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810nm半导体红外线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transchera ciliary photocoagnlation TSCP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法国BIV公司生产的810nm半导体红外线激光仪,经光纤将能量传输到激光头,在距角膜缘后1.2~1.5mm,紧贴眼球壁,使激光头与视轴平行,设置激光能量1.8~2.2W,时间2~3s,发射激光后听到眼内“爆破声”作为治疗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晚期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43例(46只眼)晚期难治性青光眼施行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术前眼压4.57~14.53kPa,平均(8.41±2.12)kPa.10~80岁,平均53.4岁.术前视力30只眼为无光感,另16只眼为光感~0.04.激光参数功率1.5~2.0W,时间2s,在360°范围击射20~49点,术后追踪随访,记录症状、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手术性眼痛反应轻,持续2~3h.术后第1天眼压降低26%~80%,平均52%,术后14~30d达最低值,14d以后有70%以上的眼压在0.67~2.80kPa.有6只眼因术后眼压仍高于5.33kPa需重复治疗,其中5只眼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眼痛缓解率为100%.并发症主要有虹膜睫状体炎和前房积血.结论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降眼压效果快,眼压控制率和眼痛缓解率高,可作为晚期难治性青光眼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对尚存一定视功能的患者应慎用.  相似文献   

3.
杨海燕  张红 《医学综述》2012,(19):3245-3248
临床上有些青光眼难以应用传统手术和药物来解决,睫状体破坏性手术对于难治性青光眼,尤其是晚期青光眼是一种最佳的治疗方法。目前半导体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已成为一种广泛的睫状体破坏术手术方法,用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显著,并发症少,而且价格低、体积小、便于携带、操作简单。现就其适应证、作用机制、能量参数、临床疗效、并发症以及发展前景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采用睫状体破坏术攻克难治性青光眼已历经近百年。从最初的睫状体切除、透热到冷凝、电凝直至光凝,睫状体破坏术在不断探索研究中得到长足的发展,目前,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Transscleralcyclophotocoagulation,TCP)已普遍应用于临床,成为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最常用的方法,倍受关注。以下就TCP的发展及应用综述如下。1激光睫状体破坏术目前,激光睫状体破坏术有以下几种:经瞳孔睫状突光凝术、经玻璃体内睫状体光凝术、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眼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1 1经瞳孔睫状突光凝术1971年Lee[1] 成功报道了兔经瞳孔氩激光睫状突光凝术的实验,证明激光可选择性破坏睫状突,减少房水分泌,以达到降低眼压的目的。此后,Meritt于1976年、Lee于1979年、Shields等于1988年相继将此术应用于临床[2]。它主要适用于无晶状体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恶性青光眼及继发于色素膜炎的青光眼等。其优点有:(1)能直视光凝睫状突,能精确定位和控制光凝能量。(2)通过瞳孔,能选择性的破坏睫状突而不损伤眼内其它组织。(3)治疗简便,并发症少,可重复进行[3]。但应用此术的前提是角膜透明和瞳孔充分散大...  相似文献   

5.
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晚期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1,39(5):435-436
  相似文献   

