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阴阳思想是《内经》中最为重要的思想之一 ,而其中对于阴阳的论述也是非常的详尽周密鲜有不合理之处。《黄帝四经》中关于阴阳思想与《内经》的关系最为密切。就“阴阳”是宇宙的总规律、阴阳普遍存在、阴阳的辨证关系、阴阳二气构成万物几方面《黄帝四经》对《内经》的影响和联系予以对比论述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蕴含丰富的时间医学思想和发病学观点,其是在中医“时序”观以及“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从整体层面上研究宇宙与人体生命活动的周期性及其关联性。文章整理总结《内经》中时序发病观的相关内容,从时序的概念与内涵、失于时序与发病的关系、时序与《内经》不同发病观之间的联系、时序发病观的临床应用4个方面论述《内经》“天人合一”思想下的时序发病观,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医经典中的理论内涵,探索生命现象的节律性,为临床诊疗以及养生防病提供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它将人放在宇宙中来考察,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和有机组成部分,形成了天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生命整体观——天人相应学说。“天”指整个自然界,“人”指人类,“相应”是指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能影响人体,并使之作出相应的改变。这种学术思想在经文中有反复论述,  相似文献   

4.
所谓人体观 ,就是对人体的总认识。《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吸收了古代精气学说和阴阳五行学说等先进哲学思想 ,继承了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观点 ,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有它共同的物质根源 ,都是由具有两种不同属性的精气所构成。作为宇宙万物之一的人亦不例外 ,也是物质的 ,是由阴阳二气相媾而生成的 ,不是上帝 (中国古代或称“天”或称“天帝”或称“帝”)意志的体现。《内经》将人体看成是以肝心脾肺肾五脏为中心的五大功能活动系统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统一整体 ,又是多层次的阴阳对立统一体 ,而且是高度统一的活的机体。人体的表里…  相似文献   

5.
内经《灵枢卫生会篇》明确地指出“营出中焦 ,卫出下焦”对内经营卫理论的认识关系到中医学基础理论。1 探本求源阴阳寓合辩证法的哲学原理 ,概括的说明了宇宙万物存在着一个统一的运动规律。内经认识到人体复杂的生命运动和大自然一样 ,人体有形脏腑及一切组织机能 ,受阴阳离合无形气化功能的主宰 ,由有形脏腑功能来完成。《内经灵枢五味篇》、《灵枢营卫生会篇》对营卫理论的认识思想就反映了内经用二者合一的理论观点认识到主宰人体生命运动的一元之气是来自先天的对立到统一 ,在一元之气阴阳矛盾的主宰下进行了阳升阴降一气化阴阳的变…  相似文献   

6.
刘玉洁 《中医杂志》2007,48(9):785-786
天人合一,五脏一体是《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学术特点之一。《内经》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在结构上互相沟通,在功能上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内经》正是从整体认识人体的基本观念出发,要求医生在诊治疾病中不仅着眼于病  相似文献   

7.
论目命门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目为命门说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典型透射与反映,是当映人们物质观,自然观和物质世界运动观的产物,其主要的哲学基础包括人同构,无人同道和天人一体3个方面。由于人与自然四时阴阳相互关系和运动规律是《内经》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而眼睛和为天之阳气作用于人体的中介器官,介导着人体内卫气运行的昼夜节律,是《内经》将其作为“命门”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内经》在“人与天地相参”的思想指导下,在研究生命过程及其机制与规律时提出了“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生命功能结构说。将人放在宇宙自然中来考察,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和有机组成部分,形成了天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生命整体观,故有“天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之说。大宇宙有阴阳之变化,四时之更替;小宇宙也要从其阴阳,顺其四时,使人体之生气与自然界之生机同步,这是古人在养生之道中获知的“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之理。古人受自然界日月、冬夏、昼夜之往复的启发,对某些疾病的施法用药,往往根据四时、阴阳之气的变化特点,而遵“必先岁气,无伐天和”的择时原则,时时把握与人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天时因素,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故曰:“毋逆天时,是谓至治”。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把先秦哲学的气论思想应用到中医学 ,开启了生命以“气”为核心的构建。“气”的思想分别对应于人体的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疾病的病因病机、药物的性能、针灸的行针候气及迎随补泻等 ,这表明了气在人体系统中起着复杂的信息调控作用。《内经》所论的气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 ,或指宇宙本原之气 ,或为自然界大气、四时之气 ,或指构成人体各种生理结构与功能之气 ,或为病邪之气 ,或为药食之气等。《内经》把“气”作为一种理论思辩工具的同时 ,又提供了一个具有生命物质基础的理想的人体气模型。它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最高层次是真气…  相似文献   

