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纪靖  肖璐 《新中医》2011,(7):106-108
目的:观察耳压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2例采用耳压治疗,对照组19例采用口服氟桂氯嗪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平均治愈时间、显效时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主要症状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右基底动脉(RBA)]、舒张末期流速(EDV)[右椎动脉(RVA)]、血管搏动指数(PI)[左椎动脉(LVA)]、PI(RVA)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耳压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以调节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状态,而且不良反应少,有其临床实践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席占东 《新中医》2012,(8):120-121
目的:观察骨诊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对照组予单纯松解手法治疗;治疗组予松解手法及骨诊疗法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结果: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下降,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运用骨诊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法对血管性痴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影响。方法:将60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益气养阴法结合吡拉西坦、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采用吡拉西坦、尼莫地平治疗。疗程45天。治疗前后分别评定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简易状态检查量表(MMSE)、经颅多普勒(TCD)。结果:治疗组治疗后MMSE评分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cy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Hcy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双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双侧大脑中动脉流速显著增快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法加西药能显著改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近期认知功能,改善颅内循环,帮助恢复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寒邪诱发的高血压性脑卒中前状态的气虚血瘀患者的效果。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使用脑卒中一级预防基础治疗方法,治疗组加用益气活血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血脂、血压及脑动脉供血等情况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血脂、ET、IMT及TCD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可改善高血压性脑卒中前状态患者临床症状、血压、血脂及脑动脉供血情况,对中风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陆强益  洪文 《新中医》2012,(2):56-57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VBI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治疗组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观测并记录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和基底动脉VS。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14%,对照组为82.86%,2组比较,差畀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2组椎动脉VS、基底动脉VS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椎动脉VS和基底动脉VS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2组椎动脉VS、基底动脉VS分别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可有效治疗VBI。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具有苗医特色的温针灸联合苗医弩药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颅内多普勒血流图的影响.方法 以温针灸联合苗医弩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观察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峰流速(Vs)、舒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1)的变化.同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2组治疗后,Vs、Vd、Vm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I、RI明显降低(P〈0.05).2组间比较:治疗组对Vs、Vm、RI 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法可以改善患者的大脑供血,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加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和治疗机理。方法:将8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惠者随机分为针刺加SGB组和单纯针刺组,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TCD检测椎-基底动脉血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均有显著疗效(P〈0.05);治疗后2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有明显改善(P〈0.01,P〈0.05),2组间比较显示总有效率及TCD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SGB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确切的改善椎一基底动脉供血的作用,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相一致,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  相似文献   

8.
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董彦敏  李惠林  倪青 《新中医》2007,39(6):76-7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4例。2组均采用基础降糖治疗,治疗组加用益气活血中药(黄芪、水蛭)治疗;对照组用缬沙坦治疗。疗程均为2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糖水平、尿蛋白等,进行肾脏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动态对比分析。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23%,对照组为76.47%,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FBG、P2hBG、HbA1c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压均有明显的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血糖、血压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UAER显著下降,24h尿蛋白定量显著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对UAER、尿蛋白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肾血流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肾血流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表明治疗组对肾血流各项参数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活血中药具有减少糖尿病早期肾病24小时尿蛋白、尿白蛋白、改善肾血流参数等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耳穴综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6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在治疗前和两疗程后,检查两组患者的头颅多普勒(TCD),观察两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流速(Vm),同时对患者在治疗前、首次治疗后、治疗两疗程后的主观症状,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1%,痊愈率34.22%,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痊愈率16.67%,统计结果表明,两组间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痊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治疗前后,两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流速(Vm)有明显改善(P〈0.01),主观症状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且治疗组首次治疗前后主观症状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耳穴综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肯定,对两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流速(Vm)有明显改善,同时,对主观症状的改善,起效快,即时效应明显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10.
王大伟  张宏业  罗翌  李俊  叶烨 《新中医》2006,38(9):31-3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气虚血瘀证)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42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1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2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和灯盏细辛注射液。疗程均为3天。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血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比值(NE%)、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IL-6、WBC、NE%均较治疗前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NIHSS均增高,但治疗组增高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结论:益气活血法能抑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炎症反应,改善中风患者临床症状,有利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脑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利湿祛瘀法对Ⅲ型前列腺炎的症状指数(CPSI)评分及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的影响。方法:Ⅲ型前列腺炎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利湿祛瘀法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生素诺氟沙星治疗。测定血清PSA及观察CPSI评分。结果:2组治疗前CPSI疼痛、排尿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月后2组症状均有所减轻,治疗组治疗前后疼痛、排尿症状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疼痛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整体总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症状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排尿症状评分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PSA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月后2组PSA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利湿祛瘀法可明显改善Ⅲ型前列腺炎症状和生活质量,降低PSA。  相似文献   

12.
