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6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脑梗塞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50例T2DM合并脑梗塞患者纳入观察组,随机选取未合并脑梗塞的T2DM患者5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并分析血清Hcy、hs-CRP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Hcy及hs-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颈动脉IM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与颈动脉IMT水平均呈正相关性(r=0.623、0.414,P< 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脑梗塞的发生与Hcy有关,其机制可能是Hcy参与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变化,探讨炎症反应对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比较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同对照组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各房颤组血清hs-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组hs-CRP比阵发性房颤亚组高(P〈0.05),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亚组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组与对照组相比房颤患者hs-CRP增高,且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均高于阵发性房颤,表明炎症反应在房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冠心病颈动脉斑块及血hs-CRP、D-dimer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80例,非冠心病对照组30例。冠心病组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三个亚组。超声探测各组颈动脉IMT、Crouse积分;并检测血浆hsCRP、D-dimer水平;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冠心病组IMT、Crouse积分、hsCRP、D-dimer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冠心病组三个亚组中IMT,Crouse积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UAP组、AMⅠ组的hsCRP水平依次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AP组比,UAP组、AMⅠ组患者血D-dimer浓度显著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与UAP组比较,AMⅠ组hsCRP明显高于UAP组(P<0.05),D-dimer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经直线相关分析,D-dimer、hsCRP浓度分别与IMT及Grouse积分呈正相关;血浆D-dimer同时与hs-CRP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682,(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助于识别冠心病高危患者。hsCRP、D-dimer是反映斑块的稳定性的可靠指标。颈动脉超声结合hsCRP、D-dimer检测,对冠心病患者不同缺血状态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相关影响因子等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9年2月~2012年10月河南长垣县中医院就诊的104例冠心病患者按Hcy水平分为高Hcy组和正常Hcy组。比较两组血压水平均值、合并糖尿病情况、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及颈部超声显示颈动脉斑块阳性检出率情况。结果高Hcy组冠心病患者中CRP浓度均值、颈动脉斑块阳性检出率均高于正常Hcy组冠心病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血清TC、TG水平,合并糖尿病比率及血压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Hcy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高血清Hcy与颈动脉斑块具有一定相关性,与高血清CRP浓度同为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与左房内径的关系。方法选择房颤患者93例为房颤组,根据患者病情分为阵发性房颤亚组、持续性房颤亚组和永久性房颤亚组。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s-CRP、Hcy、左房前后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分析hs-CRP、Hcy与左房前后径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hsCRP、Hcy、左房前后径均显著低于房颤组[(2.2±0.7)mg/L vs(4.0±1.1)mg/L;(18.0±2.1)μmol/L vs(21.7±3.7)μmol/L;(38.8±2.7)mm vs(45.2±6.8)mm,P〈0.01];永久性房颤组水平最高,其次为持续性房颤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hs-CRP、Hcy与左房内径呈显著正相关(r=0.943、0.870,P均〈0.01)。结论房颤患者hs-CRP、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左房内径呈显著正相关,提示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参与了房颤的发生和发展,并且与心房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AP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方法 测定正常对照组30例(A组)、T2DM非脑梗死组30例(B组)及T2DM合并脑梗死组33例(C组)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HbA1c)、hs-CRP,ELISA法测定血清APN水平,超声测定IMT;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与A组相比,B,C组hs-CRP、IMT均升高,C组升高更明显(P<0.05);A、B、C三组血清APN水平依次降低(P<0.05);APN水平与hs-CRP和IMT均呈负相关(r=-0.528、r=-0.585,P<0.05).结论 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动脉炎性反应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更加明显;联合检测血清APN、hs-CRP及IMT,对T2DM患者合并脑梗死可能有预测和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CAD)的治疗效果,及对CAD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择收治的CAD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2组均进行CAD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2组治疗周期均为2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hs-CRP及细胞因子IL-6、IL-8、TNF-α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χ2=5.252,P<0.05).治疗24周后,2组血清hs-CRP、IL-6、IL-8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2组患者治疗24周后,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IMT及斑块积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明显降低CAD患者血清hs-CRP、IL-6、IL-8及TNF-α水平,减轻斑块炎性反应;并能稳定、控制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剂量为40 mg/d的阿托伐他汀临床疗效优于20 mg/d.  相似文献   

8.
