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脑梗死急性期脑组织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血清及脑脊液可出现多种酶的异常[1],如CPK、A ST、LDH、r-GT等。这些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脑组织损害的程度和范围,因此有关酶的检测有助于患者的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其中,乳酸脱氢酶(LDH)是最主要的酶学指标。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为实验组,男40例,女22例,平均年龄64.5±6.7岁。其中皮层支动脉非腔隙性梗死15例,深穿支动脉非腔梗15例,皮层支动脉腔梗15例,深穿支动脉腔梗17例。对照组60例,同期住院,患有慢性周围神经病,男40例,女20例。除所患疾病外,其它情况与…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β2-微球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对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β2-M测定,并与43例健康成年人进行对照。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β2-M测定对急性脑梗死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髓鞘碱性蛋白(MBP)在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测定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的血清MBP含量,从神经生化指标方面进一步深入了解脑梗死的损害与修复过程。我们自1995年3月~1996年10月,测定了42例脑梗死患者血清MBP含量,并对其中38例进行...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糖与血清乳酸脱氢酶的水平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脑出血和大面积脑梗死)时血清乳酸脱氢酶与血糖水平的改变。方法 将4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出血性和缺血性分为两组,分别测定LDH,BS。同时将46例患者以BS高低分为两组,比较LDH的变化。结果 脑出血和大面积脑梗死患者LDH,BS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血糖高低区别的两组患者LDH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和脑出血均可引起BS和LDH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7.
8.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NSE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对 38例脑梗死及 13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 1、2、3、15d和 2 7例正常对照血清NSE水平进行检测 ,并与脑损害大小及 1个月后ADL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脑血管病患者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均值、峰值水平与梗死体积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77、0 81(P <0 0 1) ,两者与ADL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35 (P <0 0 5 )、-0 37(P <0 0 5 ) ;脑出血患者则无此相关性。结论 :血清NSE可以反映脑梗死程度及其近期预后 ,动态检测可以指导重症脑血管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年龄、性别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ELISA动态观察52例ACI患者血清vWF的变化,并与52例健康对照者对比,同时应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ACI患者血清vWF在发病后早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清水平在发病后1~3d已经升高,5~7d达高峰,之后有所下降,15d后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发病后不同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d内血清vWF浓度与当时及发病后15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vWF的峰值浓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相关性.结论 ACI早期存在血管内皮的损伤,vWF可判断发病时的血管内皮损伤状态及近期神经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与ACI的临床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无甲状腺疾病史的首次发生ACI患者的病例资料,按血清甲状腺素水平(T3、T4、TSH)和临床特点,血液检验指标分类及分析,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结果低T3组患者血清T3值0.65±0.17nmol·L~(-1)低于正常组血清T3值1.34±0.28nmol·L~(-1)(P0.01);T4、TSH值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低T3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高于正常T3组(P0.01),血清T3水平与入院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负相关。低T3组临床神经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低于正常T3组(P0.01)。结论血清低于T3水平与ACI的临床严重程度及临床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具有相关性,严重低T3水平可能是ACI患者神经功能短期预后的一个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铁蛋白(SF)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发病24 h内脑梗死患者72例,入院第1天及第3天分别进行血清铁蛋白测定,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同时选择7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与健康者SF水平变化、不同严重程度脑梗死SF水平变化、进展性脑梗死及非进展性脑梗死不同时期SF水平变化.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SF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重型脑梗死组SF水平较轻、中型脑梗死组显著增高(P〈0.001);进展性脑梗死组入院第3天SF水平较入院第1天显著增高(P〈0.001),非进展性脑梗死组入院第3天SF水平较入院第1天比较增高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SF水平对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空腹糖化血红蛋白(GHbAlc)的含量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检测70例病程在1周之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组血液GHbAlc水平;观察GHbAlc和脑梗死患者梗死面积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液GHbAlc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HbAle增高,脑梗死面积增大.结论 GHbAlc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GHbAlc对判定脑组织受损情况和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是由于多重原因导致的血管狭窄或阻塞,进而引起局部或大部脑组织血供不足或缺失,然后脑组织发生一系列缺氧、缺血,甚至脑组织坏死,临床表现为肢体功能受限、昏迷、意识丧失等。临床上急性脑梗死发生率呈逐渐升高趋势,全国每年急性脑梗死新发病例约200万,是导致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1]。本文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水平,进一步分析两者在急性脑梗死进展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是由于多重原因导致的血管狭窄或阻塞,进而引起局部或大部脑组织血供不足或缺失,然后脑组织发生一系列缺氧、缺血,甚至脑组织坏死,临床表现为肢体功能受限、昏迷、意识丧失等。临床上急性脑梗死发生率呈逐渐升高趋势,全国每年急性脑梗死新发病例约200万,是导致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梗死、TIA患者血清中VEGF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探讨VEGF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保护作用及为临床应用VEGF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测定脑梗死患者发病24 h内、3d、7d、 14d的VEGF水平及TIA患者24 h内的VEGF水平。 结果 脑梗死组与TIA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在病程各时间点上血清VEGF浓度均增高(P<0.01),且呈动态变化,于7 d达高峰。 梗死灶大者,伴有并发症患者VEGF水平高。TIA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VEGF参与了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发展及修复过程VEGF有可能成为反映脑缺血程度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改变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ELISA法检测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进行动态观察,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升高,第7天达高峰,第14天仍维持在高水平,血清VEGF水平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最高,小面积脑梗死者最低,中等面积脑梗死者居中,大血管受累者,显著高于累及小血管者;并发缺血性心脏病者,显著高于未并发者。血清VEGF水平与外周血WBC呈正相关,与血糖,血脂,血压值无关,结论:血清VEGF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有关,并与外周血WBC呈正相关,提示VEGF可能在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改变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ELISA法检测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进行动态观察,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初发各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升高,第7天达高峰,第14天仍维持在高水平。血清VEGF水平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最高,小面积脑梗死者最低,中等面积脑梗死者居中;大血管受累者,显著高于累及小血管者;并发缺血性心脏病者,显著高子未并发者。血清VEGF水平与外周血WBC呈正相关,与血糖、血脂、血压值无关。结论:血清VEGF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有关,并与外周血WBC呈正相关,提示VEGF可能在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关系。方法 对 3 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 40例健康人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进行测定。患者采血时间为病后第 2天或第 3、4天 ,取均数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3 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VEGF含量为 (2 95 .0 4± 3 5 .73 ) pg/ ml,对照组为 (13 7.71± 11.5 3 ) pg/ m 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VEGF升高 ,提示 VEGF是脑梗死急性期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尿酸(UA)血症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将80例ACI患者作为观察组,7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UA异常增高率分别为62.5%和8.57%(P<0.05),观察组UA、血脂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UA与甘油三酯(TC)水平呈正相关;尿酸水平与病情、预后有关(P<0.05,0.01)。结论 高尿酸血症可能是ACI危险因子之一,测定血尿酸含量有利于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尿酸(UA)血症与急性脑梗死(ACl)的关系。方法 将80例ACl患者作为观察组,7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UA异常增高率分别为62.5%和8.57%(P<0.05),观察组UA、血脂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UA与甘油三酯(TG)水平呈正相关;尿酸水平与病情、预后有关(P<0.05,0.01)。结论 高尿酸血症可能是ACI危险因子之一,测定血尿酸含量有利于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