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院于1987年6月~1997年1月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7例行左房室瓣替换术、主动脉瓣替换术,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10例(37%)。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全组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28~59岁,平均38.5岁。左房室瓣狭窄、关闭不全8例,主动脉瓣及左房室瓣病变2例。术前心功能级8例,级2例。合并肝大、胸水、腹水2例;心源性恶液质1例。均有心慌、气喘、下肢水肿及反复心衰病史。心胸比值0.67~0.85,>0.7者4例。心电图:心房纤颤8例。病史4~22年。术前口服地高辛、利尿剂;吸氧30min,每日2次;口服复合维生素B;术前7~14d静脉滴注GIK溶液(10%葡萄糖250m…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86年3月至1991年10月应用瓣膜成形、瓣膜替换治疗3例细菌性心内膜炎病人,效果良好,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海拔地区23例心瓣膜替换术后抗凝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3月~1994年3月,我院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风湿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换瓣23例,均用人工机械瓣,由于人工瓣膜的血液相溶性差,术后血栓栓塞率高,需终身抗凝。我们在抗凝治疗中体会到:服用华法令后显现的个体差异大,服药量与体重无明显关系,某些药物可影响华法令的抗凝作用,高原缺氧对华法令的代谢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心脏外科手术技术逐渐成熟 ,给重症心脏瓣膜病人提供了更多手术机会。许多患者心功能很差 ,心脏极度扩大 ,术后并发症多 ,因此提高体外循环管理技术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重要保证。我们自 1 994- 0 6~ 2 0 0 2 - 0 5共施行 85例瓣膜替换术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5例 ,女 50例 ;年龄 1 2~ 66岁 ,平均37.5岁 ;体重 2 8~ 96kg ,平均 57.3kg ;体表面积 1 .0~2 .1m2 ,平均 1 .46m2 。二尖瓣替换 55例 ,主动脉瓣替换 1 7例 ,双瓣膜替换 1 1例 ,冠状动脉搭桥加二尖瓣替换 2例。本组胸心比例 0 .5~ 0 .92…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瓣病合并巨大左室患者瓣膜替换术的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道29例合并巨大左室(舒张末窗口积指数≥180ml/m^2)的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替换术(AVR)的围术期自理经验。其中男28例、女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7例、关闭不全+狭窄2例。心功能Ⅱ级4例、Ⅲ级14例、Ⅳ级11例。单纯AVR16例、AVR+二尖瓣成形术或室缺修补术或升主动脉替术11例,Bentall手术2例。结果显示,术中、 早期并发症主要有频发室早(27.58%)、室颤(10.34%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总结三尖瓣成形经验.方法:从1987年1月~1998年12月,35例二尖瓣或二尖瓣加主动脉瓣替换患者同时行三尖瓣瓣膜成形.术前心功能Ⅲ、Ⅳ级27级.超声提示:三尖瓣呈中-重度关闭不全23例,轻度或无关闭不全但瓣环扩张大于35mm12例.全组行DeVega成形31例,Kay成形4例.结果:手术死亡3例(8.6%),近3年无手术死亡.对后29例作了随访,平均随访4.6个病人年,4年生存率为86%.结论:三尖瓣成形能改善左心瓣膜替换患者近远期手术结果.因此,对超声提示三尖瓣明显关闭不全或三尖瓣环直径大于35mm应行三尖瓣成形.通常将扩大的瓣环缩小至30mm,多可使返流减少或消失.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通过对2000-01~2009-06 107例机械瓣替换术患者术后3个月~9年心功能测定,评价心脏机械瓣替换术疗效.方法:全组病人均在气静复合麻、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主动脉瓣及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结果:除2例病人死于低心排综合征外,其余105例均在术后心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机械瓣置换对心脏瓣膜病变起到明显改善心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0.
