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工室修复颞骨内面神经缺损后神经再支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通过测试再生神经及肌肉的功能,探讨人工室修复颞骨内面神经缺损后神经再支配情况。方法 选用48只成年大耳白兔,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横断左侧颞骨内面神经,神经近远端分别用几丁质管和硅胶管桥接,术后1月、3月和5月进行面部行为学观察以及电生理检查。结果 两种人工室5月组比3月组睑裂缩小、上唇自发运动有力、叩鼻后长须更明显偏向外侧、电极刺激神经后面肌收缩剧烈。术后3月,几丁质组(Ch)和硅胶组(Si)与正常(N)比较,两组神经诱发电位的潜伏期(IP)较长、动作电位波幅(AMP)较低,神经-肌肉传导速度(NMCV)较慢,有显著性差异(F=72.93-95.16,P&;lt;0.01)。术后5月,差距减小,但仍有显著性差异(F=4.144-5.773,P&;lt;0.05)。神经电生理显示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潜伏期逐渐缩短,动作电位波幅逐渐增高,神经-肌肉传导速度逐渐增快,两种人工室之间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人工室修复颞骨内面神经肌肉功能恢复良好,肌肉重获神经再支配。  相似文献   

2.
人工室修复颞骨内面神经缺损后神经再支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试再生神经及肌肉的功能,探讨人工室修复颞骨内面神经缺损后神经再支配情况。方法选用48只成年大耳白兔,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横断左侧颞骨内面神经,神经近远端分别用几丁质管和硅胶管桥接,术后1月、3月和5月进行面部行为学观察以及电生理检查。结果两种人工室5月组比3月组睑裂缩小、上唇自发运动有力、叩鼻后长须更明显偏向外侧、电极刺激神经后面肌收缩剧烈。术后3月,几丁质组(Ch)和硅胶组(Si)与正常(N)比较,两组神经诱发电位的潜伏期(IP)较长、动作电位波幅(AMP)较低,神经-肌肉传导速度(NMCV)较慢,有显著性差异(F=72.93-95.16,P<0.01)。术后5月,差距减小,但仍有显著性差异(F=4.144-5.773,P<0.05)。神经电生理显示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潜伏期逐渐缩短,动作电位波幅逐渐增高,神经—肌肉传导速度逐渐增快,两种人工室之间无显著性差别。结论人工室修复颞骨内面神经缺损神经肌肉功能恢复良好,肌肉重获神经再支配。  相似文献   

3.
同种异体神经修复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修复面神经缺损的新的有效替代材料。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化学萃取同种异体胫神经移植组。10只)和对照组(自体新鲜胫神经移植组,10只)。大鼠一侧面神经下颌支缺损6mm的模型,以上述两种移植物桥接修复。术后5个月,HRP逆行示踪观察神经通路,以及用苏木精-伊红染色、Luxol Fast Blue染色和透射电镜等观察神经再生的组织学情况。结果:两组均在术侧面神经核发现被标记的神经元细胞,移植段内有大量的新生有髓神经纤维和新生血管等。两组结果相似。结论:化学萃取同种异体神经极有可能成为自体神经的替代材料,应用于面神经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神经再生室桥接断离面神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李坚  郭梦和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2):1748-1749
