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与B超、血清生化指标等的关系。方法:对诊断为NAFLD的235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观察其证型与B超分度、血脂、肝功能酶学、血尿酸(UA)、血糖(Glu)等的关系。结果:各证型发病率由高到低分别为脾虚湿滞型、湿热困脾型、肝郁脾虚型,各证型出现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4160岁;轻度NAFLD多集中于肝郁脾虚型,中度多集中于脾虚湿滞型,重度多为湿热困脾型;肝郁脾虚型谷酰转肽酶(GGT)水平较其他两型低,湿热困脾型甘油三酯(TG)水平较其他两型高。结论:NAFLD患者客观化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中医辨证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主要临床证型为肝郁气滞、脾虚湿盛、痰瘀互结、湿热内蕴。且轻度脂肪肝以肝郁气滞多见,而重度脂肪肝以痰瘀互结多见,男性患者多发。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多与气滞、痰凝、湿热因素有关,临床证型主要有肝郁气滞、脾虚湿盛、痰瘀互结、湿热内蕴,而且证候分布与病情轻重有密切的联系,对于中医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症状分布规律和证候特征,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收集、记录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和中医四诊所得证候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排名前4位的症状是倦怠乏力、形体肥胖、肝区不适、胸脘痞满;前4位的舌脉象是腻苔、薄白苔、弦脉、淡胖舌。涉及的临床主要证型为脾虚湿盛型(32.41%);肝郁气滞型(24.53%);痰瘀互结型(18.52%);湿热内蕴型(17.13%)。肝郁气滞型、脾虚湿盛型、湿热内蕴型到痰瘀互结型BMI逐渐增高。轻度NAFLD中以肝郁气滞型多见,重度NAFLD中以痰瘀互结型多见。结论:脾虚湿盛型、肝郁气滞型、痰瘀互结型、湿热内蕴型是NAFLD的主要证型,中医辨证分型与脂肪肝严重程度密切相关。NAFLD患者中医证候学研究有助于探讨其中医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现有数据库资料进行挖掘,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中医证型分布。方法:检索国内外2000年1月至2021年5月已发表的NAFLD中医证候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文献并构建数据库。运用Excel表统计数据库中所有NAFLD证型频率及证型构成比;对数据库中采用同一NAFLD中医证候诊断参考标准,异质性较小的文献数据运用Stata16.0进行Meta分析计算NAFLD证型合并构成比。结果:共纳入110篇文献进行中医证候频率及证型构成比的分析。其中NAFLD中医证型频率>10%的证型(由高到低)为: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肝郁脾虚证及痰湿内阻证;证型构成比>10%的证型(由高到低)为: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痰湿内阻证和痰瘀互结证。统一NAFLD证候诊断标准2011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后选取8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NAFLD证型合并构成比>10%的证型(由高到低)为:痰湿内阻证合并构成比为28%,95%CI为0.26~0.30、肝郁脾虚证合并构成比为25%,95%CI为0.23~0.28、湿热蕴结证合并构成比为20%,95%CI为0.18~0.22和肝郁气滞证合并构成比为15%,95%CI为0.13~0.16。结论:结合文献分析和Meta分析结果提示痰湿内阻证、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是NAFLD主要的证型。  相似文献   

5.