张冬  张继明 《天津医药》2016,44(7):902-905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2型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的关系,为早期筛查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144例分为未合并脑梗死组(A组)与合并脑梗死组 (B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C组),观察三组患者的Hcy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A组、B组Hcy、HbA1C水平较C组明显升高(P<0.05),B组Hcy、HbA1C水平高于A组(P<0.05);Hcy水平与HbA1C、年龄、性别、高密度脂蛋白、肌酐存在线性相关性(P<0.05); 发生颈部血管狭窄的患者高Hcy血症发生率明显升高 (P=0.034);且Hcy水平比较结果为IMT重度狭窄组>IMT中度狭窄组 >IMT轻度及无狭窄组(P<0.001);相关性分析提示Hcy水平与颈动脉狭窄呈正相关(P﹤0.001)。结论:Hcy水平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的发生;高Hcy血症加重了颈部血管斑块的形成,加剧了颈部血管狭窄的发生,是预防2型糖尿病脑梗死的重要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心病伴发不同类型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B型脑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左心房内径(LAD)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临床上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共178例,分为单纯冠心病无房颤组63例,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组55例,冠心病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60例,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LAD、BNP及AngⅡ水平.结果 冠心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组及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组,其BNP、AngⅡ及LAD均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5);而冠心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组其BNP、AngⅡ及LAD均高于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组(P<0.05),而三组之间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组和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组血BNP水平与AngⅡ明显相关,血BNP水平与LAD明显相关(P<0.05).结论 测定血浆中的BNP、AngⅡ及LAD可有效预测房颤的发生、发展,评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医院老年患者120例,按其原发病分为单纯高血压病组(HBP组)、单纯糖尿病组(DM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HBP+DM组)各40例,另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高血压、糖尿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测定4组Hcy、动脉壁内膜—中膜厚度(IMT),计算斑块检出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HBP组、DM组、HBP+DM组Hcy水平、IMT、斑块检出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升高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在冠心病预测、判断严重程度中的意义。方法冠心病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心绞痛组62例和心肌梗死组44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健康体检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三组患者颈动脉硬化情况。结果三组入选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级积分等比较,心肌梗死组与心绞痛组高于健康体检组;心肌梗死组高于心绞痛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Crouse斑块积分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能被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很好的检查与发现,可以间接判断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干预。方法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临床对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瑞舒伐他汀治疗,并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hs-CRP和Hcy水平的干预。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hs-CRP、Hcy 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s-CRP、Hcy 水平和颈动脉IMT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能够有效改善hs-CRP和Hcy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40例高血压患者、40例2型糖尿病患者、4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Hcy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行颈动脉壁内膜-中膜厚度动脉斑块积分检查。结果高血压组、2型糖尿病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血清Hcy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血清HcY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板块程度均高于高血压组及2型糖尿病组(P<0.01)。结论合并有2型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明显增高,且两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 )、高敏 C 反应蛋白( hs-CRP )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11例冠心病患者组(冠心病组)及77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 Hcy、hs-CRP水平,分析其与冠心病的关系。应用循环酶法检测Hcy,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冠心病组患者根据病情不同分为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分析各亚组Hcy、hs-CRP水平差异性。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1±9)μmol/L比(9±6)μmol/L,(15.1±1.4)mg/L比(1.0±0.9)mg/L](P<0.05)。冠心病各亚组比较:AMI组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UAP组[(24±8)μmol/L比(16±5)、(19±6)μmol/L,(23.7±5.9)mg/L比(4.0±3.0)、(15.4±3.2)mg/L](P<0.05)。 