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筋膜是指肌肉的坚韧部分,具有支持机体的内外组织器官形态和传递神经、血管、肌肉等生物学信息及维持物质交换的作用。本文从筋膜的定义、解剖与功能、作用机制、分子生物学变化、神经与力学传导机制等方面,探讨筋膜间隙高压与筋膜粘连产生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3.
4.
采用在大粗隆顶部切断全部挛缩组织的手术方式治疗臀肌筋膜挛缩症105例。随访6-20月,结果,行走步态在正常,能并腿下蹲,未见复发者,认为本术式在挛缩应力集中处切断挛缩组织,故松解彻底,创伤小,利于早期进行髋关节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腹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因良性病变而需要切除子宫并保留一倜或双侧附件的病例16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8例施行经腹筋膜内子宫切除,对照组86例施行经腹筋膜外子宫切除,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体温≥38℃)、住院天数、术后阴道残端肉芽肿差异无显著性,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腰腹痛、尿急、尿频、性生活不满意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保持了盆底的完整性,减少了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避免了带电操作的热损伤。  相似文献   

6.
骨筋膜室综合征2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处理经验。方法:24例中8例保守治疗,16例在伤后2~48小时内筋膜切开减压,切开同时行钢板内固定10例,克氏针内固定2例,应用外固定架4例。结果:保守治疗中5例痊愈,16例切开减压,其中14例恢复正常,1例功能障碍,1例留有轻度挛缩畸形。结论:骨筋膜室综合征一旦确诊,应早期切开筋膜减压,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8.
臀肌筋膜挛缩症是一种病因不太清楚的儿童臀肌筋膜纤维性变,引起髋关节外展外旋挛缩畸形,表现出异常的姿势和特殊的步态。过去临床上对此症认识不清,没有引起重视,以致于发生误诊,本文就此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七种不同类型的筋膜皮瓣与筋膜肌皮瓣,移位于同侧的面、手、腰、骶尾、大小腿及足跟各部位。用以治疗由于各类创伤所致的软组织缺损伤,瘢痕挛缩,骨髓炎,肿瘤及褥疮切除后创面的修复等,共计37例病人。其中除1例胫骨下段骨髓炎患者于伤口完全愈合出院后1月余,因病灶复发,久治不愈,并证实有恶性变后,在当地医院行截肢治疗者外,其余36例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对采用本术式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伤、修复足跟部创面以及治疗骶尾部褥疮的优越性,重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临床常见且较严重的创伤并发症,如果治疗不及时,有较高的致残率。1999年12月~2003年4月,我科采用筋膜切开减压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筋膜切开减压术在创伤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肌肉筋膜切开和肌间隔切开使筋膜腔减压。结果:共治疗13例因不同外伤所致不同部位的筋膜间隙综合征患者,均挽救了生命并保住了肢体,治疗效果满意。结论:筋膜切开减压是抢救和治疗筋膜间隙综合征确切有效的方法,早期作出诊断和及时进行筋膜切开减压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小腿皮瓣筋膜血管的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系统并定量研究小腿皮瓣筋膜的血管,探讨筋膜皮瓣成活机制,并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13例成人标本进行了巨微解剖,组织透明,切片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小腿筋膜有4种动脉来源,而以肌间隔皮动脉为主。各种动脉在深筋膜的分支均显示浅支多而粗;深筋膜血管网也以浅血管网较密。深筋膜血管面积百分比值大于浅筋膜。结论:深筋膜血管特别是深筋膜浅血管网是小腿筋膜皮瓣的血供基础,筋膜蒂宜放在动脉链状吻合  相似文献   

13.
创伤后急性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治疗创伤后急性骨筋膜间室综合征(PACS)48例。骨折和软组织挤丈夫务是其主要原因:疼痛、间室区肿胀、运动和感觉障碍是PACS的早期临床表现。早期筋膜切开减压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围手术其中中西医结合疗法,有益于提高手术效果及肢体功能恢复。本组治愈率88%。  相似文献   

14.
42例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治疗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育才  张仕义 《广东医学》1997,18(9):605-606
分析了诊治筋膜间室综合征42例,其中前臂10例,大腿5例,小腿19例,手6例,臂部1例,足1例,主要诱发病因有:骨折处理不当,肢体主要血管损伤和挤压伤等,筋膜间室综合征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及时诊断和治疗,治疗主要以筋膜切开减压共32例,疗效肯定,肢体主要血管损伤所致的筋膜间室综合征,筋膜切开减压越早越好,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在12小时内行筋膜切开减压,预后良好,早期,轻症的8例用甘露醇滴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报告骨筋膜室综合征38例,其中9例因诊治失误导致截肢,DIC上消化道大出血和MSOF死亡各1例,27例治愈,强调正确处理早期创伤尽早使用甘露醇,症状较重者应及时筋膜切开减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阐述在尿道下裂术中,应用带蒂精索外筋膜瓣覆盖尿道的手术方法,探讨提高尿道下裂Ⅰ期治愈率的措施。方法:在尿道下裂术中,完成各种尿道成形术后,根据新建尿道的大小和长度,游离合适大小的带蒂精索外筋膜瓣,转移覆盖新建尿道,将其边缘缝合固定在阴茎白膜及尿道海绵体上,使尿道完全被带蒂精索外筋膜瓣覆盖。对是否应用带蒂精索外筋膜瓣覆盖尿道病例的Ⅰ期治愈率、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应用带蒂精索外筋膜瓣覆盖尿道者,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Ⅰ期治愈率由76.2%提高到95.7%(P〈0.01),尿道瘘发生率由15.4%降低到2.4%。阴囊中隔皮瓣尿道成形术Ⅰ期治愈率由81.3%提高到96.6%(P〈0.01),尿道瘘发生率由6.8%降到3.4%。膀胱黏膜尿道成形术Ⅰ期治愈率由66.7%提高到86.7%(P〈0.01),尿道瘘发生率由22.2%降到6.7%。结论:应用带蒂精索外筋膜瓣覆盖尿道能增加新建尿道及吻合口的组织覆盖面及厚度,提供良好的血供,有效地提高尿道下裂Ⅰ期治愈率,减少术后尿道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早期切开减压治疗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22例分析阎金明,刘爱国,尹雪峰,张建鲁,张宪广,高敏(垦利县人民医院,257500)关键词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二期缝合外伤性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由于小腿骨筋膜室内容增多或室内容量减少,使室内压力增高致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血管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根据患者自愿的原则,将200例子宫良性病变、需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分为保留子宫血管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组(A组,84例)、经腹筋膜外子宫切除术组(B组,76例)和经腹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组(C组,4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随访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1)。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A组促卵泡生成素和雌二醇水平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保留子宫血管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快,后遗症、并发症少,明显优于传统经腹筋膜外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20.
以旋肩胛动,静脉为蒂的游离肩胛筋膜和瓣移植术用于6例次手与足部的修复,5例全部成活,1例大部成活,并讨论了筋膜瓣的优缺点,手术要点扩术后监护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