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可溶性补体受体Ⅰ型(sCR1)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组织补体表达的影响及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Allen重物打击法制成SD大鼠脊髓急性损伤模型,采用斜板实验评定sCR1组与生理盐水(NS)组大鼠下肢运动神经功能,观察两组在伤后12 h,1,3,7,14 d时间点损伤组织C3c,C9及CD59阳性表达的部位及时程,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sCR1组在伤后3,7,14 d时间点大鼠下肢运动功能明显优于NS组(分别为P<0.05,P<0.05,P<0.01);sCR1组在伤后各个时间点C3c,C9阳性表达均明显轻于NS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sCR1组在伤后12 h,1,3 d时间点CD59的表达明显轻于NS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伤后7 d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伤后14 d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重组可溶性补体受体Ⅰ型可显著减轻急性脊髓损伤组织中补体的表达,可通过抑制补体系统激活机制减轻继发性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2.
李良满  朱悦  范广宇 《医学争鸣》2005,26(8):697-699
目的: 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组织C9,CD59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Allen重物打击法制成SD大鼠脊髓急性损伤模型,观察MP组与生理盐水(NS)组在伤后12 h和1,3,5,7 d时间点损伤组织C9,CD59阳性反应物的表达部位及时程,并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MP组在伤后各个时间点C9阳性表达均明显轻于NS组(P <0.05);MP组在伤后12 h和1,3 d时间点CD59的表达明显轻于NS组 (P <0.05),伤后5,7 d时间点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MP可抑制补体系统激活减轻继发性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3c、CD59在大鼠脊髓损伤组织的表达,并观察甲基强的松龙(MP)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Allen重物打击法制成SD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观察MP组与生理盐水(NS)组在伤后12 h,1,3,5,7 d时间点损伤组织C3c、CD59阳性反应物的表达部位及时程,并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MP组与NS组脊髓损伤组织中存在C3c、CD59的阳性表达.MP组在伤后各个时间点C3c阳性表达均明显轻于NS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MP组在伤后12 h(P<0.01)、1 d(P<0.05)、3 d(P<0.05)时间点CD59的表达明显轻于NS组,伤后5 d,7 d时间点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急性脊髓损伤组织中存在C3c、CD59的动态阳性表达,甲基强的松龙可通过抑制补体系统激活机制减轻继发性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组可溶性补体受体 I型 ( s CR1 )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 Allen重物打击法制成 SD大鼠脊髓急性损伤模型 ,观察 s CR1组与生理盐水 ( NS)组在伤后 1、3、7、1 4、2 1 d时间点损伤组织 C3c、C9、CD5 9阳性表达的部位及时程 ,采用斜板实验及 BBB评分法评定大鼠下肢神经功能。结果 :s CR1组在伤后各个时间点C3c、C9阳性表达均明显轻于 NS组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s CR1组在伤后 1、3d时间点 CD5 9的表达明显轻于 NS组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伤后 7d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伤后 1 4、2 1 d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s CR1组在伤后 7、1 4、2 1 d时间点大鼠下肢神经功能明显优于 NS组 ;结论 :重组可溶性补体受体 I型可通过抑制补体系统激活机制对急性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功能发挥显著性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组可溶性补体受体Ⅰ型(sCR1)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重物打击法制成SD大鼠脊髓急性损伤模型,观察sCR1组与生理盐水(NS)组在伤后1、3、7、14、21d时间点损伤组织C3c、C9、CD59阳性表达的部位及时程,采用斜板实验及BBB评分法评定大鼠下肢神经功能。结果:sCR1组在伤后各个时间点C3c、C9阳性表达均明显轻于NS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sCR1组在伤后1、3d时间点CD59的表达明显轻于NS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伤后7d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伤后14、21d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sCR1组在伤后7、14、21d时间点大鼠下肢神经功能明显优于NS组;结论:重组可溶性补体受体Ⅰ型可通过抑制补体系统激活机制对急性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功能发挥显著性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草麻黄补体抑制成分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补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多步沉淀及薄层层析方法进行草麻黄补体抑制成分的提纯并进行活性鉴定。参照改良的A llen’s重物打击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设伤后12h、1d、3d、7d、14d 5个时间点,应用CH 50法测定血清总补体溶血活性;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脊髓损伤组织中补体C 3、C 9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从伤后12h至14d,实验组CH 50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伤后各个时间点,实验组脊髓损伤组织中C 3及C 9表达弱于对照组。