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心静脉导管接负压引流器治疗气胸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中心静脉导管接负压引流器置入胸膜腔与外科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闭合性气胸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接负压引流器置入胸膜腔与外科胸腔闭式引术 2种方法。结果 观察组肺复张完全 2 7例 ,肺压缩约 1 0 % 3例 ;肺复张时间平均 2d ,拔管时间平均 3d ;并发液胸 3例 ,无其他并发症。对照组肺复张完全 2 5例 ,肺压缩 1 0 % 5例 ,肺压缩 2 0 % 2例 ;肺复张时间平均 2 .5d ,拔管时间平均 4d ,并发皮下气肿 3例 ,纵膈气肿 1例 ,切口感染 2例 ,少量出血 4例。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接负压引流器置入胸膜腔治疗闭合性气胸创伤小 ,操作简单安全 ,并发症少 ,肺复张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自发性气胸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作微创胸腔闭式引流结合持续低负压吸引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3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均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作微创胸腔闭式引流的新方法。结果:43例自发性气胸病人行胸腔闭式引流34例,胸腔闭式引流电动负压吸引7例,2例需应用常规胸腔闭式引流,平均住院时间为4.8天,均治愈出院。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内插管闭式引流术,安全有效,操作简捷,胸膜组织损伤小,避免了反复穿刺造成的胸膜多处损伤、出血、皮下气肿、复张性肺水肿及循环障碍等,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了治疗疗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并接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将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接负压吸引和常规胸腔穿刺。结果: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发性气胸的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常规穿刺组的56%(P<0.01)。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的不良反应少于常规组。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闭式引流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手段,操作安全,简便,肺复张完全、能缩短疗程,患者有良好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自发性气胸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插管闭式引流结合持续低负压吸引的治疗效果。方法120例自发性气胸病人,男105例,女15例;年龄16岁~70岁,其中16岁~40岁92例,占76.7%。肺受压程度小于20%者15例,20%~50%者55例,50%以上者50例。所有病例均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内置管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果120例自发性气胸病人行胸腔闭式引流88例,胸腔闭式引流电动负压吸引30例,2例需应用常规胸腔闭式引流,平均住院时间为4.8天,均治愈出院。结论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内插管闭式引流术,安全有效,操作简捷,胸膜组织损伤小,避免了反复穿刺造成的胸膜多处损伤、出血、皮下气肿、复张性肺水肿及循环障碍等,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了治疗疗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何良文  杨美艳  杨海云 《吉林医学》2008,29(13):1084-1085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导管联合负压吸引与普通胸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治疗组为63例行中心静脉导管合负压吸引闭式引流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对照组为51例行普通胸管闭式引流的自发性气胸患者,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中心静脉导管联合负压吸引与普通胸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普通胸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并发症多。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合负压吸引行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是安全、操作简单、舒适患者易耐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中心静脉导管与粗硅管置入胸膜腔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与粗硅管置入胸膜腔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2种方法.结果 观察组肺完全复张28例,肺复张时间平均6d;拔管时间平均7d;并发液胸3例;皮下气肿4例.对照组肺完全复张24例;肺复张时间平均6.5d;拔管时间平均7.5d;并发皮下气肿3例;切口感染4例;液胸4例;切口疼痛8例.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病人舒适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虞敏  戴晓艇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0Z):126-127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并接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将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接负压吸引和常规胸腔穿刺。结果: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发性气胸的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常规穿刺组的56%(P〈0.01)。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的不良反应少于常规组。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闭式引流是治疗白发性气胸的有效手段,操作安全,简便,怖复张完全、能缩短疗程,患者有良好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杨海云  何良文 《吉林医学》2009,30(8):697-698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导管联合负压吸引与普通胸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63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联合负压吸引闭式引流,51例行普通胸管闭式引流,观察疗效。结果:中心静脉导管联合负压吸引与普通胸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普通胸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并发症多。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联合负压吸引行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安全、操作简单、舒适、耐受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小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负压吸引治疗继发性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将75例继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中心静脉小导管内置胸腔负压闭式引流,对照组行常规粗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取得成功,两组术后肺复张时间及治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内置联合负压闭式引流治疗继发性气胸具有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较少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3例自发性气胸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26例,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和对照组(27例,常规粗管闭式引流治疗)两组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肺复张总有效率均为100%;治疗组肺复张时间2.96±1.15天,对照组肺复张时间2.88±1.13天,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5.31±1.48天,对照组住院时间9.98±1.18天,治疗组住院费用1821.3±312.5元,对照组住院费用3050.5±323.6元,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出现皮下气肿1例(3.8%),胸腔积液3例(11.5%),对照组出现皮下气肿9例(33.3%),胸腔积液7例(25.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住院费用少,病人易接受,可以在各基层医院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自发性气胸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插管闭式引流结合持续低负压吸引的治疗效果。方法120例自发性气胸病人,男105例,女15例;年龄16岁-70岁,其中16岁-40岁92例,占76.7%。肺受压程度小于20%者15例,20%-50%者55例,50%以上者50例。所有病例均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内置管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果120例自发性气胸病人行胸腔闭式引流88例,胸腔闭式引流电动负压吸引30例,2例需应用常规胸腔闭式引流,平均住院时间为4.8天,均治愈出院。结论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内插管闭式引流术,安全有效,操作简捷,胸膜组织损伤小,避免了反复穿刺造成的胸膜多处损伤、出血、皮下气肿、复张性肺水肿及循环障碍等,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了治疗疗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蔡元生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4):1198-1199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配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老年人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配合持续负压吸引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果引流后患者喘憋症状在5~10min缓解,1~3d肺复张39例,4~10d18例,平均3·8d,未愈转院2例。结论中心静脉导管配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疗效确切,穿刺置管等操作迅速、安全、创伤小,老年人易耐受。  相似文献   

13.