风心病心肌病理损害与术后早期心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风心病心肌病理损害与术后早期心功能的关系,指导围术期治疗。方法:33例风心病患者分为二尖瓣狭窄组(n=16)和二尖瓣关闭不全组(n=17),观察其心肌病理损害变化;用Swan-Ganz导管测量术后72h心排量和心脏指数。结果:心肌病理损害愈重,术后早期心功能恢复愈慢,反之亦然。结论:术后早期心功能的恢复与心肌病理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老年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总结 40例老年心脏瓣膜置换病例 ,年龄 (6 4.5 6± 3.5 1)岁。其中 2例置换生物瓣 ,其余均置换机械瓣。行二尖瓣置换术 14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10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 13例 ,改良Bentall手术 3例。术前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7例证实存在冠状动脉狭窄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死亡 2例 ,其中 1例术后早期死于重度低心排 ,1例术后 8个月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1例术后第 18天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安装永久起搏器 ;其余患者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 4个月~ 7年 ,共随访 33例 ,随访率 80 .2 5 % ,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 ,无远期死亡。结果提示 :①本组老年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 ,近、远期效果良好 ,单一的老龄因素已不应视为瓣膜替换术的禁忌证 ;②老年性瓣膜病患者术前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对于合并冠状动脉狭窄者 ,积极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③老年患者脏器功能储备减退 ,术后易并发多器官衰竭 ,防治各种并发症是术后顺利恢复的关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巨大左室患者瓣膜替换术的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29例合并巨大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180ml/m2)的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替换术(AVR)的围术期处理经验。其中男28例、女1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7例、关闭不全+狭窄2例。心功能Ⅱ级4例、Ⅲ级14例、Ⅳ级11例。单纯AVR16例、AVR+二尖瓣成形术或室缺修补术或升主动脉替换术11例,Ben-tal手术2例。结果显示,术中、术后早期并发症主要有频发室早(27.58%)、室颤(10.34%),低心排综合征(13.79%)和多脏器功能衰竭(17.24%)。早期死亡3例(室颤2例、心肺肾功能衰竭1例),早期病死率为10.34%。作者认为,这类手术的围术期处理重点是防治室性心律失常,保护和改善心肺功能以及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并瓣膜病变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分析先天性心脏病2025例,需外科处理瓣膜病变108例,其中三尖瓣占2.37%,二尖瓣2.12%,主动脉瓣0.64%,同时处理三尖瓣及二尖瓣为0.20%,成形术者80.68%,换瓣术19.3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海拔地区心力衰竭患者血中地高辛浓度的变化 ;方法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Ⅳ级 (心力衰竭Ⅲ )患者 2 3例 ,口服地高辛片 0 .2 5mg ,每日一次 ,连续服用 4周 ,测定其血液中地高辛的浓度 ,并观察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 ;结果 :2 3例中地高辛血液浓度超过 2ng/ml(含 2ng/ml)者 7例 ,(1 .5~ 1 .9)ng/ml者 1 0例 ,(1 .0~ 1 .4)ng/ml者 5例 ,<1 .0ng/ml者 1例 ,其中显效 1 4例 ,有效 4例 ,无效 2例 ,出现洋地黄中毒表现者 3例 ;结论 :高海拔地区的患者易受环境、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故更应注意地高辛剂量的个体化。 相似文献
16.
17.
报告4例部分房室通道合并双孔二尖瓣均有二尖瓣前瓣裂,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4例均手术修补二尖瓣裂、心包修补原发孔房缺。另有2例行三尖瓣成形术。对双孔二尖瓣在房室通道中的发生率及术中双孔二尖瓣桥状组织的认识和手术中的注意事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评价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SPECT定量分析在心肌梗塞(MI)区存活心肌判断中的准确性,及视觉判断99mTc-MIBISPECT结果在缺血与坏死心肌鉴别中的局限性.方法:34例MI患者进行了99mTc-MIBISPECT心肌灌注显像及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结果:当局部心肌99mTc-MIBI放射性小于左室心肌峰计数的40%,存活心肌存在的可能性仅为24%左右;相反,当局部99mTc-MIBI放射性大于左室心肌峰计数的40%,则90%以上的心肌节段均为存活心肌.故视觉判断不可逆性缺损明显低估存活心肌.约59%的不可逆性缺损节段在PET显像中有明确18F-FDG摄取,提示为存活心肌.结论:99mTc-MIBISPECT定量分析能明显提高存活心肌的定位诊断,慎重判断及定义心肌灌注显像中的不可逆性缺损区,重视定量分析的研究及应用对MI区存活与坏死心肌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原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测量62例高原心脏病不同的心律失常组与62例正常人的QT离散度(QTd),计算校正QT离散度(QTcd)。并对各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恶性心律失常组较对照组QTd显著增高(P〈0.01);潜在恶性心律失常组较对照组TQd亦有显著差异;无心律失常组较对照组TQ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原心脏病患者QTd值越大,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危险性越大,测定QTd这种简单的方法可用于预测高原心脏病恶性或潜在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