各种证候要素的诊断要点.方法 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中医心血管病专家,运用Delphi法对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特征性条目进行调查,对所选条目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进行量化评分,将两者的量化值予以求积处理,得到各种相关条目在证候要素判断过程中的权重值及重要性排序;并对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系数及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等相关指标进行评价. 结果 共28名专家参加调查,专家积极系数为100%,平均权威系数为(0.94±0.06),协调系数为0.664.冠心病气虚证特征性条目为气短,乏力,动则尤甚,神疲懒言,淡白舌,弱脉;血虚证特征性条目为心悸,头晕,面色萎黄,唇甲色淡,淡白舌,细脉;阴虚证特征性条目为心悸,口干,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阳虚证特征性条目为畏寒肢冷,气短,乏力,面色咣白,下肢水肿,胖大舌或伴齿痕舌,脉沉迟;寒凝证特征性条目为胸痛,畏寒肢冷,遇寒痛增,得温痛减,脉紧;热蕴证特征性条目为口干欲饮,口苦,大便燥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数;痰浊证特征性条目为胸闷,体胖,头重如裹,身体困重,苔腻,脉滑;水饮证特征性条目为喘息,平卧困难,下肢水肿,或伴颜面浮肿,小便短少,渴不欲饮,苔滑;气滞证特征性条目为胸胁胀满,嗳气或矢气则舒,善太息,情志不遂易发,脉弦;血瘀证的特征性条目为胸痛,面色晦暗,口唇紫暗,舌暗淡或紫暗,或伴有瘀点、瘀斑,舌下络脉瘀滞,脉涩.结论 专家调查结果确定了规范、简明的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判断标准,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郭晓辉  张丽  谢世平 《光明中医》2016,(18):2615-2618
目的研究分析某地区艾滋病患者常见的中医症状和证候分布,为进一步中医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调查问卷,对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中医症状和证候分布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常见中医症状与体征为乏力、健忘、气促、心悸、畏寒、喘促等;常见舌色是淡红舌,常见的舌形为正常,常见的舌态为正常,常见的苔色为白,常见的苔质为薄苔;以弱脉出现频次最多。患者中医证候总体分布上以虚证较多,其次是虚实夹杂,其中常见中医证型依次为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肺气虚弱证、脾气亏虚证。结论调查显示气虚是艾滋病的最基本病因,肺脾气虚证是常见基本证型。肺、脾两脏贯穿不同病程,病变的脏腑重在脾肺,涉及心肝肾。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虚证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近10年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虚证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近10年文献对COPD稳定期虚证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治疗进行归纳总结。结果:COPD稳定期虚证以气虚、阴虚、阳虚等为主,多表现为肺、脾、肾气虚,主要证候有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等,其治疗多由补肺健脾益肾着手。结论:中医药治疗COPD稳定期虚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儿童单纯性肥胖症证素、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检索1990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所收录的儿童单纯性肥胖症中医证型相关研究文献,收集证候,将证候分解为病位证素和病性证素。运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统计症状、证型和证素出现的频次和频率。结果共纳入文献31篇,涉及病例2895例。涉及症状31种,总频次150次;舌象11种,总频次48次;脉象11种,总频次43次。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常见症状前5位依次为神疲乏力(18次,12.0%)、脘腹胀满(14次,9.3%)、头胀眩晕(10次,6.7%)、肢体困重(9次,6.0%),大便溏泻不调(8次,5.3%),舌象前3位依次为苔腻(10次,20.8%)、苔白(9次,18.8%)、舌淡胖(7次,14.6%)等,脉象前3位依次为脉滑(9次,20.9%)、脉沉(7次,16.3%)、脉缓及脉弦(5次,11.6%)。共得到规范证型18个,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脾虚湿困证(17次,35.4%)、脾肾阳虚证(6次,12.5%)、脾虚胃热证(4次,8.3%)、肝...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证治分布规律。