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组织学类型胃癌及其癌旁黏膜不同上皮细胞中ras、c-erbB-2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和分布特征,以及在胃癌组织发生学上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46例胃癌及其癌旁黏膜组织中,鼠抗人单克隆抗体ras基因p21、兔抗人c-erbB-2原癌基因产物多克隆抗体p185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不同组织类型胃癌及其癌旁伴随病变上皮细胞显示,p21、p185蛋白有不同的分布特征。高、低分化腺癌中,p21、p185蛋白的表达率在癌组织和癌旁肠化生上皮、异型增生上皮均有较高的表达,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癌旁形态学显示正常的黏膜中p21、p185蛋白表达率很低或无表达,与癌组织有显著差异(PM<0.05)。p21、p185蛋白在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的癌 癌旁形态学显示正常黏膜中均有较高表达或表达率接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从基因表达水平提示胃高、低分化腺癌与癌旁肠化生上皮、异型增生上皮具有某些相同的改变,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与癌旁黏膜腺上皮、黏液腺异常分化具有相同的改变。认为胃黏膜上皮肠化、异型增生以及胃腺颈部干细胞异常分化等多种细胞的基因改变,是向不同组织类型胃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胃间质瘤相关基因蛋白及细胞增殖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GST)中p16、p53、c-myc基因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S-P方法对71例(GST组织进行p16、p53、c-myc基因蛋白和PCNA检测,并将PCNA的不同表达进行细胞增殖指数(PI)分级。结果 71例GST中p16、p53、c-myc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恶性34.8%、95.7%、100%;交界性45.5%、77.3%、90.9%;良性65.4%、73.1%、65.4%。p16蛋白表达PI分级I、Ⅱ级明显高于Ⅲ、Ⅳ级(P<0.01),存活期<3年的明显低于>3年的(P<0.01)。p16蛋白随肿瘤分化程度和生存率降低,阳性表达率也逐渐下降;而p53、c-myc蛋白及PI分级则相反。p16与p53、c-myc蛋白及PCNA的PI分级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 p16、p53、c-myc基因蛋白和PCNA的PI分级有助于判断GST的恶性程度和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53和c-erbB-2的表达与胃癌浸润的关系。方法收集139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包括黏膜内癌23例、浸润至黏膜下层31例、浸润至肌层47例、浸润至浆膜或浆膜外38例,切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采用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浸润深度的胃癌中p53的阳性率比较,黏膜内癌组和浸润至黏膜下层组与浸润至浆膜层或浆膜外组存在显著差异。而各组c—erbB-2的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53的表达强度在不同的浸润深度无统计学意义(P=0.149〉0.05)。c—erbB~2差别明显,在胃癌浸润至浆膜或浆膜外时,其表达强度最高(P=0.002〈0.01)。p53和C—erbB-2的阳性表达对胃癌的浸润均有促进作用(尸值分别为0.036、0.000)。p53和c—erbB-2的不同表达强度中,p5311I、c—erbB-2Ⅰ、c—erbB-2Ⅱ和c—erbB-2Ⅲ对胃癌浸润深度均有影响(P值分别为0.001、0.01、0.000、0.000)。结论抑癌基因p53突变可能与胃癌的起源有关;胃癌的浸润主要与癌基因c-erbB-2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4.