265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中医证候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探讨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证候规律.方法 收集265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的症状、舌、脉等临床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法,对37个症状和舌脉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结果 得出7个证候,即肝郁化火、脾虚证,脾虚痰湿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肝气郁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脾虚证,血瘀证.结论 一些不能直接观测到的证候...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探讨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证候规律。方法收集265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的症状、舌、脉等临床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法,对37个症状和舌脉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得出7个证候,即肝郁化火、脾虚证,脾虚痰湿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肝气郁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脾虚证,血瘀证。结论一些不能直接观测到的证候规律通过分析间接反映出来,为临床提供一些较为客观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伴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中医证候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 对415例冠心病患者入院期间进行空腹肝胆超声检查,采集患者信息,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NAFLD患者发生率为53.73%.NAFLD组糖尿病合并症比例高于非NAFLD组.冠心病合并NAFLD证候分布依次为血瘀(140例,62.78%)、痰浊(92例,41.25%)、气虚(83例,37.21%)、气滞(54例,24.21%)、阳虚(52例,23.31%)、阴虚(37例,16.59%)、寒凝(18例,8.07%).冠心病合并NAFLD较不合并NAFLD者多见气滞证.组合证型中以气虚血瘀证最多,占12.55% (28/223).结论 冠心病合并NAFLD的基本证候是血瘀、痰浊、气虚,气滞是其重要证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年冠心病患者伴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中医证候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 718例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青年患者入院期间进行空腹肝胆超声检查,采集患者信息,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NAFLD患者发生率为49.9%(358/718)。NAFLD组糖尿病合并症比例高于非NAFLD组(P0.05)。青年冠心病合并NAFLD证候分布依次为血瘀、痰浊、气虚、气滞、阳虚、阴虚、寒凝。青年冠心病合并NAFLD较不合并NAFLD者多见痰浊证和气滞证。组合证型中以气滞血瘀证最多,占10.6%(38/358)。结论糖尿病是青年冠心病伴发NAFLD的危险因素。青年冠心病合并NAFLD的基本证候是血瘀、痰浊、气虚,气滞和痰浊是其重要病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纤维化中医证候特点分布的影响因素。方法在前期酒精性肝纤维化中医证候特点的研究基础上,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全面地收集可能影响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分布的因素并对其进行探讨。结果总酒精摄入量以及家族酗酒史条件下的总酒精摄入量是影响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分布的重要因素。结论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中医证候特点的分布和相应病机的演变与酒精对脏腑(肝脾)的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并且遗传体质因素为影响证候特点分布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眩晕患者中医证候临床调研,运用统计学方法探讨影响眩晕中医证候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填写统一设计的病例观察表,收集了256例眩晕患者的一般情况、合并疾病、眩晕病因、中医证候等资料,运用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6例眩晕患者中痰浊上扰型最多,122例占47.7%,阴虚阳亢型次之,83例占32.4%,气虚清阳不升型最少,51例占19.9%。性别构成、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高血脂等疾病及头晕残障量表的基线评分在不同证型间无显著差异;而年龄、合并高血压病、眩晕的病因及眩晕严重程度量表基线评分在不同证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眩晕证候可能与年龄、合并高血压病、眩晕的病因及眩晕严重程度量表基线评分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1.
非酒精性脂肪肝胰岛素抵抗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脂肪肝患者存在着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 ,即胰岛素抵抗 (insulin resistance,IR)。我们对符合 B超诊断的 8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进行中医辨证分型 ,同时测定空腹血糖 (FBG)和血胰岛素 (FIS) ,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 ,以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 (IR)与中医不同证型之间的关系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观察对象 :85例来源于本院门诊 ,均符合张青萍等主编的《B型超声诊断学》中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入选病例均无嗜酒史 ,同时排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肝炎及遗传性疾病等因素。其中男 4 6例 ,…  相似文献   

12.
