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率(PRI)的影响.方法 选择ACS患者159例,在给予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需要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d)治疗(治疗组,65例),另一组未使用(对照组,94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维持治疗,5d后检测两组患者PRI和氯吡格雷活性代谢产物浓度(clopi-H4).结果 治疗5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患者PRI> 50%分别为12例(18.5%)和7例(7.4%)(Х^2=4.431,P<0.05),clopi-H4分别为332.8 mmol/L(标准差SD 371.8)和600.3 mmol/L(标准差SD 885.2)(t=-2.298,P<0.05).结论 ACS患者联合使用奥美拉唑及氯吡格雷,可降低clopi-H4,抑制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2.
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其中血小板激活和聚集在其形成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抗血小板治疗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重点回顾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噻氯吡啶类抗血小板药物医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4.
董敏  汪芳 《中国新药杂志》2012,(15):1760-1764,1777
目前,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仍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一线治疗方法。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带来心血管获益的同时,由此引起的出血风险的增加也值得关注。文中通过回顾近些年来国内外几项大型临床试验,综述得出:高龄ACS患者给予DAPT有效且相对安全;对于有出血危险因素及需要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尤其是接受DAPT)者,可选择较低剂量阿司匹林(75~81 mg.d-1);年龄>75岁者,不推荐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 mg);服用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时,不推荐常规应用质子泵抑制剂预防胃肠道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Sanofi Synth啨labo/Bristol MyersSquibb公司的一种口服抗血小板制剂 ,氯吡格雷硫酸氢盐 (clopidogrelbisulfate ,Plavix) ,在 2 0 0 1年 8月提出的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方面新适应证的申请已获得美国FDA批准 ,而且这一产品有关资料已于 2 0 0 1年 11月向欧洲提交 ,并等待批准。氯吡格雷自 1997年开始用于心脏病、中风及确诊的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 ,新适应证将患者群扩展到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无Q波的心肌梗死。分析家认为 ,对此药的认可恰好在 2 0 0 2年 3月末在亚特兰大举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氯毗格雷抵抗(CPGR)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入选100例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服用负荷量氯吡格雷(CPG)前、服药后24h分别采血,利用光比浊法测定血浆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根据PA抑制程度判断CPGR发生率,并据此分为CPGR组和非CPGR组。对ACS患者临床危险因素与CPGR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00例ACS患者中有23例发生CPGR,CPGR发生率为25%。CPGR组和非cPGR组在基线临床特征和合并用药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PGR组基线PA明显低于非CPGR组(P〈0.05),基线PA是CPGR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ACS和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部分患者确实存在CPGR现象。基线PA水平对CPGR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服用氯吡格雷治疗前后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同时观察临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法:测定88名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102名ACS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前与服用后第5天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按照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程度分为无反应、低反应和正常反应组。同时观察单纯药物治疗和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患者1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服用氯吡格雷前,ACS患者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4±7.8)%US(56.2±12.1)%,P〈0.05]。ACS患者服用氯吡格雷的过程中,无反应患者、低反应患者的发生率分别是21.6%、27.4%。结论:ACS患者呈现出血小板高聚集状态。服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程度呈现明显个体差异。氯吡格雷无反应和低反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绞痛发生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正常反应患者(P〈0.05)。联合支架置入术患者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单纯药物治疗患者(P〈0.05)。  相似文献   