结论:草麻黄补体抑制成分能够显著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补体系统的激活,对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功能可能发挥重要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鼠羊水栓塞后肺病理变化及补体的作用。方法 精选雌性Wistar大鼠30只于妊娠20天制作羊水栓塞模型。根据注入液体性质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羊水组(10只)、胎粪液组(10只)。对照组除注入生理盐水外,皆同其余组。实验后取大鼠左肺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右肺行MPO检查,免疫比浊法测各组前后的补体C3、C4水平。结果 (1)实验组肺组织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包括白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MPO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2)生理盐水组注入前后补体C3、C4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鼠羊水组和胎粪液组注入前后补体C3、C4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补体系统在羊水栓塞中被大量激活、消耗,其活化裂解产生的片段引起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及一系列病理变化,由此引起肺损伤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鼠羊水栓塞肺病理变化及补体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鼠羊水栓塞后肺病理变化及补体的作用。方法精选雄性Wistar大鼠30只于妊娠20d制作羊水栓塞模型。根据注入液体性质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羊水组(10只)、胎粪液组(10只)。对照组除注入生理盐水外,皆同其余组。实验后取大鼠左肺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右肺行MPO检查。免疫比浊法测各组前后的补体C3、C4水平。结果实验组肺组织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包括白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MPO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显著。生理盐水组注入前后补体C3、C4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鼠原羊水组和胎粪液组注入前后补体C3、C4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1)。结论补体系统在羊水栓塞中被大量激活、消耗,其活化裂解产生的片段引起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及一系列病理变化,由此引起肺损伤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冲击伤后应用低剂量FK506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45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根据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冲击伤模型。暴露脊髓T10节段,以重量为10g的铁锤从4cm高处自由落下,造成T10段脊髓冲击伤。假手术组5只、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只。实验组在脊髓损伤后5min一次性经尾静脉注射FK506(0.3mg/kg),其余两组以相同方法给予0.9%的生理盐水。于伤后不同时间点取材,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标记技术检测神经细胞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NOSmRNA和蛋白的表达,同时采用BBB评分法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价。结果实验组病理学观察和行为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神经细胞凋亡在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i—NOS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于伤后7d迭高峰,两者表达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FK506能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iNOS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减轻继发性损害从而改善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陈德纯  任先军  唐勇  蒋涛 《重庆医学》2007,36(9):843-845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酶ABC(ChABC)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元修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ChABC治疗组,采用Allen法打击大鼠胸10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在伤后即刻和随后每天1次连续1周蛛网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和ChABC。在伤后第1天,第1、2、4周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组织切片中NF200的变化,尼氏染色观测各组脊髓切片中尼氏体和神经元的改变,BBB评分检测损伤的后肢运动恢复情况。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1d和1周给药组NF200着色面积、Nissl染色阳性细胞和BBB评分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2、4周,治疗组要显著优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ChABC能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修复,提高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丙戊酸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DNF及NT-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戊酸(VPA)对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素3(NT-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损伤组(SCI组)和丙戊酸保护组(VPA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VPA组术后即刻及其后每12 h皮下注射VPA 300 mg/kg;C组和SCI组在相应时间点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于伤后24、48、72 h和1周取材。