改良胸腔植管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2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自发性气胸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改良方法,插管闭式引流或电动负压吸引的治疗效果。方法20例自发性气胸病人,男16例,女4例;年龄16~68岁,其中16~40岁14例,占70%。气胸病变发生于左侧13例,右侧6例,双侧1例。肺受压程度小于20%者2例,20%~50%者6例,50%以上者12例。所有病例均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内植管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果20例自发性气胸病人行胸腔闭式引流7例,胸腔闭式引流电动负压吸引13例,平均住院时间为7.2天,均治愈出院。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内植管引流术,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快捷,细而软的小导管对胸膜组织损伤小,避免了反复穿刺造成的胸膜多处损伤、出血;引流速度缓和,避免了皮下气肿、复张性肺水肿及循环障碍,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及减轻了医务人员劳动强度。引流排气充分,缩短了治疗疗程,便于反复用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我科2008 ~2011年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36例治疗体会.方法:对治疗的36例患者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中31例经保守治疗获得临床治愈,5例患者由于持续漏气,患侧肺复张不良及肺感染,改为手术治疗.复查胸部正位片见胸腔内无明显残余气体,患肺完全复张的时间约3~ 10d,平均5d,治愈患者住院天数8~15d,平均11d,出现皮下气肿4例,无穿刺部位感染.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0例自发性气胸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闭式引流。结果:40例患者中,38例经引流后肺完全复张,治愈率为95%,复张时间1~7d,平均3.5d。有2例肺气肿、肺大疱患者因胸腔闭式引流无效行胸腔镜肺修补术。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闭式引流治疗气胸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安全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柳勋法  杨超  钟贤良  钟源波  单爱军 《吉林医学》2011,32(22):4579-4579
目的:探讨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25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联合持续低负压,对照组25例,使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等比较,试验组在治疗自发性气胸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治疗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留置行闭式引流配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总结2001年6月-2009年6月呼吸内科收治8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留置闭式引流,并配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的经验。结果治愈80例,转外科治疗6例,治愈率93%,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闭式引流并配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操作简单、取材方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配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同时配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治疗方式。将两组的肺平均付账时间、住院天数、治疗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作比较。结果:两组在肺复张时间以及治愈的人数上无明显差异,在平均的住院天数上,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是治疗组最少。结论:中心静脉导管配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方法相较于传统方法来说更加容易操作,且疗效好,对患者的伤害小,价格更低廉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可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9.
胸腔闭式引流是临床治疗气胸常用的方法.传统的闭式引流采用粗橡皮管(直径2 cm),组织损伤大,易并发皮下气肿和切口感染,患者痛苦大.改良的小导管引流,肺复张所需时间长,且导管易阻塞.为此,我院从1999年始,在胸腔闭式引流的基础上,采用小导管并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气胸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单腔中心静脉导管与硅橡胶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和胸外科同期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共78例,分别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细管引流组)和硅橡胶引流管(粗管引流组)行胸腔闭式引流,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2组治疗总有效率、平均肺复张时间和1年随访复发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管引流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拔管后伤口愈合时间短于粗管引流组(P<0.05);细管引流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并发症低于粗管引流组(P<0.05)。结论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疗效相当,但并发症少,且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