陆新  张瑶光 《新中医》2012,(7):87-89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高血压病(痰瘀阻滞型)的疗效。方法:将80例高血压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中药,疗程8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对2组治疗前后的血压、临床症状和血脂水平的进行比较。结果:降压总有效率治疗组90.0%,对照组80.0%,2组降压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8周均能改善收缩压和舒张压(P〈0.05,P〈0.01)。且8周后治疗组改善收缩压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头如裹、胸痛胸闷、纳呆恶心、手足麻木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表明治疗组降脂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对老年痰瘀阻滞型高血压病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并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脂,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舌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康柏  杨娟 《新中医》2011,(6):102-103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舌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舌针治疗。结果:2组治疗前后吞咽能力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吞咽能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舌针治疗可以缓解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并且改善神经功能,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14.
林晖  孙健 《新中医》2012,(6):68-7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灌肠方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灌肠组60例采用益气活血灌肠方保留灌肠,中药口服组60例口服益气开秘方,西药组60例口服西沙比利。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结肠转运时间、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The self-report symptom inventory,Symptom checklist,90)评分、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治疗前后组内排便间隔时间、粪便性质、排便困难程度积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3组总体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灌肠组与中药口服组、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肠转运时间中药灌肠组和中药口服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西药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治疗后总体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灌肠组与中药口服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中药灌肠组、中药口服组与西药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3组SCL-90量表治疗后总体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灌肠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6.67%和93.33%,中药口服组分别为10.71%和83.93%,西药组分别为9.43%和77.36%,3组总体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灌肠组与中药口服组、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灌肠方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简便、实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调肝法治疗肝阳上亢型轻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肝阳上亢型1级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单纯生活方式调整)和治疗组(生活方式调整+针刺治疗)2组,各45例。研究过程中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后纳入统计的患者,治疗组为44例,对照组为43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及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54.55%,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分别为30.23%、81.40%,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收缩压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单纯生活方式调整的基础上配合针刺调肝法可以显著提高肝阳上亢型轻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天麻素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天麻素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对照组给丹参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与体征及TED的变化和有效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眩晕、头痛、旋颈试验记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中有效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椎动脉、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天麻素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主症及体征,明显提高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流速,且疗效确切,起效迅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l组65例,对照2组45例,3组均用西药常规治疗,对照1组加服益气活血汤煎剂,治疗组加服益气活血汤免煎颗粒剂。结果:治疗组与对照1组临床症状改善及治疗前后EF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2组临床症状改善治疗后EF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个疗程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个疗程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汤能明显提高EF值,改善心功能,改善临床预后。中药免煎颗粒与传统汤剂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针药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嘉玮 《新中医》2011,(4):79-80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配合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2组治疗前后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比治疗前明显增快(P〈0.01,P〈0.05)。治疗后治疗组VA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血流速度有明显提高作用,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胆片对痰浊型高血压病患者心脏重塑及功能的影响。方法:62例痰浊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及安慰剂进行干预,治疗组采用氨氯地平及温胆片进行干预。观察血压、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以超声心动图评估治疗前后左侧心脏结构和功能参数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5%,对照组为90.3%,2组降压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左心房内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v〈0.05)。治疗组治疗后二尖瓣血流频谱E波最大流速E峰(E)/二尖瓣血流频谱A波最大流速A峰(A)、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E/A、E’/A’比较,差异也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氨氯地平降压的基础上服用温胆片,能够进一步缓解疾浊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左心房内径及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0.
申保国 《新中医》2011,(12):32-33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辨证为气虚血瘀型的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给予自拟益气化瘀方口服,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口服,治疗18天后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于治疗前后应用经颅多普勒诊断仪检测椎一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0%,对照组为68.52%,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加快,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RVA、BA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加快,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LVA、RVA、BA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化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疗效优于盐酸氟桂利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