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原低氧环境对人体血压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不同海拔高度对人体血压的影响,为急进高原施工作业部队的卫生防病积累资料。方法 采用DS—114型电脑数字血压表,对1030名施工官兵在不同海拔高度进行血压测量,观察不同海拔高度人体血压的变化。结果 (1)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收缩压升高幅度大于舒张压,脉压增加,不同海拔高度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相差非常显著(p<0.01)。(2)不同海拔高度的高血压、临界高血压、低血压的发生率表现复杂,高血压发病率无明显规律,临界高血压的发生率呈增高趋势,低血压发病率在进入高原后呈降低趋势。结论 急进高原低氧环境可引起血压升高,对收缩压的影响大于舒张压;急进高原低氧环境后,机体代偿以影响收缩压为主,而失代偿时表现复杂;高原锻炼有增强心缩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原病     
一、命名与分型高原一般指海拔在3000m以上的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子西藏、青海及四川西部。高原自然环境的特点是大气压及大气中氧分压和空气温度及湿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紫外线照射强度则随海拔高度增加面增大。其中,对人体健康关系最大并经常起影响作用的是低氧环境。如果人体对缺氧适应不垒则产生一系列症状,在国外多称为“高山病”,国内自50年代以来称之为“高原适应不全症”,随后1982年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原驻训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百分率的变化,分析驻训时间和海拔高度对淋巴细胞百分率和淋巴细胞脆性的影响。【方法】以3个月为界将驻训人员分为常驻高原人员和急进高原人员,按不同海拔高度将驻训人员分120例不同海拔高度血液进行淋巴细胞脆性实验,分析海拔高度对淋巴细胞损伤的影响。【结果】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进驻时间的驻训人员,其淋巴细胞百分率都不同程度的代偿性升高,都明显高于内地人员(P<0.001,)急进高原人员淋巴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常驻高原人员(P<0.001);海拔3 300 m的常驻高原人员淋巴细胞百分率处于正常人群平均水平,急进高原人员的淋巴细胞百分率则显著升高;海拔3 700 m的驻训人员无论是常驻还是急进高原人员,其淋巴细胞百分率均显著代偿升高,明显高于3 300 m和4 100 m海拔高度的驻训人员。随驻训海拔高度的升高,不同组别人群的淋巴细胞百分率差异逐渐缩小,表现急进高原人员高常驻高原人员下降的特点。淋巴细胞脆性实验结果显示,在海拔3 700 m和4 100 m的急进高原人员和常驻高原人员脆性显著高于3 300 m的人员(P<0.01)。【结论】高原环境下驻训人员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代偿性升高现象,急进高原人员淋巴细胞代偿性升高显著高于常驻高原人员,并与海拔高度关系密切,海拔在3 700 m高度的人员其淋巴细胞脆性最大。  相似文献   

4.
高原是一个特殊的环境,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大气压和大气氧分压随之降低,极大的影响着高原移居者的健康和正常生活,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供氧方法和供氧途径就成为高原低氧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传统的供氧方法必须有特定的条件,而且携带,行动极为不便.本研究采用口服富氧水供氧的方法,并通过检测人体对缺氧非常敏感的四项生理指标作为衡量效价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作者在青藏高原调查了100例高原移居者200只正常眼的眼压(P_0)、房水流畅系数(C)和房水流量(F)。在北京地区用同样方法测定60只正常眼作对照。同时还检查了血压、血红蛋白、海拔高度和居住时间。经统计发现高原移居者P_0 C、F值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原移居者P_0、C、F值较低,与血压、高原龄、海拔高度无关,而与血红蛋白高低有明显关系。作者认为高原缺氧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高对房水动力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制一款用于高原作业的头带式或帽式可穿戴生理信息监测系统。方法:基于血氧、脉搏、温度、加速度、海拔高度等感知技术,以蓝牙4.0为通讯方式,研制头带式或帽式生理信号采集终端,利用手机安卓平台开发生理信号接收、报警、显示、传输、处理平台。结果:研制了一款可实时监测人体血氧、脉搏、体温、体动加速度、环境温度、海拔高度和经纬度的监测头带和监测帽,并开发了相应的安卓手机软件平台和云端远程监测平台。结论:该系统操作简单、使用简便,可用于各种高原作业人员的生理监测,也可用于旅游、科研、医疗、体育、健康管理等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7.
