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特点和诊断、治疗原则.[方法]对本院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47例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病人均治愈,未发生肠外瘘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2例术后4~7个月再次发生肠梗阻,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腹腔术后早期可发生肠梗阻,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CT检查.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时机的掌握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术后早期肠梗阻应首先采用保守治疗,有肠绞窄或肠绞窄趋势时应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2.
CT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1例绞窄性肠梗阻(实验组)和26例单纯性肠梗阻(对照组)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对绞窄性小肠梗阻有价值的CT征象。结果:绞窄性肠梗阻的CT影像改变主要来源于3方面:绞窄肠管,肠系膜及其血管,血性腹水。结论:靶征、同心圆征、肠壁积气、漩涡征、血性腹水、肠壁强化异常为诊断绞窄性肠梗阻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征象。  相似文献   

3.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临床诊断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判断其是否为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及时手术与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1].本研究拟分析21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绞窄性小肠梗阻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腹部B超对早期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4例经手术或保守治疗证实的小肠梗阻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绞窄性肠梗阻16例,单纯性肠梗阻58例。对比研究临床物理学诊断、实验室检查(WBC升高)、X线检查和腹部B超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比较各项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结果 超声检测的敏感性为81.3%(13/16),特异性为89.7%(52/58),符合率为8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因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肠系膜血栓形成致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1993年~2004年间共收治绞窄性肠梗阻154例,其中因门静脉高压肠系膜血栓形成致绞窄性肠梗阻11例,对其诊断和治疗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仅7例出现剧烈腹痛,5例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证实为绞窄性肠梗阻,原因均为门静脉高压症所致的肠系膜血栓形成,其中2例为保守治疗24h后未见明显好转而剖腹探查时发现。行部分小肠切除8例,3例术中发现肠系膜广泛血栓形成而放弃手术。术后死亡5例,3例为广泛血栓形成患者,2例为小肠部分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死亡。结论门静脉高压症肠系膜血栓形成所致的急性绞窄性肠梗阻起病隐匿,常导致诊断困难而延误病情。同时应加强术后护肝、支持治疗,尽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特殊绞窄性肠梗阻误诊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殊绞窄性肠梗阻误诊教训空军广州医院[510602]钟卫民,邵光杰绞窄性肠梗阻临床并不少见,但以肠系膜血管绞窄为首要原因的肠梗阻则很少见。由于早期症状和体征不典型,极易误诊。我院近年来共收治4例,报告如下:病例资料例1:女性,38岁。脾切除、门奇断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5例绞窄性肠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的经验。结果 5例均急诊手术证实为绞窄性肠梗阻,其中肠系膜裂孔疝并空肠坏死2例,美克尔憩室索带压迫并回肠坏死1例,回肠扭转并坏死2例。所有患儿均一期行坏死肠切除肠吻合术,无死亡病例,术后无短肠综合征发生;无休克复苏后脑损伤发生。随访2年所有患儿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发育良好,无饮食障碍、排便障碍发生。结论详细的体格检查,及时的影像学检查以及常规的腹腔穿刺检查是明确绞窄性肠梗阻的充分依据;正确及时手术治疗是明确病因、祛除病灶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机械性绞窄性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病,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我们常以是否已有腹膜炎、肠鸣音是否由亢进变弱或消失等,来判断机械性肠梗阻有无肠绞窄、坏死,从而确定治疗方案。虽然诊断较容易,但这已是晚期,会给患者身体带来很大的打击,不利于恢复。故早期诊断治疗机械性绞窄性肠梗阻在临床工作中有重要意义。但有些早期表现不典型时很难诊断,往往贻误病情,现将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选择绞窄性肠梗阻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在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及纠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等基础上进行手术治疗。行肠套叠复位术5例,行X线下充气复位术4例,行粘连松解术24例,行右半结肠切除、回横吻合术17例,行部分及大部分小肠切除、端端吻合术11例,行乙状结肠切除、降结肠造瘘术7例。结果术前确诊为绞窄性肠梗阻47例(69.1%)。以单纯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无效或者其他急腹症行腹部探查后确诊为绞窄性肠梗阻21例(30.9%)。治愈65例(95.6%);死亡3例(4.4%),分别为感染引起中毒性休克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严重水、电解质紊乱1例。结论绞窄性肠梗阻应根据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综合分析,把握手术时机,早期诊断以及及时手术治疗是保证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肠梗阻的手术指征,目前普遍认为:(1)有绞窄形成。(2)有绞窄趋向。我院2002年3月收治1例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致肠坏死、肠穿孔患者。因临床症状不典型,延误诊断达10日之久。  相似文献   

