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Mtb感染人类后,其感染状态与宿主自身的免疫、代谢、遗传学机制等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通过参与宿主免疫反应和新陈代谢在结核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及其治疗中其起重要作用。本文将从“肺-肠轴”、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在Mtb感染中的作用、结核化疗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肠道菌群在结核治疗中的潜在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菌-肠-脑"轴研究的不断深入,缺血性脑卒中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重视。该文将以"菌-肠-脑"轴作为理论基础,阐述肠道菌群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可能的影响机制。此外,以目前相关临床研究为主,着重描述临床脑卒中患者肠道菌群及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与氧化三甲胺的特点。未来微生态临床干预和个体化菌群移植用于脑卒中预防和改善预后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商佳琪  包艳    姜红梅  张梦洁 《现代预防医学》2019,(23):4337-4339
脑肠-轴是神经系统与肠道菌群之间由神经、内分泌介导的双向调控系统,将大脑和胃肠道之间紧密相连。一方面,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脑肠-轴对神经系统的发育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神经系统也可以通过脑肠-轴改变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和生物学特征。本文就脑肠轴双向调控的相关研究作一概述,为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肠道菌群的研究越来越多。类似于人自身的基因,每个人的肠道菌群都是独一无二的,可比作“人类的第二指纹”。肠道菌群在人出生后3年内进展最快,而这也正好是婴幼儿大脑发育最关键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肠道菌群或微生物组成也会发生变化。脑肠轴在大脑与肠道之间的联系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肠道菌群可通过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脑肠轴进而对大脑功能产生影响。目前肠道菌群在成人的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较多,而肠道菌群与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尚较少,主要疾病包括孤独症谱系障碍、癫痫、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以及青春期抑郁症等。因此,本文主要对肠道菌群与儿童神经系统疾病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长期高脂膳食不仅可导致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代谢性疾病,还可引发认知功能下降。人体肠道中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统称为肠道菌群。肠道菌群组成与膳食因素密切有关,高脂膳食可使肠道菌群的组成发生改变,导致菌群构成比例失衡,即肠道菌群失调。新近提出的"肠道菌群–肠–脑轴"观点认为,肠道菌群失调是介导高脂膳食引起认知功能损害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对高脂膳食、肠道菌群与认知功能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对高脂膳食、肠道菌群影响认知功能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主要症状为社会交往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及狭隘兴趣为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病因极为复杂,目前集中在遗传及环境因素两大方面。由于发病机制不明,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对ASD研究的深入,发现ASD患儿普遍存在胃肠道疾病及肠道菌群的改变。最近的研究显示,肠道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存在双向互动,称之为微生物-肠-脑轴。肠道菌群通过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和肠道神经系统调控大脑功能,进而影响大脑发育和行为。故肠道菌群的失衡可能与ASD的发生有关。本文将总结至今肠道菌群对ASD的作用和相关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7.
肠道菌群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微生物器官",对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这早已被人们所认识。肠道菌群与肥胖发生之间的关系在近10年才被发现,随后大量的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失调在肥胖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机制涉及促进能量吸收、影响肠粘膜通透性和食欲调控因子分泌、引发内毒素血症和慢性炎症反应状态等多个方面。深入对与肥胖发生有关的具体关键菌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从肠道菌群的调控和益生菌应用环节寻找新的肥胖治疗和预防"靶点"。  相似文献   

8.
肠道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系统,维持着机体70%的免疫力,微生物群是致病菌感染的屏障.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紊乱都可能破坏这种屏障功能.受损的粘膜屏障在病毒攻击下又会进一步导致微生物易位和免疫敏化,并使得营养物质吸收障碍,经由肠肺轴,对肺部疾病造成恶化循环.本文根据肠肺轴理论,从营养、免疫及肠道微生态平衡角度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  相似文献   

