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参数及纹理特征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NACT)疗效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63例NACT的宫颈癌患者,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及无效组(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所有患者NACT治疗前一周行DCE-MRI扫描,并获得定量参数 [最大斜率(Maxslope)、对比增强率(CER)、对比剂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IAUGC)、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间隙体积百分数(Ve值)]及纹理参数,比较上述参数在两组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有效组的CER、Ktrans值均显著低于无效组(P=0.004、0.012),有效组Mean Value、Grey Level Nonuniformity显著低于无效组(P=0.003、0.002),Energy显著高于无效组(P=0.024)。CER、Ktrans评估NACT疗效的AUC值分别为0.712、0.695。纹理参数评估NACT疗效的AUC值在0.647~0.716之间。将有组间差异的DCE-MRI参数、纹理参数、临床参数联合后,预测NACT疗效的AUC为0.922。结论:DCE-MRI参数及纹理参数可作为潜在的预测宫颈癌NACT疗效的影像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定量参数评估及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NACT)疗效反应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行新辅助化疗的宫颈癌患者,分为有效组(n=20)和无效组(n=16)。测量治疗前、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各向异性指数(FA)值以及肿瘤最大直径,并搜集治疗前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DTI定量参数以及临床因素在不同组间的差异,并评估不同参数预测NACT疗效的诊断效能。结果:治疗前有效组和无效组的ADC值(P=0.008)、年龄(P=0.045)、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指标(P=0.035)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余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有效组和无效组的ADC值(P=0.024)和肿瘤最大直径(P<0.001)具有统计学差异。ROC曲线显示治疗前ADC值结合SCC的联合指标预测NACT疗效曲线下面积(AUC)0.802,高于单个参数ADC值(AUC=0.750)以及SCC(AUC=0.663)。结论:DTI定量参数ADC值以及临床因素SCC指标可在治疗前预测及评估宫颈癌NACT的疗效反应,治疗前ADC值和SCC的联合指标在预测宫颈癌NACT疗效上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ACT)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ⅠB2~ⅡA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新辅助化疗+手术组)49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紫杉醇/多西他赛+顺铂/卡铂方案,化疗1~3个疗程后再行手术。对照组患者直接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病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的肿瘤消退情况,完全缓解率为14.3%,部分缓解率为61.2%,总有效率达75.5%。观察组患者的宫颈深层间质浸润、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宫旁浸润、切缘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多数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是治疗该类疾病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及临床病理特性预测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复发的价值.方法 选取于放化疗前及放化疗后4周行DWI扫描的宫颈癌患者72例,其中放化疗后复发患者14例.比较放化疗前后及复发组与未复发组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DC)值、ADC改变量及肿瘤临床病理的差异,回归分析宫颈癌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同步放...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动态监测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疗效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42例病理证实为中晚期(Ⅱb 期以上)宫颈癌拟行放化疗的患者,于放化疗前、结束时及结束后1个月行盆腔 MR 扫描。3例患者于放化疗结束后立即行手术切除,其余39例患者放化疗结束后1个月复查,28例完全缓解(CR ),10例部分缓解(PR),1例病灶稳定(SD)。28例 CR 中,11例于放化疗结束时病灶即完全消失(即刻反应组),17例于放化疗结束后1个月病灶才完全消失(延迟反应组)。比较不同疗效组肿瘤最大径及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CR 即刻反应组基线肿瘤最大径(3.6 cm±0.9 cm)显著小于 PR 组(5.3 cm±2.5 cm,P =0.046)和治疗结束时尚有病灶残留的患者(5.1 cm±1.9 cm,P =0.021)。治疗后1个月 CR 组病灶 ADC 值(1.43×10-3 mm2/ s±0.04)显著高于 PR 组(1.29×10-3 mm2/s±0.11,P <0.001)。