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告1例皮下型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病。患者男,47岁。颈部、躯干、四肢起疼痛性红斑、结节伴发热1周。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皮下脂肪中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可见核碎裂像。  相似文献   

2.
 报告以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为首发症状的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患者女,50岁,反复全身红色斑块伴疼痛4个月,加重2 d。皮肤科检查:颈部及双上肢分布大小不等红色斑块,皮损边缘略隆起于皮面,呈环状,未见水疱及破溃,触痛阳性。上唇少许糜烂面。组织病理符合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改变。入院后查血液系统异常,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以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为首发症状。予EA方案预化疗。三个月后患者因严重脑出血死亡  相似文献   

3.
报告3例手部嗜中性皮病。3例患者均为女性,有相似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无发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2例患者组织病理上有明显的血管炎改变。3例患者均未并发骨髓增生不良性疾病、髓细胞性白血病和炎症性肠病;对121服泼尼松、雷公藤多苷和5%碘化钾均有明显疗效。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对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的反应均支持手部嗜中性皮病是一种局限型的Sweet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37例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AFND)即Sweet综合征患者54个皮肤活检标本进行了组织病理学研究,活检标本均取自早期损害如红斑、微高起的红斑、鲜红的丘疹、结节或斑块,有或无水疱,观察这些损害的连续发展情况。活检标本福尔马林固定,HE染色后观察。  相似文献   

5.
报告1例具有水疱及脓疱的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病。患者女,41岁。全身出现红色丘疹、斑块、水疱及脓疱伴疼痛1d。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下水疱形成,真皮全层有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诊断: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病。  相似文献   

6.
报告1例大疱型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患者男,51岁。面部及双上肢出现红色斑块及水疱伴发热10余天。实验室检查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灶状水肿,真皮乳头高度水肿,局部真、表皮分离,真皮浅层致密团块状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局部红细胞溢出伴少许核尘,炎症累及中层血管周围。直接免疫荧光示Ig G、Ig M、Ig A及C3均(-)。诊断:大疱型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  相似文献   

7.
Sweet于1964年首先以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报告的Sweet综合征(SS)有5个主要的特征:1.发热;2.嗜中性白细胞增多;3.多发性、高起的、不对称、红斑性、痛性皮肤斑块;4.由成熟的嗜中性细胞组成的浓密的皮肤浸润;5.对类固醇激素治疗迅速获效.本文复习了全世界有关伴有恶性肿瘤的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的文献,并进行了综述.SS与血液的恶性肿瘤最常发生于SS患者的肿瘤是急性髓细  相似文献   

8.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病(Sweet综合性)显示在真皮层中具有大量的多形核白细胞的浸润,在急性期周围血中的多形核白细胞的化学趋向性的活性增加,我们估计秋水仙素(Colchicine)可能会像在多形核白细胞起决定作用的其他疾病中一样,对Sweet综  相似文献   

9.
Sweet综合征(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白细胞性皮肤病)首先报导于1964年,其特征是隆起的疼痛性红色皮肤损害,发热,嗜中性白细胞增多,组织学表现为密集的多形核白细胞的皮肤浸润.全身性应用皮质类固醇则迅速好转.Matta等指出该综合征与全身疾病有关,并报道2例急性白血病.后陆续有人报道本综合征与恶性肿瘤如睾丸胚胎癌、转移性腺癌(未知原发部位)及5例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关系.本文报告1例Sweet综合征发病在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之前达数月.  相似文献   

