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百症赋》出自明代高武所撰《针灸聚英》一书,为其中的一篇针灸歌赋,全文共一千零四个字,九个自然段落,包括头、五官、四肢、胸、腹等部位的九十三种病的症状及治法,选穴精炼,疗效甚佳。作者作为初学者有如下几点体会。体会之一:《百症赋》突出选用特定穴治病;体会之二:《百症赋》广泛应用三部配穴法;体会之三:《百症赋》取穴少而精。体会之四:《百症赋》全面体现了以经络理论为主体的辨证施治;体会之五是:《百症赋》字里行间显示出了重视医德。《百症赋》还有许许多多值得细细体会之处,待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2.
《百症赋》辨证精良,取穴精简,是一篇相对全面、系统介绍针灸治病取穴经验的歌赋。,作者从黎民百疾,应针取效;微针之妙,责少而精;辨证选穴,取配有道;究其病源,攻其穴道四个方面总结和概括了《百症赋》的针灸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3.
《百症赋》用穴举隅230038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系白良川《百症赋》首见于明高武的《针灸聚英》中,由于其治疗效捷,用穴精练,无论作为主穴配穴,都表现出良好的治疗作用。正如该书按语中所说:“百症者,宜其曲尽百般病证针刺也、”故流传广泛,临床应用,每每桴鼓相...  相似文献   

4.
《百症赋》的处方配穴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灸歌赋,是古代针灸学家宝贵临床经验的积累。在经络学说的指导下,辨证施治,取穴少而精,针对性强,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研究,深入探讨。现就针灸歌赋中影响较大,具有代表性,列症、处方均较多的《百症赋》,探析其处方配穴原则于下。《百症赋》出自明代针灸学家高武的《针灸聚英》,为高氏汇集的前代针灸文献之一,原作者姓名不详。这篇赋中,共列症91种,接近百症,故以“百症”为篇名。其中:处方一穴的18症,处方二穴的73症。其处方配穴原则,归纳起来,有以下11种,现分  相似文献   

5.
张莉 《上海针灸杂志》1995,14(6):272-273
现存的古代针灸治疗歌赋中不但保存了针灸的学术理论,而且蕴藏古代医家丰富的临床经验,探求古代针灸治疗歌赋中的病症治疗取穴方法及特点,对当今指导针灸临床治疗及其理论研究非常必要。古代针灸治疗歌赋本文所及针灸治疗歌赋,是收集了清代和中华民国以前的关于针灸治疗方面的歌赋,包括现存最早的《标幽赋》、《通玄指要赋》,教科书中较常见的《百症赋》、《肘后歌》、《金针赋》、《十二穴主治杂病歌》等,另外还有刊载于针灸书籍中的治疗歌赋,总计有29首之多。取穴方法及特点1.辨证取穴辨证取穴是以经络学说、脏腑学说和病机学说为基础的取…  相似文献   

6.
王君 《河南中医》2001,21(4):60-61
因歌赋具有文字简练、便于记诵的特点 ,所以历代针灸医家常将针灸理论及临床经验以歌赋的形式总结出来 ,以便记忆和掌握。较著名的有《金针赋》、《百症赋》、《标幽赋》、《席弘赋》、《玉龙赋》、《通玄指要赋》、《灵光赋》、《拦江赋》、《玉龙歌》、《胜玉歌》、《杂病穴法歌》等。笔者以为这些歌赋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实为作者经验之总结 ,不少方法用之临床仍收卓效 ,应认真加以总结和应用。1 刺承浆风府治落枕项强《玉龙歌》载 :“头项强痛难回顾 ,牙痛并作一般看 ,先向承浆明补泻 ,后针风府即时安。”介绍了一种先刺承浆 ,后针风…  相似文献   

7.
黄芳  曹铁军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1):955-955
《百症赋》最初刊于明代针灸学家高武所编著的《针灸聚英》中 ,名为百症赋 ,乃因其内容丰富 ,包含了百病的治疗法则和配穴规律 ,若读者能善为应用 ,则百病的处方问题 ,可迎刃而解。正如其结语中所云 :“先究其病源 ,后攻其穴道 ,随手见功 ,应针取效 ,方知玄理之玄 ,始达妙中之妙 ,此篇不尽 ,略举其要。”可见 ,《百症赋》在针灸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结合近几年临床感受及历代文献所载 ,对此文中“建里、内关 ,扫尽胸中之苦闷”作一阐述。1 胸中苦闷的病因病机胸中苦闷 ,即胸膈间气塞满闷 ,也就是属中医痞满病的特征 ,主要由饮食…  相似文献   

8.
高俊雄  韩颖 《中国针灸》1996,16(6):45-46
浅谈针灸处方配穴的辨证思维高俊雄,韩颖(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北京100015,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主题词处方.非药物;针刺疗法;配穴昔高武所撰《针灸聚英》中《百症赋》首句曰:"百症俞穴,再三用心",其意十分明了:用心者,考虑思维也。面对错综复杂的...  相似文献   

9.
正《百症赋》是我国古代针灸歌赋中比较著名的一首,首见于明代医家高武所著的《针灸聚英》中。该赋以症状论治为主,言简意赅,辨证精准,取穴精简,是一篇较为全面、系统介绍针灸治病取穴经验的歌赋。全篇共论述了96个病症的主治穴位,其中有关妇科的病症共7个,共记载了93个处方,157个穴位。其有关妇科疾病的配穴处方临床运用疗效甚佳,笔者试对其与妇科病症相关的取穴配方特点加以浅析。1"妇人经事改常,自有地机、血海"  相似文献   

