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古代医家对"治未病"思想的认识及实践,提出了慢性病中医护理的一些见解,并从医学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肯定了"治未病"思想在中医护理中的可行性及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治未病"特色健康管理模式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治未病"特色健康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管理指导,观察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及自我管理行为测评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2组血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运动管理外,高血压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其他维度评分及总分观察组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特色健康管理模式可有效控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提升其自我管理行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运用中医"治未病"方法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亚健康状态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①中医"治未病"调治观察组以中医理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原则,进行个体化中医治未病健康干预等调适;②六味地黄丸对照组进行口服六味地黄丸治疗;③维生素B1对照组进行口服维生素B1治疗;通过1年的治疗.观察3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对"亚健康"状态人员治疗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六味地黄丸对照组的78%;观察组与六味地黄丸对照组在对调治亚健康状态人员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体重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对改善疲倦、失眠、头晕、心烦、便秘的影响与维生素B1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医"治未病"调治亚健康状态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四时调阳"理念所构建的心内科"治未病"新体系,以提高心内科"治未病"的中医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2019年在医院心内科接受过"治未病"治疗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在医院心内科"治未病"治疗中使用常规体系。观察组患者在常规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基于"四时调阳"理念构建的心内科"治未病"新体系。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患病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P<0.05)。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内科中实施基于"四时调阳"理念构建的"治未病"新体系,可以降低体验者的患病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医"治未病"理念对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早中期患者微血管的保护机制.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12月接诊的100例处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早中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中医"治未病"理念进行预防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预防治疗,分别预防治疗6个月后随访,比较两组预防前后空腹血糖、血脂内总胆固醇、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中医"治未病"理念指导门诊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教育知识认知程度、患者依从性、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疾病知识、护理知识、饮食知识、康复锻炼、保健知识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遵医嘱服药、坚持康复锻炼、遵守饮食原则、自我保健方面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中医"治未病"理念指导门诊患者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水平与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医院老年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老年呼吸内科2018年9月收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健康管理,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管理过程中进行中医"未治病"思想的宣讲,比较两组老年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在临床老年健康管理工作中引入中医"治未病"思想的观察组老年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医院老年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中传播中医"治未病"思想,可以对老年患者尤其是老年重症患者的健康管理产生积极的影响,适当减轻护理工作压力,使老年患者的疗愈进程加快,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显著提升,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颈椎腰椎病后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颈椎腰椎患者320例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就诊日期的奇偶性为参考划分为观察组(160例)以及对照组(160例),两组均接受中医综合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观察组病情明显好转之后,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的指导,对患者进行中医康复治疗,对照组延续常规对症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病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0.63%,数据比对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情复发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0.63%,数据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十分显著(P0.05)。结论:颈椎腰椎病后期康复治疗期间,基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对患者施行中医康复治疗,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还能降低复发率,有利于获得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治未病"理论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科92例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接受中医"治未病"理论护理,与对照组的心理症状水平、MACE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水平低于对照组,MACE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冠心病护理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并发症预防中"治未病"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梅州市中医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西医组给予西药降糖治疗,中医组在此基础上另配合给予"治未病"理念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相关指标变化,评价临床疗效,并随访1年,统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中医组治疗后血糖相关指标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和西医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总有效率远高于西医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后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治未病"理念中医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指标,改善疗效,还可控制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赵德珍  覃颖 《河南中医》2014,(5):911-912
目的:观察中医"治未病"思想对预防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方法:将66例4围绝经期妇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维持原有生活习惯,观察组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进行相应生活调护,1个月后统计两组围绝经期综合征评分表的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潮热盗汗、眩晕、失眠耳鸣、情绪不稳定、总分上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生活调护指导,可以有效预防、减缓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中医的"治未病"观念,适用在现代慢性疾病的管理当中。方法:通过建立专业的"治未病"服务体系;树立实施网格化管理;运用"治未病"理论开展健康教育指导;运用中医适宜技术来实施。结果:慢性病是长期病因积累所导致,一旦形成发病后就很难根治,因此中医将"治未病"的理论应用于慢病患者,通过运动、饮食、精神调节等方法,平衡人体的阴阳,调和人体的气血。结论:不论是现代西医发展到现在"以人为中心"的理论,还是治疗疾病中三级预防的策略,都和中医的治未病观点殊途同归,所以中医"治未病"理论可以在慢病管理中施展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中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中风患者2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每组110例,对照组中风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中风患者给予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平均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中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患者护理中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护理满意度,并且缩短了中风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中医"治未病"理念在糖尿病并发症防治中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为糖尿病患者,患者入选时间为 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依照单双号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患者为45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宣教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实施中医"治未病"理念宣教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组间患者血糖水平差异呈P0.05,护理后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改善,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改善情况更加具有优势,差异呈P0.05,说明其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5%,参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5.5%,经统计比较分析,其差异呈P0.05,说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运用于糖尿病并发症防治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促进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医在"治未病"方面有着先天优势,能有效降低慢性病发病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节约医疗费用,改善居民健康状况。中医"治未病"在疾病的预防保健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对中医"治未病"的投入仍十分不足,许多"治未病"的中医干预措施和药物未能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和商业医疗保险等费用补偿范围,收费标准偏低,收费项目少,影响了中医"治未病"工作的推进。本文阐述了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意义、理论和基本内容,分析了中医"治未病"服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建立主动型"治未病"服务的费用补偿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待能对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源远流长,中医治未病有"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层含义.历代医家对此有精妙的论述和广博的阐发.继承和发扬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对于提高中医防病治病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治未病"理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冠心病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在护理中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比较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治疗依从性,观察两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为6%,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为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未病"理论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研究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对社区居民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及控制效果。方法:将社区登记的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给予常规组日常干预;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干预。对两组实验者血压控制效果及血压控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的比较显示干预组戒烟戒酒、遵嘱服药以及坚持运动人数均显著多于常规组(P<0.05);服药依从性比较显示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显著优于普通组(P<0.05)。结论:对社区居民实行以中医"治未病"为理论指导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居民及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识并采取一定预防措施。及时跟进患者疾病发展情况和血压控制情况。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加快疾病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公共服务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将本社区居民随机分为两个组,进行不同的社区健康教育服务模式,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行中医"治未病",并通过多种调查方式对两组健康服务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居民在健康教育后疾病的知晓情况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后"知晓"和"了解"的例数为360例,占全部患者的90.0%,且"知晓"的患者要多于"了解"的患者。研究组居民对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的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开展中医"治未病"健康教育在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对提升我国预防保健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对其血压控制、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0例高血压病患者借助随机数字表分为西医组和结合组,均给予西医常规的健康教育,后者在此过程中另引入中医"治未病"思想干预。对比干预前后血压变化、心理状态变化和干预后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焦虑和抑郁评分均降低(P 0.05),其中结合组的血压水平和心理状态评分均明显低于西医组(P 0.05);结合组干预后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西医组(P 0.05)。结论:对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引入中医"治未病"思想能够增强血压控制作用,改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