8.
刘兆平  霍勇 《中国新药杂志》2012,(15):1749-1751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中,抗血小板药物至关重要。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是目前的标准方案。为了获得更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同时减少、或者至少不增加出血的风险,仍在进行不断的探索。对于既有药物全新用药方案以及新的ADP受体拮抗剂的评价获得了一定的进展,而若干类全新作用机制的药物多处于I期或II期临床试验阶段,距离临床应用还有不短的距离。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7,(23):3285-3289
目的:探讨基因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氯吡格雷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药师参与3例ACS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综合分析其病变复杂程度、支架长度及数量、并发症、吸烟史等发生支架内血栓的危险因素,建议行氯吡格雷相关基因[细胞色素P450(CYP)2C19、对氧磷酶1(PON1)、三磷酸腺苷结合盒亚家族B成员1(ACBC1)等]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分别提出更换其他类别的抗血小板药、维持原治疗方案并增加监测强度等建议。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综合基因检测结果及患者临床因素优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后,3例患者病情稳定,均带药出院。结论:基因检测可为ACS患者PCI术后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可作为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切入点之一。临床药师在进行基因检测时,应对ACS患者进行血栓风险评估,选择适宜的检测人群;同时应在基因检测的基础上,综合评估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支架内血栓风险、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等临床因素和循证药学证据,优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导致血栓形成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抗血小板治疗是治疗ACS的关键策略,尽管当前已取得一定成功,但仍存在局限性,如血栓复发和出血等副作用,这限制了药物的长期使用。未来的抗血小板治疗可能通过针对参与血小板功能的新型靶点的拮抗作用,实现更有效或更安全的治疗方法。本文重点介绍了具有潜力的靶点抑制剂,包括糖蛋白VI(glycoprotein VI,GPVI)、蛋白酶激活受体(PAR)-4、GPIb、5-羟色胺受体亚型2A(5-HT2A)、蛋白二硫异构酶、p选择素和磷酸肌醇3-激酶β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81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A组,41例)和氯吡格雷组(B组,40例),比较两组服药前和服药后1、2、4、8、24h及治疗第7天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MAR)、血小板聚集抑制率(IPA)及出血事件。结果两组服药前PMAR水平相近(P>0.05)。A组患者服药期间的PMAR均低于B组(P<0.01),IPA及IPA≥50%的患者比例均高于B组(P<0.01)。B组服药后2h的IPA低于服药后8h(P<0.01),而A组两个时间段I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只有轻微出血事件。结论在ACS患者,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更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两药短期的安全性相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换用替格瑞洛后血小板聚集率(PAR)的变化情况。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根据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氯吡格雷抵抗患者57例,男45例,年龄(62.98±10.51)岁,体重指数(24.53±2.53)kg/m2;女12例,年龄(64.17±5.84)岁,体重指数(25.49±3.37)kg/m2。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将氯吡格雷75 mg,1次/d更换为替格瑞洛负荷量180 mg,次日开始90 mg,2次/d。随访30 d,应用替格瑞洛后7、15、30 d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服用替格瑞洛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与应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吸烟,是否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及服用降压、降糖药物,其血小板聚集率下降程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能够显著降低氯吡格雷抵抗ACS患者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ACS主要发病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血小板激活和凝血酶的形成,最终导致血栓形成.目前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是ACS患者抗栓治疗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广泛应用,ACS患者PCI围手术期抗栓药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备受关注.本文就ACS患者有关接受PCI前后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的一些大型临床试验及抗血小板药物在当今早期侵入性冠状动脉治疗时代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The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CS), consisting of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non-STEMI (NSTEMI), and unstable angina, remain a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the United State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atherothrombosis, underlying atherosclerosis can progress to an acute ischemic coronary event. This disease mechanism is also common to ischemic

stroke and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As ACS is a heterogeneous disease, accurate patient diagnosis and risk categorization is essential. Treatment approaches for both STEMI and NSTEMI ACS consist of a combination of surgical intervention and pharmacotherapy, with antiplatelet agents such as clopidogrel, aspirin and glycoprotein IIb/IIIa receptor antagonists playing an essential role.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常规使用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组于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首剂负荷量300mg,以后75mg,1次/d,随访时间1年,观察两组第1周心绞痛控制情况及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用药后第1周心绞痛控制情况及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效果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I生。方法将8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及硝酸脂类药物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7%(P〈0.05);观察组远期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9.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71%(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氯吡格雷联合治疗AC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Background:

Prasugrel is a third generation thienopyridine that is more potent, rapid in onset, and consistent in inhibition of platelets than clopidogrel. However, early prasugrel dose-ranging studies and the subsequent phase 3 TRITON-TIMI 38 trial were conducted primarily in Caucasian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氢氯吡格雷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7年1月-2009年5月间在我院治疗的ACS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同时给予氢氯吡格雷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措施.结果 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为(39.26±2.21)%,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为(43.78±2.23)%,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心绞痛复发12例(35.29%),再住院8例(23.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例(70.59%)、17例(5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对照组有1例中风患者.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1例,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无其他明显副作用.结论 氢氯吡格雷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效果确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早期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预后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未进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78例随机分为高负荷剂量用药组和对照组。高负荷剂量用药组96例于人院明确诊断后立即开始服用氯吡格雷600mg,后以75mg/d维持,而对照组82例患者则给予氯吡格雷300mg口服,随即75mg/d。比较两组1年之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继发心力衰竭及再次人院治疗)的发生率并判断其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负荷剂量用药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下降(均P〈0.05)。两组均无主要和次要出血事件发生。结论早期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ACS可显著改善其预后,且安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