口服富氧水改善高原移居者脑-体生理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是一个特殊的环境,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大气压和大气氧分压随之降低,极大的影响着高原移居者的健康和正常生活,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供氧方法和供氧途径就成为高原低氧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传统的供氧方法必须有特定的条件,而且携带,行动极为不便。本研究采用口服富氧水供氧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高原低氧对驾驶员劳动能力的影响和驾驶员对高原低氧的适应能力。我们对40名驾驶员在三个不同海拔高度(2260~2500m,3600~3800m,4800~5000m)。用光单纯反应时测定方法,作为衡量驾驶员的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改变的指标,观察驾驶员进入高原不同海拔高度的反应时改变。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及t值检验。其结果在三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反应时均值分别为(1)251ms,(2)284ms,(3)304ms。以(1)为对照值,(1)与(2)(3)对比,P值<0.001。结果表明,驾驶员阶梯登高后,随海拔高度增高,反应时延长。说明驾驶员由较低海拔驾驶车辆进入较高海拔高度后,脑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多数学者认为高原环境对心理健康及认知功能有明显影响,但也有文献呈现相悖的观点。经进一步调研论证,明晰了高原环境对身心健康的明确影响。高原环境被试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在社交方面回避倾向及内心苦恼感受较为严重,感受到的社会支持较低。不同的海拔高度对认知功能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中国西藏自治区高原环境对医疗设备运行的影响,以保障医疗设备在高原环境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中国西藏自治区高原不同海拔高度的气压、温差、太阳辐射热量和日照时间等数据分析,验证高原环境对医疗设备的不同影响。结果 中国西藏自治区高原环境严重影响医疗设备性能高效、安全诊疗患者。结论 西藏自治区医院与国家同级别其他医院相比,存在医疗专业人才和医疗设备及耗材严重不足的难题,西藏特殊的高原环境对医疗设备影响造成其使用成本较高、故障率较高现象,严重影响着广大藏族同胞的卫生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原低氧应激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平原对照组(山东菏泽,海拔50 m)、高原实验Ⅰ组(青海玉树结古镇,海拔3 700 m)、高原实验Ⅱ组(青海玉树治多县,海拔4 950 m),在不同海拔高度生活4 h后,取大鼠海马,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结果:暴露于高原后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高于平原对照组,且随海拔的增加而明显升高.结论:高原低氧应激可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平原人群移居不同海拔高度尿蛋白变化规律,进一步探讨高原低氧环境对肾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32名进入高原的士兵作为观测对象,在进入高原前和进入高原途中每日晨起留取中段尿10mL,连续检测4 d,到达后用BAYER尿10项分析仪和试纸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 移居高原途中尿液成分有明显变化,反应最突出的是尿蛋白,进入高原当日随海拔梯度增高,尿蛋白阳性率增多,当海拔高度变化不明显时,尿蛋白的阳性率有所减少;海拔再度升高,尿蛋白再度增多;再次平缓下降时,尿蛋白又有所减少.尿酮体随进驻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增多;尿潜血、亚硝酸盐、白细胞、胆红素随进入海拔的高度和时间略有改变.结论 高原低氧环境下暴露尿蛋白出现迅速且与进入高原的梯度成正相关,尿酮体与进驻高原的时间成正比.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初入高原人员的血氧饱和度及心率的变化规律,为高原施工部队劳动保护提 供科学依据。应用8500型血氧饱和度脉搏监护仪,对1356名施工官兵在不同海拔高度进行血氧 饱和度及脉搏测定。血氧饱和度随海拔长高而降低,不同海拔高度血氧饱和度相差非常显著(P< 0.01),血氧饱和度与海拔高度呈直线负相关。脉搏随海拔升高而增快,不同海拔高度的脉搏差异 非常显著(P<0.01),但海拔不超过1000M时,脉搏变化不大。血氧饱和度能直观反映集体对高原 低氧环境的适应水平,以血氧饱和度作为劳动保护指标,能有效降低高原适应不全症的发生率,急 进高原应坚持阶梯开进,且每一阶梯海拔以不超过1000M为宜。  相似文献   

14.
不同海拔藏族人血浆AVP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世居高原男女性在不同海拔高度其血浆中AVP含量的情况。方法在不同海拔高度测试者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AVP测定。结果男、女性随海拔高度的增高,AVP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含量的变化可能与低氧性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5.