10.
嗜中性皮肤病包括一组以中性白细胞浸润为组织病理特征的皮肤病,根据中性白细胞浸润的模式可将其分为表皮浸润为主、真皮浸润为主和皮下脂肪浸润几种组织病理类型.除皮肤损害外,嗜中性皮肤病尚可伴有皮肤外器官受累,常并发的系统性疾病包括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消化道疾病和慢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1.
以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皮疹为表现的白塞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报告 1例以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皮疹为表现的白塞病。患者表现为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皮疹 ,伴口腔溃疡、关节疼痛 ,组织病理符合皮肤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病 ,皮肤针刺反应阳性 ,诊断白塞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中医辨证水平。方法对8例确诊的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中医证候、中医治则、方药、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中男4例,女4例,平均年龄41.67岁,平均病程28.52 d。皮疹局限者3例(右上肢2例,左小腿1例),面、四肢、躯干泛发5例。发热6例,无发热2例。所有患者经过病理确诊,病理特征为组织病理见真皮内中性粒细胞浸润,而无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改变。8例患者均符合湿热蕴结证。中医治则均采用利湿化浊之法。方药均选用甘露消毒丹加减。8例患者皮损均完全消退。随访1年,除1例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出现重症感染死亡外,余均预后良好,6例单用中药患者无复发,1例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目前仍在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中。结论利湿化浊法在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治疗中疗效肯定,并能明显降低复发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Sweet综合征(Sweet’s Syndrome,SS)又称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Acute febrile neutrophilic dermatosis),1964年由sweet首先报道,该病主要特点为发热、疼痛的红色丘疹、结节或斑块,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升高和对真皮浅层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本文报道1例无发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正常,误诊为单纯疱疹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Sweet病是1964年英国人Sweet氏首先报告的疾病。讨论了8例具有同样症状的中年女性患者。具有如下特征:(1)发热,(2)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的末梢血白细胞增多,(3)有好发于颜面、颈部、四肢的特征性皮疹(典型疹为痛性结节、丘疹或环状高起斑块,呈暗红色),(4)病理组织学:位于真皮层可见有密集的中性白细胞浸润等。所以被命名为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病。被认  相似文献   

15.
一、Sweet 综合征的回顾远在1949年,Sweet 就开始收集一组少见的病例,到1964年他首先报告了8个病例,指出该病具有发热、疼痛性隆起性红斑、血中嗜中性白细胞增多、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浅层有显著的嗜中性白细胞浸润等四项主要特征,命名为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白细胞增多性皮病。1968年 Sweet 本人又补充报告了4例具有相同症状的患者,并且进一步提出在  相似文献   

16.
Sweet综合征(Sweet’sSyndrome,SS)又称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Acute febrile neutrophilic dermatosis),1964年由sweet首先报道,1该病主要特点为发热、疼痛的红色丘疹、结节或斑块,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升高和对真皮浅层的中性粒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栅栏状嗜中性粒细胞性及肉芽肿性皮炎(PNGD)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9例PNGD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9例PNGD患者,其中男3例,女6例,年龄4~72岁,平均34.33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3.44年。皮损多位于四肢及躯干,临床上呈多形性表现,包括暗红色斑块、结节、环形红斑、丘疹及带状硬斑等。该病组织病理表现为胶原变性,周围组织细胞浸润,伴嗜中性粒细胞及核尘、淋巴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浸润,其中4例并发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6例并发结缔组织病。结论:PNGD是一个病理诊断,临床表现为多形性皮损,组织病理亦呈谱系改变,包括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栅栏状肉芽肿伴胶原变性、嗜中性粒细胞及核尘、晚期纤维化。临床上需注意其可能并发的潜在性系统性疾病的背景。  相似文献   

18.
Sweet于1949年开始收集一些具有以前未记载过的一组体征、症状、实验室和组织学检查表现的少见病例报告.15年后,他仔细研究了8例,并于1964年,在英国皮肤病学杂志上发表了"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一文.目前此病已报告过100多例.Sweet原初记述该病的四大主要特征是:1.发热;2.血中嗜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增多;3.四肢、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34岁,反复颜面、上肢红色斑块、水疱4月,再发4天。皮肤科检查:前额、面部、左前臂、左腕部、右肘部、手背、指背关节处可见多发散在鲜红色、水肿性斑块,表面可见多发小脓疱、水疱。皮损以右面部为重,边缘稍隆起,表面结黄色浆液痂或脓痂。触之有浸润感,压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乳头水肿,真皮浅、深层弥漫性中性粒细胞浸润,综合临床、组织病理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  相似文献   

20.
报道1 例急性髓细胞性皮肤白血病.患者男,38岁,因确诊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年,躯干部皮疹1个月入院.皮肤科检查:躯干、右额部皮肤散在数十个直径约1~2 cm大小的红色结节及斑块,略高出皮面,触之有明显浸润感,无压痛.骨髓检查及免疫学证实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2型,患病1年后躯干及前额皮肤出现斑块及结节,皮肤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为皮肤白血病.白血病短期内出现皮肤、肺、脾、肾、胸腰骶椎多发性浸润,则提示病情急性进展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