胃间质瘤bcl-2、p16、p53及c-myc基因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bcl-2、p16、p53、c-myc基因蛋白及其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结合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71例GST组织bcl-2、p16、p53及c-myc基因蛋白进行观测。结果:bcl-2、p16、p53、c-myc基因蛋白表达与GST良恶性和患者预后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的出血、坏死无关(P>0.05)。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bcl-2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及其强度增大增强,bcl-2基因蛋白表达与p53、c-myc基因呈正相关,而与p16基因呈负相关(P<0.01)。结论:bcl-2、p16、p53、c-myc基因蛋白参与GST的发生发展,有助于判断GST恶性程度和预测其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特征以及调亡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方法:应用TUNEL技术检测21例肠淋巴瘤的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免疫组化S-P法检测PCNA增殖指数(proliferative index,PI)及bcl-2和p5e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肠MALT淋巴瘤恶性度的增高,AI和PI显著增加,并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低度恶性、高度恶性伴低度恶性以及高度恶性肿瘤组中,bcl-2阳性率分别为79.4%、57.1%、40.9%。三组bcl-2呈阳性率为AI均差异显著(P<0.05)。bcl-2与AI呈显著负相关(P<0.05)。p53阳性率为31.4%。高度恶性组p53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53与bcl-2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凋亡和增殖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AI、PI可能是诊断恶性淋巴瘤、评价其生物学行为的可靠指标。在MALT的恶性度从低到高的转化中,p53和bcl-2基因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突变型 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情况,探讨突变型 P53蛋白和PCNA 在胃癌发生发展中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EnVision 法检测42例胃腺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突变型 P53蛋白和 PCNA 的表达水平,分析不同分化程度胃腺癌中突变型 P53蛋白和 PCNA 的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到胃腺癌组织中突变型 P53蛋白和 PCNA 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 <0.05)。胃腺癌组织中突变型 P53蛋白与 PCNA 表达水平与胃腺癌细胞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胃腺癌浸润深度无关(P >0.05)。胃腺癌组织中变型 P53蛋白与 PCNA 表达呈正相关(P <0.01)。结论突变型 P53蛋白和 PCNA 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关系密切,可作为预测胃腺癌恶性程度和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肠上皮化生胃黏膜组织中p21^ras、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p53突变蛋白的表达状况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4例肠上皮化生组织、10例正常胃黏膜和31例胃癌组织中p21^ras、EGFR和p53突变蛋白的表达进行同步检测。结果 44例肠上皮化生组织中,p21^ras、EGFR和p53突变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9.1%、54.6%和20.5%;31例胃癌组织中,p21^ras、EGFR和p53突变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5%、54.8%和32.3%;肠上皮化生组织和胃癌组织间3种基因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肠上皮化生胃黏膜组织中存在多种基因的表达异常,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1,p53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36例前列腺癌(Pca),20例前列腺增生(BPH)组织和11例正常前列腺组织(NP)中bcl-2,p53蛋白表达。结果:①Pca和BPH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NP组(P<0.05),而Pca组与BPH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ca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BPH组和NP组(P<0.05),而BPH组与NP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在Pca组中bcl-2蛋白阳性10例,其中Ⅰ、Ⅱ级肿瘤组阳性4例,Ⅲ、Ⅳ组肿瘤组6例(P<0.05);p53蛋白阳性12例,其中Ⅰ、Ⅱ级肿瘤组阳性5例,Ⅲ、Ⅳ级肿瘤组7例(P<0.05)。显示bcl-2、p53蛋白表达随着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增高。③p53蛋白表达阳性率≤5年生存组明显高于>5年生存组,呈负相关(P<0.05)。bcl-2蛋白表达与生存期无关(P>0.05)。结论:p53、bcl-2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病理分级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肿瘤抑制基因um23/NDPK、p53和癌基因p21及胃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链霉卵白素-生物素(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5例经手术切除后的胃癌标本进行um23/NDPK、p53、p21和PCNA的检测。结果:55份胃癌标本中nm23/NDPK、p53、p21、PCNA阳性率分别为71%、29%、38%、84%,其中um23/NDPK、p21及PCNA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有关,p21、PCNA阳性和nm23/NDPK表达降低者,癌细胞多已侵入浆膜及装膜外组织;um23/NDPK、p53、PCNA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um23/NDPK表达降低及p53、PCNA阳性者淋巴结转移明显增高(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多种癌基因及抑癌基因表达异常,um23/NDPK的表过降低,p53、p21及PCNA阳性与胃癌浸润范围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dm2、Rb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及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18例正常胃黏膜、26例异型增生胃黏膜、18例早期胃癌、3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组织中的mdm2、Rb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特征相比较。结果mdm2蛋白在正常胃黏膜、轻度异型增生、中度加重度异型增生胃黏膜、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组织中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40.0%、43.8%、55.6%、57.9%。Rb蛋白在正常胃黏膜、轻度异型增生、中度加重度异型增生胃黏膜、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组织中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4%、100%、81.3%、55.6%、63.2%。随着胃黏膜病变的进展,mdm2表达率逐渐增高,在进展期胃癌中达到高峰,但各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b的表达呈相反的趋势,在轻度异型增生中表达最高,到进展期胃癌时表达最低。在轻度异型增生胃黏膜中的表达率与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相比,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dm2蛋白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呈正相关性。Rb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相关指标间未见相关性。mdm2和Rb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性(P〈0.01,r=-0.475)。结论mdm2、Rb基因蛋白的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mdm2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指标,对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b基因缺失发生在胃黏膜癌前病变阶段,监测该基因蛋白的表达对胃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癌中医辨证分型与细胞增殖活性、抑癌基因、癌基因的关系 ,为胃癌中医辨证本质研究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线索或指导。方法 观察 6 2例胃癌病人 ,根据中医辨证标准分型 ;并设正常对照组 31例。检测它们PCNA表达 ;抑癌基因P53 失活、过表达 ;癌基因C erbB 2激活、过表达的变化及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 胃癌虚、实证病人其胃癌组织中PCNA表达显著升高、P53 基因表达显著升高、C erbB 2基因显著升高 (P均 <0 0 1) ;胃癌虚证与实证比较 ,虚证更为显著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抑癌基因失活 ,癌基因激活是引起胃癌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抑癌基因失活是正气衰弱的表现 ,癌基因激活是邪气亢实的表现 ,PCNA则是胃癌局部正邪相搏的表现形式 ,胃癌的不同阶段PCNA、癌基因、抑癌基因表达不同 ,晚期即中医虚证阶段表现更为显著。在基因水平体现了胃癌正衰邪盛、本虚标实的病因病机。促进抑制基因活性 ,抑制癌基因激活的“促正抑邪”疗法为胃癌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2.