方法病例来源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部及门诊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962例,其中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萎缩性胃炎256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296例。记录其临床症状、舌脉、证型及方药,用Excel数据库整理,采用频数统计法分析二者证治特点。结果 (1)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型依次:脾胃虚弱证、肝气犯胃证、胃络瘀血证、胃阴不足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证型依次:肝气犯胃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脾胃阳虚证、胃阴不足证。(2)慢性萎缩性胃炎高频症状:胃脘痞闷、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高频症状分别腹胀满或痛、泛吐酸水、嗳气频作等。(3)慢性萎缩性胃炎高频舌象:淡舌、暗红舌、少苔、薄白苔;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高频舌象:红舌、淡舌、黄腻苔、薄白苔。(4)慢性萎缩性胃炎高频方药:炒白术、五灵脂、麦冬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方药有:柴胡、黄芩、炒白术等。结论 CAG以脾胃为主,病程长,发病机制气虚、阴伤为主,血瘀、气滞为标;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以肝胃为主,病位浅,发病机制以气滞为主,伴肝脾失和、邪热犯胃、寒热错杂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求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证型和临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1996年1月至2016年8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中医治疗PPD的临床研究,对文献中的证型、方剂以及药物出现频次和比例进行统计归类,对药物和症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整理分析得出21个PPD证型,其中心脾两虚、肝气郁结、气虚血瘀、脾肾两虚、痰热郁结为常见证型;证型要素分析,肝郁、血瘀、气滞、痰湿、痰瘀为常见实性证型;心脾两虚、气虚、血虚、脾肾两虚、阴虚、气血两虚、肾虚为常见虚性证型;病位主要在心、肝、脾、肾四脏;共得方剂108首,其中自拟方59首,成方49首,两者以补益剂、理气剂、理血剂为主;整理中药139味,分为9类,柴胡、当归、党参、白芍等为常用药。结论:PPD的证型、选方和用药具有不同于其他时期抑郁症的特点,强调以疏肝理气、产后补虚为法,兼以注重对血的调养,同时注重对PPD患者心身的共同调整。  相似文献   

19.
干燥综合征106例中医证候分类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郝伟欣  董振华 《中医杂志》2006,47(7):528-530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S)中医证候学及病因病机的特点.方法:对106例SS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将中医首诊时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证候分类,分别统计各证候类型与发病年龄、病程、临床症状、舌象、脉象及主要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将SS分为阴虚内燥、气阴两虚、阴虚血瘀、阴虚湿热、气阴两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湿热6个证候类型.结论:SS以肝肾阴虚为主,累及肺脾气虚,兼夹瘀血、湿热为患.虚实夹杂为SS的证候学特点,阴虚津亏为本,气虚、阳虚为其所累,瘀、痹、燥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肺小结节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中医治疗肺小结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385例肺小结节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运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方法对肺小结节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肺小结节患者中医症状以虚为主,神疲乏力、夜寐不安、舌红、咳嗽、口渴、口干咽燥、面萎黄、气短、脉细弱、食少纳呆等居多。中医证候以肺脾气虚证最多,占52.2%,其余依次为肺阴亏虚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不足证。肺脾气虚证主症为喘息、大便稀溏、腹胀、食少纳呆、神疲乏力、自汗、舌淡红、齿痕舌、苔薄白、脉细弱,次症为夜寐不安、面萎黄;肺阴亏虚证主症为口干咽燥、口渴、咳嗽、痰少难咳、盗汗、痰中血丝、裂纹舌、苔少、脉细,次症为烦躁易怒、面红润、舌红;气虚血瘀证主症为头晕、胸痛、气短、面晦黯、舌黯红,次症为心悸;肝肾不足证主症为胸胁隐痛、喜太息、脉细弦、苔白、腰膝酸软、胸闷、耳鸣、便秘,次症为浮肿。结论肺小结节中医证候以肺脾气虚证、肺阴亏虚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不足证为主,正气亏虚是肺小结节变化发展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