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单纯植骨及植骨 Orion钢板内固定后对植骨块及相邻椎节小关节突应力的影响.方法:采用8具男性新鲜颈椎标本,分别行单纯植骨及植骨 Orion钢板内固定后测量植骨块及相邻椎节小关节突应力的变化.结果:单纯植骨时融合节段上小关节突的应力无明显增加,而植骨 Orion钢板内固定后则显著增加.单纯植骨及植骨 Orion钢板内固定后融合节段下小关节突的应力无明显增加.植骨 Orion钢板内固定后植骨块的应力较单纯植骨时变小.结论:植骨 Orion钢板内固定后融合节段上小关节突的应力明显增加,容易造成融合上节段的退变,并且存在一定的应力遮挡,故在治疗单纯颈椎退行性病变的患者时,使用Orion钢板内固定应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单纯植骨及植骨+Orion钢板内固定后对植骨块及相邻椎节小关节突应力的影响。方法:采用8具男性新鲜颈椎标本,分别行单纯植骨及植骨+Orion钢板内固定后测量植骨块及相邻椎节小关节突应力的变化。结果:单纯植骨时融合节段上小关节突的应力无明显增加,而植骨+Orion钢板内固定后则显著增加。单纯植骨及植骨+Orion钢板内固定后融合节段下小关节突的应力无明显增加。植骨+Orion钢板内固定后植骨块的应力较单纯植骨时变小。结论:植骨+Orion钢板内固定后融合节段上小关节突的应力明显增加,容易造成融合上节段的退变,并且存在一定的应力遮挡,故在治疗单纯颈椎退行性病变的患者时,使用Orion钢板内固定应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3.
颈前路Uniplate与Orion钢板单间隙固定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颈前路单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Uniplate与Orion钢板同定目的稳定性,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6具小牛颈椎标本,依次进行3组实验.测定正常颈椎C4、5活动范围(ROM)作为对照,制成C4、5椎间盘切除、植骨、Orion、Uniplate钢板固定模型,依次测试相应目的ROM,转化为稳定指数(Sf).[结果]Uniplate钢板组Sf与正常比,前屈时Sf,增加21%,差异有显著性(P<0.05);后伸旋转时比正常增大11%、1%,侧屈时比正常减少9%,差异无显著性(P>0.05).Uniplate钢板组Sf与Orion钢板组比近似,甚至增加,差异尤显著性(P>0.05).[结论]Uniplate钢板固定颈前路单椎间减压植骨融合稳定性较好,且临床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4.
影响骨外固定刚度和应力分布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实验通过体外力学测试研究固定钢针数目,针直径和骨断端加压固定等因素对骨外固定刚度和应力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多固定针数,增大针直径能显著提高骨外固定刚度,同时也非常显著地增大了应力遮挡率;骨断端加压固定既能显著提高骨外固定刚度,又能非常显著地降低应力遮挡率,说明可以通过调整固定钢针数目,针直径和骨断端加压量,使骨外固定刚度和应力分布最适宜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5.
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在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70年法国学者Roy-Camille等报道应用颈椎后路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颈椎骨折和脱位以来,该内固定方法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颈椎外伤和退变患者中,与其相关的解剖学、置钉技术、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的进展使该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就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椎间植骨内固定相邻节段退变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 5具成人尸体颈椎(C2-T1)标本用于试验.固定T1,施加作用力于C2,测量A、B、C、D各组在前屈、后伸2种状态下相邻节段(C3-4C6-7)椎间盘、椎间关节应力.结果 各组相邻节段椎间盘、椎间关节应力随固定强度增加而增加.即D组>C组>B组>A组,其中C、D两组与A组相比应力增加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C3-4间隙C组与B组、D组与C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颈椎间植骨内固定后增加相邻节段椎间盘、椎间关节应力;相邻上节段的影响较下节段大;固定强度越大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7.
颈椎内固定对相邻节段椎间盘及椎间关节应力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间植骨内固定相邻节段退变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 5具成人尸体颈椎(C2~T1)标本用于试验。固定T1,施加作用力于C2,实验按顺序分为A、B1、C1、D1、B2、C2、D2 7组,测试各组在前屈、后伸两种状态下相邻节段C3~4椎间盘、椎间关节应力。结果各组相邻节段椎间盘、椎间关节应力随固定强度和节段增加而增加,即D2组〉C2组〉B2组〉A组、D2组〉D1组、C2组〉C1组、B2组〉B1组,其中C2、D2两组与A组、C2组与B2组、D2组与C2组、D2组与D1组、C2组与C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间植骨内固定后相邻节段椎间盘、椎间关节应力增加;固定强度及节段越大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下颈椎侧块固定融合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 取新鲜成年男性尸体颈椎(C1-T1)9例,制成骨、韧带标本,分别测量完整状态、侧块固定融合状态(以双侧侧块钢板固定状态模拟),相同力偶作用下相邻节段在屈伸、侧弯方向上角位移的变化,以及旋转中心的变化,并进行生物力学比较分析.结果 完整组与双侧固定组的相邻节段在屈伸方向的活动范围(ROM)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侧屈方向无统计学差异;和完整组相比,固定组相邻节段活动范围在下颈椎总活动范围中所占比重明显升高,在屈伸、侧屈方向均有十分显著性差异;固定后屈伸运动旋转中心位置发生改变.结论 1下颈椎侧块固定融合后相邻节段活动范围增加.2相邻节段椎间盘及小关节应力负荷增加.3相邻节段运动方式改变. 相似文献
9.