9.
张大龙  钱智勇 《职业与健康》2022,(24):3451-3456
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老年生存质量。其病因尚不明确且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研究表明,胃肠道通过肠脑轴与中枢神经系统进行交流,肠道菌群失调往往引发为神经系统症状,说明神经性退行性疾病的发病受到肠道菌群的影响。我们通过肠道菌群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研究神经性退行性疾病的机制及其有效防治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肠道菌群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健康人体内的肠道菌群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其紊乱可能会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可能与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相关。槲皮素是一种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在肠道中代谢,通过肠道微生物进行转化进而被人体吸收。研究显示,槲皮素能够改善肠道菌群紊乱,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恢复肠道屏障结构与功能,并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病毒等生物学活性,可应用于慢性疾病的防治。本文对近年来槲皮素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槲皮素、肠道菌群及其相关疾病的关系提供思路。[营养学报,2023,45(1):98-103]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以胰岛素抵抗和慢性低水平炎症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病因复杂,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人体肠道菌群参与多种营养物质代谢,与T2DM的联系密切,影响人体健康。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T2DM的危险因素,肠道菌群特征随T2DM进展而变化,肠道菌群产物短链脂肪酸、吲哚、脂多糖和次级胆汁酸等均对T2DM有影响。本文从不同门类的肠道菌群、T2DM不同疾病进程的肠道特征以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三方面阐述T2DM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为T2DM防治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2.
肿瘤免疫治疗是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的肿瘤第四大疗法。肠道菌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过继性T细胞治疗的抗肿瘤效果及免疫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均有影响,其机制主要与肠道菌群调控"免疫激活-免疫耐受"平衡有关。特异性菌株的存在可作为预测免疫治疗的生物标记物,相关菌群制剂以及菌群移植等肠道菌群干预方式有望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辅助手段。深入阐明肠道菌群影响免疫治疗的机制以及作为免疫增强剂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最终针对不同肿瘤患者制定个性化方案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治疗对新生儿窒息后肠道菌群及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将52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全胃肠外营养,而治疗组应用四君子汤进行治疗,同时设立26例正常新生儿组。对各组患儿的肠道菌群及体液免疫进行比较。结果:四君子汤治疗组患儿在生后4~5d时肠道内肠球菌及双歧杆菌数量均多于对照组,同时其血清IgA、IgM水平也高于对照组。结论:四君子汤能够显著改善新生儿窒息后肠道菌群平衡及体液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4.
肠道菌群对人体能量代谢、肠道功能、免疫系统、治疗糖尿病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肠道定植真菌菌群虽在肠道菌群中所占比例极少,但对肠道菌群内稳态平衡的维持作用显著。真菌菌群不仅通过细胞壁上的多种抗原复合物激活人体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反应,而且还参与促进肠系膜和肠道周围免疫淋巴系统的成熟,涉及多系统性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消化性溃疡、肿瘤、乙型肝炎、侵袭性肺炎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等)的病理生理过程。肠道真菌菌群在肠道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正逐渐得到关注。以下将对其在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和炎性肠病中的关键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表现为与发育程度不相符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并伴有社交、学业等方面的功能损害。目前ADHD的病因尚不清楚,普遍认为ADHD是由遗传、环境及其交互作用共同引起的一种行为疾病,可能与额叶纹状体脑功能障碍和单胺神经递质系统功能受损有关。不同的肠道菌群可产生不同的神经递质,通过微生物-肠-脑轴的双向交流参与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因此,了解肠道菌群、微生物-肠-脑轴和ADHD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为ADHD的早期干预和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是居住在人体肠道黏膜表面的微生物群, 在正常妊娠期间随妊娠进展肠道菌群构成可发生动态改变;妊娠糖尿病是一种常见妊娠并发症, 可影响母婴肠道菌群, 通过增加胰岛素抵抗、引发炎症反应等机制影响母婴远期糖代谢。通过饮食结构调整及益生菌应用可能调节肠道微生物群, 改善妊娠糖尿病母婴糖代谢状况。文章综述了肠道菌群与妊娠期糖代谢的相关性, 并讨论了饮食及益生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肠道菌群与人体相互作用及影响的统一体称为肠道微生态(gut microflora),是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过去十年已经有大量研究及证据表明,肠道微生态可调节大脑功能。随着"脑-肠-菌群"轴学说的提出和证实,微生态的相关研究已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中包括与抑郁相关的行为。抑郁症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重,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公众的身心健康及生命~([1]),如何将  相似文献   

18.
肺功能不仅是早产儿生命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也是影响其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肺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复杂,通过肠-肺轴在肺部疾病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本文将对以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为主的呼吸系统疾病中早产儿的肠-肺轴及其病理生理学的许多方面,并探讨现有的和创新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假性肠梗阻(IPO)是一种少见但难治的肠动力异常疾病, 通常病情严重、可出现多种并发症, 临床治疗手段有限。脑肠互动异常、肠道菌群紊乱可能是胃肠动力障碍/功能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另外, 患者在应激事件下的精神心理异常(如抑郁状态), 也可能是发病的机制。所以, IPO患者结合心理评估结果, 给予抗抑郁、神经调节、补充益生菌等针对菌群-肠-脑轴协同调节的综合性治疗可能更有效。  相似文献   

20.
肠道微生态与新生儿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发展及新生儿疾病关系是近年研究热点之一。肠道菌群可影响新生儿膳食成分代谢消化等重要生理过程。因出生后所处环境、喂养方式等与足月儿不同,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肠道菌群定植和演变过程与足月儿存在差异。稳定的肠道菌群及完整的肠黏膜屏障可限制肠道致病菌生长,肠道菌群失调与多种新生儿疾病相关。因此,本文总结了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肠道菌群特征、影响因素及远期关联、干预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国内学者建立理论基础,提供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