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槐杞黄对IgA肾病大鼠蛋白尿及肾组织nephrin及podocin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槐杞黄对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大鼠蛋白尿及肾组织nephrin及podocin的影响,探讨槐杞黄对IgA肾病大鼠蛋白尿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槐杞黄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槐杞黄组建立1gA肾病模型,槐杞黄组给予槐杞黄颗粒治疗。应用定量尿沉渣计数法检测尿红细胞个数,考马斯亮蓝法检测24h尿蛋白定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小球IgA沉积强度,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小球nephrin及podocin蛋白的表达及分布,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肾皮质nephrinmRNA和podocinmRNA的表达。结果①槐杞黄组大鼠的尿红细胞计数、尿蛋白,较模型组显著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②槐杞黄组大鼠肾组织病变,较模型组减轻;③槐杞黄组大鼠肾小球nephrin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podocin表达量较模型组稍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槐杞黄组大鼠肾皮质nephrinmRNA及podocin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④槐杞黄组大鼠肾小球nephrin及podocin的不连续斑片状、团块状异常分布,较模型组改善。结论IgA肾病大鼠肾组织nephrin及podocin出现表达变化及分布异常,槐杞黄能降低IgAN大鼠尿蛋白,其作用可能与调节nephrin及podocin的表达及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大鼠2型糖尿病(T2DM)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治疗作用。方法高糖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T2DM并发NAFLD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治疗组,每组16只,并设立正常对照组20只。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125mg/(kg·d)灌胃治疗。于实验第16(治疗后8周)、20周(治疗后12周)末分批处死大鼠,检测肝功能、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和血脂水平,光镜下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学形态,分别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肝组织UCP-2蛋白和UCP-2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转氨酶、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及血脂水平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肝脏于第16周末出现不同程度脂肪变性,第20周末出现严重脂肪变性;肝组织UCP-2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组(P均〈0.01),UCP-2mRNA表达于第16周末[(1.789±0.301)VS(0.245±0.087),t=11.02,P〈0.011和20周末[(1.989±0.207)VS(0.262±0.058),t=17.93,P〈0.01]均高于正常组,以20周末更为明显。在16周末(治疗后8周)和20周末(治疗后12周),治疗组大鼠血清转氨酶、血糖及血脂水平均有改善,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升高(P〈0.01或P〈0.05),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减轻。治疗组肝组织UCP-2蛋白表达在16周末和20周末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1),UCP.2mRNA表达在16周末[(0.665±0.088)VS(1.789±0.301),t=7.81,P〈0.01]和20周末[(0.610±0.102)VS(1.989±0.207),t=9.98,P〈0.01]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甲双胍可降低T2DM并发NAFLD大鼠肝脏脂肪含量,调控肝脏UCP-2的适度表达,对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肾病综合征患者与正常人的血清肽谱,寻找差异表达的血清肽谱。方法将研究对象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为49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包括17例系膜增生患者、12例微小病变患者、10例膜性肾病患者和10例局灶硬化患者;对照组为10例健康志愿者。采用ClinProt磁珠浓缩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法分析两组研究对象血清肽谱的差异。结果系膜增生组VS对照组筛选出5个差异表达的多肽(15.28±7.61,P〈0.01)。微小病变组VS对照组筛选出7个差异表达的多肽(2.16±1.59,P〈0.01)。膜性肾病组vs对照组筛选出6个差异表达的多肽(35.48±13.71,P〈0.01)。局灶硬化组VS对照组筛选出5个差异表达的多肽(18.06±8.07,P〈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遗传算法对样本进行分类并建立诊断预测模型,对区分系膜增生组、微小病变组、膜性肾病组、局灶硬化组与对照组的交叉验证能力分别为96.18%、100%、98.53%、94.12%,而识别率均为100%。结论应用蛋白质组学建立了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清肽谱模型,为人们更好地了解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味补肝汤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中c-jun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方法以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模型。分别于治疗后4周、8周两个时间点处死大鼠,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坐骨神经中c-jun mRNA的表达,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SOD活力。结果治疗后4、8周模型组大鼠c-jun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加味补肝汤组c-jun mRNA表达明显低于同期模型组(P〈0.05);治疗后4、8周模型组大鼠SOD活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加味补肝汤组SOD活力明显高于同期模型组(P〈0.05)。结论加味补肝汤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单核巨噬细胞抗原(ED)-1在大鼠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中的表达,探讨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在FsG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12只雄性Wistar大鼠,实验组7只,一次性静脉注射氨基核苷嘌呤霉素9mg/100g体重,对照组5只,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一次,动态观察尿蛋白定量变化。