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为了解氯乙烯作业工人恶性肿瘤发病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前瞻性观察法,对921名氯乙烯作业工人进行了40年死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男性接触组肝癌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R为2.16(P<0.05);接触组恶性肿瘤、肝癌的死亡也显著高于1994年全国城市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及1995年全国城市居民肝癌的死亡水平。SMR分别为1.8、29(P<0.05)。在恶性肿瘤分类构成中,接触组肝癌居首位。结论 氯乙烯作业工人肝癌高发具有职业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接触氯乙烯工人肿瘤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未发现肝血管肉瘤,但肝癌死亡显著的高于全市居民应年代的肝癌死亡水平。标准化死亡比,相对危险性与归危险均有统计学意义;劳动卫生学与职业史调查也表明氯乙烯工人的肝癌与职业因素有关系。建议:修改职业病法规时,可考虑半氯乙烯工人的肝癌列为职业病。  相似文献   

3.
稀土作业工人肿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栗建林,纪云晶,区桂萼,卢庆生,王丽萍,钱伟,杨素兰,刘宗林,杨国才,张树荣(北京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100020)近10年我们发现稀土化合物有抗诱变、抗肿瘤作用。但是能否抑制肿瘤还需通过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目前...  相似文献   

4.
5.
为加强天津市职业肿瘤防治工作和为全国性的氯乙烯致肿瘤的研究提供依据,我们对天津市两个生产氯乙烯的化工厂接触工人进行了肿瘤流行病学调查。 1 对象、内容和方法 1.1 对象 调查是在1981年建立的以天津两个化工厂接触氯乙烯的生产工人为队列基础上进行的,队列中包括在1982年1月1日~1989年12月31日期间调离、退休、死亡和在职的职工。 1.2 方法 以天津市居民的相应年代的肿瘤死亡资料为标准,  相似文献   

6.
氯乙烯作业工人恶性肿瘤发病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全国12个城市的13个聚氯乙烯制造工人中5459名氯乙烯作业工人和6461名对照厂工人进行了从投产到1989年12月31日为止的恶性肿瘤发病情况的回顾性和前瞻性队列调查。结果表明,男工接触组肝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男性肝癌的死亡率也显著高于我国中等城市男性肝癌的死亡率。在恶性肿瘤的分类构成中,接触组男工的肝癌居首位。接触组男工肝癌的发病年龄比对照组显著提前。  相似文献   

7.
氯乙烯为合成聚氯乙烯,制造聚氯乙烯塑料的单体。1974年Creech首先报道了氯乙烯肝血管肉瘤的病例,至今全世界已有102例。国外一些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氯乙烯还可引起脑瘤、肺癌和肝癌等。我国1958年开始生产氯乙烯,至目前为止在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中未见有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报道。为进一步探索氯乙烯职业肿瘤问题,我们对上海天原化工厂接触氯乙烯作业工人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相似文献   

8.
氯乙烯为合成聚氯乙烯的单体,制造聚氯乙烯塑料的原料。氯乙烯为已知对人致癌剂,主要致肝血管肉瘤,还可能引起脑瘤、肺癌和肝癌等。1982年曾对上海××化工厂接触氯乙烯的作业工人进行恶性肿瘤回顾性队列调查,未发现肿瘤增多趋向。现将该队列直至1989年的追踪随访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9.
氯乙烯作业工人恶性肿瘤发病情况的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美媛 《卫生研究》1993,22(4):193-196
对全国范围内12个城市的13个大、中型聚氯乙烯生产工厂5 291名接触氯乙烯的工人,及6 276名对照工人,进行了从1982-01-01~1989-12-31为止的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没有发现肝血管肉瘤患者,但接触组男工肝癌的死亡率显著高于我国中等城市男性居民肝癌的死亡率(P<0.05),在恶性肿瘤的分类构成中,接触组男工以肝癌居首位,而且肝癌的发病年龄比对照组显著提前。  相似文献   

10.
亚硝酸盐作业工人肿瘤死亡的流行病学调查杨晓发王空军贾允山廉保全李涛李三对杜成颜建国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动物致癌作用已为毒理学家所肯定[1]。为探讨作业工人职业接触亚硝酸盐与肿瘤死亡的关系,我们于1994年5月对职业接触亚硝酸盐的某轻工机械厂职工进行了一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苯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溶剂和原料,同时已成为工业上重要的职业危害因素,许多研究表明、接触高浓度苯或含苯混合物可导致苯所致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血液系统造血功能紊乱等。为进一步了解本地区苯的职业危害,开展了苯职业危害调查。方法选择有害作业车间苯浓度测定在3mg/m^3以上的用人单位作为队列工厂;选择1980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在队列工厂内接苯车间工作过的所有工人作为观察组,非接苯作业工人作为对照组,各组性别相同,并且在年龄、工龄上不超过±5年。详细了解队列人员职业史、工作时间、个人防护情况、家族史、医疗史等,同时对工厂产品、半成品、原材料、车间布局及防护措施、历年监测结果等进行调查。结果28家工厂全部在1979年以后有不定期的苯浓度测定,获得测定数据677点次,其中有218个点次超过国家规定标准,超标率达32%;28家工厂均是1979年以后有不定期的健康检查,调离工作岗位的有186人,占7%%;下岗的有360人,占13%;病休的有120人,占4%;死亡的有88例,占3%。在1500名苯作业工人中,患白血病5例(死亡3例),占0.3%;再障3例,占0.2%;苯中毒30例(死亡4例),占2%,恶性肿瘤19例(死亡19例)占1.3%;其他死亡人数30例,占2%。在1300名非苯作业工人中,患白血病1例(死亡1例),占0.08%,恶性肿瘤5例(死亡5例),占0.4%;其他死亡人数26例,占2%。由此可见,在接苯队列中苯中毒、再障、白血病、恶性肿瘤均高于非苯作业工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调查,开封市苯浓度水平与国内其它城市相比居中等水平,同时为工厂管理人员和上级管理部门了解分析工业卫生、苯作业工人健康状况、发病动态、采取防护措施、改善劳动条件、加强个人防护起到了推动作用,并进一步证明苯与白血病有密切的因果关系。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  相似文献   

