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近回盲瓣回肠端端吻合术应用于新生儿和婴儿急症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003-2006年行近回盲瓣回肠(末端回肠距回盲瓣10 cm以内)端端吻合术的15例新生儿和婴儿急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5例中回肠吻合口距回盲瓣均在10 cm以内,其中5 cm以内9例.1例残留小肠约40 cm者术后当日即自动出院,另14例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10.5 d.仅1例发生切口感染,未发生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结论对新生儿和婴儿具有重要功能的尚未被病变累及的回盲部可采用近回盲瓣回肠端端吻合术,辅助肠减压手术多无必要.  相似文献   

2.
近回盲瓣回肠末段端端吻合术系指切除病变末段回肠及其系膜 ,结扎、切断回结肠动脉回肠支 ,近端小肠与靠近回盲瓣末段回肠行端端吻合术。此术式由于受传统解剖观念影响 ,即因局部供血不足吻合后会缺血坏死 ,认为距回盲瓣 5cm以内的吻合易发生吻合口漏 ,故临床上不主张此处行端端吻合术。笔者曾收治 5例 ,均行此术并取得了成功。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例病人 ,男 3例 ,女 2例。年龄 3 5~ 75岁 ,中位年龄 55 2岁。根据临床表现不同 ,共分 2组。肠梗阻组 :共 3例。例 1 男 ,65岁。系小肠多发性憩室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病人 ,术中见空肠散在…  相似文献   

3.
我院 1985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的病案中共检索Meckel憩室病例 181例 ,其中因腹部手术偶然发现的Meckel憩室 2 1例 ,因憩室并发症手术者 16 0例 ,后者中成人 36例 ,现就 36例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36例中男 2 2例 ,女 14例 ,年龄 18~ 6 1岁 ,平均 35岁 ,30岁以下者 31例。主要临床表现 :腹痛 30例 ,发热 13例 ,便血 11例 ,腹膜炎 7例 ,腹胀 2例。2 .憩室位置及病理学检查 :本组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Meckel憩室 ,憩室距回盲瓣 15~ 110cm ,平均 4 2 5cm ,距回盲瓣 6 0cm以内者 2 8例 (占 78% ) ;憩室位于小肠对系膜…  相似文献   

4.
美克尔憩室     
15 98年 Hildanus首先描述了小肠憩室 ,180 9年Meckel命名为美克尔憩室 ,它是卵黄管未完全闭塞的结果 ,属于真性憩室 ,含有各层肠结构。在小肠的位置变异不定 ,但多数位于成人小肠距回盲瓣 10 0 cm之内 ,罕有报道距 180 cm者 ;在 2岁以下儿童距回盲瓣34 cm,3~ 2 1岁距 4 6cm,2 1岁及以上者距 67cm。憩室长约 3cm,90 %为 1~ 10 cm长。约 60 %憩室含有异型粘膜 ,以胃粘膜占多 (62 .4 % ) ,其后依次为胰腺、空肠、Brunner腺、胰岛、结肠粘膜、子宫内膜、肝胆组织。(一 )流行病学 约占人群中 2 % ,尸解统计为0 .3%~ 4 % ,在阑尾切除病例中…  相似文献   

5.
保留回盲瓣吻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肠末端15cm 范围系回结肠动脉供血,越近回盲部其吻合支越少,为终末血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此段肠管血运较差,切除吻合将影响吻合口的愈合,有发生肠瘘的危险。但保留回盲瓣对维持消化道功能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们对7例回肠末段15cm 内良性病变施行一期切除吻合术,保留了回盲瓣,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13~43岁,平均年龄32.7岁。均因肠扭转或肠粘连致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坏死  相似文献   

6.
为使结肠造口病人保持大便自制,本文报道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即用盲肠、回盲瓣和末端回肠与左侧拟做造口的结肠吻合,使非自制性结肠造口转变成自制性人工肛门。技术:游离盲肠及距盲肠10 cm以内的末端回肠,带血管转移至左下腹。盲肠与远端乙状结肠或降结肠行端一端吻合。末端回肠经左下腹皮肤切口拉出体外做出口,回盲瓣距皮肤约5 cm。近端回肠与升结肠吻合保持肠道连续性。适应证:本技术适用于所有需切除肛门、直肠,利用左半结肠做造口的病人。但不宜用于:(1)护理  相似文献   