第20周末宰杀,检测血浆白蛋白、血脂、肾功能。肾脏制备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两组大鼠肾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FN)和EDI阳性单核巨噬细胞的表达,计数ED1阳性细胞数,分析其与尿蛋白程度及F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FSGS模型组大鼠用药后尿蛋白定量显著增高,血总胆固醇显著增高。肾脏病理示部分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或全球性硬化,细胞外基质节段性增多。在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ED1阳性细胞较正常大鼠肾组织显著增多(P〈0.01)。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FN的表达较正常大鼠肾组织明显增多(P〈0.05)。ED1阳性细胞数与FN表达呈直线正相关(r=0.876,P〈0.01)。ED1阳性细胞数与尿蛋白程度呈直线正相关(r=0.651,P〈0.01)。结论肾间质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可以加重细胞外基质沉积,加重肾小球硬化,提示炎症反应在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的发生与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大鼠金属硫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链脲佐菌素(STZ)尾静脉注射诱导糖尿病肾病,分别在诱导2,4,8,16周杀鼠,取血及肾脏进行研究,生化方法检测血、尿各项生化指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肾脏MT-1蛋白表达,RT-PCR观察MT-1 mRNA及氧化、炎症、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 随着糖尿病病程进展.大鼠表现血糖、血肌酐、尿蛋白及肾重与体重比逐渐增高,病理学检查见糖尿病8周组大鼠肾脏肾小管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明显.16周组大鼠肾脏显示明显纤维化。免疫组化研究发现在正常组大鼠肾脏有少量MT-1表达,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MT-1表达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病程而逐渐增加。RT-PCR结果显示.16周糖尿病大鼠肾脏MT-1、TNF-α、MIP-1、COX2、TGF-β.PAI-1.Col-3等mRNA表达均出现明显上调(P〈0.05)。结论 MT-1在糖尿病大鼠肾脏表达增高是糖尿病肾病病变过程中的一种变化趋势,可能与细胞因子、抗氧化作用有关,推测是细胞的重要防御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2(Smurf2)在输尿管梗阻大鼠(UUO)肾间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Wistar大鼠UUO为模型,采用病理染色、RT-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结果(1)随着梗阻时间延长,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指数、纤维化指数逐渐加重,Smurf2 mRNA和蛋白、Smad2 mRNA和蛋白逐渐上调(P〈0.01);TGF-β1mRNA在IJUO后第7天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2)Smurf2 mRNA和蛋白质与肾间质纤维化指数呈正相关(r=0、911,0.964,P〈0.01),与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指数无相关,与Smad2 mRNA和蛋白呈正相关(r=0.975,0.979,P〈0.01)。结论Smurf2在UUO大鼠肾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强,它可能通过介导TGF.B1/Smad通路的活化而参与了肾问质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血管病变与肾小球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肾活检病例1833例,其中IgA肾病1093例,非IgA肾病740例。采用方差检验对各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093例IgA肾病中有肾血管病变者426例,占39%,在740例非IgA肾病中存在肾血管病变者为182例占2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IgA肾病的肾血管病变中,主要是以肾小动脉内膜增厚、纤维化及管腔狭窄病变为主。IgA肾病各亚型中存在肾血管病变的分布为:轻微病变型22.5%(36/160),局灶节段增生型41%(195/476),系膜增生型39.1%(135/345),硬化型93.1(27/29)。此分布的不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gA肾病通常会伴有多种肾间质血管病变,并且血管病变与IgA肾病的病理改变及临床特点密切相关,提示肾血管病变是影响IgA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肥胖相关肾病(ORG)大鼠肾小球足细胞WT1表达,探讨依那普利和限食对ORG肾脏保护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喂养Wistar大鼠24周建立ORG模型后,分为对照组(A)、模型组(B)、依那普利治疗组(C)、限食组(D)、限食加依那普利组(E)继续饲喂8周,观察24h尿白蛋白(24hUA1b)、肾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检测足细胞WT1表达(足细胞密度)。结果B组足细胞数和密度显著低于A组(P〈0.01),24hUA1b和肾小球硬化显著高于A组(P〈0.01);C、D、E治疗组足细胞数和密度明显高于B组(P〈0.05,P〈0.01),24hUA1b和肾小球硬化较B组明显降低(P〈0.01),且E组联合疗效明显优于单个治疗组。结论ORG足细胞改变与蛋白尿程度和肾损伤呈一定相关性。依那普利加限食能明显抑制ORG足细胞WT1表达,减少尿蛋白,减轻肾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重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构建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模型,并以假手术实验大鼠(SOR)为对照,运用免疫组化法对CTGF、TGF-β1在左室心肌的分布及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用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CTGF mRNA、TGF-β1mRNA;并观察左室心肌胶原形态,检测胶原容积分数、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和胶原浓度。结果在同周龄RHR组CVF、PJP、Coll明显高于SOR组(P〈0.01);在同周龄RHR组左室心肌中的CTGF、TGFβ1表达和CTGF mRNA、TGFβ1mRNA较SOR组明显增强(P〈0.05);在RHR和SOR组左室心肌中的cTGF、TGF-β1表达12周大鼠明显高于6周大鼠(P〈0.05);相关分析表明,CTGF与CTGF mRNA(r=0.815,P〈0.01)、TGF-β1(,=0.626,P〈O.05)、CVF(r=0.742,P〈0.01)、Coll(r=0.793,P〈0.01)、PICP(r=0.675,P〈0.01)均呈正相关。结论CTGF参与了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Podocin是构成肾小球足细胞裂孔隔膜(slit diaphragm,SD)完整性的重要分子,其表达异常与大量蛋白尿的形成有关。