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与cerbB—2基因表达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与cerbB-2基因表达及相互关系,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分型,临床分期与癌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210例原发性乳腺癌进行了ER、PR与cerbB-2检测。结果:ER的阳性表达率59.05%,PR的阳性表达率47.62%,cerbB-2的阳性表达率33.81%,cerbB-2的阳性表达与ER、PR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分型有显相关性(P<0.01),与腋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ER、PR与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其检测结果对于临床治疗,辅助判断患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ERα和ERβ在乳腺癌和癌旁组织内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ERα和ERβ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内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可手术乳腺癌97例和癌旁组织61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ERα、EERβ的表达。结果ERα、ERβ均在细胞核内表达。癌旁组织内ERβ阳性表达率高于ERα(分别为91.8%和42.6%,P〈0.01),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ERβ在癌旁组织、腋窝淋巴结阴性(阳性率为81.6%)和阳性(阳性率为50.8%),三组中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且ERβ在腋窝淋巴结阴性和阳性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1)。ERα在三组内表达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Rβ,ERα均为细胞核受体。ERβ在癌旁和癌组织内广泛表达,且在癌旁组织内阳性表达率高于ERα,ERβ表达降低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因果关系;而ERα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乳腺癌骨髓中hMAM mRNA表达,判断骨髓微转移状况,探讨其与生物学因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骨髓组织中hMAM mRNA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Cath—D及VEGF的表达。结果:102例Ⅰ~Ⅲ期乳腺癌患者骨髓组织hMAM mRNA表达阳性率37.3%。ER、PR阴性及弱阳性的患者骨髓hMAM mRNA表达率高(P〈0.001,P〈0.05);骨髓hMAM mRNA表达随Cath—D、VEGF蛋白表达增强而呈增高趋势(P〈0.05,P〈0.05)。,乳腺癌患者骨髓hMAM阳性者易发生远处转移(P〈0.05)。结论:乳腺癌骨髓微转移与癌组织中某些生物学因子有一定相关性;骨髓hMAM阳性患者发生远处转移机会高,微转移检测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bel-xl基因的表达与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乳腺癌组织中bel-xl、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结果bel-xl、ER、P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43%、62.86%和55.71%。bel-xl的表达在ER阴性组高于ER阳性组(P〈0.05),其阳性率分别为76.92%和52.27%;在PR阴性组高于PR阳性组(P〈0.05),其阳性率分别为77.42%和48.72%;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其阳性率分别为64.58%和36.36%。结论bel-xl与ER、PR的联合检测是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也为乳腺癌患者术后的个性化放化疗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84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ER、PR的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65.5%。ER、PR阳性表达率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G1级者ER、PR阳性表达率(74.4%、83.7%)显著高于G2级(55.6%、59.3%)(P〈0.01)和G3级(14.3%、21.4%)者(P〈0.05)。子宫肌层浸润深度≤1/2者中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8%、77.4%,〉1/2者阳性表达率为38.7%、45.2%,两者中ER、PR阳性表达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率(59.4%、71.6%)分别与有淋巴结转移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率(50.0%、20.0%)进行比较,2者比较PR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ER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R、PR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分析子宫内膜腺癌的预后和指导临床内分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STAT3、ER、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6例子宫内膜癌(Ⅰ型114例,Ⅱ型12例)和50例癌旁组织中STAT3、ER、PR的表达。结果:STAT3、ER、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子宫内膜组织(P〈0.05);在子宫内膜癌中STAT3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T3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和浸润的新靶点。ER、PR水平的高低对于评估预后和临床选择内分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Galectin-3表达与乳腺癌进展、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galectin-3表达与乳腺癌进展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17例浸润性乳腺癌和41例乳腺良性病变(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小叶增生)的galectin-3表达进行检测。结果Galectin-3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变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7.61%(99/113)和29.73%(11/37),乳腺癌组galectin-3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P〈0.001)。乳腺癌中galectin-3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05)、肿瘤低分化(P〈0.05)、ER阴性(P〈0.05)及c-erbB-2阳性表达(P〈0.05)有关,但与TNM分期、患者年龄及PR、E—cadherin表达的关系尚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中galectin-3表达可能促进肿瘤演进,并可能增加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C—erbB-2、p53、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分期、转移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测定83例原发性乳腺癌C—erbB.2、p53、ER、PR的表达情况,进行对照比较。结果C—erbB-2、p53、ER、PR阳性表达者分别为30例(36.1%)、31例(37.3%)、45例(54.2%)、53例(63.9%)。C—erbB-2的表达与p53呈正相关(P〈0.05),与ER、PR呈负相关(P〈0.05)。C—erbB-2和p53的表达率随着临床分期增加和淋巴结转移而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ER、PR阳性表达率随着临床分期的递增和淋巴结转移的减少而降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ER、PR阳性表达率与C.erbB-2、p53表达呈负相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erbB-2、p53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ER、PR与临床分期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联合检测C-erbB-2、p53、ER、PR可指导临床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11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Her-2的表达。结果311例乳腺癌组织中Her-2阳性表达明显低于ER和PR,分别为87例(27.97%)、185例(59.49%)和195例(62.70%)。与非浸润性乳腺癌相比,ER、PR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ER的表达随乳腺癌TNM分期增加而减少(P〈0.05),而PR和Her-2的表达与TNM分期兀关(P〉0.05):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相比,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ER表达明显减少,Her-2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ER、PR、Her-2与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其可能参与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调控,常规检测ER、PR、Her-2的表达可为乳腺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散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breast cancer 1 BRCA1)基因的表达及其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三步法检泖16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53例乳腺腺病患者的石蜡标本BRCA1的表达。从病理科的档案提取患者的年龄,肿物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ER,PR,Her-2表达结果,分析BRCA1的表达和患者的年龄,肿物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ER,PR,Her-2表达的关系。结果:BRCA1蛋白在IDC组织表达率56.7%(38/67),癌旁组织表达率80.0%(36/45),乳腺腺病组织表达率92.5%(49,53)。阳性细胞定位除细胞核外,也见于胞浆。IDC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乳腺腺病组织比较,BRCA1阳性表达率均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RCAI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0.137,P〈0.05),与ER、PR、Her-2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39,-0.250,-0.363,P〈0.05),与年龄、肿物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BRCA1蛋白可作为估计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