利用BBB评分标准进行不同时段的行为学评分。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脊髓损伤后BDNF及NT-3表达的变化。结果 BBB评分显示,C组运动功能未受影响,VPA组的BBB评分均高于SCI组,在伤后48、72 h和1周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SCI组和VPA组的BDNF及NT-3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增加(P〈0.05),但VPA组各时间点的BDNF及NT-3表达均明显高于SCI组(P〈0.05)。结论 VPA可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促进BDNF及NT-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脊髓机械性损伤后损伤处脊髓血小板衍化生长因-7-(PDGF)在星型胶质细胞中的表达量,以探讨脊髓损伤过程中PDGF的作用。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脊髓损伤组和糖尿病脊髓损伤组并制作相关模型,观察脊髓损伤24h和7d后大鼠运动功能的改变、损伤脊髓的病理变化及PDGF在星型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采用UTHSCSA Image Tools 3.0图像分析处理系统进行分析,统计各张切片单位面积(mm^2)内PDGF阳性细胞的数量和光密度:BIO-RAD软件Quantityone测定并用相对灰度值表示PDGF蛋白的表达量: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脊髓损伤24h后,两组大鼠均出现严重运动功能障碍,BBB功能评分分别为(0.7±0.4)、(0.7±0.5)分:损伤7d后,脊髓损伤组大鼠恢复为(6.7±1.2)分,而糖尿病脊髓损伤组仅恢复为(3.9±0.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假手术对照组大鼠运动自如,术后24h和7d评分均为(21.0±0.0)分,与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24h脊髓损伤组和糖尿病脊髓损伤组脊髓损伤部位白质中可见肿胀的轴突和大量空泡。灰质中存在极少量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7d后损伤范围确定,损伤段变细,脊髓内有空洞形成,其中糖尿病脊髓损伤组的空洞大于脊髓损伤组,并且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PDGF阳性表达部位为星形胶质细胞,术后24h、7d假手术对照组PDGF表达少,没有太大的变化:24h后脊髓损伤组和糖尿病脊髓损伤组损伤部位的PDGF表达增多,且脊髓损伤组明显多于糖尿病脊髓损伤组(P〈0.01):7d后脊髓损伤组PDGF持续高表达,仍明显多于糖尿病脊髓损伤组(P〈0.01)。在Western blot检测中,假手术对照组在两个时段均仅有少量PDGF蛋白表达,24h后脊髓损伤组PDGF表达明显多于糖尿病脊髓损伤组(P〈0.01),损伤7d后脊髓损伤组PDGF持续高表达,仍明显高于糖尿病脊髓损伤组(P〈0.01)。结论糖尿病脊髓损伤大鼠脊髓损伤后BBB评分明显低于脊髓损伤组大鼠,PDGF表达量亦明显减少,可能与高血糖状态加重脊髓的损伤以及抑制其损伤后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Nogo/NgR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基因表达变化,探讨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阻断剂组、电针+阻断剂组、假手术组,用改良Allen’s撞击法制备T10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治疗后1、7、14 d对各组大鼠进行BBB功能评分;在7、14 d于损伤处提取脊髓组织,以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Nogo-A、NgR、LINGO-1蛋白的表达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Nogo-A、NgR、LINGO-1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脊髓损伤后,造模大鼠1 d后BBB评分均为0分;治疗7、14 d后,各治疗组BBB评分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且电针+阻断剂组优于电针组、阻断剂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同时间点模型组各基因表达均明显提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基因表达明显下降(P0.05);电针+阻断剂阻组与电针组比较,同时间点LINGO-1基因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Nogo/NgR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后神经的再生与修复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电针通过抑制Nogo/NgR信号通路而对脊髓损伤大鼠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川芎嗪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caspase-3和N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损伤段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神经丝蛋白(NF)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8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川芎嗪组.采用改良ALLEN氏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采用改良Rivlin斜板实验和BBB评分对大鼠脊髓功能进行行为学评分.在建模后1h,3h,6h,1d,3d,7d,14d和21d获取损伤段脊髓标本,HE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aspase-3和NF-L,NF-H,NF-M表达,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随着时间推移,术后斜板临界度数和BBB评分均逐渐升高,且术后7,14和21d,川芎嗪组斜板临界度数和BBB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3,7和14d,川芎嗪组caspase-3表达值较生理盐水组低(p<0.05),NF表达值较生理盐水组高(P<0.05).