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反应,固有腺体减少,伴或不伴纤维替代、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因CAG存在向胃癌进展的趋势,WHO于1978年已将其列为胃癌前疾病。胃癌患病率居世界恶性肿瘤的第5位,死亡率居第3位[1]。大多数胃癌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症状,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减少,伴或不伴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病,发病率和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1]。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癌前病变,有1/50的患者在20年内发展为胃癌[2]。现代医学治疗多根据患者症状选用质子泵抑制剂、促动力药、消化酶制剂等,虽能暂时缓解或减轻症状,但病情易复发,给患者生活、生理造成极大困扰。  相似文献   

3.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或重度肠上皮化生及伴不典型增生与胃癌的发病率有明显相关性。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长期追踪观察,是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我院在2005年4月至2006年4月健康体检中共做内镜检查66例,检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Hp感染30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消痞愈萎汤联合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的患者7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胃复春片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消痞愈萎汤联合胃复春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3%)高于对照组患者(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痞愈萎汤联合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逆转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  相似文献   

5.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中P16及P53蛋白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本文观察了10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病变中抑癌基因P16、P53蛋白的表达情况,以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时的癌变倾向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运用摩罗丹浓缩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估.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门诊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或不伴重度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的患者70例,运用纯中药制剂摩罗丹浓缩丸进行治疗,选取同期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丽珠得乐冲剂进行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后复查胃镜及胃黏膜病理检查显示,治疗组胃黏膜炎症、腺体萎缩及肠上皮化生的好转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服用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无肝肾功能损害,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摩罗丹浓缩丸治疗CAG不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而且还能够减轻胃黏膜炎症,促进腺体萎缩及肠上皮化生的好转.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筛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药物,应用猴头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法将56例幽门螺杆菌感染(HP)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32例、伴不典型增生(DYS)患者24例,分为对照组20例、观察组36例。疗程6个月后进行治疗前后形态学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2例CAG伴IM组15例肠上皮化生消失,18例CAG伴DYS组12例不典型增生消失,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用猴头菌对老年HP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刘桂伶  彭正发 《首都医药》2007,14(18):45-47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中医脾胃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伴有肠腺化生和胃黏膜异型增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被列为胃癌的癌前损害或癌前病变,而胃癌在我国居消化道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一位。目前,西医治疗该病仅局限于对症治疗。笔者采用"健脾益气,活血清热"治疗4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正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导致胃病高发。很多患者症状表现不明显,仅体检时查出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等常见胃部疾病。一般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形成后,病变部位萎缩的腺体不能恢复,病变不能逆转,故得出慢性萎缩性胃炎不能治愈的结论。但临床实践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若能早期发现,及时采取"三位一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病变部位萎缩的腺体是可以恢复的,转化为浅表性胃炎或被治愈不是没有可能。  相似文献   

10.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主要临床表现有上腹胀满、疼痛、烧心及消化不良等症状,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CAG在医学上被归属于胃癌前疾病的范畴之中,而此疾病衍生出的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就是胃部癌症的前期表现。国内有资料报道CAG伴发不典型增生或肠上皮化生的癌变率为4.5%~13.8%[1,2]。近年来,随着检查设备的日益先进,CAG的检出率大大增加,现  相似文献   

11.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常见胃部疾病.萎缩性胃炎时,胃黏膜萎缩而被肠的上皮细胞取代即肠化生;炎症继续演变,则细胞生长不典型,即间变;甚至细胞增生而致癌变.临床表现仅为上腹饱胀、嗳气、胃纳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内镜检查及活检是确诊本病的唯一手段.若本病伴有重度异型增生,有癌变趋向时,就考虑进行外科手术治疗[1].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胃痞"病范围.胃痞,又称痞满,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痞满、堵闷、食后加重,或兼见胀痛等症状为主的病证,其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极为接近.痞满一证,首见于<内经>,如<素问·异法方宜论>说:"脏寒生满病".  相似文献   