非酒精性脂肪肝血液流变学变化与中医证型关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脂肪肝的发病与肥胖、高脂血症密切相关 ,肥胖、高脂血症常存在高粘滞血症。为了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 (下称脂肪肝 )血液流变学变化与中医证型间的关系 ,我们对 79例脂肪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 ,同时分别测定了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 ,并以不嗜酒的 3 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观察对象79例中男 46例 ,女 3 3例 ;年龄 1 9~ 70岁 ,平均 50 .6± 9.8岁。均来源于脂肪肝专科门诊及中医门诊 ,符合脂肪肝的 B超诊断标准〔1〕,并根据 B超图象表现区分〔1〕,轻度 3 1例 ,中度2 8例 ,重度 2 0例。均无嗜酒史 ,并排除糖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及其与证型分布特点的关系,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问卷对21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判定体质类型,进行体质和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在体质分布中,痰湿质、气虚质出现频率最高,其他依次为湿热质、气郁质、阴虚质、平和质、瘀血质、阳虚质、特禀质;痰湿内阻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主要证候特点。痰湿质与痰湿内阻证、湿热蕴结证显著相关(P〈0.05),气虚质与肝郁脾虚证、肝肾不足证显著相关(P〈0.05),湿热质与湿热蕴结证、痰湿内阻证显著相关(P〈0.05)。结论痰湿质、气虚质和湿热质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常见体质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通过中医临床路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 将6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通过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对照组口服利平脂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肝功能、血脂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为12.5%,有效率为80.0%,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治愈率为3.1%,有效率为49.1%,总有效率为51.2%,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通过中医临床路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肝功能、血脂及脂联素的影响。方法:所有入选患者(7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2个月。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血脂、脂联素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体征计分均明显降低,血脂明显下降,肝功能明显改善,脂联素水平明显上升,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院141例职工脂肪肝中医证候分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我院职工体检中发现的141例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候及其分类证候症状分布规律.方法 设计统一问卷,对本院职工体检中发现脂肪肝者进行调查.参照文献分为肝郁脾虚证、痰湿蕴结证、肝气郁结证、肝胆湿热证、肝阴不足证5型.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用频数法进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统计分析.结果 141例脂肪肝中医证候分布以肝郁脾虚证居多,其次为痰湿蕴结证.不同证候症状出现频次各不相同.结论 脂肪肝中医证候与症状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候的相关性,为中医干预和调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行健康体检超声检查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者246例作为研究对象,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应用《中医"治未病"体质评估表》进行问卷调查,确定中医体质类型,再由中医内科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中医医师根据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候判定标准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采用Pearson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候的相关性。结果 246例患者中共有7种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比例由高到低前3位分别为气虚质34. 55%(85/246)、痰湿质27. 64%(68/246)和湿热质18. 70%(46/246)。各中医体质类型患者证候中气虚质以肝郁脾虚证为主,占82. 35%;湿热质以湿热蕴结证为主,占56. 52%;痰湿质以痰湿内阻证为主,占63. 24%;瘀血质均为痰瘀互结证,占100%。采用非参数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三种中医体质类型各中医证型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气虚质与肝郁脾虚证高度相关(r=0. 816);湿热质与湿热蕴结证中度相关(r=0. 617);痰湿质与痰湿内阻证中度相关(r=0. 663);气郁质与肝郁脾虚证低度相关(r=0. 410),与肝郁气滞证中度相关(r=0. 711);瘀血质与痰瘀互结证高度相关(r=0. 883)。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部分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现有数据库及图书馆数据资料进行挖掘,研究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证候的分布以及用药的规律。方法:在万方、维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检索2000年1月—2018年4月关于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证候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出出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文献并构建出数据库,然后对所构建的数据进行频数及关联的统计分析。结果:120篇有效文献中所涉及的证型43个,将43个证型分解后得到证候要素15个,病位要素6个、病性要素9个。文献中所使用的155张处方中,用药一共165味,1678频次。通过关联分析获得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常见药物配伍。结论:痰、淤、湿、气滞是酒精性脂肪肝的病性;肝、脾是酒精性脂肪肝的病位,虚症和实证夹杂是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证型,基本的治疗原则是攻补兼施。  相似文献   

19.
酒精性肝纤维化中医症状和证候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精性肝纤维化是国内外酒精性肝病研究的重点,中医药防治酒精性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优势,对"证"的研究也是当今中医研究的热点。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全面地收集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的中医四诊资料和相关临床检查数据,从数理统计角度探讨酒精性肝纤维化临床中医证候的特点以及中医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发病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通过调查问卷对其一般资料及中医证候症状进行分析,统计患者产后抑郁症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同时对其发病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200例产妇产后抑郁症中医证候主要分为6种类型:心脾两虚证占13.0%、气虚血瘀证占21.0%、血瘀血虚证占19.0%、肝气郁结证占11.5%、痰热瘀结证占14.5%、脾肾两虚证占21.0%。患者年龄、婚姻状况及文化程度对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无显著影响(P0.05);孕检次数、分娩方式、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及新生儿先天畸形是造成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将经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5项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孕检次数、分娩方式、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及新生儿先天畸形是造成产妇产后抑郁症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产后抑郁症与生物、心理社会及产科因素等诸多因素相关,不同患者发病病机不同,中医证候病症亦不同;应严格做好产前检查,提高对抑郁症高危人群的早期筛选,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