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He L  Guo Z  Lu Y  Hao D  Chai J  Sheng Z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1):692-694
目的 研究烧伤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E-选择素(E-selectin)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实施休克期切痂上述指标的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176只,30%Ⅲ度烫伤,收集不同时间点血清,采用逆转录PCR方法分别观察伤后不同时相点血清刺激内皮细胞ICAM-Ⅰ、E-selectin mRNA的表达的规律。结果 烫伤后血清可刺激内皮细胞ICAM-1、S-se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胆道感染大鼠肝组织细胞粘附分子1(ICAM1) 和Eselectin 的表达变化,探讨这些粘附分子在胆道感染肝脏损害病生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和斑点杂交技术观察大鼠胆道感染时ICAM1 和Eselectin mRNA在肝组织的定位及转录表达强度。结果 急性胆管炎3 小时后ICAM1 和Eselectin mRNA表达开始增强,ICAM1 12 小时表达最强,Eselectin 6 小时表达最强。ICAM1 的阳性反应细胞主要为肝窦内皮细胞、枯否细胞和肝小叶中央静脉,Eselectin 的阳性反应细胞主要为肝窦内皮细胞和肝小叶中央静脉。胆道感染后3 小时肝脏ICAM1 和Eselectin mRNA含量开始进行性增高,ICAM1 12 小时达高峰,Eselectin 6 小时达高峰。结论 胆道感染初期ICAM1和Eselectin 表达均明显增强,为PMN 与肝窦内皮细胞粘附和迁移提供了分子基础,可能在胆道感染肝脏损害的病生机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其受体对颈髓损伤后血脊髓屏障损害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蛛网膜下腔注射PAF及静脉注射PAF受体拮抗剂BN52021,应用地高辛标记cD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颈髓损伤后颈髓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mRNA(ICAM-1mRNA)和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1mRNA(ELAM-1mRNA)表达。观察PAF及其受体拮抗剂对颈髓损伤后血脊髓屏障、ICAM-1mRNA、ELAM-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伤后颈髓血管内皮细胞ICAM-1mRNA、ELAM-1mRNA表达、伊文思蓝含量、水含量呈不同程度的增加;PAF可使伤后血管内皮细胞ICAM-1mRNA、ELAM-1mRNA表达、伊文思蓝含量、水含量增加更为显著,PAF受体拮抗剂可抑制ICAM-1mRNA、ELAM-1mRNA表达,降低颈髓组织伊文思蓝含量及水含量。结论:PAF通过增加伤后颈髓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是导致血脊髓屏障损害的重要分子基础。PAF受体对伤后血管内皮细胞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脓毒症小鼠肝损伤时的粘附分子基因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脓毒症小鼠肝损伤时肝窦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基因表达变化。方法 用盲肠结扎穿孔(PLP)法制造小鼠脓毒症模型,假手术组(sham)接受同样的手术操作但不行CLP。分别在致伤后3、12h分离肝窦内皮细胞,用RT-PCR的方法定量检测E-selectin、ICAM-1的基因表达,同时还测定了肝组织中MPO活性及微血管通透性的改变。结果 CLP后3h肝窦内皮细胞E-selectin基因的表达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1(sELAM1)含量与胃肠道肿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64例临床患者血清中sICAM1和sELAM1的含量。结果胃肠道良性病变患者血中sICAM1和sELAM1的含量均不升高(P>0.05);而它们在胃肠道癌患者中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伴有肝转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血中sICAM1的含量比无肝转移的癌患者有非常显著的升高(P<0.01),而sELAM1的含量相差无显著性(P>0.05)。结论sICAM1的含量与胃肠道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6.
ICAM-1和VCAM-1测定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监测56例肾移植患者术后sICAM1和sVCAM1水平的变化。结果肾移植患者术后sICAM1和sVCAM1水平呈规律性变化,急性排斥反应组sICAM1为(390.6±91.0)ng/ml,sVCAM1为(1957.1±403.1)ng/ml,明显高于移植肾功能稳定组的(137.3±16.8)ng/ml、(1118.4±210.4)ng/ml和CsA肾中毒组的(132.7±24.8)ng/ml、(1285.8±270.5)ng/m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sICAM1和sVCAM1可以作为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学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肝癌细胞间粘附分子-1 mR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寻找甲胎蛋白(AFP)以外更新、更敏感的血清标记物是肝癌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近年有关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肝细胞肝癌(HCC)的研究提示,ICAM-1在HCC病人组织及血清中(cICAM-1)呈高水平表达^〔1,3〕。本研究通过检测HCC组织中ICAM-1信使核糖核酸(ICAM-1mRNA)的表达,探讨血清中高水平ICAM-1与HCC组织中ICAM-1mRNA的相互关系,为cICAM-测定在HCC早期诊断及术后复发监测中的作用寻找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 ( I C A M1) 和 E选择素 ( Eselectin) 在急性胆管炎肝微循环变化中的作用, 对急性胆管炎时肝脏组织学、肝脏血流量及肝组织伊文思蓝 ( E B) 含量的变化, 以及 I C A M1 和 E选择素单抗预处理对以上变化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结果: 急性胆管炎时肝窦内皮细胞及肝细胞出现变性和结构破坏, 肝窦及肝细胞周围多形核粒细胞 ( P M N) 数量显著增多, 肝微血管血流量明显减少, 肝组织 E B含量显著增高, 肝窦通透性增高; 而抗 I C A M1 及 E选择素单抗预处理使以上损害均明显减轻。由此表明, I C A M 1 及 E选择素在肝脏微循环障碍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鼠肾脏缺血及保存再灌注后Eselectin的表达情况。方法以EselectincDNA为探针,应用Northernblot法分别测定缺血15、30分钟及保存24、48小时以及缺血、保存再灌注后8、16小时大鼠肾脏组织Eselectin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显示缺血及保存的肾脏未见EselectinmRNA表达,而缺血及保存再灌注后肾脏均见EselectinmRNA表达,且保存肾脏在再灌注后早期EselectinmRNA表达受到暂时性抑制。结论缺血及保存后再灌注是肾脏组织EselectinmRNA表达的原因,保存再灌注后表达的暂时性抑制可能与低温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肠缺血-再灌流过程中肠局部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ular adhesio molecule-1,ICAM-1)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与中性粒细胞聚集的关系及其在肠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肠系膜上动脉夹闭的方法制作大鼠肠缺血-再灌流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小肠ICAM-1表达的变化,同时检测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反映肠功能的指标D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9.
20.
Oper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48 patients with aneurysms of the thoracic aorta, one of them had a rupture of aneurysm of the noncoronary sinus followed by the formation of a fistula between the aorta and the right atrium. The fistula was ligated by an access through the right atrium with good nearest and long-term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