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加用谷维素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后24h加用辛伐他汀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治疗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以及hs-CRP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TC、TG、LDL-C以及hs-CRP也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再发、脑卒中再发以及再次住院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下降,ALT/AST增高、头晕以及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辛伐他汀药物能够明显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和炎症相关因子,进而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及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的预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无溶栓禁忌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应用国产尿激酶150万U加生理盐水100ml,〈30min静脉滴完,溶栓后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结果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率为68.0%;再通率与发病距溶栓的时间有关,发病距溶栓〈6h再通率达75.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疗效确切,仍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及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差别及安全性的对比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3年12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2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口服,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40 mg/d口服。两组治疗8周后,观察LDL-C和高敏C-反应蛋白,并随访1年观察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定期复查肌酶、肝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DL-C(2.06±0.28)mmol/L、高敏C-反应蛋白(3.59±0.60)mg/L,对照组LDL-C(2.89±0.29)mmol/L、高敏C-反应蛋白(4.51±0.63)mg/L,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定期复查肝功能、肌酶,各有两例肝酶轻度升高,不影响治疗,两组无一例肌病发生。结论突发心肌梗死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及辛伐他汀口服均可显著降低LDL-C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且安全性高,但相比较而言,阿托伐他汀的降脂及抗炎症作用更为明显,临床效果更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血脂水平和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4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用药组20例,常规用药加用辛伐他汀(即联用组)组20例,并附正常人组20例。并测定治疗前后的血脂(TC,TG,LDL—C,HDL—C)水平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AMI患者早期血浆患者CRP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4周后两组CR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显著,治疗组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用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C,TG,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结论:常规用药加用辛伐他汀能显著降低AMI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AMI患者早期血浆中CRP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随访过程中,观察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CRP、FG均显著降低(P〈0.01);同时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辛伐他汀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降低冠心病的病死率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猝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辛伐他汀,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计80例,将患者分为研究组1与研究组2,每组均为40例.在对血糖与血压进行有效控制地基础上采用甘露醇降低患者的颅压.研究组1应用安慰剂的治疗,研究组2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对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采用安慰剂进行治疗的研究组1患者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5%,而采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的研究组2患者其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则达到了92.5%,两组间的差异十分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辛伐他汀有着十分令人满意的临床应用效果,有着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应对其进行临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7.
辛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3天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的影响。方法将9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0mg/d(48例)辛伐他汀治疗组和40mg/d(44例)辛伐他汀治疗组。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测定oxLDL。结果两组患者于辛伐他汀治疗后其oxLDL均低于治疗前水平(P值分别<0.05和<0.01),40mg/d辛伐他汀组较20mg/d辛伐他汀组有继续降低oxLDL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短期应用辛伐他汀即可降低oxLDL水平,显示出抗氧化应激的调脂外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活动量减少和饮食习惯的不合理,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有明显的年轻化倾向。现有降脂药物繁多,优选疗效显著而不良反应小的降脂药物,对有效治疗高脂血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临床应用辛伐他汀治疗  相似文献   

9.
吕豪  刘建春  王京 《现代预防医学》2014,(17):3259-3261
目的探讨术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实验研究,将2010年9月-2012年9月到我院治疗的80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PCI术前服用20 mg的辛伐他汀,实验组PCI术前服用40 mg的辛伐他汀。结果治疗后实验组hs-CRP和IL-1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O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NO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CD40L、a PLA2、CK-MB、TNT-HSS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服用40 mg的辛伐他汀可有效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炎症因子水平,保护冠状动脉内皮,效果好于20 mg的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在发病后给予辛伐他汀20 mg,1次/d,持续6个月,对照组未用辛伐他汀,其他常规治疗相同.结果 治疗组心源性死亡、再次梗死、梗死后心绞痛等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结论 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积极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8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以上患者溶栓治疗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早期溶栓(发病到溶栓治疗时间小于4 h)治疗,对照组实施非早期(从发病到溶栓治疗时间在4~12 h内)溶栓治疗.结果 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溶栓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和心力衰竭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蔡静月 《现代医院》2007,7(7):27-28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干预治疗及脑梗死体积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辛伐他汀20mg/d口服,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治疗,15d为一疗程。一疗程后比较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及脑梗死体积。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3.3%和43.3%(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88.8%和66.7%(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5)。结论辛伐他汀有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缩小脑梗死体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索以发病急骤、病死率高而著称,似乎来如疾风,毫无预警。其实,预防心梗并非防无可防、防不胜防,我们可以做的事有很多。有人将人体的心血管系统比喻成管道,心脏是总水泵;  相似文献   

14.
乔敏 《工企医刊》2008,21(5):10-10
浅谈尿激酶及拜阿斯匹林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将本科室28名急性心梗患者与尿激酶及拜阿斯匹林溶栓治疗,总结溶栓治疗期间的护理成果与经验。结果:通过全科护士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本组28例患者其中有19名患者最终获得冠脉再通,结果显示急性心梗患者早期通过静脉溶栓治疗,取得效果明显,及时正确的护理配合在抢救急性心梗患者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5.
沈杨 《中国医师杂志》2004,6(9):1267-1268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增高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病及预后密切相关。显示他汀类药物具有直接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等非调脂作用。作者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并对ACS患者入院后24h内口服辛伐他汀进行干预,测定干预前后血清hs-CRP水平变化,探讨辛伐他汀在ACS患者早期治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N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的变化,探讨其在AMI后的临床应用。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72例AMI患者,20例慢支性肺气肿患者,2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NT-proBNP水平,探讨预测AMI后左室重构(LVR)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AMI患者NT-proBNP平均水平846.1p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96.5pg/ml和慢支肺气肿106.9pg/ml(p<0.01)。而且NT-proBNP水平越高,患者发生左室重构的机会越大。结论测定血浆NT-proBNP是反映左室重构较敏感的指标,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具有死于心脏病的高度危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因胸痛就诊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采用免疫胶体金渗透方法定性检测对照组和患者发病3 h内和12 h后血浆的H-FABP,同时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进行比较。结果H-FABP对AMI发病3 h内的诊断阳性率为90.2%,与其他两项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发病12 h后阳性率为12.3%,明显低于另两项指标。结论H-FABP对于诊断早期AM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cTnI、CK-MB。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干预治疗及脑梗死体积的变化。方法 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辛伐他汀20mg/d口服,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治疗,15d为一疗程。一疗程后比较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及脑梗死体积。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3.3%和43.3%(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88.8%和66,7%(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5)。结论 辛伐他汀有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缩小脑梗死体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静脉溶栓是当今治疗急性心梗 (AMI)的重要手段。快速、有效的再灌注是降低急性心梗患者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我科自 2 0 0 0年 9月~ 2 0 0 1年 12月应用重组链激酶 (r- sk)对 4 2例 AMI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4 2例 AMI入选者均符合 AMI溶栓疗法参考方案标准。其中男 30例 ,女 12例。年龄 4 2~ 86岁。梗死部位 :前壁 5例、前间壁 4例、下壁 12例 ,前下壁 4例、前侧壁 6例、下后壁 9例、后壁 1例、侧壁 1例。既往有高血压 8例。糖尿病 5例 ,吸烟史 12例 ,高血脂 6例 ,来诊时合并…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管状动脉粥样斑块、出血、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所致管腔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引起局部心肌的缺血坏死。AMI为内科常见急症,发病急、变化快。常合并心衰、心律失常、休克和猝死。如果在发病早期得到及时处理,可控制梗死范围和并发症。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认识到,密切观察病情,积极的抢救、有效的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