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致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支原体感染所致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易引起扁桃体、淋巴结肿大,病情易反复.结论对发热、咽痛、咳嗽、扁桃体肿大,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的患儿,须常规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迁延、反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点,加深对肺炎患儿支原体感染的认识。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治疗肺炎的患者78例进行诊断、治疗,统计相关数据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78例患儿中,36例肺炎支原体抗体呈阳性,诊断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经过我院精心治疗,均得到治愈。结论支原体感染是导致少儿肺炎的重要因素,大环内酯类药物能有效治疗该病,因此对肺炎患儿需及早发现、正确诊断、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让临床医师了解近年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是支气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典型肺炎少见。方法 用生物试剂肺炎支原体选择培养基检测结果全部阳性,用红霉素治疗。结果 103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全部治愈。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近年来幼年龄患病者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对经临床及病原学检查确诊的18例住院婴幼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婴幼儿支原体肺炎多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其病情重,并发症多,院外并发症以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为主,其它如神经、皮肤、泌尿系统亦可受累。结论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原学诊断有重要意义。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除选用红霉素、白霉素、阿奇霉素治疗外,亦应注意综合治疗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支原体颗粒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实验方面对支原体颗粒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和作用机制进行系统的观察和研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制作肺炎支原体感染模型;选昆明系小鼠制作相应模型,用支原体颗粒与利君沙对照.药效学研究:1.观察支原体颗粒对感染后大鼠肺炎支原体的清除作用.2.观察支原体颗粒对皮下注射内毒素粗制液后小鼠肛温变化的影响,研究支原体颗粒的解热作用.3.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研究支原体颗粒的抗炎作用.4.采用氨气刺激法研究支原体颗粒对小鼠的止咳作用.5.腹腔注射酚红溶液,研究支原体颗粒的化痰作用.药理学研究:1.观察感染后大鼠T细胞亚群、血液流变学和肺部病理的变化.2.观察感染后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支原体颗粒有显著的抗肺炎支原体、解热、抗炎、止咳、化痰作用,并有显著的抗氧化、活血化瘀、改善肺部病理表现、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结论:支原体颗粒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观察,了解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多脏器损害特点,讨论其诊断和治疗及发病机理。方法选定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多脏器损害病例98例,分解各个脏器损害特点,了解治疗经过。结果本地区肺炎支原体肺外脏器损害以循环系统损害为主,均可达到临床治愈。结论警惕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外损害,临床工作中防止误诊及漏诊。经彻底治疗后均能达到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超检查等资料.结果 16例患儿均有发热,其中出现皮疹14例,结膜充血(非化脓性)14例,有颈部淋巴结肿大12例.入院后11例C反应蛋白增高,做心脏彩超检查有2例有冠状动脉起始部增宽表现.经过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和甲强龙治疗均痊愈.结论 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多见,可合并冠状动脉改变,及时诊治,合理运用丙种球蛋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有增多的趋势,肺炎支原体主要感染5~15岁儿童,除引起感冒、咽炎、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外,还可引起支原体肺炎,严重的危害着广大儿童的健康。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其他病原体感染的治疗药物有所不同,因此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键在于及时、准确的检测出病原体,对疾病做出明确诊断。我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的方法对肺炎支原体进行检测,取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标本取自2000-10~2001-09儿科门诊及病房疑有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佐治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160例,分为对照组74例和治疗组86例,对照组予阿奇霉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1%)高于对照组(72.97%),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患儿的体温下降、咳嗽、喘息以及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其在降低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气道的高反应性,缓解支气管痉挛,减少黏液分泌,降低哮喘的发病率,阻断由感染引发的呼吸道炎性反应等方面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刘玉英 《抗感染药学》2021,18(6):777-780
肺炎支原体感染属于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因其致病机制较为特殊,在患病后不仅对患者呼吸道造成损害,还可能诱发其他系统性疾病,产生多种并发症,极大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实践发现,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高发人群为儿童,且儿童感染范围和症状正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使得病原体出现了耐药性,进而导致治疗难度越来越大.本文中综述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其临床治疗进展文献,并且对其研究进展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2002年5月至2006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27例,其中4例合并肺外感染;2001年曾收治1例无肺部表现而以贫血入院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现就2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重点介绍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表现。  相似文献   

12.