7.
分析2008年6月—2013年6月我科手术治疗的35例肠套叠患儿的病例资料,探讨生理解剖因素与疾病的关系。25例患儿行肠套叠复位+固定术;3例行坏死肠段切除、结肠回肠端侧吻合术+固定术。7例未见套叠。测量盲肠及升结肠长度,目测回盲部粗细及夹角,观察肠系膜淋巴结大小。手术无死亡。术后1例并发腹壁疝,1例切口感染,随访38±1.5个月,无复发病例。患儿盲肠及升结肠平均游离长度9.50+1.57cm;8例合并回盲瓣肥厚,2例合并Mecke憩室,21例合并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肠套叠可能与过度游离的盲肠及升结肠长度、回盲部淋巴结肿大等生理解剖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王学新  蒋昊  吐逊 《腹部外科》2000,13(5):313-314
近年来 ,我们对各种类型的消化道疾病行全层单层吻合法 ,效果满意 ,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8例 ,男性 15例 ,女性 3例 ;年龄 2 0~ 6 5岁 ,平均年龄 37.5岁。患病及吻合种类 :胃大部切除、胃十二指肠吻合 2例 (胃溃疡 ) ;胃空肠吻合 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或并出血 ,或并幽门梗阻 ) ;小肠部分切除肠吻合 6例(肠梗阻、肠扭转、肠系膜外伤所致肠坏死各 1例 ,小肠肿瘤 1例 ,美克尔憩室 1例 ,广泛小肠粘连分离困难 1例 ) ;胆囊空肠吻合 2例 (胰头部肿瘤 ) ;回肠横结肠吻合 3例 (回盲部肿瘤 1例 ,升结肠肿瘤 1例 ,升结肠近端盲肠游离扭转…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1990年以来,采用回结肠长粘膜套叠吻合术,起到了重建回盲瓣,防止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的作用。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8例,女11例。年龄40~70岁,平均55岁。升结肠肿瘤27例,阑尾肿瘤2例,4例腹膜后肿瘤侵及回盲部,肠系膜动脉血栓至...  相似文献   

10.
末段回肠通常指距回盲瓣 2 0 0cm范围内的这段回肠 ,是回肠憩室的好发部位。末段回肠憩室绝大多数为美克尔 (Meekel)憩室。作者近 10年来共治疗了 12例 ,现报告并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2例中 ,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1~ 70岁 ,平均 18岁。憩室距回盲肠瓣 10 0cm内者 11例 ,距回盲瓣 16 5cm处者 1例。憩室为囊袋状或长指状 ,其长度为 2~ 16cm ,平均 4 .~ 6cm。憩室单发者 10例 ,多发者 2例。临床表现为便血 3例 ,肠梗阻 3例 ,下腹痛 2例 ,弥漫性腹膜炎 1例 ,嵌顿疝 (Littre疝 ) 1例 ,无症状 2例。术前均未确诊…  相似文献   

11.
小肠憩室病在腹部外科中既非常见病 ,也非罕见病。我院自 1992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共收治 39例 ,现总结其临床资料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9例中男 2 5例 ,女 14例 ;年龄 7d~ 75岁 ,平均 4 5 75岁。憩室位于十二指肠 15例 ,球部及横部各 1例 ,余 13例均位于降段的不同平面。空肠 10例 ,空肠憩室部位分别距离屈韧带 10~ 15 0cm ,2例为单发 ,8例为多发 ,最多憩室数达 2 0个。回肠 14例。距离回盲部分别为 5~ 10 0cm ,1例合并升结肠多发 (4个 )憩室 ,13例为单发憩室 ,其中Meckel憩室有 10例。憩室颈部直径最小 1 5cm ,最大 4 5cm ,…  相似文献   