经棘突内固定技术的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众所周知,脊柱内固定是在棘突内固定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891年美国得克萨斯州加尔维斯敦的BertholdHadra使用钢丝缠绕在相邻的棘突上治疗了1例颈椎骨折患者,开创了脊柱内固定的先河。190 9年,FritaLange用钢丝或银丝将钢棒或明胶棒固定在棘突上,这便是目前广泛应用的脊柱钉—棒固定系统的概念雏形。随着经椎板、椎弓根等内固定技术的出现及日臻完善,许多经棘突内固定方式因固定强度相对较低、生物力学性能差等缺点,逐渐被临床所淘汰,但是,目前不管是单纯经棘突固定还是同其他内固定技术联合应用,该技术仍是脊柱内固定中不可或缺的部… 相似文献
10.
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从Roy-Camille采用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以来,相关的解剖学、生物力学研究以及临床应用使该技术日趋成熟,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现就有关研究综述如下。1应用解剖学研究侧块位于颈椎体的后外侧,由分别向头侧突出的上关节突、向尾侧突出的下关节突以及中间的峡部组成,左右各一。临床所称“侧块”为“狭义侧块”,即可视侧块,仅包括峡部和下关节突,因上关节突位于上位椎骨下关节突的前方,术中无法视及。侧块的宽度和高度的测量可指导术中进钉点的确定,而侧块厚度对指导术中进钉深度有重要参考价值,不同学者测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减压、植同、Orion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外伤的作用。方法:对35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行颈前路骨折椎体依次全切除、植骨及Orion锁定型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2月,30例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未发生钢板螺钉松动。结论:颈前路减压、植内、Orion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损伤的有效方法。Orion钢板有助于植骨节段融合,稳定和颈椎曲度的重建。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 Orion钢板内固定手术在颈椎外科中的应用价值和作用。方法:16例颈椎疾病患者,其中颈椎病5例,颈椎骨折11例。行颈前路开槽减压、自体髂骨移植、并采用Orion钢板内固定。结果:14例中12例获随访≥6个月。所有病例移植骨均完全愈合,术后恢复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 Orion钢板内固定手术,在颈椎外伤及退行性变的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颈后路手术治疗上位颈椎不稳定型损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上颈椎不稳定损伤后路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59例中,采用枕颈融合术27例,其中辅以CD-Cervical或Cerifix内固定11例;实施寰枢椎融合术29例,其中7例行C1/2侧块关节螺钉固定,8例行Apofix椎板夹固定;进行C2、3椎板、棘突间植骨Axis内固定3例,均为Hangman氏骨折。结果:51例获随访,平均3.5年。骨性愈合47例,不愈合4例。术前合并神经系统症状29例,术后症状消失和明显改善共22例,加重例。结论:对于上颈椎不稳定型损伤应早期进行植骨内固定,认真准备植骨床和可靠的内固定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颈后路手术治疗上位颈椎不稳定型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颈椎不稳定损伤后路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59例中,采用枕颈融合术27例,其中辅以CD-Cervical或Cervifix内固定11例;实施寰枢椎融合术29例,其中7例行C1/2侧块关节螺钉固定,8例行Apofix椎板夹固定;进行C_(2、3)椎板、棘突间植骨Axis内固定3例,均为Hangman氏骨折。结果:51例获随访,平均3.5年。骨性愈合47例,不愈合4例。术前合并神经系统症状29例,术后症状消失和明显改善共22例,加重1例。结论:对于上颈椎不稳定型损伤应早期进行植骨内固定,认真准备植骨床和可靠的内固定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应用 A O 带锁型钢板螺钉( Cervical spine locking plate, C S L 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Cervicalspondylotic m yelopathy, C S M )28 例的结果,对 C S L P的特点及应用指征、手术方法加以探讨。全部病例获得随访3~12 个月(平均7.5 个月)。 J O A 术前得分平均:9.6±2.8 分,术后随访得分平均:16.4±1.0 分。恢复率:88.9±9.6% ,优良率:96.3% ,表明这一技术在 C S M 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Orion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前路Orion钢板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优点及疗效。方法对3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其中交通事故伤16例,高处坠落伤10例,重物砸伤5例,摔伤5例。采用经前路伤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及Orion钢板固定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全部病例经随访观察,大部分症状获得改善.植骨在3个月内牢固融合,11例恢复正常工作.13例生活自理。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钢板、螺钉折断、滑脱等并发症。结论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宜选用颈前路Orion钢板治疗,前路手术除可达减压、复位、恢复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外,更重要的是可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防止继发性脊髓损伤。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Orion钛板在颈脊髓损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Orion钛板对46例颈脊髓损伤患(部分配合应用Pyramesh钛网)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原位/髂骨)融合,内固定。结果:46例患中43例获得随访,时间为1.5~28月,32例≥6月,10例≥3月,1例≥1.5月。41例已获骨性愈合,术后椎间高度及生理弯曲维持满意,无一例发生植入物并发症.结论:采用Orion钛板行颈脊髓损伤椎间融合能充分保证固定阶段的稳定性,植骨愈合率高,有效地维护了伤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在颈脊髓损伤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Xiang-dong Lu MD Xiao-feng Zhao MD Yi-bo Zhao MD Xiao-nan Wang MD De-tai Qi MM Zhi-feng Fan MM Run-tian Zhou MD Yuan-zhang Jin MD Bin Zhao MD 《Orthopaedic Surgery》2023,15(5):1241-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