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埃及孕妇中丙型肝炎抗体的流行率已证明丙型肝炎(HCV)感染者90%是输血后肝炎。在美国和欧洲供血者中抗-HCV流行率低(0.047%~1.2%),在利雅得(沙特阿拉伯首都)沙特阿拉伯人应用第一代ELISA和PCR对埃及供血者进行类似的研究,得知HCV...  相似文献   

2.
福州市献血员血清中抗-HCV检测情况分析福建省立医院检验科叶晨,徐美生,马梅支输血或输血液制品而感染的丙型肝炎的问题,已引起重视。近几年来,采用ELISA法检测献血员中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的工作,已在发达国家中迅速展开。我国卫生部临床检验中...  相似文献   

3.
采用ELISA法对采浆站提供的10766袋用于生产血液制品的原料血浆进行HBsAg,抗-HCV复检,结果HBsAg阳性率为0.17%;抗-HCV阳性率为4.16%,因此,加强原料血浆病毒的检测,对提高血液制品的质量,防止临床上输血后肝炎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自80年代以来,原已在我国基本绝迹的梅毒病人重又死灰复燃,且呈日渐增多的趋势。为保证人民群众的用血安全,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的帮助指导下,我们对贵阳地区的个体供血者进行了海毒血清试验,发现了13例梅每血清反应阳性者,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互材料:日本Fujitebio公司生产的TPHA(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试剂盒。1.2标本:随机抽取来省中心血站供血的供血者血清标本3517份。供血者均为按卫生部发的。《献血体格检查参考标准》进行体检的合格者。1.3方法:先用TPHA改良法作筛选,发现阳性或可疑阳性后,再用TPH…  相似文献   

5.
输血后HCV感染者随访观察山西医学院(030001)王俊升,张志敏,赵淑芳太原电力专科学校卫生室李保国,马翠仙太原铝材厂卫生所刘镇丽近年来,输血后丙肝发病率有明显升高,了解输血后HCV的感染特征和转归,对制订措施、减少危害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对输血后...  相似文献   

6.
董钧铭  张云东 《贵州医药》1996,20(4):209-211
丙型肝炎病毒系经血传播。为探讨献血人群中HCV感染情况,我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3110名献血员每次血前作抗-HCV调查,结果,抗-HCV阳性检出率在供全血的献血员为0.96%,在供浆员对随献浆次数增多,由0.19%逐月上升至目前的15.55%,同时,我们对抗-HCV阳性的供血者进行血清丙所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观察发现,抗-HCV阳性的献血员大多有ALT不同程度升高,ALT水平高低可能还与HCV在体内复  相似文献   

7.
1993年元月至8月,我们对200例供血者的血样进行了乙型肝炎标志物(HBVM)4项指标的检测。对象与方法一、标本来源:随机留取供血者全血标本200份,分离血清后低温保存,一次性检测。二、试剂与方法:HBSAg、HBeAg、抗HBc由深圳华元医药生物工程公司提供试剂盒,ELISA法检测。HBV-DNA由上海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研究所提供HBV异羟基洋地黄毒咸配基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结果200例供血者中共检出HBV-DNA阳性15例(75%),其中HBsAg阳性3例(1.5%),抗HBc2例(1%),HBV-DNAll例(5.5%)。3例HBsAg阳性者中有1…  相似文献   

8.
输血传播病毒(TTV)最先在1例输血后非甲非乙非丙型肝炎病人中确证,为一单链DNA病毒,基因组至少由3700个碱基组成。作者采用以TTV基因组的保守序列合成的半套式引物(A组)和套式引物(B组),对从1000名无偿献血员、一些血液制品及血液制品接受者中提取的核酸样品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从而探讨TTV在输血中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该病毒在隐原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HF)中潜在的病原学作用。  相似文献   

9.
有偿供血者是目前我国绝大数地区临床用血和血液制品生产原料用血的主要来源,是现代已被证实的传播血源性疾病的高危人群.现将安顺地区8583名供血人群每次供血前进行HBsAg、抗一HCV、ALT、梅毒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评价如下.  相似文献   

10.
美国FDA血液制品顾问委员会一致同意推荐Novartis公司的Exjade(deferasirox)(Ⅰ),每日口服一次,治疗由输血引起的慢性铁超负荷。  相似文献   