改良Rivlin斜板临界角度与NF的表达正相关:BBB评分值与NF的表达正相关,与caspase-3的表达负相关;Caspase-3的表达与NF的表达负相关.结论:川芎嗪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损伤段脊髓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川芎嗪增加NF表达,抑制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胰岛素对急性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及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胰岛素对脊髓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损伤对照组和胰岛素治疗组,建立SCI模型;术后8 h、1d、3 d、7 d、14 d处死动物取材,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脊髓细胞凋亡及iNOS、COX-2表达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各时相胰岛素治疗组TUNEL阳性细胞的数目明显少于损伤对照组;胰岛素治疗组iNOS、COX-2的表达率明显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 初步研究表明胰岛素对急性脊髓损伤有保护作用,抑制炎症因子iNOS、COX-2的表达是其可能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骨髓单个细胞移植脊髓半横断大鼠脊髓损伤区域后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表达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胫骨及股骨提取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建立大鼠脊髓右半横断模型,造模后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于模型建立成功后7d,14d,21d,28d手术的大鼠进行BBB评分从而评估损伤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利用RT-PCR观察MBP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假手术组BBB评分均明显高于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模型组(P<0.05);术后随时间延长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模型组BBB评分逐渐增加,14、21、28d时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BBB评分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PT-PCR测试各时间点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和模型组大鼠脊髓中MBP mRNA的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且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骨髓单个细胞移植可提高脊髓组织中MBP的表达,有助于大鼠半横断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成年斑马鱼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因子和再生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变化。 方法 56条斑马鱼随机分为脊髓损伤组(spinal cord injury group, SCI组,n=28)和假手术组(sham-operated group, Sham组, n=28),分别在SCI后的12 h、3 d、11 d和25 d进行组织取材(每个时间点n=7),脊髓组织的取材以损伤位点为中心,分为脊髓上段、中段(包含SCI位点)和下段,每段各2 mm。采用RT-qPCR法检测斑马鱼脊髓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和再生相关分子(thymosin β4, TBETA4和annexin A2a, ANXA2A)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 相比于Sham组,损伤位点所在的脊髓中段在SCI后3 d,细胞因子TNF-α和IL-10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93.5%和90%,再生相关分子TBETA4ANXA2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分别升高了2.39倍和1.87倍;而在SCI后12 h和11 d/25 d,以上分子在脊髓中段的表达均无显著差异。提示SCI后3 d可能是损伤局部微环境改变的活跃期,因此,进一步检测和比较SCI后3 d的脊髓各段各基因的表达情况。相比于Sham组,细胞因子TNF-α和IL-10的表达水平仅在中段降低,上段及下段无显著差异;再生相关分子TBETA4的表达水平在上段升高了1.90倍,在下段升高了3.69倍;ANXA2A的表达水平在上段升高了3.45倍,在下段升高了2.63倍。 结论 斑马鱼SCI后3 d是损伤位点处细胞因子和再生相关分子发生显著变化的时间节点,在该时间点,细胞因子(TNF-α、IL-10)表达下调,其信号局限于损伤位点处,再生相关分子(ANXA2ATBETA4)在脊髓的上段、中段和下段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T3节段全横断后损伤节段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脊髓T3完全横断损伤1d组、2d组、7d组、14d组、21d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BBB运动功能评分后取损伤节段脊髓,透射电镜观察脊髓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脊髓损伤(SCI)各组大鼠的BBB评分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 <0.01);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SCI各组大鼠的BBB评分逐渐升高(P <0.01)。电镜下观察,大鼠脊髓神经元在损伤后2d病理变化最为严重,表现为神经元明显肿胀,线粒体等细胞器严重受损,核固缩,染色质凝集;损伤后7d时,脊髓神经元的病理变化有所减轻;损伤后21d,脊髓神经元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甚至接近正常。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2d脊髓神经元的病理变化最为严重,后逐渐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