10.
《百症赋》出自明代高武所撰《针灸聚英》一书,为其中的一篇针灸歌赋,我作为初学者感到对它的学习受益不小,并结合临床实践验证了赋内一系列的证治,对一部份内容提出了补充,其中也有些在实践中不显效,略陈管见,希望得到各位老师和同道的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11.
选穴是针灸处方的主要内容。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对腧穴的选择,明.高武《针灸聚英.百症赋》曰:"百症腧穴,再三用心。"《席弘赋》云:"凡欲行针须审穴。"就是强调临症选穴的重要性。通常选穴方法包括有:局部选穴、邻近选穴、远端选穴、辨证选穴、随症选穴等。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临床研究不断地深入,针灸选穴的内容也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12.
《四川中医》2021,39(2):18-20
《百症赋》是古代针灸名赋,本文就其脾胃病相关条文进行逐条分析探讨。其取穴精简,倡用特定穴、奇经八脉,谨守病机,遵循《内经》之道,整体论治,重脾胃而顾它脏,通补兼施,在祛湿与理气治法上颇有特色,为后世医家针灸治疗脾胃病树立典范。  相似文献   

13.
对穴选配规律探讨230038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系吴成长对穴是配对运用,具有刚柔相济、动静相随、升降协调作用的两个腧穴,临床上如果配伍运用得当,则效力专宏,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其选配规律集中地反映了针灸歌赋中,如《百症赋》举96证,其用穴156个,其中对穴...  相似文献   

14.
明·高武《针灸聚英》载《百症赋》云:“胸胁支满何疗?章门、不容细寻。”(《针灸聚英》,上海科技出版社,1961年。)说的是胸胁支满一症,可取章门、不容二穴治疗,胸胁支满,即胸胁满闷不舒,大多由于肝胆、脾胃疾病所引起。分布在胸胁部位的经脉主要有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阳胆经。章  相似文献   

15.
<百症赋>首载于明·高武之<针灸聚英>,杨继洲引入<针灸大成>.赋中阐述了针灸临床上常见之病症,从头面、五官、躯干、四肢全身,自上而下顺序编写,共96症的针灸治疗,列93方,用穴156个.其中对穴的处方共76条,堪称针灸临床对穴运用的典范,其用穴精炼,效专力宏,笔者在临床运用屡验屡效.现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16.
《百症赋》首见于明代,为古代著名的针灸歌赋。全书论述病症种类丰富,取穴精简,广为传诵。其中涉及12条脾胃病相关条文,涵盖10种相关疾病,效果优良。本文主要探讨了《百症赋》脾胃病取穴配伍规律及治疗思想两方面内容。取穴上全赋均采用单穴或对穴,大量选用五输穴、背俞穴、募穴等特定穴,占脾胃病取穴总数的76. 2%。赋中对躯干部交会穴的运用较有特色,一穴通两经,扩大了治疗范围,提高疗效。歌赋中灵活运用标本理论,将穴位的远端及近端治疗作用进行了有机结合。治疗上以病机为纲,《内经》为法,调治以健脾和胃为本,同时根据不同脾胃病的特定病机,顾护联系四脏;治法上通补兼施,以通为主,重视祛湿与理气。为后世医家树立了典范,对当代针灸治疗脾胃病有较大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整理《标幽赋》中关于针灸理论的相关论述,主要从针刺取穴特点、针刺补泻方法、针刺禁忌三个方面总结其在针灸临床中的具体指导作用,探讨《标幽赋》针灸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研究发现《标幽赋》擅长特定穴的应用,重视时间针法,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善用上下、前后、左右等多种配穴方法和单式、复式补泻手法,为针灸临床治疗过程中选用何时何穴、运用何种针刺手法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提高了临床疗效。此外,《标幽赋》中还论述了患者不适合针灸治疗的状况及时间,并明确指出了禁针禁灸穴,强调医者提高自身诊疗技术的重要性,避免失治误治,为针灸临床有效规避风险提供了详实的理论依据。《标幽赋》针灸理论言简意赅、贴近临床、规避风险、提高疗效,对于针灸临床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针灸临床中,一些经穴由于性能相近,作用相似,经常同时配伍应用,这些两个经常配伍在一起的穴位称为“对穴”。“对穴”应用的起源较早,许多针灸古典医籍中都有记载。《百证赋》就是一个范例。《百证赋》初刊于明·嘉靖年间针灸学家高武所编著的《针灸聚英》,其内容包括百种病症的治疗法则和配穴规律。大部分是“对穴”配伍治疗疾病。这是因为腧穴的配伍能够相互协同,同时发挥各穴的治疗作用。临床上可根据腧穴的性能,疾病的归属,选用不同的配穴方  相似文献   

19.
腧穴配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腧穴的配合应用,以加强腧穴之间的协同作用,相辅相成,提高疗效。《席弘赋》载:“凡欲行针须审穴”,《百症赋》载:“百症俞穴,再三用心”。从针灸古籍的记载中发现,腧穴配穴原则与治疗处方很多都是从协同效应的角度出发。协同效应的研究一直是腧穴配伍的重点,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和科研。影响协同效应的因素也很多,如针刺的方式、强度、时间等。其中时间因素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浅谈几组穴位配伍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晓靖 《中医杂志》2004,45(4):264-265
穴位配伍在针灸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配穴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欲要配伍恰当,首先应熟悉了解腧穴作用,<席弘赋>云"凡欲行针须审穴",<百症赋>有"百症俞穴,再三用心",均强调了解腧穴的作用及配伍的重要性.笔者的老师郭守云老中医,在针灸临床治疗中,非常注重穴位的配伍.她对腧穴的属性通透了解,以及配伍后所产生的作用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她选穴少而精,配伍后针对疾病作用强,广泛为同仁所认可.笔者有幸跟随10余年,并通过20余年自己的针灸临床,对几组穴位配伍(对穴)有了一定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