本研究采用体外培养肾小球足细胞系,探讨足细胞损伤过程中,podocin mRNA表达和分布变化与足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足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设立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嘌呤霉素(puromycin aminonucleoside,PAN)刺激(剂量为50μg/mL),分别于8h,24h和48h观察细胞形态、提取总RNA和细胞免疫组化观察podocin的分布。对照组用含10%FBS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细胞图像应用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计算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上述各时间点200倍镜下随机选择的30个细胞的相对面积,半定量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podocin mRNA表达和分布变化。结果对照组呈星形伸出树枝状突起,相邻细胞间形成相互连接。实验组细胞体缩小,足突回缩、消失,细胞间失去相互连接。上述各时间点两组间podocin mRNA表达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Podocin在对照组呈细丝状均匀分布于细胞核膜、细胞质及细胞膜;在实验组主要沿细胞核膜呈点线样分布,刺激后8h和24h细胞质有少许分布,刺激48h后出现细胞膜、细胞质分布缺失。结论Podocin分布异常与足细胞损伤密切相关,损伤早期即有变化;podocin分布异常是足细胞损伤过程中的重要分子效应。  相似文献   

12.
Resveratrol is well known for its anti-inflammation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and has been shown to be effective in allevi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obesity. The purpose of this investigation was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resveratrol on renal damage in obese rats induced by a high-fat diet (HFD)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s.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control, HFD, and HFD plus resveratrol (treated with 100 mg/kg/day resveratrol). Body weight, serum and urine metabolic parameters, and kidney histology were measured. Meanwhile, the activities of nuclear factor-κB (NF-κB)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the content of malondialdehyde (MDA), and the protein level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 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 (MCP-1), nephrin and podocin in kidney were detected. Our work showed that resveratrol alleviated dyslipidemia and renal damage induced by HFD, decreased MDA level and increased SOD activity. Furthermore, the elevated NF-κB activity, increased TNF-α and MCP-1 levels, and reduced expressions of nephrin and podocin induced by HFD were significantly reversed by resveratrol. These results suggest resveratrol could ameliorate renal injury in rats fed a HFD, and the mechanisms are associated with suppressing oxidative stress and NF-κB signaling pathway that in turn up-regulate nephrin and podocin protein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妊娠期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在北京煤炭总医院住院的69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22例妊娠期肾病综合征患者为肾病组,47例重度子痫前期无合并肾病综合征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压、低蛋白血症情况、肾功能指标和围生结局。结果肾病组与对照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病组的肾功能损害较严重,其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低于对照组,尿素氮、肌酐、早产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肾病综合征具有病情较重、进展快等特点,为保证母婴安全并减少并发症,可根据具体情况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难治性肾病(RNS)单一强地松(PRED)用药,和与环磷酰胺(CTX)联合治疗及再加藻酸双酯钠(PSS)的三联用药的不同疗效、复发率和药物副反应。分析对比何种方案为优。方法将110例RNS患儿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为PRED口服。B组为PRED与CTX联合治疗。C组为PRED、CTX、PSS三药联合治疗。总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1.A、B、C三组有效率分别为:20.7%、65.7%、91.3%。B、C组有效率高于A组40%以上,差异分别为高度显著性(P<0.01)和极显著性(0.01)。C组有效率高于B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2.对勤复发类型:A、B、C三组有效率分别为25%、71.4%、95.2%。B、C组高于A组40%以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极显著性(C、A间P<0.01)差异。C组有效率高于B组20%以上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3.对激素依赖类型,A、B、C三组有效率分别为22.2%、66.7%、92.9%。B、C组均高于A组40%以上。其中C、A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B、A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4.对耐药病例:A、B、C三组有效率为12.5%、55.6%、81.8%。C、B组均高于A组40%以上。但A、C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而B、A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5.耐药病例中不同病理类型三组疗效比较中,对非微小病变型(NMCNS),A组治疗6例均无效。B、C组有效率分别为50%和80%。但C、A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B、A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6)。6.A、B、C三组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2.1%、31.4%、13%。B、C组低于A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完全缓解的RNS患儿停药一年,A、B、C三组复发率分别为50%(2/4)、20%(3/15)、11.5%(3/26)。