12.
肠道固定及位置畸形(下简称AIFPA)在成人并非罕见,我院1959~1981年共收治22洌,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8例,女4例。年龄17~69岁,平均31.7岁。22例均经手术证实,临床类型可分为:①巨块盲肠型2例,其中空——回肠型1例,盲——结肠型1例;②反转盲肠型1例;③游动盲肠型18例;④腹膜后盲肠、升结肠型1例。本组除1例腹膜后盲、升结肠型外,余者均以急腹症表现就诊,术前症状持续时间为3小时至7天。就诊时有急性肠梗阻体征者19例,亚急性、慢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13.
肠结核是结核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20世纪60、70年代肠结核比较常见,80、90年代已较少见。近15年来我国发病率较低,但在发展中国家仍然较高。肠结核可发生于十二指肠、空肪、回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回盲部,其中以回盲部(以回盲瓣为中心,包括盲肠、阑尾、回肠末段和升结肠起始部各10cm以内称为回盲部)多见,值得关注的是回盲部结核易与回盲部癌及阑尾切除后炎性肿块相混淆,可被误诊、误治。现就常见的回盲部结核的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外科治疗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我们为5例膀胱全切者施行可控性尿流改道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广西桂东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广西梧州,543000)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47~61岁。4例为膀胱癌,1例为严重结核性膀胱挛缩,均符合全膀胱切除术指征。1.2 手术方法全膀胱切除后,取盲升结肠12cm,末段回肠24cm,分离肠袢并将回肠近侧断端与升结肠远侧断端作端端吻合,恢复肠道连续性。肠袢用新洁尔灭液冲洗干净,于肠系膜外侧缘纵行剪开末段回肠,并向下弯曲成U形,相邻创缘用肠线连续缝合,形成片状小肠瓣。距阑尾5cm处沿结肠系带剖开结肠前壁,至阑…  相似文献   

15.
保留回盲瓣小肠切除1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近8年对各种小肠疾病手术中确认需切除远端小肠,而其远切端距回盲瓣在10cm以内者,行保留回盲瓣肠切除吻合术共14例,无吻合口瘘发生,现总结如下。一、手术要点:开腹后确定小肠切除的远近切端,钳夹拟切肠段,游离肠系膜时要紧贴肠壁系膜缘进行。近切端肠内容尽量排空。拟作吻合的肠切端尤其是远切端须有出血,否则宁可再切除1~2cm肠管,然后行端端开放吻合(间断全层吻合、间断浆肌层加强)。针距、线结松紧度要适宜。对吻合口距回盲瓣5cm内的6例,切除阑尾经残端置入口径0.5~0.7cm的远端多个侧孔的硅胶管至吻合口近端回肠10cm左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创伤性腹股沟疝囊内回盲部肠管破裂的治疗经验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于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例创伤性腹股沟疝囊内回盲部肠管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其中1例右腹股沟滑动性疝患者行回盲部切除、回肠升结肠端侧吻合术;1例右腹股沟斜疝患者行回肠末端破裂清创吻合术,附加盲肠回肠皮管造瘘以保留回盲瓣;1例右腹股沟斜疝患者行改良的经盲肠回肠皮管造瘘术。2例避免了切除回盲部的过度医疗之嫌。术后3例患者均一期治愈,无吻合口漏、修补口瘘、腹腔脓肿形成、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3年,随访期间无一例疝复发。结论对创伤性腹股沟疝囊内回盲部肠管破裂患者,需根据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施行不同的手术。  相似文献   

17.
我们于1975~1980年对回盲部切除或右半结肠切除的20个病例,其中盲肠、升结肠及结肠肝曲癌共10例,回盲部淋巴肉瘤3例,回盲部结核3例,均采用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横结肠端端套入式吻合术;肠套叠致回盲部坏死2例,右腹股沟斜疝嵌顿致回肠末段、回盲部及阑尾坏死1例,回盲部扭转致肠坏死1例,术中均行坏死部肠管切除回肠升结肠端端套入式吻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回盲部憩室炎的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12例回盲部憩室炎患者,其中Meckel憩室炎7例,盲肠憩室炎4例,升结肠憩室炎1例。根据憩室部位、大小及周围肠管是否受累选择手术方式,包括憩室单纯切除术、回肠部分切除 端端吻合术、回盲部切除 回肠升结肠端侧吻合术 回肠造瘘术等。结果全组患者均获治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回盲部憩室炎与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常需术中探查方能确诊。应根据憩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论肠结核的诊治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结核是结核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20世纪60及70年代肠结核比较常见,20世纪80及90年代已较少见,特别近5年来我国发病率更为低下。但在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发病率仍然较高。肠结核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贻误治疗。肠结核好发部位是回盲部(以回盲瓣为中心,包括盲肠、阑尾、回肠末段和升结肠起始部各10cm以内称为回盲部),亦称为回盲部结核,其次少见于空肠、回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更罕见的是多部位结核。回盲部结核在临床上易与癌肿混淆,也常被误诊、误治。因此,本文重点介绍回盲部结核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20.
2015年1月我科对1例黑便5年余患者行腹腔镜辅助盲升结肠切除吻合术。术中先行肠镜定位,再次确认病变位于升结肠靠近回盲瓣处,遂行盲升结肠切除吻合术。随访1年,症状消失,大小便无异常。我们认为结直肠良性病变是腹腔镜手术的良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