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评价尿动力学检查(UDS)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对102例BPH病人进行详细尿动力学检查,包括尿流率、充盈期膀胱测压、压力-流率测定、残余尿测定,应用P-Q图进行分析是否存在膀胱出口梗阻。术后随访,行残余尿、尿流率测定。结果 尿流率Qmax<15ml/s 98例;低顺应性膀胱17例,高顺应性膀胱22例,顺应性正常63例;通尿肌不稳定42例;通尿肌收缩力正常或增强84例,减弱18例;压力-流率测定P-Q图示膀胱出口梗阻84例;残余尿<100ml 50例,>100 ml 52例。术后随访80例症状消失,排尿顺畅。结论 尿流动力学检查能明确BPH有无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的顺应性和收缩功能,对术前合理选择病人和提高手术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移行区指数与压力-流率尿动力学检查的关系。方法:选择82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经直肠前列B超及尿动力学压力-流率同步检查,观察前列腺移行区体积及前列腺移行区指数(TZI)、最大尿流率(Qmax)和最大尿流率时膀胱收缩压力(PdetQmax)等指标,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TZI与Qmax及PdetQmax相关系数(r)分别为-0.346和0.261,P<0.05和>0.05。结论:TZI与Qmax呈显著负相关,与PdetQmax关系不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出口梗阻程度对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1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尿动力学资料,根据膀胱出口有无梗阻分为梗阻组和非梗阻组,梗阻组又根据梗阻级别分Ⅲ、Ⅳ、Ⅴ、Ⅵ级四组。结果梗阻组的最大尿流率、膀胱顺应性值和逼尿肌收缩力减弱发生率明显低于非梗阻组,逼尿肌不稳定和急性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梗阻组。梗阻组内各梗阻级别之间在顺应性值、逼尿肌不稳定和急性尿潴留的发生率上无显著性差异,随梗阻级别增加尿流率和逼尿肌收缩功能受损发生率下降。结论一些反映排尿异常和逼尿肌功能的尿动力学指标受膀胱出口梗阻程度影响,在无法进行压力/流率分析时综合分析这些指标有助于判断出口梗阻及其程度。  相似文献   

4.
尿动力学检查在处理前列腺增生症中的意义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为评价尿动力学检查(UDS)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诊治中的意义,对94例BPH病人进行了详细尿动力学检查。发现94例均有膀胱出口梗阻(BOO);逼尿肌收缩正常或增强92例,乏力2例;逼尿肌不稳定(DI)40例;尿流率(UFR)低平86例,正常8例。手术治疗60例,术后症状消失58例,2例出现并发症经再次处理治愈;UFR形态恢复正常58例,2例低平为逼尿肌收缩乏力者。无DI者症状在术后2~6周消失,DI较轻和顺应性降低不明显者术后恢复与非DI者无区别,DI严重和顺应性严重降低者术后需6~12周,个别需6~12个月才能恢复。本研究表明UDS能明确BPH有无BOO、逼尿肌顺应性和收缩功能,以及尿道括约肌功能状态,对术前合理选择病例和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症状指数和尿流率检查在前列腺增生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12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症状评分和痛苦评分及最大尿流率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前列腺患者的痛苦程度与症状评分相关,不同痛苦程度组的症状评分差异有显著性,症状评分与最大尿流率呈负相关,不同症状组的最大尿流率差异有显著性,不同最大尿流率组的症状评分差异有显著性。症癍评分与年龄无关,与病程和剩余尿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术前行压力一流率测定的应用价值。方法BPH患者69例,根据尿动力学检查直线被动尿道阻力关系(PURR)图结果分为膀胱出口梗阻(BOO)组50例,无或可疑BOO组19例,术前行剩余尿、尿流率、膀胱有效容量和压力-流率测定,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术后3个月复查比较尿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无或可疑BOO组和有BOO组平均Qmax分别为12.8 ml/s和7.6 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年龄、膀胱最大容量、剩余尿、膀胱有效容量、IPSS和QOL等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平均Qmax分别提高了7.2 ml/s和10.8 ml/s,BOO组Qmax提高幅度与无或可疑BO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PSS和QO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SS和QOL的改善幅度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OO组术前逼尿肌活动过度21例(42%),无或可疑BOO例组逼尿肌活动过度7例(37%)。BOO组和无或可疑BOO组术后3个月IPSS和QOL等参数改善不明显分别有15例(30%)和6例(32%)。结论压力-流率测定有无BOO,对大部分BPH患者仍有预测疗效的作用;但术前膀胱有效容量大小以及逼尿肌活动过度等因素影响了手术疗效。部分伴严重下尿路症状(LUTS)的BPH患者无BOO,手术疗效满意。术前BPH患者压力-流率测定应有选择应用,结果分析个体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压力-流率测定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80名伴有下尿路症状的BPH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和IPSS评分。结果根据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OOI)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BOO组156例,轻度BOO组61例,无BOO组63例,其最大尿流率(Qmax)分别为(6.44±1.44)ml/s,(7.49±1.76) ml/s,(8.11±1.97)ml/s,BOO组与另二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最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力(Pdet-Qmax)分别为(73.49±15.91)cmH2O,(49.90±6.82)cmH2O,(30.70±6.04)cmH2O,3组之间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术前IPSS评分分别为(20.55±5.09),(17.51±4.46),(17.54±4.96),BOO组与另两组之间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术前剩余尿量(PVR)分别为(104.53±37.14)ml,(106.66±41.70)ml,(104.29±40.75)ml, 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压力-流率测定可了解BPH患者BOO严重程度,对BPH治疗的选择和判断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用于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合并膀胱出口梗阻(BOO)的函数模型,绘制能用于判断不同的逼尿肌收缩力状况下尤其是逼尿肌收缩力减弱时BOO情况的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患者尿动力学的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函数模型,根据此模型绘制BOO情况判断的曲线。采用ROC曲线分析的方法,确定我们的函数模型和相应曲线诊断BOO的界值。结果:建立的函数模型为BOO指数(BOO I)=5.03×剩余分数+0.04×最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力-0.20×最大尿流率-0.91+α(当压力流率曲线为低压低流型时α=0;为高压低流型时α=1.42;为高压高流型时α=-7.30)。确定的BOO I诊断BOO的界值为0.36。验证该界值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85.7%、91.7%、96%、73.3%。结论:我们建立的函数模型BOO I计算公式较为简单,可推测出患者出现BOO概率的大小。诊断标准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我们绘制的诊断曲线能够把表现为低压低流型患者中有BOO的患者鉴别出来使之从解除梗阻的手术中获得益处。  相似文献   

9.