UAP组患者血清Hcy水平、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19±6)μmol/L 比(16±5)μmol/L,(15.4±3.2) mg/L 比(4.0±3.0) mg/L](P <0.05)。结论血清Hcy及hs-CRP水平与冠心病病情相一致,检测血清Hcy及hs-CRP水平可以判断冠心病病情,对于指导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3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冠心病组。n=136),并按照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n=38)、双支病变组(n=52)和多支病变组(n=46),选取同期冠脉造影正常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非冠心病组,n=100)。所有患者均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以及冠状动脉Gemini积分,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IMT[(5.12±3.73)mmVS(1.14±0.22)mm]、斑块Crouse积分[(1.27±0.34)分VS(0.75±0.16)分]以及冠状动脉Gensini积多[(21.82±9.25)分Vs(0.00±O.00)分]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支病变组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以及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IMT(r=0.76)和斑块Crouse积分(r=0.66)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度相关,及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患者的病程发生、发展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87例冠心病(CHD)患者,其中包括稳定性心绞痛(SAP)4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42例及对照组50例健康人。比较不同CHD类型患者及正常人血清Hcy,hs-CRP水平。结果 CHD组血浆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SC组血清Hcy,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P〈0.05)。结论 Hcy,hs-CRP对冠心病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向良浩  吴兴 《安徽医药》2014,18(2):306-308
目的探讨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Hcy水平的变化以及与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180例,其中1级、2级、3级高血压患者各60例。采用免疫荧光法来测定Hcy的值,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IMT,比较二者在不同组之间的差异以及二者的关系。结果 (1)各组之间的IMT厚度差异显著[F(3,237)=28.12,P〈0.01],Hcy值也差异显著[F(3,237)=8.78,P〈0.05)],随着血压的升高,IMT厚度逐渐增厚,Hcy水平也呈现出升高的趋势;(2)无斑块组、单发斑块组和多发斑块组之间的Hcy水平差异显著,F(2,178)=19.36,P〈0.05,斑块程度越大Hcy值越大;(3)各组的颈动脉IMT与Hcy水平之间的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随着血压升高,颈动脉IMT越厚,Hcy水平则越高,提升了罹患血管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 C(Cys-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心绞痛病情程度的相关性,为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病情将研究组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6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0例,另选取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 hs-CRP、Cys-C 和 Hcy 水平,比较组间差异。结果研究组血清hs-CRP、Cys-C 和 Hcy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 hs-CRP、Cys-C 和 Hcy 水平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P ﹤0.05);血清 hs-CRP、Cys-C 和 Hcy 水平与冠心病心绞痛病情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 hs-CRP、Cys-C 和 Hcy 水平与冠心病心绞痛及病情程度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和治疗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诊断为前循环TIA并查颈彩超及头颅MRA证实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87例(TIA组),与同期住院经相同检查证实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非TIA患者63例(nTIA组)相比较.分析组内及组间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的类型、Crouse积分和指数的差异.结果 组内比较发现:TIA组病灶侧颈动脉溃疡斑块和混合斑块比例增多(x2=12.045,P=0.017);病灶侧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及指数均明显高于非病灶侧(Z=-2.494,P=0.013;Z=-3.378,P=0.001);nTIA组左右两侧颈动脉的IMT、斑块类型、Crouse积分和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TIA组的SBP及DBP明显低于nTIA组[(155.95±17.67) mmHg vs (167.38±21.87) mmHg,P=0.001;(84.84±12.06)mmHg vs (90.90±11.56) mmHg,P=0.002],颈动脉斑块的Crouse评分及指数均明显高于nTIA组(Z=-5.020,P=0.000;Z=-5.018,P=0.000).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前循环TIA发作与颈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及溃疡斑和混合斑块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检测及其相关性,为其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冠心病的95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48例健康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乳胶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测定颈动脉IMT,并对研究组患者血清hs-CRP及IMT进行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体重指数、血压、血糖、尿素氮等一般情况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颈动脉IMT、斑块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组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均增高(P<0.05);比较两组血清hs-CRP和颈动脉IMT,线性相关回归分析显示,研究组血清hs-CRP和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624,P=0.004。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慢性炎症反应及颈动脉内膜病变,并且二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