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治疗不同类型黏膜下肌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5月92例黏膜下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肌瘤类型分为A组(0型,28例)、B组(Ⅰ型,40例)和C组(Ⅱ型,24例),均行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治疗,对比三组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肌瘤再发及术后妊娠情况。结果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组肌瘤再发及妊娠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术后未出现出血、子宫穿孔、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适用于不同类型黏膜下肌瘤,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回顾分析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价值、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25例,其中0型17例,Ⅰ型8例。结果 25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均一次成功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月经异常症状改善,不孕5例中3例妊娠。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恢复快,在保留子宫及避免子宫疤痕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临床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3.
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费玉琴 《护理与康复》2009,8(9):761-763
总结82例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的护理。术前做好肠道、宫颈及阴道准备;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阴道流液情况,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加强出院指导。82例手术效果满意,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TCRM)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接受治疗的238例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其中148例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观察组),90例接受常规开腹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CRM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损伤比较小,易被患者接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接受宫腔镜电切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14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子宫穿孔。术前超声测量肌瘤最大直径55mm。术后随访3个月~5年,满意率96.6%,其中0型、Ⅰ型术后满意率达100%。25例有生育要求者,18例妊娠,6例分娩。结论: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首选方法。正确选择适应证,提高操作技巧,严格超声监测,是保障手术安全性和疗效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宫腔镜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宫腔镜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对照组患者实施单极电切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灌流液吸收量)、并发症(发热、子宫穿孔、水中毒)发生率、治疗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灌流液吸收量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宫腔镜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能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力蒙欣不同配伍在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0、Ⅰ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单纯力蒙欣组(Ⅰ组)和芬太尼+力蒙欣组(Ⅱ组),每组34例。Ⅰ组静脉注射力蒙欣2 mg·kg^-1;Ⅱ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0.05 kg,再静脉注射力蒙欣2 mg·kg^-1,2组根据需要追加力蒙欣1 mg.kg^-1。对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力蒙欣用量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Ⅰ组优良率为79.4%,Ⅱ组优良率为91.1%,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力蒙欣用量及不良反应明显少于Ⅰ组(均P〈0.05)。结论芬太尼联合力蒙欣静脉麻醉可安全有效地运用于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0、Ⅰ型电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8.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采取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情况,并且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达到92.5%(37/40),与对照组的95.0%(38/40)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具有较高临床治疗效果,并且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官腔镜手术是近年来运用在妇科临床上的一种高科技的微创手术。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是利用官腔镜在电视监视下切除肌瘤的手术,是替代剖腹后行子宫肌瘤挖除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其创伤轻、出血量少、痛苦小、并发症少、皮肤无瘢痕等特点。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患者,只要肌瘤小于6cm,均可采用在官腔镜下电切。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05年7月共开展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29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多发性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宫腔镜电切术的“开窗剥切”法,治疗多发性子宫黏膜下肌瘤8例.结果 7例一次成功完成手术,另有1例因肌瘤数目过多,患者年龄较轻且未婚,行宫腔镜电切术切除部分肌瘤.术后随访2~26个月,2例术后有轻微宫腔粘连,1例发现肌瘤复发,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所有患者月经异常症状均有明显改善,2例患者术后正常妊娠.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多发性子宫黏膜下肌瘤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恢复快,保留子宫,尤其“开窗剥切”法,在减少子宫内膜损伤方面的独特优势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1.
宫腔镜电切术麻醉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中麻醉方式的选择,比较静脉复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宫腔镜电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宫腔镜电切术500例应用异丙酚、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10例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BP、HR、PP、SpO2、病人入睡时间、睁眼时间以及病人术后感觉、能自由活动时间。结果静脉复合麻醉对呼吸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均在正常范围。病人入睡时间(24.8±5.2)s,睁眼时间(4.74±3.32)min。全部病人对手术经过均无痛苦回忆。硬膜外麻醉自穿刺到用药后起效约需30~40min,术后需平卧6h。结论静脉复合麻醉用于宫腔镜电切术,具有操作简便、起效迅速、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而硬膜外麻醉准备时间长,起效慢,术后恢复慢。但对估计手术时间超过60min者,选择硬膜外麻醉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宫腔镜电切治疗宫颈良性病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宫腔镜电切宫颈治疗宫颈良性病变的疗效。方法用宫腔镜环状锥形切除宫颈炎性组织及宫颈肌瘤。切除组织全部送病理检查,治疗102例随访90例,平均随访时间1年。结果术后2个月宫颈麋烂一次性治愈率达98.88%,20例随访至今无复发,平均手术时间6min,术中出血2-10mL。结论宫腔镜电切治疗宫颈良性病变治愈率高,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便,安全,术后并发症少,不损伤宫颈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响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月在该院住院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4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年龄、BMI、肌瘤家族史、初潮年龄、肌瘤分型与肌瘤术后复发率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BMI、初潮年龄及肌瘤分型是影响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 BMI、初潮年龄、肌瘤分型是影响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早期诊断、全面评估术前肌瘤的情况及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辅助预防方案等对减少肌瘤复发、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联合内美通治疗对患者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97例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宫腔镜术后联合应用内美通治疗;对照组45例,宫腔镜术后无任何处理措施.两组均门诊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月经经期、阴道B超中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复发的情况.结果 随访术后3、6及12个月内,观察组的月经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随访3年期间,观察组累积复发3例,复发率5.8%,对照组累积复发11例,复发率24.4%.观察组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x2=6.31,P<0.05).结论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联合内美通治疗可有助于预防子宫内膜息肉的术后复发,并且小剂量内美通副作用小、服用方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大肌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直径≥5cm子宫黏膜下肌瘤65例,其中0型肌瘤6例,Ⅰ型19例,Ⅱ型4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单发36例,多发29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结果本组手术过程均顺利,主要肌瘤完全切除;0、Ⅰ、Ⅱ型肌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型肌瘤手术中膨宫液用量较Ⅰ、Ⅱ型肌瘤少(P〈0.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0个月~5a,月经过多控制成功率90.9%,总满意率92.3%,无复发。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较大肌瘤切除完全、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7岁,因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术后3.5个月,腹痛伴阴道流血0.5个月,于2003年7月23日入院。患者既往健康,平素月经规律,3~5/30d,孕3产0,末次人工流产2000年。3.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流血,量多,约为月经量的3倍,遂到当地医院检查,B超提示子宫黏膜下肌瘤直径10cm,化验血红蛋白60g/L,给予输血治疗。于2003年4月2日在吉林某医院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术后阴道流血停止,腹痛10d。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子宫纵隔电切术及对患者术后妊娠的影响.方法 46例由于子宫纵隔所致不孕及反复流产的患者在腹腔镜监视下行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术,并随诊术后妊娠及分娩情况.结果 46例患者手术均1次完成,无子宫穿孔、肠管损伤及水中毒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3个月内35例分娩,占76.1%(35/46),8例已妊娠,占24.9%(8/46),妊娠率达93.5%(43/46),自然分娩9例,占25.7%(9/35),剖宫产26例,占74.3%(26/35).结论 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术是治疗子宫纵隔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能改进生殖预后,应作为治疗子宫纵隔的首选.  相似文献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