胃癌、胃黏膜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p16和p5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检测p16、p53突变蛋白在胃癌、胃黏膜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病变中的表达,探讨抑癌基因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及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结果 p16、p53蛋白在胃癌、胃黏膜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显著。结论 p16蛋白缺失和p53蛋白突变与细胞异型性和生物学行为改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COX-2、bcl-2和ki-67表达与胃癌及癌前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bcl-2和ki-67基因蛋白在胃癌及癌前疾病的表达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SP办法)检测上述基因蛋白表达。结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及进行期胃癌的COX-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1.7%、25.9%、22.7%、65.4%、63.6%及56.1%,且胃癌及不典型增生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前三者(P<0.01);bcl-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1.7%、33.3%、59.1%、76.9%、72.7%及60.9%,以胃癌及不典型增生最高;ki-67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6.1%、55.6%、54.5%、61.5%、72. 7%及80.5%,胃癌及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P<0.05),提示ki-67在整个胃癌演变序列中不断增强。结论COX -2和bcl-2蛋白过表达在胃癌演变序列中,以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最高;ki-67蛋白表达率在整个胃癌演变序列中不断增强,尤其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中表达率增强更显著,提示癌前疾病,尤其不典型增生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萎缩性胃炎伴不同亚型肠上皮化生胃黏膜组织中突变型p53(mtp53)和C-myc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通过AB-PAS和HID-AB黏液染色区分肠上皮化生亚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各组mtp53和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 不完全性结肠化生、不完全性小肠化生、完全性结肠化生、完全性小肠化生和非萎缩性胃炎胃黏膜中mtp53表达率分别为:25.00%、4.25%、5.88%、6.25%、0.00%,C-myc的表达率分别为:57.78%、23.40%、17.65%、25.00%、10.00%,不完全性结肠化生mtp53蛋白表达高于非萎缩性胃炎(P<0.01);不完全性结肠化生C-myc蛋白表达高于其他亚型肠化生和非萎缩性胃炎(P<0.05).结论 mtp53蛋白和C-myc蛋白过表达可能参与了胃黏膜肠化及癌变的过程,同时提示不完全性结肠化生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产物bcl-2、Bax、p16、p53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p16和p53产物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取胃粘膜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 bcl-2在胃癌和异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显著高于肠上皮化生(P<0.01);Bax、p16、p53在胃癌、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癌基因bcl-2可能参与胃癌的早期发生,抑癌基因Bax对bcl-2的功能有对抗调节作用;突变的p53基因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参与胃癌的发生,p16基因可能参与细胞增殖的负调节.  相似文献   

16.
胃癌形成中survivin与cyclinD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urvivin及cyclinD1基因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1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2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32例异型增生和50例胃癌组织中survivin与cyclinD1的表达。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率分别为0、21.9%、37.5%和54.0%,cyclinD1表达阳性率8.3%、15.6%、34.4%和48.0%,survivin与cyclinD1在肠上皮化生中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P<0.05),而两者在肠上皮化生与异型增生、异型增生与胃癌组织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survivin阳性表达在不同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血管浸润、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在不同组织分化程度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cyclinD1表达在不同组织分化程度、血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癌组织中,survivin与cyclinD1表达正相关。结论:Survivin及cyclinD1基因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的检测对胃癌的早期诊断、恶性度及预后评估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