不同疗效组患者肿瘤最大径及ADC 值有不同的变化规律,且放化疗结束时肿瘤 ADC 值与最大径二者变化率存在显著相关性(r=0.421,P =0.005)。结论肿瘤最大径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不同疗效组肿瘤最大径和 ADC 值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肿瘤 ADC 值可以作为疗效评估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代谢参数在预测交界可切除及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NACT)后的病理反应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1年11月至202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18F-FDG PET/CT检查和NACT的39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NACT后的病理反应将患者分为治疗反应组(n=12)与治疗无反应组(n=27)。比较两组患者的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包括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并以病变SUVmax的40%作为阈值计算肿瘤代谢体积(MTV)和总葡萄糖酵解(TLG);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差值(ΔSUVmax、ΔSUVmean、ΔTLG、ΔMTV),以及代谢参数差值百分比(ΔSUVmax%、ΔSUVmean%、ΔTLG%、ΔMTV%)。收集患者的预后情况并进行Kaplan-Meier分析。结果 两组18...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复发宫颈癌疗效评价及预后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14年12月45例宫颈癌复发患者的治疗前、后18F-FDG PET/CT显像结果,根据实体瘤治疗疗效PET评价标准(PERCIST)将疗效分为完全代谢反应(CMR)、部分代谢反应(PMR)、代谢无变化(SMD)及代谢进展(PMD).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采用x2检验比较PMD者及无PMD者PFS的差异,以及不同治疗前SUVmax组患者的PFS差异.结果 经治疗,22.2%(10/45)的宫颈癌复发患者18F-FDG PET/CT显像评价为CMR,22.2% (10/45)为PMR,4.4% (2/45)为SMD,51.1%(23/45)为PMD.45例患者中32例有长期随访(6~64个月)结果,其PFS为1~6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个月.PET/CT评价为无PMD者和PMD者的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2与4.2个月,x2=7.223,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治疗前宫颈癌复发病灶SUVmax<7.5组和SUVmax ≥7.5组的PFS分别为16.3个月和5.9个月(x2=5.415,P<0.05).结论 18F-FDG PET/CT可以用于评价复发宫颈癌治疗疗效,并有助于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ADC值及DCE-MRI血流灌注定量参数对宫颈癌宫旁浸润的诊断价值,提高MRI诊断宫颈癌宫旁浸润之间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我院手术确诊宫颈癌患者35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宫旁浸润组(13例)和无宫旁浸润组(2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MRI检查、DWI和动态增强MRI扫描,测量ADC值,DCE-MRI血流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疗效及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患者.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生活质量.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的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2%,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为24.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除了在手术时长上长于对照组患者外,其他各项手术情况与术后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给予早期宫颈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疗效较好,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WI对宫颈癌诊断、病理分级、分型及化疗后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宫颈癌患者及25例正常对照组行盆腔常规磁共振扫描、DWI扫描及灌注成像,获取每个灌注层面感兴趣区的TIC曲线,利用“Basic T1 Perfusion”软件包分析,分别比较宫颈癌与正常宫颈、宫颈鳞癌与腺癌、鳞癌不同病理级别的灌注参数以及9例宫颈癌患者化疗前后的灌注参数.结果:①宫颈癌患者TIC曲以“速升缓降”型为主,正常对照组以“缓慢上升”型为主.②宫颈癌组ME、WIR、WOR较正常宫颈组显著升高(P<0.05),而TTP前组较后组显著减低(P<0.05);宫颈鳞癌与腺癌各参数间无显著差异(P>0.05);宫颈鳞癌高分化组ME、WIR、WOR较低分化组低(P<0.05),而TTP较低分化组高(P<0.05),中分化组WIR较低分化组低(P<0.05),高分化组TTP较中分化组高(P<0.05),余ME、WIR、WOR及TTP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宫颈癌化疗组:ME、WIR化疗前显著高于化疗后(P<0.05),而TTP化疗后明显较化疗前延迟(P<0.05).