目的 探索面神经断离后临床治疗方法,探讨经自体筋膜神经再生室加神经生长因子(NGF)桥接神经的效果。方法 24只雄兔,按术式随机分组。A组:应用神经再生室+无细胞肌基膜管;B组:应用神经再生室内置无细胞肌基膜管和NGF;C组:自体神经原位修复为对照组;分别桥接8mm缺损,术后24周,应用神经电生理、HE染色、秀射电镜及图象分析仪检测神经再生效果。结果 B组再生神经与对照组相似(P&;gt;0.05),再生神经以有髓终结为主,髓鞘较厚;A组再生神经数量、髓鞘厚度等指标与B、C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lt;0.05)。结论 自体筋膜做成神经再生室内置无细胞肌基膜管内NGF可有效地引导神经再生并修复断离面神经,该方法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自体非神经组织材料移植修复面神经短距离缺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予鲁  高志强  王辉  刘稳  全仕明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6):138-140,i0006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非神经组织材料翻转静脉-骨骼肌移植替代自体神经移植修复面神经短距离缺损,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04/2005—01在北京协和医院动物实验室、耳鼻喉科电生理实验室和神经科病理实验室完成。选取雄性新西兰兔10只,随机分为翻转静脉-骨骼肌复合移植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5只/组。分别用自体内外面翻转的静脉内填充骨骼肌的复合移植体和自体神经移植修复右侧面神经上颊支10mm缺损。比较两种修复方法的效果,通过实验侧/正常侧最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振幅和潜伏期来观察再生神经的功能恢复,以组织形态观察和有髓轴突计数分析再生神经的组织形态恢复,根据两侧上唇、触须和鼻尖形态及活动的对称性从外观上判断面神经麻痹的出现及其恢复情况。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共10只兔进入结果分析,每组各5只。①两组再生神经的功能恢复和组织形态恢复:翻转静脉-骨骼肌复合移植组实验侧/正常侧最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比分别为103%,93%,80%,59%和50%;正常侧/实验侧潜伏期比分别为67%,75%,115%,62%和50%;有髓纤维恢复率分别为63%,68%,96%,39%和30%。自体神经移植组实验侧/正常侧最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比分别为99%,95%,78%,64%和53%;实验侧/正常便0潜伏期比分别为78%,100%,80%,75%和67%;有髓纤维恢复率分别为71%,62%,47%,53%和51%。经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再生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振幅比、潜伏期比)、有髓纤维恢复率基本相似(t=0.05,P=0.961;t=0.509,P=0.624;t=-0.22.P=0.832),表明两组再生神经有等同的功能和形态恢复程度。再生神经的功能恢复程度与再生有髓轴突数量的多少不完全一致,不能单纯以有髓轴突数的多少来评价神经再生的效果。再生有髓轴突数量多,形态与正常神经相似,并且形成多个较大、排列相对集中的神经束时,功能恢复往往较好。②面神经麻痹恢复和神经愈合情况:从外观上观察,两组动物的面神经麻痹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半数以上恢复明显,每组各有两只恢复正常。两组移植体均与神经缺损两断端愈合,恢复了神经的连续性。结论:翻转静脉-骨骼肌复合移植修复面神经短距离缺损可获得与自体神经移植相同的效果,是替代自体神经移植修复短距离神经缺损的理想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面神经病变的影像学方法的选择以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所有颞骨HRCT、颅底MR平扫及增强检查显示面神经异常的病例49例,分析各种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结果49例病人中,8例面神经炎(面神经内耳道远段和迷路段明显强化),14例面神经肿瘤,其中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12例,多段面神经受累4例,乳突段5例,膝段3例,面神经膝段胆脂瘤2例。外伤性面神经损伤10例(HRCT示面神经管狭窄、断裂),血管性压迫8例(MR显示迂曲的血管压迫面神经)。结论面神经炎的病人首选MR增强检查。反复持续面瘫病人需行HRCT和MR平扫、增强检查。外伤病变首选HRCT,面肌痉挛病人首选梯度回波T1WI。影像学检查能够清晰显示面神经的各种病变。  相似文献   

8.