11.
为防止不规则抗体致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对供血者不规则抗体筛选显的尤为重要。最近笔者在给Rho(D)阴性供血者进行确认实验时 ,发现部分供血者血清中含有IgG性质抗 D抗体。1 资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 无偿供血者 3例 ,其中男性 1例 ,女性 2例。输血史不详 ,流产史分别为 2次及 3次。年龄 2 2~ 4 5岁 ,平均 30 .7岁。1.2 试剂  3批不同批号人源性IgG抗 D ,盐水介质IgM抗 D、抗 C、抗 c、抗 E、抗 e ,抗球蛋白试剂 ,筛选细胞 ,谱细胞均由上海血液中心提供。1.3 Rho(D)阴性确认实验及分型 将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本地区不同血液制品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为血站采用血液制品精细化管理来有效预防输血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统计2017年1~12月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发放至郑州市签订供血合同医院的各类血液制品,收集并查阅同期医院反馈的183例临床输血反应反馈单,记录血液制品种类和输血不良反应类型,比较不同血液制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统计分析不同血液制品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类型的差异。结果 2017年1~12月共发放血液制品751 490袋,发生输血反应183例,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0.024%(183/751 490),其中全血、悬浮红细胞、去白悬浮红细胞、普通冰冻血浆和病毒灭活血浆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69%(2/107)、0.052%(89/172 366)、0.024%(15/62 247)、0.030%(47/155 337)和0.005%(7/147 460)。输血不良反应以过敏和发热为主,过敏的患者中,由普通冰冻血浆引起的输血反应38例(40.43%)高于病毒灭活血浆6例(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的患者中,由悬浮红细胞引起的输血反应54例(75.00%)高于去白悬浮红细胞6例(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血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悬浮红细胞和普通冰冻血浆;去白悬浮红细胞和病毒灭活血浆可以显著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PCR法与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  严新民 《云南医药》1998,19(4):260-261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传染,传播途径有输血、母婴、静脉毒隐用药及密切接触等多种方法,常致感染者形成急慢性肝炎或病毒携带状态,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CV还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混合感染〔1~4〕,其传染率仅次于乙型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14.
输血相关传染病的预防:近年来乙型肝炎已得到有效预防。北美和欧州发生的输血后肝炎90%以上为非甲非乙型(NANB)肝炎,血清转氨酶水平是否可作为诊断供血者NANB肝炎病毒携带状态的非特异性指标,尚有疑问。预防输注血液制品引起艾滋病(AIDS)的方法是筛检Ⅲ型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Ⅲ)抗体。采用湿热以及磷酸三丁酯和胆酸钠能有效灭活HTLV-Ⅲ和NAMB肝炎病毒。预防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主要  相似文献   

15.
输血后肝炎是输血后常见传染病之一,发病几率和危害性位居输血相关疾病之首。尤其我国属肝炎高发区,存在着许多引起输血后肝炎(PTH)的高危因素,如献血员管理不利、无偿献血尚未完全开展、血液制品管理混乱和院内交叉感染等。所以调研PTH发病率和发病类型,对于制定预防PTH的措施,提高血液质量,保证患者输血安全,开展输血保险,减少输血纠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97年底,日本学者从1名输血后非甲—庚型肝炎病人血清中分离到一种新病毒,称之为输血传播病毒(TTV),该病毒为单股DNA病毒。据报道该病毒感染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异常有关,且在各型肝炎病人中均有较高的感染率。此后国内较发达地区先后也有有关该病毒感染及发病情况的报道。为了解该病毒在贵阳地区流行情况及致病性,本文对我院1998-2000年门诊及住院病人进行了TTV感染状况调查分析。1资料及方法1.1观察对象50名肝功能正常,HBV,HCV阴性血清标本来自健康献血员。按1995年5月北京第…  相似文献   

17.
对33例经聚合酶链反应(PT-PCR)法检测HGV-RNA阳性的庚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发现经血传播10例(30.3%),散发性病例23例(69.7%)。单纯HGV感染6例(18.2%),HGV与HAV、HBV、HCV二重、三重感染者27例(81.8%)。临床诊断急性肝炎16例,慢性肝炎9例,重症肝炎1例,肝硬化5例,肝癌2例。单纯HGV感染症状较轻,有轻重黄疸、ALT轻度增高,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结果提示输血是HGV感染的传播途径之一,还有其他传播途径,有待进一步研究。HGV与HBV重叠感染时可能引起重症肝炎、肝癌,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8.
邱志亮  张芬 《天津医药》1998,26(4):204-206
为了研究内皮素(ET)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中的变化,及血液透析(HD)对ET的影响,对45例CRF患者和30例正常人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浆ET水平。结果显示,CRF患者血浆ET明显升高,HD组明显高于非透析组;HD后血浆ET明业降低,CRF组ET与血清肌酐(Scr)呈正相关,提示CRF患者血浆ET的升高与肾功能损害有关;HD后ET下降与HD后钠潴留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生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5):339-340
乙型肝炎是一类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传染病,对其治疗方法仍是一个尚需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主要为干扰素(interferon),近年诸多报告用核苷/核酸类似物治疗CHB取得较好效果。现就新近报道的CHB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干扰素 干扰素仍为治疗CHB的主要药物,亦是不少国家唯一批准用于治疗CHB的药物。目前用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主要为干扰素α,可分为天然及其基因重组干扰素(CIFN)。最近的口服及长效干扰素也正引起肝病学者们的兴趣。 目前人们重视的主要还是干扰素治…  相似文献   

20.
普拉固及脂康平治疗高脂血症8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脂血症89例随机按2:1分成二组,一组57例,每日晚餐后服普拉固10mg;另一组32例,每日晚餐后服脂康平0.4g,疗程均为8周。与服药前比,服普拉固8周后,血清TC、TG及(TC-HDL-C)/HDL-C分别下降14.5%、21.6%及24.9%,HDL-C升高20.5%(P均〈0.001);服脂康平8周后,血清TG降40.6%(P〈0.001),HDL-C升23.1%(P〈0.001),(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