12.
胡静  刘润  张莉  张若青  韩占波 《河北医药》2014,(14):2144-2146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对在内镜下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倾向的338个病例进行分析。结果338例内镜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倾向的患者中199例与病理结果相符合,均位于胃窦部,符合率为58.88%(199/338),其中伴肠化生133例,伴轻度异形增生43例;伴重度异形增生2例。338例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ylori)阳性率为48.22%(163/338);病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H-pylori阳性率为63.82%(127/199)。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和病理诊断及H-pylori感染有一定相关性,掌握镜下表现,采取H-pylori检测、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缪锦 《福建医药杂志》2004,26(5):113-114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或不典型增生是胃黏膜常见的病变,目前被认为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是胃癌前病变,具有病程长、不易治愈的特点。为探索中医药对胃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于1997年8月—2003年7月,我们观察了自拟平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或不典型增生共65例,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以及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等均为胃上皮黏膜的一组连续性病变,临床上慢性胃炎的发生率较高,5.7%的年龄≥50岁的患者可出现不同类型的慢性萎缩性或者非萎缩性胃炎[1],不仅导致患者出现长期反复的胃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疾病长期的发展可导致胃黏膜原位癌的发生,临床预后不佳。研究虽然证实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相似文献   

15.
不同年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阶段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差别,以期探讨各年龄段的患病特点。方法:按年龄将524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分为青年组(≤35岁)、中年组(36岁~59岁)和老年组(≥60岁)。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性别、病变部位、胃镜下表现、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等临床病理资料。结果:CAG以中老年多见(91.0%),青年组中患病女性多于男性(P<0.01),伴溃疡、息肉或结节状病变较中老年多见(P<0.05),而肠上皮化生率明显低于中老年组(P<0.01)。青年组和中年组萎缩程度明显低于老年组(P<0.01);各年龄组在病变部位、Hp感染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高峰年龄为40岁~60岁。青年患者中女性多见,以轻度萎缩及伴溃疡、息肉或结节状病变多见且多不伴肠上皮化生;中老年组则男性多见,以中度和重度萎缩多见且多伴有肠上皮化生。  相似文献   

16.
赫凡 《自我药疗》2014,(4):26-26
1“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的“伴生物” “久炎必癌”是被无数病患证明的病程。电业局退休工人老马上个月体检时,发现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证实,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长期的浅表性胃炎发展而采。慢性萎缩性胃炎约有10%的患者发生癌变。目前一致认可的模式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癌。所以如何防止萎缩性胃炎向胃癌转化,已成为患者和医务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如何向胃癌转化的?  相似文献   

18.
我院用吗丁啉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30例,报告于下。一、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平均年龄43.6岁,以中年最多。均在内镜下见有胆汁返流,胃粘膜充血、水肿。30例中残胃2例,合并球部溃疡4例,合并十二指肠炎3例,合并胆道疾病5例,无合并症者16例。病理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6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1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6例;伴肠化生3例、不典型增生3例。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  相似文献   

19.
5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贫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贫血分析石狮市医院许真真最近5年间,我院内科收治因各种原因住院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经分析和诊断为主要疾病,该51例均经胃镜活检而确诊,占内科同期各种胃部疾患的8.35%,本文就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贫血问题进行探讨如下。一、临床资料(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复春片与增生平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内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且病理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患者55例,随机分成两组,胃复春片组28例,增生平片组27例。所有患者均行慢性胃炎一般治疗,并发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同时行清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胃复春组口服胃复春片,每次4片,每天3次,温开水送服,坚持服用3个月。增生平片组口服增生平片每次6片,每天2次,温开水送服,坚持服用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胃黏膜病理学检查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胃复春片和增生平片治疗后患者胃黏膜病理检查均有所改善。胃复春片组有效率为67.9%(19/28),增生平片组有效率为77.8%(21/2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胃复春片与增生平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均有效果,疗效相似,且安全性良好,但若考虑治疗费用,则胃复春片更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