对在不同海拔高度(4500~4600米,2800米、80米)从事不同强度劳动的五组正常男性青年作了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表明,右心负荷随劳动强度和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加重,表现在高原右室横径,右室流出道与右肺动脉内径增宽,右室等容舒张期明显延长,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明显增加,重劳动组尤为突出。左心对高原环境的适应则较好。在海拔4500~4600米高原左室横径及舒张末期容积虽然明显缩小,但每搏与每分心输出量,心排血指数与排血分数等与平原对照值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研究发现,高原环境会对人的认知功能,如短时记忆、注意广度及注意转换能力、思维判断能力等均有显著影响,会使高原军人的认知功能下降,对其心理知觉和心理运动能力产生影响,降低作业绩效[1-2].不同海拔高度[3]、睡眠质量[4]及环境改变[5]等因素均会影响高原地区军人认知情况.本研究对2 037名驻高原官兵进行调查和分析,系统了解驻高原官兵的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原环境下军人认知功能的防护和健康服务研究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明确脑内神经递质变化对高原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 对解放军驻迪庆高原海拔3800 m和驻昆明海拔1800 m的部队分别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HAMA)和抑郁量表(HAMD)评定,采用脑涨落图分析仪无创性检测所有受试者脑内神经递质.采用析因分析明确睡眠质量和海拔高度的交互作用,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原睡眠障碍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共调查261人,最终纳入134人,均为男性.两地区被调查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HAMA、HAMD总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原组PSQI评分高于非高原组(7.02±2.40 vs 6.71±3.04,P=0.034),睡眠障碍发生率为75.86%(84/134),睡眠障碍者各项神经递质功率和兴奋抑制指数均低于睡眠正常者(P〈0.05).非高原地区,睡眠障碍者仅γ-氨基丁酸功率、谷氨酸功率和总功率低于睡眠正常者(P〈0.05).睡眠质量和海拔高度对各项神经递质实测功率均存在交互协同作用(P〈0.05).HAMD评分、谷氨酸和5-羟色胺功率增高是导致高原睡眠障碍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γ-氨基丁酸和多巴胺功率增高则可能对高原睡眠质量有促进作用(P〈0.05).结论 高原环境下,睡眠障碍者脑内各项神经递质功率均显著降低,这种变化与睡眠质量下降和海拔高度变化存在交互协同效应.脑内谷氨酸和5-羟色胺实测功率增高是导致高原睡眠障碍的独立预测因素,γ-氨基丁酸和多巴胺实测功率增高可能对高原睡眠质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原特殊环境对高原汽车兵机体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集37例男性高原汽车兵血样并检测血脂,血脂检测项目包括胆固醇(cholesterin,CH),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以3组平原不同海拔高度及不同兵种专业各40例男性士兵作对照,比较血清CH,TG,HDL,LDL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对照组2血清CH、HDL及LDL水平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1与对照组3的血清CH水平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1的LDL水平亦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3的HDL与LD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与对照组2(P<0.05);而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与对照组2(P<0.05)。结论:高原低压低氧等特殊环境可增加高原汽车兵的应激水平,可对高原汽车兵的血脂代谢产生影响。不同兵种专业与饮食供给可影响机体的血脂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急进高原军人在不同海拔高度的抑郁症状发生率并探索社会支持、生活事件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S-D)等工具对急进高原1 214名军人进行测试,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t检验、Logistic回归等统计分析.结果 ①急进高原4 800 m军人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急进高原3 680 m军人组(30.1%vs18.4%;P<0.01).②急进高原3 680 m军人抑郁症状水平显著低于急进高原4800m军人(P<0.01),其中抑郁情绪、积极情绪、躯体症状与活动迟滞和人际4个因子差异显著(P<0.01).③急进高原军人抑郁症状水平和生活事件刺激量呈正相关,和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473,P<0.01;r=-0.374,P<0.01).结论 急进高原军人抑郁症状发生率及抑郁整体水平随海拔高度增高显著上升;生活事件可能促进急进高原军人的抑郁发生;社会支持对急进高原军人的抑郁发生具有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原缺氧对人体损伤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茵  丁绍祥 《西部医学》2013,25(3):321-324
海拔3000米以上被称为高原地区,此种特殊环境,除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代谢等产生广泛影响外,还会引起一组以缺氧为突出表现的特殊类型疾病——高原病(Higha ltitude sickness)。近年来高原旅游业日益兴旺,高原运动项目的开展,急进高原发生高原病和致命性高原肺水肿的情况屡见不鲜,如果救治不及时死亡率很高。本文就高原缺氧对人体损伤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做一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