残余尿在前列腺增生所致膀胱出口梗阻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应用压力-流率测定法确定前列腺增生症(BPH)患有无膀胱出口梗阻(BOO),并经导管法测定其残余尿,分析51例有或无膀胱出口梗阻的前列腺增生症患的残余尿状况。BOO组和无BOO组分别为31例和20例,残余尿分别为32.8±35.9ml和25.2±22.7ml,范围分别为6~210ml和3~88ml,两缚间残余尿量无显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均存在显性差异(P〈0.01)。作认  相似文献   

10.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尿动力学检查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治疗的意义。方法:通过对48例BPH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发现3例无膀胱出口梗阻(BOO),6例可疑BOO,39例有不同程度的BOO,并发逼尿肌不稳定(DI)9例,逼尿肌收缩无力(逼尿肌收缩为W-以下)5例,高顺应性膀胱2例,低顺应性膀胱6例。结果:根据检查结果分别采用TURP或耻骨后前列腺开放切除术、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加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再手术、药物治疗三种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尿动力学检查是判定BPH患者是否需要手术治疗的客观量化指标,引流尿液及使用新斯的明和加兰他敏是治疗逼尿肌收缩无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Chen Y  DU GH  Chen Z  Cai D  Zhang Q  Yuan XY  Zeng XY  Yang WM  Ye ZQ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3):1767-1770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尿动力学特点,为正确合理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就诊的235例BPH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资料.患者年龄52~88岁,平均(68±8)岁.根据患者主诉有无OAB症状分为BPH组和BPH合并OAB组;根据尿动力学检查有无逼尿肌过度活动(DO)又将其分为单纯性BPH组、单纯性BPH合并DO组、BPH合并OAB无DO组及BPH合并OAB伴DO组,比较各组年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初感容量、强烈尿感容量、梗阻指数和逼尿肌收缩力情况.结果 最终入选219例患者,年龄56~88岁,平均年龄(66±8)岁,平均前列腺体积(35±24)ml,平均最大尿流率(11±6)ml/s.33.8%(74/219)的患者尿动力学检查出现DO.与BPH组(104例)比较,BPH合并OAB组(115组)年龄更大、IPSS评分更高、前列腺体积更大、初感容量及强烈尿感容量更小、梗阻指数及逼尿肌收缩力减弱比例更高(P<0.05).单纯BPH组、BPH合并DO组、BPH合并OAB无DO组及BPH合并OAB伴DO组分别为93例(42.5%)、11例(5.0%)、52例(23.7%)、63例(28.8%).BPH合并OAB伴DO与BPH合并DO两组比较,前者DO最大逼尿肌压更高、持续DO时间更长.结论 了解BPH合并OAB患者的尿动力学特点对于合理治疗和预测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临床前列腺评分对膀胱出口梗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提高传统方法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致膀胱出口梗阻 (BOO)的客观性。 方法 通过年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前列腺体积 (Vp)、最大单纯尿流率 (Qmaxz)和剩余尿指数(PVRr)等传统指标与尿动力学压力 流率分析结果之间及传统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以组特异性尿道阻力因子 (URA)作为应变量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拟出多元回归方程 ,计算临床前列腺评分(CPS)并检测其诊断BOO的客观性。 结果 年龄、IPSS、Vp、Qmaxz 和PVRr等传统诊断指标均与客观梗阻相关 ,但单一指标不适于客观诊断BOO ;多元回归方程为CPS =4 9.8- 3.3Qmaxz 0 .5IPSS 0 .2Vp 7.5PVRr,CPS与客观梗阻的相关系数为 0 .6 2 9,明显高于单一传统诊断指标。CPS≥ 35时 ,诊断梗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3.7%和 85 .8% ;CPS <2 5时 ,BOO可能性仅为 8.6 %。 结论 综合多个传统诊断指标的CPS对BOO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BPH梗阻致膀胱功能改变的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梗阻致膀胱功能改变的临床意义,对59例BPH病人进行全面尿动力学检查。结果:(1)最大逼尿肌等容收缩压(Piso)与逼尿肌收缩速度呈正相关(r=0.7167,P<0001)。(2)Piso随膀胱充盈量增加而显著下降(P<0001)。(3)Piso与BPH梗阻程度呈正相关性(r=0.6781,P<0001)。(4)当剩余尿量≥100ml,逼尿肌储能显著下降(P<0001)。(5)不稳定膀胱组的Piso显著高于稳定膀胱组。