11.
MSCT诊断粘连性肠梗阻绞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MSCT对粘连性肠梗阻绞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MSCT征象,评价其对发生绞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70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及病理确诊34例发生绞窄,MSCT诊断29例发生绞窄,其中26例有既往腹部手术史。MSCT征象中,肠壁强化程度减低、弥漫性肠系膜水肿及血管增粗、肠系膜积液、肠壁增厚、C/U型肠襻与粘连性肠梗阻绞窄有关(P均<0.05)。MSCT诊断粘连性肠梗阻绞窄的敏感度85.29%(29/34),特异度100%(36/36),准确率92.86%(65/70)。结论 MSCT对判断粘连性肠梗阻绞窄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2.
魏莱  荣愈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1):7742-7743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措施。方法分析24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经过。结果 24例中无一例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全部治愈。病程最短2周,最长5周。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老年性结肠癌致绞窄性肠梗阻诊治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院近年来收治 1 2例老年结肠癌致绞窄性肠梗阻 ,对其诊治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995~ 2 0 0 0年共收治老年结肠癌绞窄性肠梗阻 1 2例 ,其中男 7例 ,女 5例。年龄 6 0~ 81岁 (平均 6 5.6岁 )。1 .2 诊断 肿瘤位于升结肠 1例 ,结肠肝曲 2例 ,横结肠  相似文献   

14.
王晋祖 《临床医学》1996,16(8):9-10
绞窄性小肠梗阻是临床重危病征,临床常有误诊或延误诊断,为提高对绞窄性小肠梗阻的临床及X线表现的诊断水平,收集1989年1993年间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绞窄性小肠梗阻回顾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8例有病案记载的肠梗阻中,23例为绞窄性小肠梗阻(简称:绞梗);65例为不全性小肠梗阻(其中46例经保守治疗痊愈,肠肿瘤10例,麻痹性肠梗阻2例,炎性假瘤2例,肠旋转不良2例,粪石性小肠梗阻3例,均经手术治疗痊愈);完全性小肠梗阻18例,结肠绞窄2例,亦手术治愈,  相似文献   

15.
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连性肠梗阻是各类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因:一是先天性因素,多由发育异常所致;二是后天因素,如腹腔内感染、创伤、出血、缺血、异物、肿瘤、放射性损伤等。对于大多数肠梗阻,只要诊断明确就不难做出治疗决策。然而,粘连性肠梗阻则不然。因粘连性肠梗阻早期多为单纯性,但有可能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绞窄与非绞窄临床上很难区分。粘连性肠梗阻是否发生绞窄,单纯从发病时间上是不行的,还是应当从重视病史、体征、化验及X线检查等方面全面了解和综合分析而做出较准确的判定。因而就要临床医生应仔细地观察和分析病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7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方法:对本组1998-01/2007-12 27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者均经胃肠减压、肠外营养、生长抑素等保守方法治愈。结论: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于术后2周,主要依靠病史、体征、腹部X线、CT检查等诊断。首先应采取保守治疗,有肠绞窄或绞窄趋势时应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浓度在成人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我院普外科急诊收治的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并于入院后及时行手术解除梗阻的患者36例,同期收治的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46例做对照。所有患者于入院时抽取静脉血,绞窄性肠梗阻患者术前与术后第一天再次抽取静脉血,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反应(ELISA)检测IFABP浓度。结果入院时绞窄性肠梗阻患者血清中IFABP含量明显高于非绞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绞窄组在入院、术前及手术解决梗阻后患者血清中IFABP的浓度均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 IFABP可以作为判断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是否发生肠绞窄或肠坏死的辅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腹内疝所致肠梗阻的诊断、治疗、病因及预防。方法:对35例经手术证实为腹内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部手术后腹内疝所致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是易绞窄,术前很少确诊,本组病例均有肠管血液循环障碍,肠坏死18例,穿孔1例,除1例因中毒性休克、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余病例均痊愈。结论:腹部手术后腹内疝所致肠梗阻临床少见,常按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术时多数出现肠绞窄、肠坏死改变。腹部手术后引起腹内疝主要原因是腹内粘连物粘连后局部有裂隙形成,或腹部手术后局部遗漏未修复的裂隙致腹内疝发生。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阐述老年性绞窄性股疝是绞窄性肠梗阻的常见原因,及早诊断、及时手术至关重要。方法回顾分析92例绞窄性肠梗阻中,由股疝绞窄造成的占24.51%;25例急诊行小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同时行一期股疝高位修补术。结果术后无疝复发,无切口感染,无死亡病例。结论老年性绞窄性股疝,应尽快手术,切除肠坏死的同时可行一期股疝修补术,术后应注意老年人心肺肝肾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临床证实51例肠梗阻患者的CT资料。结果:CT对梗阻病因诊断准确46例(90.2%);对梗阻部位诊断准确49例(96.1%);诊断绞窄性肠梗阻9例(100%)。结论:CT检查可判断肠梗阻,确定肠梗阻的原因、部位以及性质.是肠梗阻检查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