12.
农药作业工人癌症流行病学调查湘潭市职业病防治所(411101)胡正兴湖南农药厂卫生所宋润江关于农药作业工人的癌症发生情况,目前国内很少报道。为了探索农药作业工人的癌症死亡情况,探讨其癌症发生人群的职业特点,特组织本次调查。1对象与方法选择湖南农药厂1...  相似文献   

13.
氯乙烯是合成聚氯乙烯的单体,在合成氯乙烯和氯乙烯聚合的过程中,有氯乙烯单体逸出。1987年国际肿瘤研究机构提示了有充分证据的人类致癌剂36种,其中包括氯乙烯。我国于1958年开始生产氯乙烯,但至今为止在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中极少见氯乙烯致肿瘤的报道。为探索氯乙烯致肿瘤的职业危害,我们对其化工厂接触氯乙烯作业工人进行了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对象与方法选择1961~1989年聚氯乙烯合成车间接触氯乙  相似文献   

14.
孙雯雯  邓晓丹 《职业与健康》2005,21(8):1151-1152
目的进一步探索氯乙烯的职业危害。方法对350名氯乙烯作业工人(接触组)和140名不接触氯乙烯(对照组)的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接触组工人头痛、头晕、乏力、失眠、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等体征出现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接触组工人的脂肪肝、丙氨酸转氨酶活力升高等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接触组也出现了胆结石,脾肿大、脾萎缩、胆囊炎、肝内小囊肿、胆囊息肉、肝内回声粗、白细胞减少等症状,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长期接触氯乙烯工人健康状况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5.
美国曾报导接触氯乙烯(VC)生产的工人死于肝脏血管肉瘤(24例死亡病例中有3例)。另有报导指出,动物在50ppm的VC浓度下吸入染毒一年,可得肝脏血管肉瘤。会(世界卫生组织的分会)的建议我,对接触VC及PVC(聚氯乙烯)工人得恶性肿瘤的危险性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对1,584名接触VC/PVC生产的工人进行了观察。697名仍继续生产VC,160名在工厂的其它岗位工作,33名退休,54名死亡。此外,以前接触VC而以后离厂的有640名。  相似文献   

16.
氯乙烯作业人员恶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职业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摸清我国接触氯乙烯工人肿瘤的发病情况,根据卫生部、化工部、冶金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下达的“关于开展职业性肿瘤调查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组成了协作组对福州、哈尔滨、牡丹江、广州、天津、太原、北京、宜滨、上海,吉林、锦州、徐州、无锡等地的5958名氯乙烯作业工人及相应对照厂的6780名工人进行了从1958年1月1日至1981年12月31日为止,共23年的全死因、全肿瘤及肝癌发病及死亡情况的回顾前瞻性流行病学调  相似文献   

17.
分析某市珠宝玉器厂职工死亡原因。结果显示,恶性肿瘤是职工的第一位死亡原因,死亡率为373.56/10万,男性第一位死亡原因是食道癌,死亡率为538.3/10万,明显高于当地水平  相似文献   

18.
镍精炼厂主要接触的化学毒物是镍,在镍生产中发生白细胞减少症(以下称白减)时有所见。为了探讨镍精炼厂镍的危害、白减发病规律和特点,对某镍精炼厂的作业工人进行了普查,结果报告如下。一、调查资料该厂用羰基法冶炼超细镍粉。厂区有毒有害工种  相似文献   

19.
硒是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是人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成部分,日需量是30~50mg,但是长期在高浓度硒及硒化合物蒸汽作业下的工人,可通过呼吸,皮肤及其粘膜的吸收,对人体产生严重的损害作用。1998年5月对鹤壁市硒整流器厂长期(1.5a以上)接触高浓度硒及其化合物蒸汽的工人进行筛检,并对工人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蒸汽浓度测定,经现场调查,结果发现工人中的眼结膜炎,角膜炎患病率高达46.7%。1 调查对象和方法 仪器:D-1大气采样器2台,三角架2台,721分光光度比色计。  相似文献   

20.
氯乙烯作业工人恶性肿瘤死亡调查哈尔滨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院(150080)蔡兴辰哈尔滨市化工二厂卫生所李小凡为观察氯乙烯(VC)作业与恶性肿瘤发生的关系,我们对哈尔滨市某化工厂1971年1月1日~1989年12月31日的在册职工进行了回顾性队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