结果认为:不稳定膀胱是引起BPH病人临床症状的主要因素之一,膀胱等容收缩试验应用于BPH病人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术前逼尿肌功能及术后恢复情况 ,指导术后药物治疗。 方法 对存在逼尿肌功能障碍的 114例BPH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详细的尿动力学检查并分析结果。 结果 术前存在逼尿肌功能障碍者术后多数逼尿肌功能逐渐恢复 ,最大尿流率 (10 .2±2 .8)ml/s ,较手术前的 (5 .5± 2 .1)ml/s明显提高 (P <0 .0 5 )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明显降低(术后 18.1± 3.2 ,术前 2 7.1± 4 .9,P <0 .0 5 )。针对术后功能障碍类型进行药物治疗 ,临床症状逐渐改善。 结论 详细的尿动力学检测可明确患者逼尿肌功能障碍的类型 ,对合理选择病例、指导术后治疗、提高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增生症的逼尿肌功能观察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48  
对85例前列腺增生病人的逼尿肌功能进行了尿动力学观察,将前列腺梗阻性膀胱分为正常、反射亢进、低顺应和高顺应4种类型,并对其梗阻解除前后的逼尿肌功能变化进行了观察。尿动力学检查可判断逼尿肌功能状态及其损害程度,能准确掌握手术时机,强调在逼尿期尚未发生功能障碍之前,及时解除梗阻,最大限度地减少膀胱逼尿肌的去神经性损害。  相似文献   

16.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前后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围手术期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6例BPH患者手术前后尿动力学资料,判定治疗效果,分析术后并发症原因。患者年龄49~87岁,平均(65.4±7.3)岁。其中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者37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者263例,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者186例。结果486例患者术前均存在BOO,伴不稳定膀胱者306例(63.0%),低顺应性膀胱者80例(16.5%),不稳定膀胱伴低顺应性膀胱者76例(15.6%),逼尿肌收缩功能中重度受损者99例(20.4%)。术后3个月复查疗效不满意者79例,其中排尿困难61例,尿失禁18例。排尿困难61例中残余梗阻8例(13.1%),并发膀胱颈挛缩4例(6.6%),逼尿肌功能未恢复44例(72.1%,),假性排尿困难5例(8.2%);尿失禁18例中尿道外括约肌受损4例(22.2%),低顺应性膀胱和不稳定膀胱11例(61.1%),两者均有者1例(5.6%),残余梗阻2例(11.1%)。79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疗效满意75例。486例总疗效满意率99.2%。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在BPH的术前诊断和术后并发症的诊疗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女性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特征和尿动力学表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的尿动力学表现及其临床特征、形态学表现等的特点。方法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32例,病程2个月~10年。回顾分析其主要临床表现;应用膀胱尿道镜作形态学检查;尿动力学测定压力流率等。结果32例患者均有尿频、尿急表现,22例(69%)合并排尿不尽和夜尿增多。膀胱尿道镜下均表现为膀胱三角区或膀胱颈部黄色有核的滤泡样或绒毛膜样改变,17例(53%)并膀胱后唇隆起。尿动力学检查表现为膀胱出口梗阻20例(62%),最大尿流率下降26例(81%),9例表现为膀胱逼尿肌不稳定。结论腺性膀胱炎临床特征主要是下尿路症状,膀胱尿道镜检查见膀胱三角或膀胱颈黄色有核滤泡样的特异性黏膜改变即可确诊而无需病理活检,尿动力学表现则呈多样化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研究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BPH)术前的诊治及术后预防膀胱痉挛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本院就诊的159例BPH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术前2d、术后2个月分别利用尿动力学测定仪对所有患者进行尿流动力学的测定.结果 治疗方法以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占的比例最大,为74.84%;其次是膀胱造瘘术,占15.09%,其余的所占比例均较小.治疗前患者的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OOI)、最大尿道压、Qmax、BC、PVR、Pdet-Qmax、VMCC、IPSS等8项尿流动力学参数在治疗后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效果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发生膀胱痉挛的患者有54例,占总患者例数的33.96%.在膀胱痉挛患者中,低顺应性膀胱患者的发生率为35.19%,不稳定膀胱患者的发生率为50.00%,远高于逼尿肌收缩异常组和正常组.结论 尿流动力学的检查是对BPH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客观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