钱月楼  胡延林  陈浩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3):3172-3173,T001
目的:探讨植入血管的变性骨骼肌桥接面神经缺损的新方法。方法:以加只日本大耳白兔左侧面神经上颊支缺损l0mm为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A、B两组,A组用血管植入的自体变性骨骼肌修复,B组作为对照用自体神经移植修复。结果:术后6个月电生理检测:A组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NAP)(920&;#177;436)μV,振幅积分(NAPA)(0.79&;#177;0.14)mV&;#183;ms,而B组NAP(1103&;#177;486)μV,NAPA(0.93&;#177;0.26)mV&;#183;ms,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gt;0.05);A组神经传导速度(NCV)(32.6&;#177;4.3)m/s,而B组NCV(42.5&;#177;5.7)m/s,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lt;0.01)。肌桥中段再生神经纤维图像分析:A组神经纤维总数(4042&;#177;719)条和神经纤维密度(15.2&;#177;1.9)%,B组相应指标分别是(4481&;#177;689)条和(16.4&;#177;2.1)%,两组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gt;0.05)。结论:血管植入自体变性骨骼肌可有效引导神经再生并修复面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9.
魏海刚  李蜀光  邱雅  张佩华  陈玉婷  陈蕾 《新医学》2010,41(5):307-309,F000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神经营养因子Neurturin和以甲壳素涂层的聚丙交脂-乙交脂共聚物(PGLA)神经导管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成年雄性新西兰兔24只,制作兔双侧面神经下颊支缺损模型。以右侧面神经为实验组,用甲壳素涂层后PGLA制成神经导管桥接缺损神经,并向神经导管的管腔注入神经营养因子Neurturin 30 μl;以左侧面神经为对照组,行翻转自体神经修复。术后观察实验动物双侧面部的运动情况,行双侧面神经电生理检查,分别于术后5、10、14周处死8只动物,观察神经再生室的解剖形态,取再生神经近、远段制作环氧树脂包埋半超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电镜观察再生神经的生长情况。结果:术后5周,实验组17%静止时有下唇口轮匝肌轻微运动,神经电位未引出,切断导管可见有明显的再生神经纤维沿导管内壁生长;对照组83%有轻微的口轮匝肌运动,移植段神经干表面水肿,有纤维样组织形成。术后10周,两组均可见明显口轮匝肌运动,神经断端间均有神经纤维连接,其中对照组纤维较韧,外有瘢痕组织包裹。术后14周,实验组可见再生的有髓神经纤维粗大,分布均匀,面肌联带运动较少,而对照组同期再生神经有髓纤维较多,但近段部分神经纤维髓鞘呈空泡样变性及脱髓鞘改变,远段再生神经束较少,且面肌联带运动较多。两组术后5、10周的面神经传导速度、再生神经有髓纤维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神经营养因子Neurturin及以甲壳素涂层的PGLA神经导管修复面神经缺损,再生神经质量优于自体神经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修复面神经缺损的新的有效替代材料。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化学萃取同种异体胫神经移植组,10只)和对照组(自体新鲜胫神经移植组,10只)。大鼠一侧面神经下颌支缺损6mm的模型,以上述两种移植物桥接修复。术后5个月,HRP逆行示踪观察神经通路,以及用苏木精-伊红染色、LuxolFastBlue染色和透射电镜等观察神经再生的组织学情况。结果:两组均在术侧面神经核发现被标记的神经元细胞,移植段内有大量的新生有髓神经纤维和新生血管等。两组结果相似。结论:化学萃取同种异体神经极有可能成为自体神经的替代材料,应用于面神经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穴位电针刺激对面神经再生过程中表情肌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面神经压榨伤后,电针刺激翳风、颧冢、地仓、颊车、四白、阳白、合谷穴,每天30min,2周为1疗程。经1、2、3疗程治疗后,在电生理学及病理形态学证实穴位电针刺激能促进面神经再生基础上,应用原位杂交及RT-PCR技术检测地刺组及对照组作表情肌组织中NGF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组动物的保情  相似文献   

12.