6.
岳立晖 《当代医学》2011,17(17):103-104
目的评价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42眼)难治性青光眼患眼行810nm半导体激光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对治疗前后的眼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首次激光治疗后,33眼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眼压控制良好,手术有效率78.6%(33/42);9眼眼压控制欠佳,其中绝对期青光眼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8眼。经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再次治疗后,6眼眼压控制在〈30mmHg,临床症状缓解;3眼眼压控制不良眼压〉30mmHg,行睫状体冷冻术,眼压控制,症状缓解。所有患者术后4~6周平均眼压(25.39±8.01)mmHg,与治疗前眼压(61.92±16.66)mmHg相比,经统计学分析,P〈0.01有显著差异性。41例(42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术后多数患眼出现不同程度的结膜水肿,前房积血2眼,反跳性眼压升高12眼,葡萄膜炎1眼,但经积极治疗后并发症得到良好的控制。结论应用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能显著降低患者眼压,缓解疼痛症状,且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丽  安晓 《新疆医学》2009,39(11):20-23
目的:探讨接触式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Contact transscleral diode laser cyclophotocoagulation,CTD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2000年1月~2007年2月的难治性青光眼,CTDC组30例(30眼),冷凝组30例(30眼)为对照。CTDC组激光参数:1050~2800mw,时间1000~2000ms,每点能量2.10,3.75J,光凝范围180°~360°,击射点数7~28点,每点间隔2mm。冷凝组采取冻-融-冻方式,温度-60~-80℃,时间40~60S,冷凝范围下方1800,冷冻6~13个点。术后临床观察记录手术前及手术后3d、1W、2W、3W、1m眼压测量值(mmHg),术后症状及并发症及手术前后用药情况。手术有效标准定为治疗后眼压较术前下降30%以上或眼压≤21mmHg,或无光感眼术后眼部疼痛消失。每个病例均随访1个月。结果:CTDC组和冷凝组手术前后眼压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术后各时期眼压均低于术前眼压(P〈0.05).随访结束时手术有效率CTDC组93.33%,冷凝组83.33%,疼痛缓解率CTDC组96.67%,冷凝组86.67%.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DC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12例(14只眼)均为药物和手术无法控制的青光眼患者采用810 nm波长激光G探头行巩膜睫状体光凝术。结果12例(14只眼)治疗前平均眼压54.23±13.21 mmHg,光凝治疗后1月平均眼压21.14±8.34 mmHg,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术后保持有用视功能者4只眼(28.4%)。无眼球萎缩病例。结论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可靠,患者能保存术眼视功能,避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采用G-探头810nm波长,功率900~1200mW,时间2s,光凝斑15~35点数。做180°~270°范围。对30例难治性青光眼进行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结果22例眼压≤21mmHg(其中包括第2次手术4例)。治愈率70.3%。8例眼压≥21mmHg,比首诊眼压降低20%~30%。治疗前后平均眼压分别为(47.43±2.13)mmHg,30~71mmHg;(19.74±1.29)mmHg,8.~37mmHg;眼压下降平均15.01mmHg;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Р<0.05)治疗前后视力相同。眼部疼痛缓解28例。术后并发症为早期前房炎症反应20例,前房出血8例,角膜水肿7例。结论虽然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后发生前房出血并发症,但其能显著降低眼压,减少患者痛苦。因其方法简便仍为目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应用半导体激光接触式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32例34只眼滤过手术失败,或预计滤过手术不成功伴有严重眼部疼痛的难治性青光眼,施以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术。术后随访时间为12个月,进行视力检查,眼压测量及眼部情况观察。结果术前及术后眼压经自身配对t检验,t=13.73。P<0.0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术前术后视力检查无变化,除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易发生前房出血外,眼部无其他显著并发症。结论半导体睫状体光凝术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小染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同济医院眼科1999年1月-2001年4月施行三联术的26例27眼,随访3-12个月,比较术前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手动(HM)/眼前-0.6,眼压22-65mmHg,平均36.3mmHg。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1.2,不用药或局部用一种β受体阻滞剂眼压在8-22mmHg,平均16.8mmHg,术后角膜水肿7例,纤维素性渗出5例,前房出血2例,所有术后并发症均获治愈。结论 选择适当的病例施行三联术可获得较好疗效。前囊连续环行撕囊,囊袋内拦截劈核法碎核及高负压低能量完成白内障摘除手术,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2.
康玲玲  张唯伟 《实用新医学》2006,7(12):1080-1081
目的观察对视网膜裂孔进行激光治疗的疗效。方法视网膜裂孔66例患者,78只眼,予以半导体激光治疗。结果实行视网膜裂孔激光治疗的患者,随防3-24月无视网膜脱离。结论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对视网膜脱离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生物羊膜应用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难治性青光眼患者44例52只眼,随机分为羊膜移植组和对照组,羊膜移植组术式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可调整缝线)基础上联合应用生物羊膜移植,对照组只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观察手术前后眼压变化、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Nd:YAG激光进行虹膜周边透切术对各类瞳孔阻滞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经过治疗的258例(445眼)瞳孔阻滞性青光眼进行追踪随访,分别对术中激光能量、透切部位的选择、术后前房、眼压、视力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近期和远期手术总有效率分别为97.3%和87%。结论:应用Nd:YAG激光进行虹膜周边透切术治疗各类瞳孔阻滞性青光眼是一种安全简便、疗效稳定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非穿透性青光眼手术(NPGS)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降眼压(IOP)效果。方法 全面收集评价NPGS治疗原发性/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主要疗效指标包括IOP下降百分比和IOP达标率。应用多功能meta分析软件2.0版的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汇总分析,计算合并评价量。结果 术后2年,与小梁切除术(TE)相比,深层巩膜切开术(DS)、黏小管切开术(VCO)的降眼压作用均相对较低,IOP下降百分比分别为35.2%(DS)、30.2%(VCO)、45.6%(TE)。术中加用植入物及丝裂霉素C(MMC)均可提高DS的降眼压作用,术后2年的IOP下降百分比分别为41.1%和41.7%。术后4年,DS、VCO、TE的IOP达标率分别为35.4%、22.7%、47.6%;DS加用植入物和MMC的IOP达标率分别为64.6%、52.1%,高于单纯DS。NPGS并发症的发生率较TE低。结论 常用的NPGS(DS和VCO)能有效降低眼压,并发症也比TE少,但是NPGS的降眼压作用要比TE为低。术中加用植入物、MMC可提高DS的降眼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与先行小梁切除再行超声乳化分期手术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32例应用药物治疗不能降低眼压(I>35 mmHg)~J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2眼,其中16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16眼采用小梁切除术后择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视力提高及眼压降低效果无显著性差异.择期手术组面临小梁切除术后人工晶体度教计算不确定,术后散光以及晶体膨胀加重浅前房问题.结论 对于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眼压的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但需结合患者情况、眼压情况、手术熟练程度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7.
A 2-year-old girl was diagnosed as Weill-Marchesani syndrome with typical systemic features of short stature, short and stubby hands and feet, language disorders and mental retardation. He developed bilateral angle closure glaucoma, ectopia lentis and suffered visual loss from the ocular features of Weill-Marchesani syndrome. The child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by combined CO2 laser-assisted sclerectomy surgery and trabeculectomy.  相似文献   

18.
彭伟  李劲  刘志远  朱格非 《中外医疗》2009,28(23):183-184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中联合丝裂霉素C(MM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小果切除术中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18例18眼难治性青光眼,术后随访1年,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手术成功率为83。3%;眼压由术前的(45.17±12.01)mmHg降至术后的(16.89±3.42)mmHg。采用配对f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为滤过泡漏,前房出血,浅前房。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手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