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郑文宾 《四川中医》2008,26(10):83-83
目的:观察滋肾柔肝类中药治疗围绝经期乳痛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滋肾生肝饮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5.4%。结论:滋肾生肝饮治疗围绝经期乳痛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彭仙 《光明中医》2014,(5):1118-1120
绝经(menopause)是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绝经提示卵巢功能衰退,生殖能力终止。围绝经期开始年龄约在40岁左右,持续时间个体差异较大,短者1年,长者高达12年,绝经的年龄一般在45~55岁。我国城市妇女的平均绝经年龄为49.5岁,农村妇女为47.5岁。  相似文献   

4.
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分型探讨与名家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因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合并神经心理症状为主的综合症,多发生于45~55岁之间。探讨中医对本病临床症状和病因病机的认识,着重从脏腑之间的关系进行辨证分型以及对各位名家用方经验进行了总结,同时指出围绝经期是一个正常生理阶段,患者精神疗法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杨瑛 《亚太传统医药》2014,(12):104-105
围绝经期包括绝经前期、绝经期、绝经后期三个阶段。人在不同年龄阶段会经历不同的生理变化,肾脏功能在人体生殖发育阶段也由盛至衰,这是人类必须经历的生、长、壮、老、死的自然过程。由于体质因素差异,有些人不能适应围绝经期阶段的生理过渡,使阴阳二气不平衡,脏腑气血不协调,最终导致疾病产生,临床上常表现为肾阴虚、肾阳虚。围绝经期手足麻木患者平素属气血虚弱体质,在该阶段身体气血越发不足,因虚易受风寒,表现出以手足发麻为主的症状,并伴随睡眠差、易醒、心悸气短、自汗症状、易患感冒、月经先后不定期、经量或多或少等一系列气血虚弱表现。因该症与血痹证病机相同,故予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因体质差异,患者出现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有所不同,应因证施治,异病同治,把握围绝经期体虚的特点,着重脾经论治,强调后天生化之源不竭的重要性,可获佳效。  相似文献   

6.
指出围绝经期是肾虚为本,肾阴阳平衡失调,"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状态,以肾阴虚为其主要病机,要抓住肾阴虚这一病机关键,辨证论治。分型辨症施治,即分六型:肾阴虚症、肾阳虚症、肾阴阳两虚证、心肾不交症、肝郁症、心脾两虚证。  相似文献   

7.
围绝经期所产生的不适症状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文中从情志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等三方面阐述围绝经期女性的中医养生保健。  相似文献   

8.
乔平  何贵翔 《中医药信息》2011,28(3):139-141
就近几年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文献进行了综述,并对当前中医治疗本病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把现代医学与中医传统理论更好地结合起来,从不同阶段、多途径、多层次进行研究,做到防治并重。  相似文献   

9.
谈起大豆,人们往往很容易地就想到它的植物蛋白特性,但是您知道它对围绝经期女性还有着重要的保健作用么?  相似文献   

10.
立春胶囊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7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天津中医》2002,19(4):55-56
  相似文献   

11.
围绝经期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减退,性腺甾体激素和多种神经多肽及神经递质之间复杂相互作用,从而导致植物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与精神心理症状的出现。目前临床常采用激素替代疗法(HRT),虽然疗效肯定但由于此疗法有诸多的禁忌症及能增加围绝经期女性患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中医治疗本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现据近些年的文献资料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概况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中医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Peirmenopausal period)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如:潮热、汗出、失眠、烦躁、月经失调等[1].本病多见于45~55岁左右的妇女,其发病率高,重者会影响工作和生活.中医称绝经前后诸证,亦称经断前后诸证.但古代医籍对本病并无专篇记载,多散见于脏躁、百合病等病症中.  相似文献   

13.
围绝经期抑郁症是围绝经期妇女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中医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特色鲜明,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具有明显优势。本文从专药专方、针灸疗法和联合治疗三方面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中医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Perio Syndrome,PPS)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而出现的一系列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症候群。目前临床常采用激素替代疗法来缓解PPS,虽然疗效肯定但由于此疗法有诸多的禁忌,如能增加围绝经期女性患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中医治疗本病时多采用辨证论治、专方专治等方式治疗,临床疗效明显,且远期疗效较好,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优势,现据近些年的文献资料对PPS的中医药研究概况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疗女性围绝经期失眠8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性围绝经期失眠是临床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失眠引起显著苦恼,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个月以上.我们对此应用针刺疗法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严航 《西部中医药》2011,24(3):21-23
从病因病机、中医治疗方面概括近几年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研究,认为中医治疗本病疗效肯定,但其机理及治疗方法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等自保自疗模式已成为围绝经期女性日常保健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围绝经期女性的中医健康管理方法,可提高围绝经期女性的生活质量,并为专业人员进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诊断为干眼症的围绝经期女性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48例确诊为干眼症患者的围绝经期女性患者,并同时设立无干眼症的围绝经期女性和正常对照组.采用磁性分离酶联免疫技术测定性激素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促卵泡生成素(FSH).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三组性激素有无差异.结果:确诊为干眼症的围绝经期妇女及无干眼症状围绝经期妇女血清中E2、T、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A(p<0.01),两组围绝经期妇女FSH显著高于对照组A(p<0.01).确诊为干眼症的围绝经期妇女血清T、P水平低于无干眼症的围绝经期妇女(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中干眼症患者睾酮(T)、孕酮(P)水平更低些,但雌二醇(E2)水平高于无干眼症状的围绝经期妇女.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从血液流变学,微量元素含量,血浆LP0水平,内分泌激素的释放方面阐述了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分型微观辨证的研究进展,并提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以后的研究路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