结论:MRI灌注成像可不同程度反映宫颈癌组织的病理学特征,有助于宫颈癌的定性诊断,对宫颈癌的病理分级有一定提示作用,并对监测宫颈癌化疗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评价宫颈癌组织学特征的可行性.方法 搜集24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和24例因盆腔其他病变检查而宫颈正常者(宫颈正常组)的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常规序列及IVIM序列扫描,测量宫颈癌组和宫颈正常组的标准表观扩散系数(ADC)、慢表观扩散系数(D)、快表观扩散系数(D*)和f值.比较宫颈癌与正常宫颈、宫颈癌不同病理类型以及不同病理分级上述各参数值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各参数值的诊断效能.结果 宫颈癌组的标准ADC值、D值、f值均低于宫颈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2、0.848和0.762.宫颈鳞癌组的标准ADC值、D值、f值均低于官颈腺癌组,D*值高于宫颈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37、0.004、0.00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8、0.975、0.900和0.938.宫颈鳞癌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三组间标准ADC值、D值、D*值及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0.753、0.341、0.266).结论 IVIM成像能定量反映宫颈癌的组织学特征,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宫颈癌高危患者对疾病危险因素的认知程度和筛查依从性的水平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4-10至2015-06间连续宫颈癌高危患者资料450例,年龄21~65岁,按长期居住地及有无医疗保险分为4组:(第1组)北京市居民有医疗保险组;(第2组)北京市居民无医疗保险组;(第3组)周边地区居民有医疗保险组;(第4组) 周边地区居民无医疗保险组。设计封闭式调查问卷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ANOVA及多因素二元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结果 6项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既往多个性伴侣、过早初次性行为、性伴侣为阴茎癌患者、吸烟及多次阴道分娩史。研究对象的认知程度分别为71.1%、38.9%、18.7%、22.0%、13.6%和18.2%。北京地区高于周边地区,医保患者高于无医保患者。研究对象中,90.2%定期筛查宫颈癌,96.7%认同定期筛查宫颈癌,87.1%愿意接受医师的建议。文化程度、有无医疗保险以及长期居住地与宫颈癌筛查的依从性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宫颈癌高危患者对HPV感染的认知度较好,而对其他多种危险因素认知度不高。患者筛查依从性较好,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有无医疗保险和长期居住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联合中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承德市第三医院自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66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33例。A组患者予以同步放化疗治疗,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自拟宫颈抗癌扶正中药方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及存活率。结果 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4. 8%(28/33),显著高于A组的60. 7%(2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21. 2%(7/33),显著低于A组的45. 5%(1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1年存活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同步放化疗保守治疗基础上,辅以中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且可减轻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征象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经临床确诊的40例宫颈癌患者介入手术前的影像学检查资料,介入治疗时均行DSA造影检查.同时抽取患者静脉血并分离血清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检测血清中的VEGF含量.另检测40例正常女性体检者血清中VEGF的含量作为对照.结果 (1)宫颈癌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临床分期不同,VEGF含量不同,宫颈癌VEGF水平Ⅲ期、Ⅳ期高于Ⅱ期宫颈癌VEGF水平(P<0.05).(2)宫颈癌在DSA上肿瘤染色程度与血清VEGF水平呈明显相关性,血清VEGF水平高者肿瘤的血供增加,染色程度增高.结论宫颈癌DSA表现与血清VEGF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在宫颈癌病理分化程度及组织学分型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1-12月收治宫颈癌患者60例,据组织学分型分为宫颈鳞癌组及宫颈腺癌组,据病理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低分化组。所有患者均行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检查,比较各组患者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数(Ve)及数率常数(Kep)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多模态MRI在宫颈癌病理分化程度及组织学分型的价值。