结论对RNS患儿,用PRED和CTX联合用药比单用PRED的疗效有明显提高,特别是再加PSS的三联用药更具有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减少副反应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蒙古族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NS)患者脂蛋白(a)(Lp(a))的变化是否与其他血脂测定指标存在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浆Lp (a)浓度,酶学终点分析法测定血浆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浓度,磷钨酸-镁沉淀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了解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聚乙烯硫酸盐沉淀法测定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了解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结果 NS患者与蒙古族正常对照组相比,NS组血浆LDL-C、TG、TC、Lp (a)浓度均极显著性升高(P< 0.01),HDL-C浓度有极显著性降低(P<0.01).比较各检测结果发现,蒙古族NS患者血浆Lp (a)浓度的异常率最高,且其浓度的变化与TG、LDL-C浓度变化呈同向性.在疾病治疗的恢复期,血浆Lp (a)浓度呈显著性降低趋势.在蒙古族与汉族正常对照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蒙古族NS患者所检测的脂类代谢指标中,Lp (a)是变化最灵敏的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妊娠结局及肾功能的变化。方法回顾性调查宁波市第一医院自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的54例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患者(观察组)和随机选取的54例正常妊娠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进一步分析影响胎儿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肾病综合征组血浆总蛋白、终止孕周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09、3.30,均P<0.05),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尿素氮、胆固醇、尿蛋白量、尿酸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72、2.93、4.14、4.09、2.47、10.17、5.44,均P<0.05)。肾病综合征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43,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χ2=3.20,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收缩压的危险系数最高( OR=4.36,P<0.05),高肌酐值次之(OR=3.54,P<0.05)。结论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症多,对胎儿影响大,其中高血压及高肌酐值是威胁胎儿的首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及TLR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陕西省西安市儿童医院自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300例接受肾活检的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组织作为观察组,按照病例分型可分为MCD型(78例)、MN型(72例)、MsPGN型(75例)及FSGS型(75例),另选择同期收治的70例肾母细胞瘤患儿的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两组肾组织中TLR4及TLR7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观察组中的不同病理类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肾小管组织中TLR4的表达水平较高,不同病理类型组织中MCD型肾小管组织中TLR4的表达水平要明显高于其他组,依次是MN型、MsPGN型及FSGS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6~9.23,均P<0.05).观察组中的不同病理类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肾小管组织中TLR7的表达水平较高,不同病理类型组织中MsPGN型肾小管组织中TLR7的表达水平要明显高于其他组,依次是MN型、MCD型及FSGS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82~10.25,均P<0.05).结论 TLR4及TLR7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组织中呈现较高的表达水平,且其表达水平在不同病理类型中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odocin在肾小球滤过膜中的定位及其在肾病综合征蛋白尿发生中的可能作用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其表达浓度的影响.方法:应用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分4组进行观察.结果:①podocin分布在靠近肾小球基底膜(GBM)的足突基底部,主要定位于裂隙隔膜的胞质面.②阿霉素肾病组肾组织中podocin表达较正常大鼠肾组织明显减少.③泼尼松治疗组、苯那普利治疗组podocin浓度增加.结论:podocin为肾小球上皮细胞裂孔隔膜上的主要结构蛋白;阿霉素肾病幼鼠肾小球podocin含量显著减少;泼尼松和苯那普利可能通过影响肾小球滤过膜中podocin表达浓度而起到减轻蛋白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nephr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中的表达变化及缬沙坦对其影响。 【方法】 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24只和对照组12只。模型组大鼠尾静脉一次注射盐酸阿霉素(adriamycin, ADR)0.007 mg/g,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注射ADR 1周后尿蛋白定量>100 mg/24 h即算建模成功,共有20只大鼠建模成功,随机又分为肾病模型组和缬沙坦干预组,每组10只。缬沙坦干预组给予缬沙坦0.02 mg/(g·d)灌胃,1次/d,共4周。对照组和肾病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光镜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nephrin、VEGF的表达,并分析数据相关性。 【结果】 1)肾病模型组及缬沙坦干预组24 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VEGF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缬沙坦干预组上述指标均低于肾病模型组(P<0.05)。肾病模型组及缬沙坦干预组肾小球nephrin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但缬沙坦干预组nephrin表达高于肾病模型组(P<0.05);2)nephrin的表达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关系;VEGF的表达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 1)Nephrin及VEGF在阿霉素肾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2)缬沙坦可减少阿霉素肾病大鼠尿蛋白的排出,其机制可能与增加nephrin的表达及减少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