颞骨内面神经影像解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磁共振成像和多层螺旋CT是颞骨内面神经和面神经管检查的理想方法,探索颞骨内面神经的正常影像解剖及变异以及其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对面瘫定位、定性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避免耳科手术时意外损害面神经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综述颞骨内面神经影像解剖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颞骨外伤性骨折面瘫,保全和重建听骨链的面神经减压术对面瘫与听力恢复的效果。方法 对5例颞骨骨折引起面瘫,行保全和重建听骨链的面神经减压手术(颞下窝迷路外径路2例,乳突面隐窝径路3例)。结果 术后随访O.5~2.3年,面瘫恢复至H—BⅠ级2例,H—BⅡ级2例,H—BⅣ级1例。听力恢复:术前有听力下降的3例中,气、骨导差缩小至10dB2例,20dB1例。结论 颞骨外伤性骨折面瘫,行乳突面隐窝与颞下窝迷路外径路,进行高位面神经减压保全和重建听骨链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脑外伤颞骨骨折致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外伤颞骨骨折致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60例脑外伤颞骨骨折患者,按照骨折类型分为两组:纵行骨折组和横行骨折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颞下-迷路上隐窝进路膝状神经节减压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均明显优于手术前;纵行骨折组的临床疗效好于横行骨折组(P〈0.05)。结论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恰当的面神经减压术对脑外伤颞骨骨折所致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穴位电针刺激对面神经再生过程中表情肌及面神经组织神经营养因子 - 3(NT - 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面神经压榨伤后 ,电针刺激翳风、颧 、地仓、颊车、四白、阳白、合谷穴 ,每天 30min ,2周为 1疗程。经 1,2 ,3疗程治疗后 ,应用原位杂交及RT -PCR技术检测针刺组及对照组表情肌及面神经组织中 (NT - 3)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组动物的表情肌及面神经组织中 ,NT - 3mRNA表达高峰在神经损伤后第 6周 ;原位杂交和RT -PCR技术均显示伤后第 3,6 ,9周针刺组表情肌组织 ,第 6 ,9周神经组织NT - 3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1)。结论 穴位电针刺激促进面神经再生的机理可能与表情肌及面神经组织中的NT - 3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自体神经移植物、聚四氟乙烯平板(ePTFE)和胶原导管在修复兔面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兔面神经主干分离、切断并隔离5mm,神经断端分别用自体神经、ePTFE或胶原导管连接。术后第7天和1个月、3个月测定实验动物的神经传导速度。处死动物,取出移植物,计数标本断面有髓神经纤维数量。结果术后第7天,各组动物的标本中几乎均未观察到神经生长,在此后的3个月中,观察到自体神经和移植物中有轴突生长,且不同时间点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时间点的神经传导速度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ePTFE和胶原导管可以作为修复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的生物相容性材料。  相似文献   

17.
神经再生室桥接断离面神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目的探索面神经断离后临床治疗方法,探讨经自体筋膜神经再生室加神经生长因子(NGF)桥接神经的效果。方法24只雄兔,按术式随机分组。A组:应用神经再生室+无细胞肌基膜管;B组:应用神经再生室内置无细胞肌基膜管和NGF;C组:自体神经原位修复,为对照组;分别桥接8mm缺损,术后24周,应用神经电生理、HE染色、透射电镜及图象分析仪检测神经再生效果。结果B组再生神经与对照组相似(P>0.05),再生神经以有髓纤维为主,髓鞘较厚;A组再生神经数量、髓鞘厚度等指标与B、C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筋膜做成神经再生室内置无细胞肌基膜管及NGF可有效地引导神经再生并修复断离面神经,该方法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在面神经损伤后再生过程中面神经核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健康SD大鼠36只分别于茎乳孔处行左侧面神经切断术,而右侧于相应部位仅行面神经游离术;随机均分为术后3、7、14、21、28、35d6组。分别于相应时间点取出含面神经核团脑干部分,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大鼠两侧面神经核中CGRP表达的变化。结果:CGRP分布于正常SD大鼠面神经各亚核,损伤侧的面神经核中CGRP表达比对照侧增强(P〈0.05);图像分析CGRP灰度值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性面神经损伤导致CGRP在面神经核中的表达增加,提示CGRP在面神经再生修复过程中发挥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