红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无效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支原体是我国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目前认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与其病毒作用或免疫损伤有关,严重的进展型支原体肺炎,用红霉素治疗无效,加用激素后迅速好转。自2000年6月~2004年6月共收住院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183例,其中用红霉素治疗无效者3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表现、检查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23例MP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咳嗽和发热是MP肺炎主要临床症状,婴幼儿支原体肺炎占39.4%,且常伴有喘息.采用MP抗体诊断试验盒检测血清MP-IgM抗体可作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指标.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效果良好.结论 儿童MP肺炎可能有提前趋势,MP感染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有关.MP-IgM阳性可作为急性期感染的诊断标准.早期规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治疗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咳嗽变异件哮喘的关系及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42例(观察组),间期就诊年龄相仿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50例(对照绀);用支原体培养法测定两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同时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肺炎支原体阳性20例(47.6%),对照组阳性7例(14.0%)(P<0.01).4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口服,有效率90.5%.结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密切关系,阿奇霉素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肺外各系统受累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住院的78例(男32例,女46例,平均年龄6.9岁)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人进行临床致病分析.结果 肺外感染占同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33.1%,以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皮肤黏膜受累为主,分别占44.9%、19.2%、8.9%、10.3%.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学龄期儿童多见,无明显性别差异,可出现多系统受累,预后良好.发病机理普遍认为与免疫因素相关.由于肺外支原体感染的肺外症状呈多样化,需引起重视,防止漏、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在年龄、性别、症状及肺外并发症的情况,以进一步提高对肺炎支原体的认识.方法 随机选取816例住院患儿血清,用免疫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Mp-IgM).结果 Mp-IgM阳性者有164例,占20%,其中男性患儿74例,女性患儿90例,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27例,下呼吸道感染症状137例,合并有肺外并发症49例,按年龄段分,~3岁(包括3岁)患儿占11.0%,3~7岁(包括7岁)患儿占27.2%,7岁~患儿占20.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现已成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对感染肺炎支原体患儿应高度重视,及时检查Mp-IgM抗体,以便做到及早发现,对症治疗,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黄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370-371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本地区呼吸道感染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G、MP-IgM)的检测结果及小儿感染肺炎支原体现状、特点,探讨该检测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以便为临床提供有价值诊断依据。方法对可疑儿童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德国欧蒙酶联免疫法试剂盒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G、Mp-IgM)联合检测。结果呼吸道感染儿童MP-IgM抗体阳性率为42.33%;MP-IgG抗体阳性率为51.04%;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IgG联合检出因肺炎支原体引起呼吸道感染阳性率为48.01%。结论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G联合检测可提高因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阳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与感染肺炎支原体(MP)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ELLSA)法,对60例RRI儿童,以及50例非RRI儿童,采用试剂盒,定性检测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IgM(MP-IgM).结果 60例RRI患儿中有25例MP-IgM阳性,阳性率41.67%.50例对照组患儿MP-IgM阳性5例,阳性率为10%.两组有显著差异(x2=13.97,P<0.01).结论 RRI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生率高,MP-IgM对RRI患儿中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发病率明显增加[1,2],发病年龄提前,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更好的指导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以18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对象,通过分析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总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要点。结果 年龄在4岁以上患儿、冬春季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高危因素(χ2=17.328,12.256,P〈0.01)。患儿临床表现以单纯呼吸系统表现为主(80.54%)。实验室首次检查阳性率为62.16%,发病时间越长,阳性检出率越高(P〈0.01)。采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等药物对症治疗7~28 d,平均治疗(14.6±5.3)d后,所有患儿均顺利出院,随访病情无反复或后遗症。结论 对不能确诊、病程较长的患儿,尤其是冬春季节、年龄在4岁以上的患儿,宜怀疑肺炎支原体感染,并采取相应处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