10.
《内经》“六合”与二合的中医人体结构观吕宜民(山东省滕州市财贸医院滕州277500)《灵枢经别》中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说明十二经脉以及与之相联系的脏腑组织器官是中医认识人体结构机...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以祖国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为理论基础,以“元气·阴阳·五行”学说为框架,以“藏象·经络”为中心,运用“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思想方法,揭示大宇宙间的两个小系统——药物、人体之间的相应关系及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方位。上述理论笔者将其概括为。五行系统树——小宇宙成象”,以此探讨其药物的归经。中医基本理论的“本体论”,认为元气是宇宙的本源。自然界万物皆由元气演化而来。中医将宇宙视为一个充满“气”的大系统。人与药物皆各自作为该系统中的一个自然物与环境同出于一“气”,成为天地之气合乎规律的  相似文献   

12.
论“神”的系统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经》建立了新的神系统:天神-人神-五脏神系统。它把人为小宇宙之天人相应思想延伸到五脏,又把各藏认为是另一个宇宙。《内经》的这种天神-人神-五藏神之系统认识就是《内经》精神观之另一个特征,它认为天、人、藏是一个整体即太极体。天神、人神、藏神是主宰各太极体的规律,而且自身亦以一个整体存在,同时它们之间又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平 《光明中医》2011,26(3):431-432
通过走医学与儒学融合的路子,《内经》形成了“脏居于内,形见于外”的藏象理论体系。其中对藏象理论影响最大的儒家理论是“三才观”和“中庸”思想。《内经》中大多数人体脏腑与天文历法气象对应的模型是“三才观”的体现。《内经》还运用中庸思想阐明了五脏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重视“执中而行”,追求“中和”,以和为贵。  相似文献   

14.
张丽  苏红光 《新中医》2011,(12):167-168
《内经》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把自然界有关的事物、人体脏腑组织等进行有机的联系,大体勾画出“四时五脏阴阳”的系统结构,它的每一个取类比象及归纳都对临床起到指导意义,五声即是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5.
历代医家均十分重视胃气在人体中的作用。在《伤寒论》中,胃气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一是指脾、胃、肠的功能和气机;其二是指胃气指人体的正气。仲景所论之“胃气”,不出《内经》之范围,可以说完全继承了《内经》重视“胃气”的这一临床重要的核心思想,并将《内经》中这一思想应用于临床辨证论治实践中。  相似文献   

16.
《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最早提出治未病的思想。《难经》在《内经》的基础上,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进一步对治未病的理论作了具体阐发。仲景又在《内》《难》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仲景治未病的思想,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天人相应仲景认为,人体是以吸取自然界的各种物质作为生命活动的基础。因此,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必然影响人体的健康与发病过程。若自然界的各种变化适应人体的活动规律,则五脏元真通畅和调,人即安和;若其变化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就会成为客气邪风,对人的生命造成危害。这种天地自然环境与人体的关系,仲景形象地比喻成“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二、脏腑相关人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  相似文献   

17.
论《黄帝内经》的系统论方法田永(黑龙江省肇东市黄帝内经研究所肇东151100)所谓系统论方法,就是从系统观点出发,即着重从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联系中认识和处理对象的一种方法。《黄帝内经》认识天地自然系统,人体生理系统所运用的...  相似文献   

18.
论"酒悖"     
探讨人的精神状态及其变化的生理基础,是《内经》形神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枢·论勇》对“酒悖”现象的论述,充分反映出《内经》对这个问题的独特认识。对酒性、酒气走行路线及其影响的分析证明,酒对人体气和气机的扰动,是酒能暂时改变人之“勇怯”的原因。人的“勇怯”,不取决于某一个或某几个脏腑,而取决于整个人体的气和气机状况,该篇所举判断“勇怯”的种种形态学指标,并不意味着除此以外的人体特征对人的“勇怯”没有影响;相反,这些特定指标实质上正是整个人体状况的代表。脱离气和气机来讨论个别脏腑形态对人精神状态(具体即“勇怯”)的影响,不仅是片面的,而且会直接导致对《内经》形神理论基本立场的偏离。  相似文献   

19.
《内经》中的人体审美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形态美和容貌美两方面对《内经》中有关人体的审美观进行了阐述。《内经》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依据将人分为“阴阳二十五人”;按人体阴阳盛衰分为“阴阳五态人”;依形态特征分为“肥人、壮人、瘦人、常人、壮士”。从五官在头面上的比例和对面色的论述,探讨人体容貌之美。并有最早测量的头、胸、腰“三围”的记载。其内容是中医美学、中医美容学的理论基础,应当给予借鉴与挖掘。  相似文献   

20.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是《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内经》论述经络的篇章很多,以《灵枢》的《经脉》、《营气》、《九针论》、《背(?)》、《逆顺肥瘦》、《脉度》、《寒热病》和《素问》的《骨空论》等篇为主。其内容主要论述了经络的组成,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及十五络脉的循行部位、主病、诊断和治疗,经络的生理功用和临床应用的价值等。一、经络的概念和经络学说的内容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是和人体脏腑有联系的又一组织结构系统,它与脏腑器官共同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纵行的干线;“络”,有网罗的含义,是经的分支,如网罗维络,无处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