结果:宫颈腺癌组患者ADC值明显低于宫颈鳞癌组,Ktrans、Ve、Kep水平明显高于宫颈鳞癌组(P<0.01)。ROC曲线分析得出ADC、Ktrans、Ve、Kep鉴别宫颈癌病理类型的AUC分别为0.726、0.798、0.719、0.685;DWI+DCE MRI鉴别宫颈癌病理类型的AUC为0.849。中、低分化组患者ADC水平明显低于高分化组,Ktrans、Ve、Kep水平明显高于高分化组,低分化组患者ADC水平明显低于中分化组,Ktrans、Ve、Kep水平明显高于中分化组(P<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局部进展期宫颈癌(Ⅰb2 -Ⅲb期)动脉内化疗栓塞(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53例局部进展期宫颈癌行动脉内化疗栓塞,其中35例介入治疗后行子宫全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评估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对手术切除的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记录是否存在盆腔淋巴转移、手术切缘阳性、脉管腔隙侵犯、卵巢转移,与未行介入治疗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介入治疗临床总有效率75.5%;介入治疗后肿瘤细胞可出现不同程度变性、坏死,盆腔淋巴结转移(P=0.016)、手术切缘阳性(P=0.026)、脉管间隙侵犯(P=0.003)较对照组明显减少;Ⅲ期宫颈癌可手术切除率37.5%.结论 宫颈癌动脉内化疗栓塞可有效降低肿瘤病理学风险,使部分Ⅲ期宫颈癌患者获得手术切除机会,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Ⅰ b~Ⅱb期宫颈癌子宫动脉灌注化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0例宫颈癌患者(Ⅰb期45例,Ⅱa期32例,Ⅱb期33例)术前行选择性子宫动脉介入灌注化疗术. 结果 介入治疗后宫颈癌瘤体最大径线显著性下降(P<0.05),瘤体消退总有效率68.18%,临床症状缓解有效率达93.64%.结论 选择性子宫动脉介入灌注化疗对Ⅰ b~Ⅱb期宫颈癌疗效显著,其并发症少,化疗反应轻,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信号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和宫颈防癌检查的健康组女性50例,分析观察组患者的资料及1年的跟踪随访情况,以及健康组的检查结果。对150例观察对象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查,并采用免疫组化计数测量微血管密度,分析宫颈癌患者血流阻力指数(RI)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RI、MVD分别低于和高于健康组(P0.01),宫颈癌患者RI与MVD呈负相关(r=-0.49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VD为宫颈癌患者预后情况(差)的影响因素(95%CI:1.01~1.21,P0.05),ROC曲线显示,MVD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为0.758,灵敏度为97.3%、特异度44.8%。结论宫颈癌患者彩色多普勒血流阻力值和MVD为负相关关系,MVD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于增强CT的影像组学对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放疗疗效的二分类预测,进一步对其进行四分类预测,并建立四分类预测模型,为临床宫颈癌精准治疗提供基础支撑。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1年7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316例,行根治性放疗后评效结果为:完全缓解(CR)77例、部分缓解(PR)161例、疾病稳定(SD)71例和疾病进展(PD)7例。将纳入患者治疗前增强CT图像进行感兴趣区(ROI)勾画,并提取相关影像组学特征,然后采用自适应合成抽样法将数据平衡至644例。根据CR、PR、SD、PD四分类标签经过互信息、基于随机森林递归特征消除法得到最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分别带入逻辑回归(LR)与支持向量机(SVM)进行模型训练、验证和测试,根据模型评价指标选出最优模型。绘制各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经过特征筛选后,选出5个最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对于LR四分类模型:测试集准确率为0.531,micor AUC值与macor AUC值分别为0.755、0.737;SVM四分类模型:测试集准确率为0.636,micor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脉内灌注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Ⅰb2~Ⅳa 期)同步放化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42例有详细临床病理资料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行应用动脉内灌注化疗的同步放化疗。评估患者临床疗效,统计不良反应及生存时间,并与60例单纯行放疗患者对照比较。结果应用动脉内灌注化疗的同步放化疗总有效率为92.8%,其中完全缓解24例(57.1%);患者5年生存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76.2% vs 49.3%,P =0.01)。多因素 COX 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临床分期(P =0.016)和淋巴转移(P =0.007)是影响应用动脉内灌注化疗的同步放化疗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动脉内灌注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中应用安全有效,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